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5W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1

在基層,有一群人,他們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個衛生室間,看病拿藥、打針輸液、包紮傷口,偶爾也會揹著醫藥箱進組入戶。疾病面前,他們能給群眾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們成了守護群眾健康的“戰鬥員”。群眾足不出戶,街道格外冷清,他們卻踏上了戰“疫”征程 ,村醫“大白”成了最靚麗的風景。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精選13篇)

一枚黨徽的擔當

小小的一枚黨徽,是中國共產黨員的標誌和象徵,帶上它,意味著亮明瞭身份,嚴於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當前疫情防控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在這個特殊時期,防控物資尤其是口罩至關重要,安徽金寨縣桃嶺鄉趙院村村醫吳章學深深明白這一點。村幹部說這個村醫有點“倔”,衛生室防控物資被他安排的妥妥當當的,一天送出去幾個口罩、幾瓶消毒液,他都詳細記錄在登記簿上了,親戚來找他多拿幾個口罩,他絕對不會多給一個,但是一聽說有武漢返鄉人員被隔離觀察出不了門,他卻主動為他們送去口罩、體溫計、洗手液等防護物資,並引導他們積極做好防護措施。他說:“目前防控物資比較緊缺,大家絕對不能浪費,要先給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後,這位56歲的老黨員、老村醫,時刻堅守在工作崗位,隨時上門為外出返鄉人員和村民量體溫,一有空閒,他更是冒著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個黨員的職責。

一輛三輪車的軌跡

每天清晨,人們總會看到一個身影,騎著三輪車,一路向前,他是群眾心中最可敬的村醫。金寨縣桃嶺鄉龍潭村醫師鄢德江,家住在高灣村,在複雜的疫情防控鬥爭中,每天天剛亮,他就從家出發,騎著那輛三輪車,向衛生室趕,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騎得更快。由於身有殘疾,他看病拿藥、測量體溫的動作可能沒有那麼利索,但他總是耐心的囑咐看病群眾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還要騎著三輪車上門為武漢返鄉人員測量體溫,送去防控物資,為了節約時間,中午就用微波爐加熱從家裡自帶的盒飯,這個春節裡,他放棄和家人的團聚,靠著一輛三輪車,堅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盞白熾燈的情懷

最近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每天晚上金寨縣桃嶺鄉桐崗村的衛生室總是亮著一盞白熾燈,村民們既感到暖心,又覺得很安心,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默默守護。村幹部張忠洋說:“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吳孔勝醫生還在加班加點,我作為一個年輕人真的非常感動,他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學習,本來還覺得一身疲憊,看到那盞白熾燈,我頓時又充滿了動力。”一個50歲的村醫,在基層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積極履行村醫職責,白天深入武漢返鄉人員家中監測體溫、交代隔離事項,同時,還積極參與防疫宣傳,每家每戶走訪、發放宣傳單及明白紙,晚上在村服務群裡,普及防疫健康知識,接診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貪黑,沒有休息過一天,始終無怨。他說“既然選擇當一名醫生,就得擔負起我的責任。我是桐崗村的村醫,我就得對桐崗村群眾的健康負責”。

一支體溫計的溫暖

金寨縣桃嶺鄉高灣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進出村路口有7個,衛生室有2個,防疫任務較重。由於廖榮貴醫生對村民情況熟悉瞭解,工作經驗豐富,他就主動承擔了給群眾量體溫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帶上體溫計,奔走於武漢返鄉的重點人員家裡,他仔細詢問、掌握情況,不顧個人安危,親自為他們測量體溫,細心登記造冊,耐心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每天下午他在兩個衛生室之間來回奔波,為一般群眾量體溫,發放防控物資。對於廖醫生的工作,鄉村幹部高度認可,但大家在誇讚他時,他卻謙虛地說:“這是我的本分工作,關鍵時刻,村醫不能當逃兵”。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這群村醫“大白”,憑著一個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個村莊衛生室,參與一線防控,他們願意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群眾。在基層,除了村醫,還有衝鋒在前的黨員、默默奉獻的群眾、不辭辛苦的鄉村幹部,平凡人物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共同迎接屬於20__年的春天。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2

回顧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全民抗疫,不斷取得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抗疫成績。對於醫務人員來說,守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次抗疫對於我們自身也是一次難忘的磨礪和經歷,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更需要竭盡所能,用自己的所學去服務廣大需要幫助的病患。

