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8W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1

建黨偉業講述從1920xx年辛亥革命後到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辛亥革命後的軍閥混戰、五四運動後的知識精英崛起以及最後點睛之筆的“建黨偉業”這三個歷史時期構成了整部電影。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精選13篇)

蔡鍔大將軍與名妓酗仙的訣別那場戲,令我非常感動。蔡鍔的一句“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包含了對酗仙深深地無奈之情,也表現了他作為一名將軍對於國家的責任和熱情。

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站起來合唱國際歌,大家眼裡都噙著淚,眼裡充滿了幸福和希望!

歷史,無論對與錯,曲與直,我們都得正視它,畢竟它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百年前的中國革命前輩的身上!中國共產黨帶給中國60年和平發展的環境。由當時名代表,50多名黨員發展成今天數八千萬黨員的壯大組織,我的感想,有著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對黨的尊敬和誠意。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本職做好,那麼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才能被建設得更強大。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2

初次觀看建黨偉業之時,我不禁感嘆其巨星之多,情節之緊湊,出場人物之多,涉及事件之多。如此之多的內容在短短的90分鐘之內呈現出來,的確令人目不暇接!

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之間的十年時間,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裡發生了許多值得大書特書,使國人永遠銘記的事情,湧現了許多名留青史的風雲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勳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文字成立……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曾使我們憤怒過,哀痛過,無奈過,彷徨過,興奮過,期待過……而今仍在我們的腦海裡歷歷在目,記憶猶新。而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便是真實再現了那段風雲變幻、令人可歌可泣、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抗爭奮鬥並逐漸進步的歷史。

影片中的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當一個舉著血書“冤”字的女大學生跪在總統府前情願,回答軍警為什麼不到檢察廳喊冤時,她含淚說:“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之後痛呼:“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啊!”這一聲猶如千鈞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那一瞬,淚水充滿我的眼眶。

看完整部電影,我感慨良多。被那個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時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繫國家情牽百姓的先驅所感動,被那種為國獻身死而後已的精神折服。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感到汗顏。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過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年輕的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同志堅定不移的高舉著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浩浩蕩蕩的展開了就過塗村的新篇章!

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僅是緬懷前輩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著眼於新世紀,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重託,重塑這東方巨龍的雄姿。我們所肩負的歷史重任,這是何等偉大、何等光榮、何等艱鉅啊!青年朋友們,作為21世紀中國的主人,我們是成長中的一代,是改革中的一代,是開創未來的一代,新世紀祖國的建設,離不開黨的領導,也離不開青年一代的床照和奮鬥!努力吧!新世紀的寵兒,把我們的青春,把我們的生命,把我們的一切都奉獻給黨,奉獻給我們的祖國!用我們的切實行動,燃燒烈人的青春!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3

方圓九州,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浩如煙海。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締造了強悍盛唐,領世界風騷幾千年,何等風光?直到鴉片戰爭爆發,洋槍火炮轟開了國門,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社會。各帝國列強肆虐神州大地,掠財奪寶,肆意妄為,國家蒙難,前路茫茫,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建黨偉業作為獻給中國共產黨九十大壽的賀歲片,她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建黨偉業主要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共一大這段時間內的歷史大事。全片分為幾個段落,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鬥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林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全片圍繞1920xx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1920xx年辛亥革命後到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講述了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可以說整部電影刪繁就簡,詳略得當,節奏合理,看到悲壯處讓我禁不左腕長嘆,如國民黨先驅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車站遭遇特務暗殺身亡,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4到緊張處直讓我為劇中人的命運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輕的朱德率軍在棉花坡與吳佩孚的激戰;看到哭笑不得處直讓我感慨莫名,如張勳被溥傑戲弄,在皇宮裡醜態百出地放風箏;看到動情處讓我情難自已,眼眶濡溼,如蔡鍔與酗仙車站離別情景,蔡鍔將軍貌似平靜地與酗仙話別,然而那緩緩流下的眼淚卻已經無聲地告訴酗仙,他是怎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將軍!

