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8W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

本人經過10天的志願效勞,學習和體會到了不少東西,通過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活動,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時也為留守兒童基地的學生送去了我的關心和照顧。在這次志願活動中我主要負責的是四年級至六年級的英語,但課餘時間我也會為各個年級的小朋友解決各個科目的問題。雖然我的這份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認為我做到了盡我所能,我瞭解到了許多留守兒童他們有的不一樣的環境,雖然聽到某些情況會有些辛酸,但是我能做的就只有在給他們上課的時候儘量多講一些我知道的對他們來說有幫助的知識以及他們在遇到難題時,我用我最多的耐心去為他們解決,讓他們學會更多知識,懂得更多道理。我很開心,我能夠利用這次暑假時間去認識,幫助這些可愛的“小花朵”,也很感謝他們陪我度過這有意義的十天時間。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重視的重大事情,教育的施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協作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在我國古代,便非常重視家庭教育,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在當前的社會,人們外出工作的時機增多,特別是農村家庭,父母多是選擇去外地工作來改善經濟條件,因此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或親屬來照看,造成了很多“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甚至很多農村剩下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致使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產生。所以我們旭陽鎮也不例外,在本次我待的這個留守兒童基地裡就有將近60個學生,還不說沒有來基地的,所以說目前留守兒童的數量是非龐大的。

留守兒童問題直接影響著區域性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未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最為關注的是有可能帶來一系列嚴重的,比方留守兒童在不上課的時候可能會在社會上無所事事,學到不少壞習慣,影響社會治安。所以我認為留守兒童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給予關愛。不僅需要留守兒童基地進行教育輔導,還需要社會這個大家庭去關心和照顧。

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時間相對來講比在家庭的時間更多,所以我認為學校老師需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針對一些孩子需要時常的談談心,鼓勵和肯定,另外就是家長一定要多配合學校老師和留守兒童基地的工作,做一個好典範,讓孩子們儘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感受到愛與溫暖。另外我覺得雖然現在留守兒童基地的工作做得相當好,但是我可以請一些心理輔導老師每週有空去了解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針對他們的情況進行一些更專業的輔導工作。

最後還是希望有更多更多有愛心的人們來關愛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讓他們在充滿正能量的社會環境下成長。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人才市場的開放,大批農民都辭別了曾賴以生存的土地,辭別了溫暖的.小家庭,前往興旺的地區打工“淘金”。無可奈何地把“掌上明珠”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親戚朋友照看,於是便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由於長期遠離父母,缺乏生活、教育上的引導和關愛,成長中潛藏著不少問題和危機。那麼,教師該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讓他們能夠茁壯成長呢?

要對“留守兒童”進行深入調查,摸清“留守兒童”根本情況,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數量、家庭狀況(包括父母在外的通訊地址、)、家裡代管監護人情況。認真分析“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建立“留守兒童”輔導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品質、學習行為、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進行詳盡記載。教師並把自己的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護人,以便及時聯絡。同時,並適時根據本班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檔案的相關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建立起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方便的溝通渠道,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聯絡網路。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同樣,沒有愛更不會有“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留守兒童”由於缺少了父母親情的溫暖,更渴望教師的關注和保護。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上教師要像父母般瞭解他們的喜惡、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日常苦衷、同伴相處的關係及分析其思想動態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要像父母般信任他們並不比別人差,相信他們一定能成功,這樣才能很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狀況,消除他們的一些不良心理,有效地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在實踐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特長,彰顯自己的“亮點”激發他們自信的火花。發現兒童有可喜的變化,多方法多渠道讓家長知曉,使學生明白老師對他的關心和保護,進而增強學生的進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2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淮海工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效勞團赴灌雲縣下車鄉的暑期活動。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時間內,我跟隨志願效勞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簡訊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效勞人民的絕好時機。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快樂。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開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正確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無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開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開展,才能鍛鍊自己、開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效勞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絡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3

我班的3名留守兒童,這三名留守兒童都是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由祖父母監管,由於祖父母年齡較大,一般教育能力較低且多對孩子比擬溺愛,往往也無法對孩子的學習及心理等問題給予更多的有效關心。處於身心迅速開展時期的孩子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困惑和問題往往在家庭裡得不到解決。其監管人無法做到像對待子女那樣嚴格管教孩子,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而無視孩子的心理需要。針對這種情況,我班利用週三隊會時間號召全班同學在各個方面都有要多關心他們。並定期召開家長會,對監護人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知識的輔導。讓監護人明白那種只提供物質的溺愛教育是不正確的,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開展的教育才是科學的;與監護人一起分析近期孩子的思想動向、行為習慣等表現,提供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和合理建議,取得他們的`積極配合。

為進一步加強與家長及監管人的聯絡與溝通,本學期期會考試之後,我班及時召開了寄宿學生及留守兒童家長會。大多是年過半百的“爺爺”、“奶奶”,他們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並選定家長代表發言,讓他們講述留守兒童在家的表現和教育孩子的方法。最後班主任老師作了題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的專題講座。當聽到講述“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失和家教的不當而導致的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平安問題,甚至有一區域性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時,家長們感到特別驚訝和焦慮的表情寫在了這些“愛孫心切”的老人們的臉上。接下來,老人們便像國小生一樣,端坐在會議室裡,靜靜地聆聽班主任老師的家教指導。散會後,家長們還久久不願離去,他們三三兩兩地圍在老師周圍攀談起來……為了讓留守兒童能經常體會到家庭的溫暖,以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我班建立了班主任、科任老師與留守兒童“一幫一”結系制度,開展手牽手結對活動。讓有條件的老師在不移交監護權的情況下成為“代理家長”,老師們通過書信、 、座談、共度週末等形式從思想上、情感上、物質上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狀況,定期到留守兒童家庭中走訪,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交流反響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思想、生活情況,與監護人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與輔導。大力開展非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

