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早教老師的感悟心得(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6K

關於早教老師的感悟心得 篇1

雖然已有4年時間沒有教小班了,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課程滲透都不及別的老師,但既然接手了這個班,我想我有責任把這個班級管理好,服務好。每個學期初,每年新生入園,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教師的重要工作。為了使幼兒儘快熟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我在歷年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在深入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家庭狀況的基礎上,嘗試採用幼兒園教育/趨於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於早教老師的感悟心得(通用3篇)

(一)做好新生入園適應

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當孩子哭鬧較厲害時,老師將事先準備的小食品分發給他們,孩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孩子吃著自己平時熟悉的食品時,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樣,一個個喊著:“老師給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規的培養

1、設立規則明確、要求統一。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兩位老師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幼兒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裡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並做示範,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幼兒學會輕放的方法後,我再逐步要求幼兒快,並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隻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3、要注意常規設立目標的循序漸進。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如培養幼兒穿脫摺疊衣服的常規培養我實施的“序”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培養目標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正反,會脫—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學期的培養目標是:在老師幫助下會穿脫—衣服,初步學會扣鈕釦,初步有放整齊的意識。小班幼兒的生活常規的培養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為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為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提高為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為主。

4、採用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良好的常規。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溼,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乾淨。”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

5、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經常與孩子談“愛”,我們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如吃飯好、睡覺好、來園不哭、有禮貌的孩子,老師經常會說:“寶貝,真乖,老師愛你”。我還注意捕捉幼兒在園一點點的進步,及時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揚他,親親他的小臉或摸摸他的頭以表示鼓勵或獎勵小貼貼。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關於早教老師的感悟心得 篇2

遭遇挫折後,孩子通常會嚎啕大哭,但我們常常聽到成人阻止孩子哭:"不許哭,有什麼可哭的!停住,不許讓眼淚掉下來!"

大多數的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的某些情感是沒理由表達的。其實消除受挫後的消極情感的最快方法,是鼓勵消極情感的表達,因為消極情感是具有破壞性的,積聚在內心會使身體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導致生理、心理活動的不平衡,影響人的正常行為和活動能力,而長期壓抑孩子的情感發洩,會使孩子出現神情恍惚,思維活動受制。

還是讓孩子的消極情感發洩出來吧,讓孩子在挫折中學會調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感的前提是,無論這種情感產生的原因是對是錯,我們應允許孩子把消極情感釋放出來,其次要允許敢於表達消極情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消極情感,無疑是最佳的疏通、調劑情緒的方法,特別是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更要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而成人應該是傾聽者。

再者,讓孩子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消極情感,可以告訴孩子,哭不是唯一的方法,還可採用合理的、非破壞性的方式,排除強烈情感所產生的能量,如在床墊上跳一跳,往被子上打幾下,或在無人處高喊等,無論用何方法,我們都是為了幫助孩子釋放消極情感,讓他們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學會換角度看待問題,鍛鍊得更堅強。

和成人一樣,孩子也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他們也需要適當的發洩。所以當孩子在哭泣的時候或者難過的時候給予最大程度的耐心和關心,少說幾句:"不準哭,不許哭。"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請讓他們大聲說出心中的不痛快吧。

關於早教老師的感悟心得 篇3

開學一段時間後發現班級裡有幾個女孩子在活動中比較膽怯,發言像蚊子聲或者就是低頭不理睬你,真是心急如焚。

"大方、樂於與同伴交流"是綱要中語言、社會目標其中之一。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掌握知識的多少,只有通過言語的交流,老師才能得知。針對這一情況,我和搭班老師積極地想對策來改變孩子的這種現象:

1、做孩子的朋友,平時與他們談心、聊天,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慢慢地消除他們的膽怯,鼓勵孩子大方、大膽的談話。

2、讓孩子意識到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性。如:你說錯了不要緊,老師是不會怪你的,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幫你糾正呀。你不說話,老師怎麼知道你心裡有什麼小祕密呢?

3、讓幼兒知道"逃避"不是辦法。在活動中,教師主動叫莫不做聲的孩子回答。同時以鼓勵的語言如:"你來試一試吧,勇敢一些,你行的……"來激發幼兒交流互動的願望。

4、給予幼兒自信心。如表揚一些課上發言響亮的孩子,以他們為榜樣,大膽發言。對稍有進步的孩子及時給予鼓勵。

孩子生活在集體中,必須溝通,互相交流感情,只有這樣才有助於他各方面的發展。在這些對策實施的過程中,個別孩子開始有所改變。樑悅在活動中的發言次數明顯地增多了,在與孩子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得知,悅悅回家告訴奶奶:"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表揚我了",因為悅悅回答的聲音比以前響亮多了,"老師還誇我的聲音很好聽呢!"

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表揚,增強了孩子在活動中與老師和同伴互動、交流的自信心,活動中的"小蚊子"越來越少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教學活動質量也明顯提高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