在本部影片中最引人關注的人一段便是在“新文化運動”中新思潮與舊思潮的那場辯論。在辯論中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代表和以辜鴻銘為代表的舊文化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新舊文化領袖觀點交鋒,擦出耀眼的火花,臺下的學子更是聽著激烈。透過歷史的鏡頭似乎我們也跟隨影片又重返那個時期的北大講堂。作為中國思想解放的最前沿,我們在這裡看到了“求新、救國“思想盪滌在每一個學子的心間。或許這是有了這樣的思潮解放,我們才能看到在中國1919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無數的愛國學生走上街頭,為了救國而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說。可以說學生們的演說讓我們再一次回到了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讓我們再一次看到陳獨秀、李大釗等中國共產主義先驅的救國之志的壯志豪情。這也為後文敘述一大的勝利召開做了一個很好的引子。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後幾年產生了新文化運動,而新文化運動進入高潮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而“賽先生”就是指科學。這可是兩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國請來了“賽先生”,就可以實現國家的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的四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富裕的發展程序;中國請來了“德先生”,就會實現國家的第五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幸福的發展程序。為了請進這兩位先生,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與腐敗獨and裁的政府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成功地組建了政黨,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時候,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舉起了明燈,照亮了中國的山路,指引中華兒女,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三座壓在人民頭上的大三,建立了新中國,天安門城樓上的一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響徹寰宇,世界再次聽到中華民族的聲音。然而,經歷百年洗劫的中國觸目瘡痍,百業俱廢。國家需重建,民族要復興!中國共產黨又帶領全國人民,開始了建設家園的歷史征程。在建設路上,在黨內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下,我們也曾經經歷波折,也曾走過彎路,也曾停滯不前。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不到發展,建設事業前景暗淡。但中國共產黨畢竟是一個以世界上最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以實踐不斷檢驗自己,不斷髮展、不斷自我完善。

最後的想法是我們是幸福的。曾經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週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如果有那是什麼?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著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鬥。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飢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為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革命先烈們有的只是前赴後繼的堅定信仰,以及將這種信仰託付給同志繼續傳遞的信任,他們甚至大多還沒見到過成功的曙光,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幸福的。從小我們總會聽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電影中的情節證明了這是史實也是事實。只有中國共產黨是一心救中國,一心為中國。只有偉大的共產黨員才會關乎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為人民作出無畏的犧牲。只有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才能擺脫那似民主非民主的處境。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的思想以及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更是蒸蒸日上,這一切都是我們偉大的黨的努力!我們如今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是我們的革命先輩們的生命與血汗換取來的,我們敬仰黨更愛我們的黨,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更不會忘了黨。我們要與黨同在,將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更好!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將黨的偉大精神延續下去!

13名代表,五十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餘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聲震寰宇!9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後,建黨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建黨偉業展示出了一個青春、激情、奮鬥、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正是那些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鬥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與今天,血肉相連。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4

4日,學院組織觀看了為建黨90週年獻禮的影片建黨偉業,瞭解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瞭解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

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衝擊。電影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終於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同時也因為中國長期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欺辱的慘痛教訓,警醒了國人,“靠洋人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因此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為了享受自己的帝王夢,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使原本殘破的中國更加四分五裂,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鬥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所說的那些話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的真諦。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希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鬥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作為當代學生,我們活在一個沒有戰火硝煙,只有和平的陽光雨露裡,我們擁有自由,享受自由,我們看著國家在黨的領導下漸漸走向繁榮富強。雖然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但我們不會忘了過去中國共產黨建立的艱辛,也不會忘了現在中國共產黨為我們建立的一個國泰民安的家園,也不會忘了未來為中國共產黨出一份力將國家建立的更好。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5

昨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建黨偉業》,這是一部記錄了我們共產黨是如何成立的電影,裡面雲集了世界有名的電影演員,有我熟悉的周迅、劉德華、周潤發等。他們的精彩表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讓我來介紹一下主要內容吧!

就在溥儀退位的時刻,封建王朝宣告結束,袁世凱成為了統治中國天下的人。因為日本向德國宣戰,並打敗了德國,所以想逼迫中國要求借用山東99年,袁世凱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不顧整個中國人民的屈辱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全國人民因此義憤填膺,熱血沸騰,特別是北京大學的學生們,他們拿起了旗幟,上街遊行,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由此引發了整個中國的大變革。以李大釗、陳獨秀為首的一批愛國激進分子在北京激憤工人們的意志,說:“以前的起義都是因為工人們爆發的,每一代王朝都是由工人們創造的,那現在的工人就肯定能擁有天下。”他們又說:“工人們之所以能擁有天下,是因為工加人等於天!”下面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最後,各地的代表聚集在了上海,有:湖南長沙毛潤之,上海李達,北京的劉仁靜,湖北武漢的陳潭秋,山東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和陳獨秀的代表包惠僧參加了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因為被敵人發現,大會被迫轉移到了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大家用熱情洋溢的聲音朗誦了蘇維埃國際詩歌,大會在“中國共產黨萬歲”聲中結束。