學校以班隊會、黑板報、紅領巾播送站、電視臺等形式廣泛進行學習宣傳,倡導、組織本校少年兒童奉獻自己的愛心,伸出溫暖的手,尋找身邊的留守小夥伴,主動與他們拉起手來,結成學習、生活的幫扶對子。代理家長、留守兒童、“手拉手”小夥伴共同組成了一個“愛心家庭”。愛心家庭組建後,領導小組要求代理家長每天和孩子見面交談一次,每週和家長或監管人通一次,每月家訪一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親情活動,使學生假期不再孤單,課餘生活不再空虛。

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校組織區域性老師參加心理健康課程培訓,建立了一支心理輔導骨幹教師隊伍,在“留守兒童之家”中設立了“心靈驛站”,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輔導講座,對這些孩子遇到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設立了專門信箱,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給他們一個傾訴心聲的地方。

學校教育是留守兒童教育和幫扶的重要途徑。讓留守兒童不在孤單中度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為他們創造寄宿條件,讓他們能夠在群體生活中獲得生活的樂趣、在教師的關心中感受溫暖。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4

21世紀,是經濟蓬勃開展、突飛猛進的時代,打工浪潮似潮水般湧來,人們紛紛遠走他鄉,造成農村“孩子在家上學,父母外出打工”的現實狀況,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親情、溫暖,因父母的遠離而缺少家庭教育的環境。從此,這些留守在家的兒童們,便開始咀嚼沒有父母之愛的“孤獨和寂寞”,成為繼離異家庭子女之後又一值得特別關注的群體。留守兒童已經作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那麼,怎樣讓這些“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一樣得到全面健康的開展呢?

這些兒童離開父母后,就產生了親情離散的孤獨感,常使他們情緒低落,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注意力。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讓這些兒童在學校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並從中找回失去的溫馨和平安感,將合理調整其心理狀態,積極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關愛,擁有愛心的班主任才能讓學生信任,讓孩子親切。於是,我給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關愛,無論課內外,我用自己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和期待,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

我們班父母去廣州打工,她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她的衛生習慣很差,班上有些同學不願意和她坐同桌,在一年級時她經常尿褲子,她特別膽小,又不善言談。我把她叫到房間裡,給她洗了頭髮,她當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幸福的笑容。因為爺爺奶奶也不識字,給她沒法輔導,再加之她的速度慢,我就利用吃過午飯這段時間,輔導她做作業,講她沒聽懂的知識。漸漸的,她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答覆下列問題,同學們對她的看法也改變了,也願意和她玩耍、和她交流了,她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同學的幫助,漸漸便對同學、老師、學校產生嚮往和信任感,淡化思念父母所帶來的痛苦,並陶醉在快樂和幸福之中。

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學生有的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有的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的和親戚朋友住在一起,導致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兒童十分溺愛,造成兒童放縱不羈,親戚朋友,面對他人的兒童,管也難,不管也難,造成教育空檔,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兒童能養成良好習慣,得到健康開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問題就已經不錯了。因此,我便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並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到達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我還與留守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受到親情和關愛,懂得尊重和感恩。

針對區域性“留守兒童”孤獨、自卑、自棄等不良心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心理缺陷、心理障礙和行為偏差,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諮詢、召開主題班會、隊會等途徑,標準“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我班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獻愛心募捐活動,演講比賽、班級之星評選等。讓這些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師、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愛,讓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過時,讓留守兒童通過畫畫、做手工、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堅毅。對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親情都無法替代的,我教育他們利用,架設起與父母溝通的橋樑,並把它轉化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載體。我做到定期和兒童父母聯絡,向他們直接反映兒童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讓他們雖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並能參與到對子女的教育之中。

與他們協商務必每月和兒童通一次,向兒童直接瞭解其學習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努力向上,讓兒童親耳聽到遠方父母教誨,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關愛著自己,父母就在自己的身邊,讓他們知道不再孤獨,產生自信心,同時也可以減少和預防他們不良行為的發生。鼓勵留守兒童參加學校的“感恩書信”活動,給父母寫一封信,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介紹學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鍛鍊他們的寫作能力,溝通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進了兒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斷昇華。

總之,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於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於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保護、照顧、理解他們。在平安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關心、保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5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因長期與父母別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擬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因此,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為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作好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會很深,我認為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我與五(1)班xx同學結了對子,她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性格很內向的小女孩,很少與他人交流,從而養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課答覆下列問題也膽小,不敢舉手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就經常請班上活潑開朗的同學跟他一起玩,在班級集體活動時,讓他多與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鼓勵他,我也經常與他交流,這樣他就慢慢學會與同學交流了。

張萍同學學習成績中等,完成作業時常會遇到困難。我找到班主任和課任老師,針對她的情況,專門拿出方案,進行補課。她的成績穩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長也放心了,還經常打和我交流。

留守兒童的情感波動性較大,對周圍的反響敏感性強,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容易被寵壞、更容易形成嬌氣的.不好習慣、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作為教師應當採取措施使留守兒童經常保持樂觀、穩定、愉快的積極情緒,使他們獲得愛的互助、愛的鼓勵,從而促進其在學校、家庭的學習與生活。並引發全體同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助。比方:我利用寫信的方式,讓所有的同學都寫一封給父母親的信,往往寫得感情最真摯的是那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的心中是那麼的思念父母。而後將好的展出或誦讀,讓全體同學都感受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真摯的心。

