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9K

《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充套件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精選5篇)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著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裡行間無不浸潤著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著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著。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建立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線上”,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3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的工作物件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新教育之夢》說換位思考。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於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要有責任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理想教師,就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在課堂裡面和學生討論環境,人口等問題,才能喚起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我們要讓學生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們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4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吳承恩。這本書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徒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事。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我不但知道了豬八戒名豬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後獲罪下凡,誤投豬胎,佔福陵山雲棧洞為妖。後經菩薩點化,他保唐僧取經,在途中他憨態可掬,好耍小聰明。不過最後修得正果,被封為淨壇使者。而且我還在他身上學到了每天都要樂觀,不能繃著個臉。

其實沙僧也叫沙悟淨,和八戒一樣,原始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後被貶下凡間,再流沙河為妖。後因保唐僧取經修得正果,被封為金身羅漢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事任勞任怨,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當然了,白龍馬的一心護主精神也很讓我感動。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身世最離奇了。它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身上學到七十二變,筋斗雲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作為兵器,因為到鬧天宮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後手觀音菩薩規勸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懲惡揚善,保護人民的精神。

在《真假孫悟空》這個故事中,孫悟空與叫孫悟空鬥智鬥勇,最終揭破了假孫悟空的真面目。從他身上我學到了不畏艱險、鬥智鬥勇、不屈不撓的品質。這確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腦,不禁慚愧自己為什麼不能像他們那樣堅持到底,也許這就是我的不足之處。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如果我能一件事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老說也是好的,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已經盡力了!同學們,如果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一起來閱讀這本《西遊記》吧!

《新教育之夢》教育教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5

最近我拜讀了美籍華人留美博士黃全愈先生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此書敘述行雲流水一般,讓讀者輕鬆、悠閒、隨性,這裡沒有繁瑣的、乾澀的教育觀念,也沒有長篇累牘的論述,我厭倦那種自命不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測的論理書。作者以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學習中的“小故事”為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立體生動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瞭美國素質教育的特點,在對比中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教育所面臨的困窘,發人深思。值得一提的是黃先生書中的許多問題很有價值,很有見地,值得我們探討。如“創造效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懲罰孩子?”等等。

第一章《創造效能不能教》中,作者講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國內,作者就開始讓三歲的兒子接受中國畫的啟蒙教育,兒子的國畫有板有眼、像模像樣。來到美國後,作者把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可是在這個班裡,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麼也不教,只讓學生塗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可後來,作者通過觀察,發現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實中的實物。我想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中國的孩子就根本無法下筆。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師,參加課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質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們的素質教育和美國的素質教育究竟有何區別呢?帶著這些問題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國的孩子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分科選擇不同的學段進行學習,而我國的孩子只能按年級學習各門功課,可見美國教育重視個性發展;美國的孩子在國小五年級就開始寫調查報告,而中國的學生在上大學時,才開始學習寫調查報告,可見美國認識到社會對孩子成長作用很大;美國的孩子每到一個地方,社群裡都有球隊可以參加,而中國的學校裡很少有自己的球隊,看來美國比較清楚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培養團隊意識;美國的孩子從國小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搞一個“職業日”,請社會上各行各業,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學校來給孩子們介紹各自的工作,什麼律師啦、拍賣行的拍賣師啦、汽車推銷員啦、消防隊員啦、警察啦、運動員啦、作家啦,等等等等。

從“職業日”裡,孩子們學到的並不主要是幹什麼能賺多少錢,他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社會上的人到底是怎樣存活的?因而,孩子們對職業的選擇從小就是五彩繽紛、五花八門的,也能瞭解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受幾千年的陳舊思想觀念影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對社會的瞭解少之有少,在父母的庇護下把社會想象的過於美好,長大後社會競爭力低下。從這些對比中不難看出美國在教育真正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他們把人看成教育的主體,那麼教育面對的“人”就是學生,也就是現在我國討論的“誰是教育的主體”的問題。當我們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的主體,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人。

我們正在進行課改,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組織者,以學生為主體,採用開放式、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自己動手動腦動手,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快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極度輕鬆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與體驗生命本體的狀態,例如我們現在開設的活動課或綜合實踐課就是要培養學生創造力和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活動,還可以增加一些瞭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選擇體驗的職位,學會承擔、學會接受。但是,我們對學生所進行的素質教育還僅僅只限於各個學校,學校不可能包容整個社會,它不可能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環境讓他們去感受,去體驗,而社會又沒有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建設相應的設施,開展各種相應的活動,所以,中國的素質教育只浮於表面,還沒有深入。

素質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需要教育者有開放的視野,有創新的教育理念。“仿我者死,創我者生”,陶行知先生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創造是教育的核心、靈魂,願中國教育創造之花像陶先生所期望的那樣開得更美更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