在觀看完電影之後,除了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兩個人物也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陳獨秀和袁世凱。他們兩個完全是不同的兩種人,袁世凱為了自己的皇帝夢,不惜出賣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陳獨秀卻為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剛正不阿,領導工人和學生開展運動,推翻了袁世凱的統治,並創立了中國共產黨。

有一首歌中唱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心聲。能在這麼安定、優越的環境中生活的我們,更加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6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20xx年辛亥革命講到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其間, 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 扯的關係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只是個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影裡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

人物處理慎重還原歷史面目 《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 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加新軍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 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蹟串聯。其間涉及 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黨偉業》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以袁世凱為例,無論是鎮壓戊戌變法還是改制稱帝,他都是一個 絕對的反派,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袁世凱往往被臉譜化為一個殘忍、愚蠢的大光頭形象。但是在《建黨偉業》中,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是 個有手腕、有心機、有膽量對日本人破口大罵,甚得部下擁戴的總統 形象,但最終因為“想過把皇帝癮”,結果“過把癮就死”. 關於五四運動中最出名的“三大賣國賊”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 近年來,隨著關於二人在抗戰期間始終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不做漢奸的史實被披露,對他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客觀。

顯然,這種評論也 被帶進了電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學生困在趙家樓內,藉著牌 桌上的幾句對白,點出了章宗祥在職務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為和 “火燒趙家樓”齊名的“痛打章宗祥”這段史實,也被巧妙地藝術化 處理為章宗祥夫婦脫身離去。疏漏未免生憾 笑星令人齣戲儘管頂著巨片的名頭,出品單位多達 40 家,但電 影本身依然難以避免出現粗疏錯漏。 廖凡扮演的朱德打了場“個人英雄主義”的惡戰,槍炮轟鳴的好 萊塢動作片範兒十足。這場“一個人的戰鬥”居然就是蔡鍔指揮的護國戰爭的濃縮。如此鋪排,未免有點惡搞之嫌。 片中毛澤東的服裝要麼是筆挺的學生服,要麼是漿洗熨燙得沒有 一絲褶皺的長衫,外加一根很五四青年範兒的長圍巾。編導顯然忘了,求學時期的毛澤東一直是個貧窮學生。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這段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7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20xx年辛亥革命講到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係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即使單拿出一個事件來評述,也非隻言片語可以講清楚.整部影片胡適、陳獨秀、李大釗、辜鴻銘、蔡元培在北大的一場辯論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同時也是整部影片流水賬式的敘事方式中最值得我們靜下來思考的問題, 這場辯論雖然不長,卻很好的解釋了民國時期社會動盪的根源所在.

這場辯論圍繞著陳獨秀關於新文化取代舊文化的演講.陳獨秀認為要想改變中國的現狀就必須廢除舊文化,普及新文化,將民國時期的亂象歸罪於孔孟之道等一些封建時期產生的思想.辜鴻銘認為當時的亂象與所謂的舊文化無關,而是尋求變革的人曲解了孔孟之道.胡適則藉助文言文和白話文的比較,說明了文化總是要更新的,因為社會在不斷的變化.

陳獨秀的主張迎合了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特別是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而我們把辜鴻銘和胡適的觀點合併起來是對文化最為理性的解讀.文化的革新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從過去的馬車到現在方便快捷的自行車、汽車﹔從過去相隔千里只能靠書信交流到現在即使有萬里之遙也能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隨時交換資訊﹔從過去主要以下棋﹑看戲消遣到現在各式各樣的娛樂方式等等.這一切文化的革新同時也在促進社會的進步.然而文化的本質是不變的,正如辜鴻銘在影片裡所說“過去是三三得九,而今仍是,不會三三得八”,規律性的東西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朝代更迭所改變.過去一日三餐,而今仍時﹔過去要通過努力奮鬥獲得成功,而今仍時.不是因為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所謂孔家之舊學出現了問題,而是後人對其理解出現了偏差.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拐點,在這特殊的歷史時期,變革是歷史的必然.變革不是將過去的東西全盤否定,也不是將國外的成功經驗整體複製,變革必須尊重一個地區的文化,正如辜鴻銘所暗示,每一個國家的成功都是文化所孕育的.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文化的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一個群體,二是一定時期,文化的概念說明了文化是經過相對漫長時期形成的,文化具有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既然一種文化的形成周期較長,那麼試圖通過改變文化變革社會就要切忌存有”急轉彎”,”一刀切”的思想.