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他們都會用一顆誠摯的心關心身邊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應當幫助,體貼父母不在身邊的同學,那麼,留守兒童也不再覺得自卑、孤獨、可憐。他們要與同學、與教師、與社會上關愛他們的人親切的交流。我班同學也相處融洽,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班集體。

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象,那麼,只要留守兒童存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活動就必須深入、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

為了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從我校實施關愛留守兒童之日起,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在以“共享陽光、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的關愛留守兒童方案,積極開展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工作中。我們以家長學校、愛心家庭、留守兒童之家等形式為載體,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工作網路,為我班留守兒童創造了一個有利於學習和生活的良好環境,使他們在情感、心理、生活、學習等方面都能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地成長。

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我班對留守兒童專項制訂具體,採取有效措施,落實“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定期召開留守兒童主題班會,並號召全班同學在學習上、生活上多幫助留守兒童。讓他們能安心學習,快樂生活。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6

我有一位學生,其父母外出打工,家裡只有年老70的奶奶照顧他,他每天上學都遲到,而且還不交作業。一開始我找他談話他總是唯唯是諾,轉身卻我行我素。後來我通過家訪才瞭解到他因家庭情況不好而承受壓力過大,導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後,我主動找他進行交流,談心,鼓勵他;讓班幹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學生給他過……慢慢的他變了,不再遲到,開始交作業,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話說得好:“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之以恆的耐心,就一定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擬脆弱。另一區域性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經常給孩子錢,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亂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

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這些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親情都無法替代的,我教育他們利用,架設起與父母溝通的橋樑,並把它轉化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載體,我做到定期和兒童父母聯絡,向他們直接反映兒童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讓他們雖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並能參與到對子女的教育之中,與他們協商務必每月和兒童通一次,向兒童直接瞭解其學習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努力向上,讓兒童親耳聽到遠方父母教誨,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關愛著自己,父母一起在自己的身邊,讓他們知道不再孤獨,產生自信心,同時也可以減少和預防他們不良行為的發生。

利用我校開展“感恩”這項活動時,教育兒童堅持每月給父母寫一封信,向父母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介紹學校中愉快的事情以及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我讓兒童給父母寫信,不僅能鍛鍊兒童的寫作能力,溝通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促進了兒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斷昇華。

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缺乏催促,很容易使“留守兒童”們變成了“問題學生”。但留守兒童並不一定都是問題學生。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留守兒童,發現他們的優點。他們中也有自立自強的,區域性留守兒童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水平遠高出其他同齡人。班主任要珍視留守兒童的這些特質,利用一切契機鼓勵、表揚他們,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精神。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是當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師的重視是極其關鍵的,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更要關心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同樣的色彩,同樣的精彩,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7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廣大農村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使農村留守兒童增加起來。這些學生有的缺少長輩的關愛,心理挫傷較大,性格內向。還有一少部分學生缺乏家庭的溫馨,長輩的引導,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農村學校校長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怎樣才能做好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當好農村學校的校長呢?以下是筆者在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問題,是留守兒童管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照顧,在家裡生活起居沒有規律,吃飯也可能是飢一頓、飽一頓,容易在營養衛生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少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筆者所在學校的八百多個留守兒童,一半與老年人一起生活,20%根本就沒有監護人,這些獨自一人在家的孩子生活狀況極其令人擔憂,他們在家裡有時候完全靠方便麵度日。

由於缺乏必要的保護,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約束,留守兒童出現安全事故的比例較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都不強,遇到危險時缺乏必要的自救經驗,對自己的許多危險行為也缺乏足夠的認識,由此導致留守兒童頻頻出現安全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在所有未成年人傷害事故中,屬於留守兒童的要佔80%左右。

心理問題,這是嚴重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由於親情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教育問題,是對留守兒童具有深遠影響的問題。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奔波,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所學教材有時也無法統一,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孩子的學業水平。

針對上述留守兒童中所存在的問題,經過長期的觀察與實踐,我們學校採取瞭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留守學生”檔案,配備“代理家長”,設定“親情電話”。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我們對留守兒童進行了認真的摸底調查,弄清了當前存在的所有問題,建立了檔案。同時,在各位任課教師的配合下,我們給每個留守兒童的安排了“代理家長”,設定了“親情電話”,使留守兒童無論在哪裡都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二是要注意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對他們的學習和德育要特別關注,解決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是要加強週末的管理與服務,對照檔案與其代理監護人取得聯絡,不能放任他們在外面為所欲為。

關心他們的生活問題、安全問題、心理問題,對學校和教師而言雖說是負重前行,但是教育的本質是成就人、發展人、健全人,農村學校有責任讓所有遠離父母的孩子找到家的感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完善關愛“留守兒童”學校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為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8

“鳥有一個巢,人有一個家.”對每個人而言:家是感受親情的港灣,父母的愛,給了我們無限的溫馨。可是,我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掙錢。所以,我們有了一個特殊的稱謂‘留守兒童’。雖然沒有了父母的陪伴,但是我們沒有自卑、沒有放棄、更沒有埋怨過自己的父母親。我們在這種生活的磨練中,學會了適應,學會了改變,學著以自己的力量振奮自己的精神,增強自己的鬥志,活出了一個感恩的、自豪的、快樂的精彩自我!