還記得,大年八年級醫療隊初到武漢時,因為封城,整個城市街道空無一人,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而當時面對這種未知的傳染病,隊員們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和焦慮。我們主要負責的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新冠重症病房,當時隔離病房還在徹夜改建,施工完成後我們就需要立即進駐。時間緊迫,所以一到武漢,醫療隊就馬不停蹄地和當地醫院對接、進行防護培訓、並著手開始制定患者接診的流程以及診療方案。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我們也擔心防護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適應並開展工作。但真正開始工作後,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了,而且毫不計較個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擔更多的臨床工作。其實醫療隊的同事們在醫院裡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識,但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護,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這個新的集體中,為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

從人民醫院第一批醫療隊與其他醫療隊一起接管第一個隔離病區,到第三批100餘名同事組成的醫療隊開始獨立接管病區,我們經歷了三個隔離病區近兩百名患者的診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聞裡看到的那樣,每次剛開放病區收治病人,其實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間,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隊員們需要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上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等等,對體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驗,雖然我自己也參與過援藏工作,但防護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區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勵、互相支援下,大家也都堅持下來了。

面對這種突發未知的傳染病,科學和專業知識是我們應對疫情最有利的武器。雖然最初對這種疾病很陌生,但隨著接診的病人越來越多、醫療隊積累的經驗也越來越多,我們同時也在見縫插針地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文獻、學習各地治療經驗,經過反覆討論,共同起草病歷模板、商討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盡最大可能精細化接診流程和治療方案,通過對每一個病人都進行細緻的個體化評估,進而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讓每一個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時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時間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機,這對隊員們的快速反應能力、統籌施治水平,都是極大的考驗和鍛鍊。我們至今仍對兩位患者的救治過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剛入院就病情非常凶險,血氧極差、心率快、血壓低,處於休克狀態,已經意識不清,我們快速判斷病情已危及生命,隨即迅速把患者轉移到病床,給予心電監護,這時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是在與生命賽跑。在醫護的配合下,我們迅速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開放靜脈通道給予藥物治療,滿負荷搶救了一個多小時,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趨於平穩。另一位是年輕患者,他入院時氧合也很差,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脫離氧氣,我們就每日根據症狀、血氧飽和度和肺部病變的情況進行精細調整,一個多月後他終於能夠撤下吸氧管。然後他告訴我們說,終於可以和在另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妻子見面了,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備受鼓舞也特別為他高興。兩個多月的工作時間裡,我們見證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療後陸續好轉,從臥床不起,到能下地活動、能唱歌聊天,最後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所以過程再辛苦大家也覺得值得,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醫務人員最大的使命所在。

其實,除了臨床上的診療,醫療隊員們每天也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除他們的恐懼、緩解孤獨和無助情緒。在化驗指標有所好轉時,我們更會第一時間跟病人解釋指標意義,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康復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醫患之間的情誼也越來越深厚,經常在查房時病人會對我們說,北京大學的醫療隊來了,他們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別是我們每一次給患者家屬打_,除了談論患者的病情,他們叮囑得更多的卻是你們在武漢辛苦了,你們一定要防護好自己。每當面對這些可愛可敬的武漢英雄人民,我們都深受感動,另一方面也感覺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竭盡全力去幫助每一名患者,給他們帶去戰勝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雖然以前在臨床上也會面臨很多生離死別,但通過此次武漢抗疫,我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總書記在回信中所囑託的,我們廣大醫務人員要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賴的好醫生,在病魔面前築起堅實的生命防線,這既是任務、更是使命。作為北大醫學人,我們也將牢記“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用心關愛病人、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和技能,在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去守護我們的家園,去踐行這一身白衣帶給我們的無畏與奉獻。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3

英雄無悔更顯血色忠誠,過去的男兒壯志,如今的眷眷回憶,是對逝世英雄的憧憬。通過觀看張楠事蹟報告會,我的內心被深深的觸動。聆聽著張楠生前的戰友領導,述說張楠的事蹟。讓我看到了張楠愛黨愛國情懷,體會到了視死如歸的精神,也感受到七尺男兒面對家人的鐵骨柔情。雖然我從未接觸過張楠本人,但張楠精神已經給我烙下神聖的印記,與沉甸甸的使命感!

逝者如斯,英雄的精神卻長留心中,我決心像張楠一樣要繼承和發揚矢志警營、踏實奉獻,忠誠使命、精武強能,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精神,自覺投身強軍實踐,將其轉化為完成使命任務的強大動力,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4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高度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確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的目標任務,重申了加強黨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領導。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貧困人口基數很大,脫貧任務異常艱鉅。然而在精準扶貧戰略實施的短短7年時間裡,中國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讚揚。貧困人口從_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_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共產黨除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就是一段“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征程。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一大批先進分子和各方面優秀人才彙集於黨的旗幟下,使得中國共產黨擁有強大群眾基礎,蘊含了無窮力量。以人民為中心有著鮮明的問題導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但同時存在亟待解決的現實發展問題。針對社會貧富差距還較大,一些農村地區和農村人口還處於貧困狀態,黨中央作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部署。精準扶貧是指標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式對扶貧物件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_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精準扶貧方略。精準扶貧方略可以概括為扶持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方面。精準扶貧事關貧困群眾切身利益,是讓貧困群眾走上幸福生活道路的重要途徑,也是將貧困群眾獲得感落在實處的重要舉措。從更高意義上講,精準扶貧關係到全體中國人民福祉,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只有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關鍵一步。