一個群體形成一種文化,每個個體經過一定時期的學習、工作、生活同樣會產生各自特有的文化.如果讓一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徹底改變他的行為、理念習慣等等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即使強行讓其變為現實,也會帶來很多其他的問題.最小單位的個體文化尚且如此,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國家更是如此.強行”轉彎”將給整個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說到這裡有一個國家的改革不得不提到,它就是菲律賓.菲律賓是美國的前殖民地,幾乎完全複製了美國的一切.自由、民主、議會、憲法、民營經濟等等,雖然經歷了建國初期風光的十五年,但殖民時期留下的”精英階層”和”地主階層”早已紮根於這片土地上,加之馬科斯(1965年上臺,菲律賓總統)的獨裁統治,讓菲律賓逐漸走向衰落,時至今日,菲律賓不但沒有走向美國,反而集中了發展中國家的所有病症:人口暴漲、貪汙腐敗氾濫、司法不公、貧富懸殊、國 家債務達到極限、銀行業癱瘓、投資退縮、經濟長期萎靡等等,甚至菲律賓的女人要到別的國家做女傭來維持生計.為何自由、民主、議會、憲法、民營經濟等這些使美國走向世界之巔的制度,在菲律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歸根結底,還是文化的差異。.

我們回過頭來看民國時期的變革,孫中山提出的將中國帶入共和制國家,然而他的這一理念卻屢屢碰壁,他倡導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受到重重阻擊。民國初期的六年,整個社會一片混亂,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頻繁的暗殺活動等將國內政局攪的支離破碎。這讓我想起了《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最後一集孫中山的演講,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變革不會一蹴而就,特別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兩千年封建史,四億人口(當時的人口)的大國來說變革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個大國,變革所需要具備的條件以及需要做的工作都要多得多。影片中毛澤東提到:把外國的革命經驗搬到中國就一定會成功嗎,中國的問題比哪都複雜。這句話是毛澤東對當時中國現狀的理解,也揭示了變革的艱辛,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國家變革時的“急轉彎”思想對社會的危害。

影片中還有一幕是學生對胡適批評陳獨秀、李大釗二人學習俄國革命的做法表示質疑。我認為應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不應盲目的學習,因為正像胡適所說,”俄國成功的經驗未必適合我們,同樣的做法即使在俄國取得成功,在中國也未必能實現”。然而,我們要學習的是別人的精神,是俄國革命成功的本質,那就是團結社會中的大多數。正是這種理念,幫助俄國革命獲得勝利,正是這種理念,中國產生了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像民國初期一樣,讓整個社會強行“轉型”,因為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很難在短時間內衝破兩年多年封建文化的束縛。中國共產黨先團結了社會中的大多數對抗腐朽的北洋政府及外來的侵略。這樣的戰略思想在當時順應了民意,即便是現在來看,我認為當時的做法也是正確的。

我們回顧歷史,無論是政治領域的革命,還是其他領域的變革,不管是推動社會前行的偉大革新,還是一個小小的改革,都要尊重被改變的那個群體的文化背景,只有尊重文化,變革才會擲地有聲,改革才會受到預期的成效,整個社會才會穩步的良性發展,社會大眾才會從中受益。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8

近日,觀看了被稱為建國偉業姐妹篇的建黨偉業。觀看完影片後,不由得為群星熠熠的演員陣容所震撼,但更多的,還是隨著影片的敘述,使我得以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輩在那段崢嶸歲月裡的熱血與激情,感受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0xx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本站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最讓我感到血脈賁張、激動莫名的電影橋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看到顧維鈞憤而退席的身影,讓我深深感到弱國無外交、眼睜睜看著國家被列強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們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看到那鮮血書寫的大大的“冤”字,那種痛苦、憤怒的心情讓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淚。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衝擊著我,更在心靈上感動著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鬥、獻身的故事。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們,生活在那樣一個內憂外患的中國,卻渾身激盪著那樣一種慷慨豪邁,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影片中,青年毛澤東苦苦思索著救國之路,體育救國、教育救國、共和政府、無政府主義、學習法國、學習歐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究竟什麼才能救中國?