每當看到別人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去遊樂場,以起去逛街,一起去玩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為什麼別人就那麼幸福?就能和父母開開心心的玩耍?而我就只能默默的羨慕他們?但又回過頭仔細想想:起碼我比那些農村的孩子要好上100倍,他們都能那麼天真快樂,我又有什麼資格自卑呢?

“百善孝為先”。作為留守孩子,我們更加懂得——-感恩!是父母十月懷胎生育了我們,是父母強忍別離的痛苦外出艱難謀生養育了我們。儘管他們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但就是因為有了他們在外面的千辛萬苦,有了他們在外面的勤耙苦做,才有了我現有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只有我們的父母,才是追值得敬佩的,也是最具榜樣力量!在這裡,我要對親愛的爸爸媽媽說:“無論你們是貧是富,我都永遠感激你們!我知道我手中的一書一本,身上的一絲一縷都浸潤著你們的血汗,我會以我更加的刻苦和勤奮來報答你們!”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作為留守孩子,我們更加應該感到——-自豪!我們自豪,因為我們擁有同齡孩子最頑強的品格。我們不需要父母的關懷和呵護,照樣生活得很好很好。雖然過早地承擔了分別的痛苦,但是,對父母少一份依賴,就多了一份在困境中的磨鍊。這正是一個鍛鍊自己的好機會。讓我們一起宣誓:“草是生命最頑強的象徵。既然特殊的時代、特殊的家庭環境給予了我們草一樣頑強的種子和生命,那麼,我們就要像草一樣地頑強,草一樣地團結,草一樣把根扎進深深的土壤,像草一樣永遠充滿綠色的希望,以蓬勃的姿勢向上生長!”

作為留守孩子,我們更加學會——-堅強!沒有父母在身邊鼓勵你,相信你。但我們還有勝似親人的朋友和這個社會。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我們,為我們無私的奉獻著。然而,在他們的支援與幫助下,我們茁壯成長。所以,我們要不懈努力,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望!這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我們才磨練出了這樣的堅持不解的的精神和意志。也許這就是我們留守兒童能成功的原因吧。在沒有母愛、父愛的情境下。我們最終能成為一盞明燈,熠熠生輝,引人注目。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止住前進的腳步;以為我們沒有流戀於輕鬆;因為我們沒有迷醉於誘惑;因為我們沒有沉陷於淺薄······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永不回頭地向前走去!!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9

近年來,共青團XX縣委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積極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在“一老一小一困”工作中,把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作為切入點和落腳點,以關愛活動為載體,奮力推進留守兒童關愛事業健康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況

XX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屬典型的丘區傳統農業大縣。全縣幅員面積XX平方公里,轄XX個鄉鎮,XX個行政村、XX個社群,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XX萬人。作為川西北重要的勞務輸出大縣,有15萬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常年留守在農村的6至18歲青少年兒童達X萬人,男生X萬人,女生X萬人,其中,6至14歲(含6歲)農村留守兒童達X萬人,14至18歲(含14歲)農村留守兒童達X萬人。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十分突出的問題。特別是5.12特大地震發生後,許多的學校受到損害,部分留守學生家庭的住房成了危房,更是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影音,給學習、生活等方面帶來了許多不便。由於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兒童問題逐漸成為了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緊迫。

二、工作開展情況

為切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搭建有效服務平臺,促進他們“勤奮學習、快樂成長、全面發展”,在縣關工委的牽頭領導下,團縣委同婦聯、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社等相關職能部門緊密協作,密切配合,積極採取多種關愛舉措,開展了大量關愛行動,初步建立了黨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庭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縣、鄉、村和學校、社會、家庭“雙三級”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系和聯動網路,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和一致好評。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制度保障,建立了完備的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學生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關愛工作只有制度體系“根深”,長效機制才能“葉茂”。我縣首先從抓制度保障出發,建立了一套符合我縣實際情況的關愛“留守學生”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將關愛留守兒童的主要職責落實到了縣關工委和縣未保委,保證了關愛工作機構健全、責任明確,工作落實到人。同事,建立和完善了關愛留守兒童的相應工作制度,將“兩委”的辦公機構設在團縣委,日常工作中,始終將關愛留後兒童作為“兩委”工作的重點,重點部署,重點推進。此外,我們還充分發揮學校、村(居)委會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了留守學生檔案,對全縣X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進行了統計並登記早,實施動態管理,做到“情況準確,心中有數”。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制度的不斷完善,使關愛工作處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狠抓陣地建設,落實了標準的活動場所。在推進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過程中,團縣委十分注重留守兒童活動陣地的建設。堅持把“留守兒童之家”作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陣地和活動場所,根據團省委“五個一”標準要求,團縣委和縣教體局結合x實際,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留守學生之家建設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留守兒童之家的具體建設標準、程式、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內容,以學校電教室、圖書室等現有資源為依託,以學校教職員工為主力軍,整合社會資源,按照“逐步推進、全面覆蓋”的原則,率先在外出務工人員多的鄉鎮和地區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目前,全縣已投入資金X餘萬元,建成並投入使用“留守兒童之家”X所,正在建設X所。全部按照“一臺電腦、一部親情電話、一套青少年讀物、一臺電視機、一臺影碟機”標準配備了相應硬體設施。通過這些“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的部分生活、學習的實際問題,為他們提供了較好的物質生活條件,“留守兒童之家”也真正成為留守學生課餘學習、遊戲、活動的最佳場所。