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既是對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史經驗的總結,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現實發展的需要。只有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的根本點,也是精準扶貧的關鍵點。

加強黨對扶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精準扶貧才能形成社會合力。精準扶貧是個巨集大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形成高度共識,需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需要廣泛調動社會資源。加強黨對扶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精準扶貧才會有的放矢。貧有百樣,困有千種。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型別施策、因貧困需求施策,做到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才能真正拔掉窮根、開掘富源。正是堅持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各級政府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脫貧措施,才有了產業扶貧、人才扶貧、交通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生態扶貧等多種扶貧方式。加強黨對扶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精準扶貧工作才能有序推進。精準扶貧涉及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等方面內容。精確識別就是按照統一標準,通過規範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瞭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為扶貧開發瞄準物件提供科學依據。精確幫扶就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幫扶措施,致貧原因不一樣,幫扶措施也不一樣。將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後,針對扶貧物件的貧困情況明確具體責任人和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才能確保幫扶效果。精準管理是精準扶貧的保障,精準管理涉及農戶資訊管理、具體操作管理、扶貧事權管理等方面。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不到位、管理缺位、管理錯位、管理越位,精準扶貧就會表裡不一,扶貧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集中力量辦成了很多大事和難事,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贏得了主動。集中力量辦大事彰顯的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彰顯的是眾志成城的力量。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依靠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強大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精準扶貧能夠取得成效,關鍵也在於我們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

正是因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精準扶貧才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圍繞精準扶貧戰略目標的實施,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黨政機關、企業、社會組織都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行動中來,真正做到了全民動員、全民參與。正是因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精準扶貧才獲得了巨大資金支援。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精準扶貧都獲得了充足的資金保障。因為有充足的資金保障,貧困地區的道路和交通等基礎設施、資訊基礎設施有了巨大變化。有了道路和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貧困地區的人民才能走出大山,獲得發展機會。有了資訊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靠政府幫扶建立起來的產業才有了更大範圍的市場,貧困地區的人民,才擁有了平等展示自己的機會。正是因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精準扶貧才有了“硬核”的實現方式。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單就易地搬遷安置而言,全國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中西部地區還同步搬遷500萬非貧困人口,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的充分彰顯,絕對不會有如此“硬核”的成就。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5

7月11日,壩芒中學結合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全校教職工及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劉善平同志的先進事蹟。

6月1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大雨傾盆、濁浪滔滔。九潮鎮的九潮村等村寨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

“劉支書,我和女兒被洪水圍困了,快救救我們啊!”凌晨3點,九潮村村支書劉善平接到村民吳丁志的求救電話。他二話不說,組織10多人就往吳丁志家趕。

到達救援現場,大家拿出梯子和繩索。

“我下去!”村民陳昌勝說著就要下水。

劉善平一把攔住他:“你不要去,你家只有你一個崽(當地方言,即兒子)。我是村支書,讓我來。”

劉善平把繩索捆在腰間,跳進洪水,蹚過激流,一手抱起吳丁志年幼的女兒吳振燕,一邊手拉著吳丁志,朝對岸走去。

雨越下越大,水越來越急。突然,一個大浪襲來,吳丁志、吳振燕父女被激流吞沒,劉善平趕緊向前去拽小女孩,可由於用力過猛,倒在了滔滔洪水中,岸上的群眾使勁拉繩索,但無論怎麼拉也拉不上來。

“一小時過去了,大家都不肯鬆手,直到因水勢太大、岸上的人也可能被沖走時,大家才將繩索系在樹根上撤退。誰也不忍丟開那繩子啊!”參與救援的陸剛景眼中含淚回憶道。

“一定要把劉支書找到!”水勢剛剛回落,大家就自發組織起來尋找失蹤的劉善平。可是,9天以後人們才找到了劉善平的遺體,年僅46歲的他還保持著去撲救吳振燕的姿勢,在場的幹部群眾無不淚流滿面。

劉善平20xx年12月全票當選九潮村村支書。9年來,九潮的群眾自發給他送過9塊牌匾。

20xx年6月8日,九潮村遭到暴雨襲擊,劉善平顧不上搶救自家店鋪裡的貨物,第一時間跑到滑坡危險區域的21戶群眾家,將80多名男女老少疏散到安全地帶。大家深受感動,自發給劉善平送了“為民做主辦實事”的牌匾。