南陳北李,影片中塑造了兩個個性迥異,卻又志同道合的共產主義先驅陳獨秀和李大釗。作為思想的先行者,他們的慧眼注意到了遙遠的俄國發生的那場庶民革命,注意到了布林什維克,注意到了共產主義。他們敏銳的認識到,俄國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發動了各階層的人民,尤其是所謂的“庶民”。他們的遠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為中國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奠基的基石。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清楚的瞭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瞭解,那些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

一路曲折一路歌,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將近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豐功偉績的九十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為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鬥,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9

有幸看了電影吧《建黨偉業》,這是一部講述從辛亥革命到1920xx年建黨這段歷史時期中國社會面貌的歷史劇。電影氣勢輝煌,場面壯大,人物眾多,看得我感慨萬千。

電影講述從1920xx年辛亥革命後到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真實的歷史事實,龐大的歷史事件,電影塑造了眾多的歷史人物。這段歷史時期,全中國正處於大的變革和動盪中,所以除了以毛澤東為中心的共產黨員以外,還包括其他一些影響歷史變革的人物。以袁世凱、張勳為代表的北洋政府,以康有為、載灃為代表的保皇派,以孫中山、蔣介石、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以胡適、梅蘭芳、楊昌濟、蔡元培為代表的文化名人等等。龐大的明星陣容可以說是這電影的一大特點。

如此的明星加盟,有的只有一句臺詞,有的一句臺詞都沒有,連群眾演員中也不乏明星的影子。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深得人心,人們自覺加入到宣傳黨的知識,歌頌黨的歷史的隊伍中。社會主流意識的強勢,正是我們黨90週年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建立美好生活的結果。苦難深重的舊中國,戊戌變法不能拯救清政府沒落的命運。列強侵略、軍閥混戰、政府腐敗、民不聊生,中國正處在風雨如磬、長夜難眠的黑暗年代。真是這些文化精英們在努力尋求救國之路。他們在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中看到了民眾奮起,找到了中國的希望。於是他們走下了高高的講臺,到民眾中去,用他們沙啞的聲音去喚醒民眾,以他們微薄的力量去改變國家的命運。看到陳獨秀的大聲疾呼,看到李大釗、毛澤東在不知疲倦的研究《共產黨宣言》,我被那個時代那種澎湃的救國激情深深地觸動了。

這種激情並不關乎哪個黨派,哪群團體,而是在於那種為了理想和信念而拼搏的熱忱。為了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過上更好地生活的不懈探索。他們當中有的是激情似火的理想派,有的是審慎睿智的分析家,有的是捨身忘死的先行者,有的是剛直不屈的救亡人。因為他們有追求、有信仰、有使命感,他們充滿熱情地改變著,創造著世界,他們的生命迸發出來的也必然是絢爛無比的青春火花。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力量,看到了遠大的理想,看到了追求。

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多麼需要電影中的這些革命英雄的革命激情和奮鬥。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堅持改革開放,並緊緊地把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國家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多年來,我國的發展速度居世界第一。特別是中國經濟在那20xx年成功抵禦了經濟危機的衝擊,並對世界經濟逐步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與日俱增。

我們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

每個中國人都是國家建設的主人,黨員更應該發揮先鋒模範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每個黨員都要時刻牢記歷史的使命,擔當起時代的重任,用科學發展的思想知道自己的工作,提高黨性,提高工作能力。雖然和偉人相比,我們渺小,但我們不能洩氣。擔當起今天的責任,儘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多工作,多奉獻。雖然我們的理想並不遠大,但我們可以紮紮實實工作,勤勤懇懇努力,我們依然能為黨的事業發一份光,盡一份力。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10

這幾天我看了《建黨偉業》這部影片,被深深的震動了,震動我的不是強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緊湊精彩的劇情,而是每一個共產黨人愛國愛民的偉大熱情,爭先奉獻的犧牲精神,我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不禁內心洶湧澎湃,感慨萬千,滿溢的愛黨之情亟待抒發,卻不知如何言盡我意,只能用淺顯的語句表達我對中國共產黨深厚的憧憬與熱愛。

首先講講我對中國共產黨樸素的認識。黨在我心中,一直是非常崇高而偉大的形象。因為我知道,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的犧牲和奉獻,而父母都是共產黨員的我,自小在如此的環境薰陶下,自然對中國共產黨有著更加崇拜的心態。但不同的是,小時候的我總覺得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離我很遙遠的概念,她宛如一個神祗,甚至我們只能把她當做一種虛幻的精神領袖。但是,當我逐漸長大的時候,才知道當年的我是多麼幼稚單純,因為,其實中國共產黨她從未在神壇待過,而是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因為黨的組成基於人民,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所有工作都不能也不會脫離人民群眾,黨的基礎力量也是時時刻刻與人民群眾在一起的,而且,只要我們的心是與人民群眾在一起的,是一心為人民服務的,並且有優秀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在身,有足夠的思想覺悟,我們也可以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員,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