三是突出志願服務,組建了優秀的志願者隊伍。我縣留守學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各類志願者。大量具體的工作,都是由各類志願者完成的。在學校,教師、輔導員、團委書記等當上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志願者”,在師資力量薄弱、人手較少的學校,學校領導也親自上陣、親自參與。在鄉鎮、社群,則充分發揮了社會各階層熱心人士的力量,通過宣傳,我們在全縣招募了200餘名文化高、素質好、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與留守學生開展“一助一”結對,為留守學生排憂解難,給予留守學生有效的情感補償。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手拉手”體驗教育、“魯川同心”夏令營、青少年書信大賽、心靈驛站等關愛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勵志、感恩、學習、成才。此外,團縣委還與縣公安、教體、婦聯、工會、民政、司法等多部門組成聯合工作小組,切實開展了“警校共建”、文化市場整治和法制專題講座等活動,取締黑書店、黑網咖、黑音像廳等一系列活動,法制副校長職能進一步發揮,並在各學校建立共計60餘個青少年維權崗(站),為留守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四是多方資金募集,確保了有效的資金投入。X屬典型的農業大縣,本級財政十分困難。儘管如此,縣上每年都安排一定資金用於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為緩解資金壓力,團縣委還成立了“留守學生關愛基金”,聯合實業集團成立了“鴻宇助學基金”,千方百計爭取社會各界資金的支援。同時,團縣委積極向上級團委、上級有關部門爭取專案和資金,用於鄉鎮、社群、學校“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關愛活動的開展,多方面募集資金,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度過生活難關。目前,團縣委共聯絡捐建希望國小X所、累計投入資金X餘萬元,投入關愛留守兒童專項資金X餘萬元。通過這些資金的投入,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了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真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呵護。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0

參加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快兩年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但還是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我在活動期間一共帶過兩個孩子,兩個都是跟父親一起生活的單親家庭的女孩,她們是孩子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我覺得我們應該給予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的關愛。他們這個年齡是比較敏感的年紀,自尊心又特別強,因此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通過我的工作,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要有愛心、耐心

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代理家長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除此之外,在結對子時應儘量讓男生與男孩子、女生與女孩子結對,這樣他們之間可能共同話題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我帶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親戚住在一起,她有時就會跟我耍小性子,我覺得應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遠她。

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菸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覺得我們應該多跟他們交流,給他們傳遞一些健康積極的思想,引導他們合理用錢,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學校也要多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咖裡。另外,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鼓勵、組織留守兒童們多參加業餘活動,以填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空虛。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於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迷上打遊戲等不良的嗜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學校平時多引導他們進行讀書等有益的業餘活動。

三、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學生,我沒有太多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而且也不太適合,這樣反而會影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所以應由學校來實行,從電視上、網路上、多蒐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四、多進行家訪,及時瞭解情況

對於這些孩子,要多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情況,與他們現有監護人進行交流,授予他們家教的方法,讓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兒童,能夠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問題及時和學校溝通,並能與學校教育同步,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樣既能讓兒童們勞逸結合,又能讓他們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要善於和兒童交流溝通,讓他們從監護人身上感到親情,進而對監護人產生依賴性和信任感。

總之,我們要努力孩子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互動交流活動,瞭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並採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無助,在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對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有所幫助,幫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1

4月9日,我參加了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關愛留守兒童家訪活動。我們小組負責家訪的物件是列美國小四年級學生黃新園和五年級學生楊炯炯。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明白了關愛弱勢群體的社會責任。

留守兒童黃新園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較害羞的,他不願意多說話,性格比較內向。這可能是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變得比較自閉的緣故。在談話中,我們也建議他要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多感受集體中同學和老師們的關愛。

與黃新園比起來,楊炯炯的性格比較開朗。在去楊炯炯家時,她顯得特別興奮,步伐很輕快,不停得催我們志願者要走快點。去她家要經過一條小路,由於剛下過雨,路有些泥濘,但是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志願者的心情。她所在的學校的林老師反映楊炯炯學習成績不錯,就是很懶,缺乏學習主動性。我根據老師的話,詢問了她的學習情況。小傢伙說話特別自信,當我問她有沒有每天按時做作業時,她說:“當然!”問她有沒有獨立完成作業時,她很自豪地說:“都是別人抄我的作業的!”到了炯炯家裡,她第一時間給我們每一個人都倒了一杯水,小心翼翼地拿到我們面前,非常懂事。炯炯性格的過於活潑跟爺爺奶奶的溺愛也有關係,當爺爺準備與我們志願者交流時,炯炯對爺爺的加入表現出了厭煩的表情,讓我們看到了炯炯叛逆的一面。

留守兒童比較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們不要憐憫他們,要懷著一顆真摯的心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和支援,鼓勵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立、自強。同時,我也建議班主任定期與其臨時監護人進行電話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性格特徵,這樣方能對學生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使學生感受到老師時時刻刻在關心他、關注他,感受到老師的溫暖。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即將過去,新年鐘聲即將臨近,滿載著20__年度的碩果,我們即將迎來新的一年。年終歲末,全市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然而團市委和志願者們的心中卻還記得在南芬區下馬塘鎮還有許多留守兒童需要我們的關愛。12月25日,在市團委和南芬區團委的帶領下,我們13年、14年和幾名已經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志願者們來到了位於本溪市南芬區下馬塘鎮的苗可秀學校,參加了由市團委組織的”心手相牽,共迎新年“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留守兒童送去的黨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

