在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上的講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K

在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上的講話

在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為了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教育部“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促進我市高等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總結近年來我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研究今後一個時期推進高等教育工作重點和重心轉移,進一步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切實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大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思路和新舉措,表彰第二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獲獎學校和個人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回顧工作,總結經驗,不斷深化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要性的認識

近幾年來,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我市圍繞國家和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育部《關於加快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意見》及重慶市教委《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建設和結構調整工作的意見》,加快了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加大了對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學科專業數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優化。目前,我市現有本科專業(點)563個,與直轄時的225個比,翻了一番多。專科專業(點)現有775個。本科專業由直轄時10大類103種,增加到現在的11個大類176種。其中有20種專業填補了我市本科專業的空白。

(二)教師隊伍建設成績顯著

高等學校教師數量不斷增加,結構進一步改善,人才引進成績顯著。全市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從2003年的16013人增加到2005年的22236人,增加了6223人。高等學校教師中具有正高階專業技術職務的有1916人,副高階6210人,中級8153人,初級4829人;高等學校教師中具有博、碩學位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達34.3%。中青年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高等學校教師中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從佔40.6%上升到46.5%,45歲以下比例從72.8%上升到78.6%。十五期間,市屬高等學校共引進副高職稱或碩士學位以上的人才2807人,其中國外引進132人,佔引進人才的4.7%。各高等學校實施了新教師崗前培訓。提高在職教師的學歷層次。實施名師上講臺,設立“教學名師獎”,鼓勵教授講授本專科課程,加快中青年教師培養,努力營造優良的師德師風。據統計,我市高等學校教授中,每學年為本專科生講授一門以上課程的教授人數超過教授總數的92%以上。

(三)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關於加快實施科教興渝戰略的決定》和《關於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出臺了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改善了教學條件。據統計,與2003年相比,我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新增128萬平方米;新增教學儀器裝置總值近3.7億元;新增校園面積近831萬平方米。目前,我市有13所高等學校的81個基礎課教學實驗室通過合格實驗室的驗收,有92%的基礎課實驗室達到了合格標準。有13所高等學校的圖書館自動化建設達到了優良水平。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和數字化閱覽室等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明顯;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授課比例逐年提高,一批院校多媒體授課比例已達到或超過了教育部規定的標準。這些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四)教學改革不斷推進

我市實施了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全面推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調動了高等學校在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等教育改革成果。在第二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全市共有180項教改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50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70項,並有9項成果在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二等獎。

我市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學分制、輔修制、雙專業制、專升本制和跨校選修制的試點,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市開展的全市範圍內的“專轉本”統一選拔考試,由於加強了管理,得到了學校、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等方面的認可和贊同,比較成功地構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立交橋。

(五)課程建設成績喜人

各高等學校制訂了課程建設規劃和課程管理制度。2003-2004年,遴選立項市級精品課程91門,其中有13門被遴選立項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我市已基本建立起國家、市、校三級精品課程體系,有效地提高了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

(六)素質教育紮實推進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8號檔案精神,加強了大學生政治思想素質教育,切實開展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工作,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加強學風建設,各高等學校學習風氣日漸濃厚。以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為重點,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並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我市有5所大學被教育部授予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在近三年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挑戰杯”競賽中,我市高等學校取得了優異成績,團體總分名列前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取得優異成績。2003年,我市大學生獲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17項;2004年獲國家一等獎15項、二等獎26項,2005年獲國家一等獎16項,二等獎23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隔年舉行一次。2003年,我市大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全國一等獎4項。2005年,獲全國一等獎7項。2005年,成功舉辦建國以來重慶市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我市送選的多項作品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開展,促進了大學生思想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較高水平。2005年,全市2005屆高等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6%,總就業率為89.3%,均高於全國水平。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2%,專科(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為84.8%。

(七)教學管理不斷加強

我市高等教育在調整佈局、優化結構、擴大規模、改善條件的同時,切實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始終把教育質量作為中心工作來抓、放在重要的位置。2003年我市召開了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增強質量意識、加強素質教育,出臺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12條針對性很強的要求,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按照教育部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全市實施了“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開展了“名師獎”,“精品課程”建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加強了教育質量的評估和監控,開展了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各高等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和市教委的各項政策要求,緊密結合實際,加強和改進教學工作,保證了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熱切關注、大力支援的結果,是高教戰線廣大教職工開拓進取、辛勤耕耘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向工作在高等教育戰線的全體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獲得第二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老師們表示熱烈的祝賀!

通過近年來我市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回顧,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要搞好重慶高等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應該繼續堅持、推廣以下幾條經驗:

第一、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堅持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先導,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教學在高等學校日常工作中處於中心地位。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實現“兩個轉移”。(即高等教育工作重點和重心從規模發展向改善高校辦學條件、提高質量轉移;從教育體制改革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移),處理好規模、結構、效益與質量的關係,規模擴大是發展、結構優化也是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更是發展,是確保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第二,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堅持以改善辦學條件為保障,確保教學工作的優先地位。辦學條件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在加快校園建設的同時,高等學校應加大實驗室和圖書資料等教學裝置設施的投入,不斷改善教學條件,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堅持以教學改革為動力,確保教學工作的不斷創新。創新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育人質量的關鍵。高等學校要在重視教學基本建設的同時,深入推進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手段和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在改革創新中求質量,求發展。

第四、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堅持以教師隊伍建設重點,確保教學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增強教師教學業務素質,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高等學校要牢固樹立“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質量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學校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風氣。