而我的思想覺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又獲得了極大的提升。首先我為了讓自己更靠近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條件來要求自己,努力用科學文化知識充實自己,並且遵守“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四有新人。而且我學會了從更全域性和更深層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去規範自己的言行,在發展好自身的基礎上,要以全社會為己任,儘可能地奉獻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想,黨會永遠以一個無私的母親、辛勤的園丁、偉大的領袖的平凡卻又崇高的形象活在我心中!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11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遭受了太多的災難,太多的屈辱。從那以後,中國從世界強國淪落為任人宰割的國家,西方列強用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把中國變成了他們的傾銷市場。國家變得風雨飄搖,支離破碎。歷史總是要前進的,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民族亦是如此。當壓迫超出了民族的限度時,總是會有那麼一些人會站出來擔當那副重任,引領這個民族走出黑暗,去向光明——這就是中國共產黨。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0xx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全片分為幾個段落,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講孫文等革命者建立國民黨,與袁世凱爭鬥的情形;後半部分敘述巴黎和會引發的“五四”運動,布林什維克的種子經由李大釗、陳獨秀引入中國,終於生根發芽,最終在嘉興南湖召開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患難之中,方顯大愛。看到動情處讓我情難自已,眼眶濡溼,如蔡鍔與小鳳仙車站離別情景,蔡鍔將軍貌似平靜地與小鳳仙話別,然而那緩緩流下的眼淚卻已經無聲地告訴小鳳仙,他是怎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將軍!片中蔡鍔為了將來討伐袁世凱而必須要與愛妻離別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是啊,人說“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這不是說英雄就必須斷絕兒女之情,而是面對民族存亡,對國家之大愛與兒女之小愛的取捨。其中不乏英雄之大愛情懷。

其實帝國觀念在傳統中國人的心裡已經是根深蒂固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袁世凱復闢,張勳復辟。民國建立以來,社會還是處於一種動盪不安的情形。無數革命志士在為民族的存亡探尋這道路,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為了什麼?是為了國家之強盛,為了國人能夠抬起頭了做人,不任由人宰割,成立人民自己的國家,自由平等共和的國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影片共有三大亮點。

片中北大校園內陳獨秀、李大釗、辜鴻銘等人的激烈辯論當論是影片的第一大亮點。在新文化與舊文化雙重存在的情況上很多人都是很盲目的,不知道到底是該如何看待文化。此時陳獨秀的話當是令人茅塞頓開。“要想存其一,必先廢其一”,是的,要打倒沉睡在人們心裡20xx多年的舊文化觀念,就必須先從文化下手,只有洗清這些舊的觀念,人民的思想才會開放,才會產生新的文化。我想這也就是陳獨秀先生在上海創辦《新青年》的目的了吧。

影片的另一大亮點“五四運動”了。“二十一條”的簽訂終於激發了人民內心積蓄已久的憤怒。率先從北大發出的五四運動浩浩蕩蕩,卻是令人不禁動容。不過我個人覺得血書還有那個女大學生手舉一個大大的“冤”字卻是太過於誇張。既然都已經主張新文化,新青年了,怎麼還用封建社會那種方式去反抗?逼政府交出三大賣國賊這些更是讓人覺得無解。沒有北洋政府的點頭,就章宗祥等人敢那麼做嗎?

最讓我感到血脈賁張、激動莫名的電影橋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全面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顧維鈞在將去巴黎是說了這麼一句話:“弱國無外交啊!”事實也是如此,巴黎和談失敗,他對著各國的代表說:“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送給日本人,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國家強大,力量就是外交。訊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終於把滿腔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著“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繼而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在視覺上衝擊著我,更在在心靈上感動著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在面臨巨大挑戰的前提下,各種理論、學說以及實踐行動的先後失敗,無不說明這些理論、學說和行動無法帶領中國人完成國家獨立、民族富強的偉業。相反,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帶領中國走出歷史的困局,開創中國特色的現代文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組織分別推薦代表奔赴上海召開會議,這些青年才俊懷抱著共同的理想和主義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中國的大地上共同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政黨,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這個叫做“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黨員,他們為了召開一次會議還得東躲西藏,誰又能料到,這個年輕而力量單薄的政黨,卻在二十八年之後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帶領全國人民從此走上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道路!