下馬塘鎮過去一直以“三小”出名。一是鎮小,人口不多;二是經濟實力小,人多地少,切多以手工性質的採礦業為主,難成氣候;三是名氣小,就連本溪當地人都很難說清它的具體位置。”三小“的結果就是一個”窮“字。因此下馬塘鎮大部分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都外出去大城市打工賺錢,養家餬口,因此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成為了一種必然。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現階段中出現的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都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但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注,來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留守兒童的感情波動很大,對周圍的反應敏感性強,他們需要更多的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在這次活動中,志願者們和留守兒童進行了一對一的溝通交流,還安排了講故事,做遊戲,和才藝展示等環節,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性格等基本情況,也讓他們對我們卸下心理防線,接受並認可了我們。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能有更加深切的體會和更加真實地感受。這次活動為我們大學生村官志願者們提供了一個走進社會,瞭解社會,展現自我的絢麗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志願者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我們這次活動來說,通過之前的瞭解我們得知由於留守兒童群體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而他們的父母過節回家因倍加珍惜短暫的團聚時光,也會對孩子過分溺愛,這都導致了他們中的一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畏縮或是傲慢的性格。得知這些,我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著,但古語有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我欣喜的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仍能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真的讓我感到無比的安慰。只有讓孩子不斷進行苦難的磨練,才能幫助他們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與良好的心態,在未來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活動中,我帶的二年級的馬敬華小朋友,在活動快要結束前,他堅持要為我們大家朗誦一首詩,是李白的《贈汪倫》。當朗誦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時,小傢伙看著我開心的笑了。短短几個小時的陪伴使我們之間建立了如此深厚的友誼讓我又一次感到了孩子們的熱情與溫暖。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更深層系的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在市、區團委的帶領下,我們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只是千千萬萬個出國留學志願者中的一份子,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象,那麼,只要留守兒童存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活動就必須深入、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志願者,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絡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志願者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3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工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團赴xx縣下車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這幾天時間,我跟隨志願服務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透過開展素質拓展遊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資訊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彩的活動資料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我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帶給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構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狀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透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我的位置,對自我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好處,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潛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我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潛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我、發展自我,使自我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絡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4

這個世界之所以燦爛,不是因為陽光而是因為你的微笑。

成為xx學院青年志願者已經一年多了,這一年來我參加了青協組織的多項志願活動,並因也認識了許多以前素不相識的人。作為一名志願者讓我感到無比榮幸和快樂。當我用心付出,用心感受時,便發現:其實,愛,無處不在。

還記得,20xx年的秋天,我加入了關愛留守兒童的團隊。我們文法青協與建工青協聯手組織志願者們去十一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愛心之旅。

愛的旅程,讓我發現,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在去的途中,我們志願者在車上一起折愛心紙鶴、飛機等,還一起練習要表演的歌唱節目。這令我頓感人生的溫暖,因為,心靈有了溫度。一小時車程後,我們到達目的地,找到了各自要關愛的物件。我關愛的小朋友是五年級的小,她非常懂事活潑。那天,我們一起玩遊戲、贏獎品、包餃子等等,當我去到家裡時,她向我敞開心扉,講訴了她的生活。傾聽她得內心世界,看著她晶瑩剔透的瞳孔,愛的淚水強行滑過臉頰。看著她那可愛的臉龐,我心裡默默地感謝她教會了我成長。

帶著不捨與她們再見,在回來途中,一路上,視力所及是湛藍的天、潔白的滿眼的綠。這也許是因為我們都為這次志願行動付出了自己的真心、愛心和汗水吧。

幾米說:“迷宮般的城市,讓人習慣看相同的景物,走相同的路線,到相同的目的地,習慣讓人的生活不再變化。但是,文法青協所組織的志願活動如:探訪敬老院、無嘗獻血、義務家教、廢品回收、三下鄉等都讓我感到真情如雪片,純潔、晶瑩、涼絲絲。讓我的大學生活不再枯燥和單調,讓我的青春更有光彩。

我是個志願者,我付出,我快樂!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5

孩子,是早上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的花朵,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孩子的衣食住行應由社會的各個力量予以保障,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這話說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什麼這樣子說呢?是因為我的一段經歷。

那年高一暑假,我報名了由大學生組成的山區支教行動,出發之前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一方面也體驗這樣的生活。可是,在我支教的這段日子裡,讓我觸目驚心的是,農村的孩子有著許多方方面面的問題不是我能一個人可以解決的。首先,他們吃得很差,一頓三餐基本沒什麼肉,面黃肌瘦,估計是營養跟不上,有些孩子最基本的體重和升高都沒有達標。其次,他們有些是住在茅草屋裡。天啊!這是原始社會麼?他們父母都到外地打工了,要忍受親情離別的痛苦,還要忍受如此惡劣的環境。第三,這些孩子不講衛生,赤著腳,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身上的衣服就是隻有一兩件,衛生習慣有待糾正。第四,孩子上課的時間在學習,放學回家卻要幫助家裡面幹農活,而且有些家長的根本就不重視教育,思想觀念產生偏差,認為讀書無用。還不如出去打工。第五,一些孩子特別自卑,認為自己很差,學習提不上信心。這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嗎?為什麼他們的條件如此之差,我知道,這不能怪他們,突然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僅僅是隻教會了他們讀書識字?而他們的無助又是誰來解決的呢?因為他們是留守兒童。

當我們享受溫飽生活時候,你是否忘了有這麼一個弱勢群體—留守兒童。也許他們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整個社會的接濟和救助。因為,他們是下一代,是未來,是希望。關注千千萬萬的留守兒童吧,願全社會攜起手來,共同來擔負起幫助他們的責任,讓他們好好成長,也許這樣,他們的明天才會更好。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6