第五、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堅持以強化教學管理為保證,確保教學工作的有序執行。管理出質量,出效益。高等學校要按照2001年教育部4號檔案和2005年1號檔案精神,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依法管理,從嚴治教,保證教學工作有序執行。

二、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

21世紀前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緊緊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是重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重慶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迅速推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為適應這一要求,必須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高教育發展水平,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培養一大批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把人口大國變為人才強國,從而使我國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保持一定的優勢地位。

(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迴圈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程序,必須依賴高等教育和專門人才這個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平等受教育權利。因此,高等教育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中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高等教育必須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出發,努力提高人才質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市委確立了在本世紀前20年我市將實現富民興渝、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市要基本完成中央交辦的“四件大事”,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基本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框架。重慶的加速建設與發展,給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的巨集偉目標,要求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其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作用。我市高等教育必須針對重慶經濟建設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快各類人才特別是緊缺人才的培養,扭轉我市高層次、高技能、複合型人才和生產第一線技能性勞動者嚴重短缺的局面。必須加大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力度,推動我市的科技進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必須有效提高全體市民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我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四)教育自身改革與發展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前,教育自身改革與發展面臨許多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中央對加快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質量的提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二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科教興渝和人才強市戰略,提出了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奮鬥目標,制定了保障教育改革和發展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給我市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取得了全黨全社會的廣泛共識,人民群眾更加關注和支援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等教育發展環境將越來越好。四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增強,地方財力改善,將給高等教育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條件保障。

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對高等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據這些要求,我們還有不小差距,我市教學工作還面臨一些較大困難和比較突出的問題:教育觀念需進一步轉變,教學建設需進一步加大投入,教學改革需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需進一步加強,教育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在新的歷史條件和形勢下,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正視存在的問題,克服面臨的困難,堅定信心,增強質量意識,把提高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要按照“鞏固、深化、提高、發展” 的方針,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在堅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同時,更加註重能力培養,尤其要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要大力推進教育創新,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財力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切實加強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當前,我市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實現“兩個轉移”,也就是工作重點要從前幾年的擴大規模、調整結構轉移到加強建設、提高質量上來;改革重心要從前幾年的體制改革轉移到教育教學改革上來。要實現“兩個轉移”,提高教育質量,我們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的領導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第一要務,是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領導班子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高等教育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學校黨政一把手作為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在統籌抓好學校各項工作中,要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抓教育質量上來,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研究和制定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把加強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

高等學校要在保持規模增長的同時,必須調整經費投入結構,增加教學經費投入,保證生均教學經費逐年有所增長,保證每年教學執行費用總額不低於學費收入總和的30%,保證各項教學經費均達到教育部教學評估合格標準要求。各高等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設立教學專項經費,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基本建設,加大教學改革專案投入力度。尤其要保證實踐教學經費,緩解實踐教學的困難。

(三)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要繼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要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要改革人才考評及評價體系和方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四)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

高等學校要從嚴治教,強化管理,確保正常的教學秩序,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人才健康成長的保證機制和良好環境。要加強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各高等學校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備的規章制度,並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定了制度就要認真執行,要建立督促檢查制度執行的長效機制。要建設好一支懂業務、善管理、能力強的教學管理隊伍。要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資訊化、現代化建設,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五)大力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抓好“六個一批”建設

一是建設一批精品課程:在總結和繼續做好市級重點建設課程的基礎上,將集中在量大面廣的基礎課程中開展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建成和進一步完善國家、市、校三級精品課程網路體系,建立網上平臺,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使我市高等學校課程建設處於全國先進水平。在2006年遴選30門左右市級精品課程和5—1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啟動建設工作。同時,配套實施精品教材和優質課件建設。

二是建設一批品牌專業:通過五年的時間,遴選、建設一批辦學條件好、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高的品牌專業,從而推動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建設邁上新的臺階。2006年遴選、啟動建設30個左右本科品牌專業和20個左右高職高專教育專業。

三是建設一批示範實習實訓基地:計劃用五年時間,建設一批示範實習實訓基地。2006年遴選、啟動建設10個市級示範實習基地。當前的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嚴重製約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各高等學校必須加強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實驗教學、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各類實踐教學環節。要圍繞選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環節,制定畢業論文的規範和管理辦法。要重點檢查實習經費落實、各項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拓寬實踐教學範疇,整合實踐教學資源,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加大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和條件,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四是培養一批教學名師:加快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引領或適應現代高等教育教學要求的教學名師隊伍,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要貫徹引進、培養、使用並重的方針,增加專任教師數量,把師生比控制在全國平均水平(現排全國28位),不斷提高高學歷教師比例和教師素質。要繼續開展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的評選表彰工作。認真落實***總理“教授、名師要上課堂”的批示精神,繼續推進教授上講臺,鼓勵教授為學生講授大學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組織開展教授講授本科課程的專項檢查。

五是培育一批優秀教學成果:在認真總結和推廣“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首批立項專案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專案立項工作,通過三至五年左右的實踐,培育出一批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和高水平的市級優秀教學成果。

六是打造一批教學評估優秀院校:通過努力建設,要建成一批教學評估優秀的學校。各高等學校要樹立全面教學質量管理的觀念,構建市校系三級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做好質量的保障監控工作。要通過教學工作評估,把學校的教學基本建設、教學改革以及教學管理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同志們,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市教育事業發展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2006年,我們將繼續推進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學校招生12萬人;要加快大學城建設,力爭新入住師生達到3萬人以上;要繼續以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為重點,不斷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要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和自主創新,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要大力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與現代學校制度相適應的教育內部管理體制。

讓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大力提高教育質量,努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為把我市建設成為長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