影片的結尾在那水氣氤氳、朦朧迷離的嘉興湖面上,年輕苗條的王會悟身著粉色碎花旗袍,手撐油紙傘坐在船頭上,為這群煥發著年輕活力的共產黨人放風;船裡面,先是一個人,繼而是一群人的聲音,他們緩緩唱起鏗鏘有力的《國際歌》,打破了這山水江南純樸的寧靜,歷史的傳奇在山水中若隱若現……一路曲折一路歌,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今天擁有將近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豐功偉績的九十年。觀看《建黨偉業》,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鬥,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但湯因比也曾言:“對一次挑戰做出了成功應戰的創造性的少數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經過一種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資格應對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戰?”縱觀歷史,任何一種文明模式的發展過程,都是一場成就與問題的拔河比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中國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並且初步實現了百年前的夢想。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刻意迴避存在的問題,而應真誠面對。真正的、可持續的成功,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為“與時俱進”賦予更為深刻和可操作的內涵。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建黨偉業》的橫空出世有雙重意義。第一重意義是讓我們重溫那段驚天動地的歷史,瞭解中國百年的辛酸和苦難史,讓所有的中國人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新天地,進而奮發有為,通過個人的努力推動國家和社會的進步。第二重意義在於,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共產黨人以革命大無畏精神成功應對各種挑戰,這是新中國得以建立、發展和壯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和平崛起的年代,機遇和挑戰並存,我們更有必要重歸建黨的源頭,找到這源頭的火種,並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帶領中國從勝利走向勝利。

最後我想用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來結束我的論文。“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12

拋開政治層面不說,從觀賞性角度上講,被處於風口浪尖的《建黨偉業》,儘管有著不同角度的質疑,但卻是一部還原了當時歷史背景,客觀描述當時風雲人物且用心製作的電影。在各地轟轟烈烈大張旗鼓的慶祝建黨活動之際,能看到這麼一部充滿理性的獻禮電影實屬可貴啊!

不可否認有極少數的群眾質疑這與一些地方所搞的活動一樣,是一部形式主義感極強的“馬屁片”,但事實並非如此,至少我個人認為不是,一個富豪,長得十分醜陋,而你說他長得怎麼怎麼好看,這個叫拍馬屁,但是倘若一個富豪,曾經長得十分好看,後來長殘了,你說,哎呀你以前真好看。這個就不能叫做拍馬屁了。當然,這部分群眾的質疑,主要還來自於對地方掌權機關的失望(在這裡我要講的是,儘管某些不妥當政策是個人利用職務之便造成的,但老百姓根據憲法及黨章依然有權利問責政黨或者機關,所以不要介意!!!)本片在很多細節上,有閃光點,雖然對於很多可以作文章的點都是淺嘗輒止點到為止,建黨應該沒有修改多少歷史……因為那個年代我黨還沒有做那些需要被修改的事情。所以綜上所述,《建黨偉業》不是一部“馬屁片”。

看到該片我對一些人一些事深有感觸,甚至還有一些眼淚。我在看到學生運動的時候哭了……這個眼淚是怎麼回事呢巴黎和會失敗以後,北大的學生上街遊行,但是街道被封住了方豪(可能是別人)說,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皆有犧牲,我國變法,流血自我輩始!!然後她們轟轟烈烈的衝過路障,路障的另一邊是荷槍實彈的北洋軍。每一個手上都拿著槍的北洋軍,但是沒有一個人開槍,他們就這樣被衝過去了!然後我忽然就溼了眼眶,不知道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士兵;還有就是一個喊冤女,那姑娘跪在某地,舉著一個巨大的“冤”字,然後有一個北洋軍,貌似小頭目,過來勸她,姑娘,你有冤,要去檢察廳申訴啊!姑娘說,我們的冤屈太大了,檢察廳接不了,我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為青島喊冤……然後大家一起喊口號。那頭目無奈了……我只是想到,倘若此情此景發生在今天,姑娘跪在同樣的地方會是個什麼情景啊!不說了,大家都懂。。。然後,有點想哭……

周恩來等幾名同學被關進牢裡,絕食進行抗議省廳長來看他們,問他們有什麼條件,才能吃飯,周恩來表示,我們要讀書,我們要看報,我們要吃年夜飯,廳長表示,統統照辦。周恩來又表示,我們要吃年夜飯。廳長繼續表示,等除夕,我個人請你們被捕的26名學生吃飯。我只想說,這是北洋軍政府官員,如果放在今天,絕食到死會不會有官員來出面聽取學生意見呢?