由於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能夠參加由大二的師兄、姐組隊的實踐小分隊,我感到很高興。活動時間為8天,在這8天裡,所有隊員共同合作明確分工順利完成這次實踐。在這次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我們農業院校學生吃苦的精神,同學們團結協作、互相幫助,較好地反映了我們學生幹部的整體素質;遇到的點點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使我再三思索,頗有所獲。今天,我將自己此行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希望對於自己、對於我們這個群體能有些許的幫助。

新店鎮中心國小是雅安市第一家留守兒童之家,這是一塊急需社會給予關注的年輕的土地。隨著經濟的發展,父母逐漸地從農村走進城市務工,而他們的孩子卻留在農村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而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產生了隔代的問題,小孩子們就容易產生導致性格孤僻等問題。有句話叫少年強則中國強,那麼兒童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我們這次實踐主要就是希望能帶給他們快樂,儘可能的同他們敞開心扉地交流,享受到大哥哥大姐姐帶來的愛,實踐證明我們是成功的。

從走進校園看著孩子們微笑的那一刻,我知道這次實踐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實踐。進入學校我就安排隊友將他們行旅搬到教室安排住宿,由於我負責搞後勤,安排完住宿的事我就去聯絡學校的老師幫我們準備廚房做飯用的用具。第一天晚上大家開了個會,討論第二天的教學任務。感覺真的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於我們大多數都不是師範專業的,如何備課成了一大難題,想到以前老師上課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其實老師他們也是很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的。還好有一個從西華師大過來的師姐幫拿主意才弄好明天的上課內容,以後幾天我們的備課工作很順利。由於是以暑期夏令營的形式開展我們的活動,上課時就沒像平時老師上課那樣嚴肅,就上課時間而言主要是給他們講英語,讓他們提前感受英語學習的氛圍;此外還講述普通物理小實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的熱愛;也有剪紙課,讓他們學會動手,鍛鍊自己動手的能力,這都是教學上的事兒了。

幾天下來我感覺到與孩子相處還是很容易的,他們缺少父母的愛,只要我們給他們一點兒關懷,他們都會感動不已。平時老師上課的時候由於學生太多,每個老師所能顧及到的人有限,有的學生難免會覺得老師偏心什麼之類的,在心裡面就會產生缺失的情感使他們的心靈容易受到創傷,往往只能無條件地、被動地承受現實。他們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願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他們內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閉。這幾天來的相處還是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一個小女孩除了上課外都是一個人單獨一起,還好我們多有注意觀察,每天都由一個同學送她到家,幾天下來她就願意同同學一起耍,這讓學校的老師及我們隊員都感到高興。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但願孩子們以後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懷。

雖然我沒參與到教學中,但我的後勤工作還是開展得很好,儘管每天都很累,看到大家開心我也就滿意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後勤,幾天下來收穫頗多,作為各種工作或是活動開展的重要保證,做好後勤具有重要意義。同學習中生活中的事兒一樣,後勤工作需要細心的對待,每件事落到實處,可將任務分配到每個人身上。總之,這次經歷的在以後我想都會用到的,實踐就是積累經驗,個人簡歷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7

他們因為想念父母,卻明白自己沒有辦法能夠讓他們回來,所以他們開始封閉自己,有的甚至開始以叛逆為開始,來試著逼迫父母。但是他們其實又知道這樣的行為並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他們卻也覺得這是一絲希望,他們想要緊緊的抓住。

這一次我們學校組織了社會實踐活動,而這一次要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小鄉村,這裡的孩子們都是父母在外面打工,常年沒有回來的,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的。而我們這一次的活動也是衝著他們去的,我們此行的目的也是要把我們的關愛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是關心他們的,他們的父母也是愛他們的,但是這是迫於生活的無奈才離開他們去遠方打工的。

剛來到這個小山村的時候,我們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讓我們覺得,其實這裡的民風還是很好的。接下來我們就被老師安排進學校,而在這一點段時間裡面,將由我們代課一段時間。而在我帶的班級中,則有一個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安靜的坐在窗戶邊上,她和其他的同學不一樣,她顯然是對我的到來沒什麼感覺,只是安靜的坐在那裡,看著窗外,似乎教室裡面的熱鬧已經被她隔離開來。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示意同學們安靜下來,然後悄悄的走到她的旁邊,看著窗外,我發現,那是我們進村的路。她似乎看得很入神,因為我在她旁邊站了幾分鐘她依舊只是看著窗外,似乎沒有注意到我。“你好!我是你們這段時間的代課老師,這位小同學你叫什麼呢?”我向她伸出手,她似乎是條件反射一樣的彈了一下,然後才緩緩的向我伸出手,“老師你好!我叫__。”說完她又安靜的坐著。不再說別的什麼,只是時不時還是會看一眼窗外的那一條路。

我我衝大家笑了笑,然後走到講臺上面。再一次向大家介紹了我自己,便讓同學們介紹自己。而就在我剛才介紹我自己的時候,我說我來自__城市時,小女孩看向我的目光裡面似乎有什麼一閃而過,而她的嘴角似乎也扯動了一下,她想說什麼,但是它卻又沒有說,她是想說什麼呢?我沒有多想,我覺得我可以在課後和她聊一下,而現在我還是好好的上到下課。

第一次上課算是很愉快的,我和他們相處的也是很好的。而下課之後我並沒有離開教室,和同學們有一波的沒一波的聊著,而她則就在人群外面看著我,似乎想要找我,但是看著人那麼的多,卻又不敢上前。我笑著和同學們說上再見,帶上課本然後走出了教室,果然和我想的是一樣的,她跟了上來。“__,你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問老師呢?”我笑著站住了轉過身子問她,她揉著衣角,好一會兒才開口說:“老師,你來自__市?”我突然覺的的想到,她的父母可能是在我的城市吧!我點點頭,想聽聽她要說什麼。“那你知道__工地嗎?你能告訴我爸爸和媽媽,我很想他們嗎?”她猛地抬頭看著我,眼睛裡似乎有什麼晶瑩的東西在閃爍著。我先是一愣,然後點頭,最後走到她身邊抱住她。可是也許是因為憋了太久了吧!她哭出了聲音。

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她的安靜,明白了她為什麼一直望著那一條進村的路了,他在等她的父母,她想他們。從那一天開始,我開始多多的接觸她,我發現她其實是一個膽小的女孩子,甚至是自卑的。這也許是和她的家庭要關係,但是同時她也是很懂事的。不過在我代課的這一段時間,她也似乎是有所改變的。

從村裡回來之後,我真心的覺得我們大家應該好好的去關注這些留守兒童,多多去關愛他們,他們是真的很需要愛的。

關愛留守兒童教師心得體會 篇18

在我縣的部分鄉鎮有著這樣一群孩子們,他們遠離父母,常年跟隨祖父母或其他親友一起生活。他們中有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也有父母離異或因其他原因失去父母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的家庭還非常貧困。雖然學校教育對孩子們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健全,也會導致孩子們的身心、學習、成長出現一系列問題。如何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保護的缺失,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成為我委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摸底調查,目前,全縣12個鄉鎮(街道)共有1-18週歲留守兒童250名,其中98.8%分佈在各鄉鎮,43.2%集中在北部山區,7週歲以下的佔30.4%,家庭情況較差的佔57.6%。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監護,和父母的聯絡方式主要是打電話,與父母聯絡的紐帶主要是學費和生活費。

調查發現,多數留守兒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嚴格,對父母外出務工持理解支援態度。但由於隔代教育、缺少親情陪護等因素,也導致一部分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思想、行為、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學習成績不佳。由於隔代教育,祖輩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們即使想對孫輩的學習給予幫助,但難免也要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親友監管的情況下,更多的則體現為只要孩子能平平安安就好了,不敢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對孩子有所責備。據調查問卷統計,“你在學習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一項,填寫最多的就是“沒人輔導,沒人監督”。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在學業上長期缺乏輔導和督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據調查統計,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僅有13.6%,良好的佔20.4%,中等及以下的卻佔了66%。

二是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由於留守兒童們長期沒有父母陪著身邊,家庭的“缺陷”使他們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等等問題,這樣長期處於心理缺乏疏導的狀態,便會出現內向、孤僻、缺乏安全感、不善與人交流、情緒不穩定、具有較強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等心理髮展異常的表現。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調查問卷顯示,“你有心理話最想對誰說?”一項,選擇“父親或母親”的達到95%,選擇願意和老師講心裡話的僅有4.5%,卻沒有一人選擇“臨時監護人”。

四是有效監管缺失,安全隱患較大。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監管的責任主要落在了學校,然而在課餘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學校與家庭間的安全教育銜接上出現“真空”,愛玩是小孩子們的天性,加上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往往會出現燙傷、燒傷、交通事故、電力事故、溺水等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物件。調查中,雖然81.8%的留守兒童目前從未受到傷害,但仍有18.2%的留守兒童曾受到過人身傷害或發生過安全事故。

五是家庭經濟差,生活質量不高。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徵,即使是父母雙方全部外出打工賺錢,其家庭生活方面也是非常貧困的。由於缺少父母的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往往沒有規律,有些寄宿生的飲食常以方便麵和零食為主,營養根本得不到保障。另外,在農忙時,幾乎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要承擔一部分農業生產與家務勞動。營養不良以及繁重勞動都會導致留守兒童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為解決留守兒童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委啟動了“愛心築巢工程”,圍繞“奉獻四種愛,溫暖留守心”這個主題,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用真心真情為留守兒童築就“愛心巢”。一是奉獻教師之愛。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和鄉鎮組建關愛留守兒童青年志願者隊伍,開展結對關愛活動,通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安全教育為留守兒童增補成長“鈣片”,彌補人間親情,撐起健康成長的“保護傘”。目前,全縣已有110名志願者結對202名留守兒童,集中開展各類活動6次。二是奉獻親人之愛。深入開展“與留守兒童共度週末”系列活動。今年中秋前夕,利用週末休息時間,組織青年志願者15人到高廟堡鄉高廟堡村等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村,與留守兒童一起做遊戲、交流、寫家信、包餃子,讓孩子們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三是奉獻朋友之愛。組織縣城國小生走進鄉村國小開展“城鄉少年手拉手活動”。組織實驗國小與膳房堡鄉谷威第二希望國小開展“心連心,托起一片天”手拉手互助活動,結成“一對一”小夥伴,互贈了友情卡和自己準備的小禮物,並通過開展文藝表演、趣味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雙方的瞭解,加深彼此間的友誼。利用同齡人最易溝通交流的特點,使留守兒童與結對小夥伴相互瞭解、交往,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走出封閉的自我世界,使心情開朗起來。四是奉獻社會之愛。整合社會資源,以“六一”、中秋、春節等節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和助學活動4次,捐助物資共計1萬餘元,累計幫助61名貧困家庭“留守兒童”順利完成學業,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在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關愛留守兒童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我委將繼續推進此項工作,並加強宣傳,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號召社會各界不遺餘力給予留守兒童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