胡適先生上課的時候,同學提問,聽說您對陳獨秀和李大釗先生提出了批評?胡適先生淡淡一笑:怎麼?他們批判不得嗎?共產主義,不過是一種理想…… 學術界曾經這樣自由過,曾經可以批評的學說,如今還可以嗎?恐怕我只能用一句陳述句來表達了,那就是如今“原則上”我們可以批評。。。

我們應該去看這部電影,我們應該去看看,北洋軍政府是怎麼對待學生的,我們應該去看看,我們的先輩是用怎樣的心情去建立起我們今天的組織的,我們應該問問自己,九十年過去了,未來的路要怎麼走

綜上,我個人認為,《建黨偉業》不是一部馬屁片,正如有人所說,這部片子讓我們看到,在那個時代“共產黨”這個詞語,雖然是敏感詞,但是不是貶義詞。此片內涵豐富,值得同志深思。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 篇13

首先非常感謝國際教育學院黨支部給我們入黨積極分子這個機會,和這麼多思想先進、品德兼優的同學和老師共同欣賞我黨偉大的誕生過程——《建黨偉業》。

這部影片剛上映時,只聽大家議論豪華的演員陣容。大牌雲集,想必他們也是抱著對黨無比崇敬的心情拍完這部戲的。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極為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巨集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當時的學生,處在那時那景,我也一定會奮不顧身赤手上街遊行反抗,或許我還會拿著大喇叭站在高處呼籲更多的學生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方豪說:“譚嗣同說過,各國變法皆有犧牲,我國變法,流血自我輩始!”然後她們轟轟烈烈的衝過路障,路障的另一邊是荷槍實彈的北洋軍,但是沒有一個人開槍,他們就這樣被衝過去了!然後我就忽然溼了眼眶,既是為了學生,也是為了士兵。

隨著鏡頭掃過喊冤女,我的心又被深深的振了一下。那姑娘跪在地上,舉著一個巨大的“冤”字(血字),然後有一個北洋軍的小頭目過來勸她:“姑娘,你有冤要去監察廳申訴啊!”姑娘說:“我們的冤屈太大了,監察廳接不了!我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為青島喊冤!”後面的學生口號隨即響起,小頭目無奈了。一個小姑娘,心裡得有多大的精神支柱,腔裡充斥著多少愛國熱情,才有勇氣跪在那裡喊冤!這是我第二次有了想哭的衝動。

眼淚真正流出來是學生們來到章宗祥家門這一幕。鬧事的學生被擋在門外,院子裡同樣還是荷槍實彈的士兵。學生們一邊往裡衝,一邊對士兵說,同胞們,我們都是中國人,你們應該去山東打小日本,而不是在這裡給漢奸當看家狗……然後士兵們被說服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的任由學生們進入。學生們衝進章宗祥家裡之後,一個說,看,這就是簽訂賣國條約的桌子,然後一幫人就把桌子燒了。可能現在看來,那是憤青的舉動,那是不理智的行為,但是,人無激情枉青春不是麼?

學生都這麼霸氣,老師也一定不是一般人物。我敬仰辜鴻銘先生。他確實是在一段時間裡,不太可能被超越的一個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學識,還是因為他的見識。他對於陳獨秀以及很多的不屑一顧,來自於他的清醒和明白。他的孤傲和才氣,很讓人敬佩。尤其是當學生去鬧事,他發表文章說他們跟土匪強盜一樣,被羅家倫等人堵住質問,不做任何準備就離開,沒人敢攔住他的那種淡定。不解釋的人永遠是最強大的!

潤之是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我和當時的他年齡相仿,但他的思想高度早已達到頂峰而我的只在山腳。他學習知識外閱讀的是“馬克思共產主義”,而我學習知識外只看些讀者、青年文摘。他強烈的的求知慾帶著他走進了胡適先生的講堂,只求聽先生一課;我平時都是奴性的學習,名師講課偶爾還開開小差。從小就喜歡就崇拜潤之,既有才氣,又有毅力,有有魄力。雖然相差甚遠,不過我也會朝著標杆不懈努力!

走出影院,我情不自禁的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吸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標杆,並以此激勵自己,尋找青春的動力。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這部影片,總讓我眼睛溼溼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時,我又禁不住流淚了,而且很激動的跟著一起唱。

這部電影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更直觀的瞭解,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惟妙惟肖,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衝動一直在我的心中澎湃。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對心中的信仰有了更深的瞭解。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撒熱血,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共同呼吸共同命運的大無畏精神!這部青春熱血電影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真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