為了重建群眾盼望幾十年的侗寨鼓樓,劉善平四處奔波籌措資金。他沒吃集體一頓飯,沒花集體一分錢,靠著實幹苦幹終於把鼓樓和侗寨門樓建了起來。20xx年元旦,九潮村村民又給劉善平送上了“金匾送功臣”的牌匾。

20xx年九潮鎮爭取到了4300畝的紅陽獼猴桃種植專案,群眾對獼猴桃種植不瞭解,都不願意種植。劉善平急了,他明白自己不帶頭這個專案就搞不成,率先承租了2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打造示範基地,消除了群眾的疑慮。幾年來,九潮村累計種植核桃500餘畝、茶葉200餘畝、中藥材200餘畝,20xx年群眾人均純收入達6352元。

“劉支書雖然走了,但他的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群眾是有困難了才會找我們啊!’”參與搜救的九潮村第一片區組長趙永興說。

“我們個個都服劉支書!他答應我們老百姓的事,件件都做到了。”九潮村柳洞自然寨52歲的村民李培蘭說。

劉善平常說:“如果你把心交給了群眾,你的工作就算成功了一半。”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通過學習,讓大家認識了劉善平不僅是一名好支書,而且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在災難面前,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甘當百姓心中的“守護神”。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6

天空有廣闊的藍,烈火有絢爛的紅,一場“新冠”疫情席捲中華大地,醫護前赴後繼奔赴戰場,不論生死,不計報酬,才發現這世上最美的顏色,是這一抹白色…

在習近平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我們看到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擔當,他們確實是可以挑起大梁的, “我先上”、“我請戰”、“我能行”……一場疫情使春節的喜慶歡樂多了一分凝重,一分焦慮,它來的猝不及防,它四處蔓延,毫不留情,諸多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要求到一線抗擊疫情。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刻,懷揣著當初加入醫療衛生事業的初心,毅然決然的請戰一線,也踏上了抗疫之路……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突然、來勢洶洶,恰逢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前後,大規模人員流動使得疫情短時間快速蔓延,中國人民在疫情籠罩下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青年人發揚鬥爭精神,勇敢面對、迎難而上,雷厲風行、英勇戰鬥,咬緊牙關、誓死不退。廣大黨員幹部的勇敢擔當,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鬥爭,最終成就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奇蹟,充分彰顯了勇於擔當、敢於鬥爭的新時代鬥爭精神。

新時代的發展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這要求我們青年人必須具備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未來的路上,一定會有更多的披荊斬棘,但我相信中國的青年一代已經做好了準備,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果斷決絕、“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堅定意志,去迎接更大的挑戰。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7

20__年底,一場全面防疫的戰爭開始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經過了幾個月艱苦的奮戰,如今我國疫情已經處於穩定狀態,本地輸出的病例大大減少了,目前需要防止境外輸入。

在這場抗疫中,“90後”為疫情防控一線的主力軍,大多數援鄂醫療隊員都為90後跟00後,他們在這場戰疫中功不可沒。憑藉他們的堅持,和奮勇之前向擔當,我們在這場戰疫中取得了巨大優勢。他們就是新時代青年的榜樣,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面對這場這場艱難的疫情防控鬥爭,普通的年輕人都會畏懼,而這些勇敢的“90後”卻迎難而上,主動面臨挑戰,接受挑戰,他們申請加入援鄂醫療隊,成為了這場戰疫英雄。

是什麼鼓舞著他們?是擔當,因為他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力量,他們不能退縮,他們毅然而然主動申請加入抗疫鬥爭,只為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

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人、親戚、好友,不過他們把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在關鍵時候,有的人推遲了婚禮,有的人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果斷跑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只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有著我們沒有的責任心,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雖然他們沒有超能力,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他們就是“超級英雄”!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們應該向這些“90後”戰疫英雄學習,學習他們勇往直前的勇氣,堅持不懈的工作作風,以及為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總之,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不過我們當下要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儘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8

聽說,在武大看一場人海,是每一朵櫻花的夢想。

已經記不清是從哪一刻開始,離武漢952公里的榆社小城裡平靜而安寧生活被打破了。氣氛由輕鬆變得緊張,所有人都被捲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人們把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叫做新型冠狀病毒。

戴上口罩,走在迎春街。這個小城雖霓虹依舊,卻分明喪失了幾分嘈雜,幾分熱鬧,幾分愜意。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把20__年的煩惱拋到一邊,所有人都在期盼著20__年的到來,可新年伊始,這座小城與武漢同步,不吵,不鬧,不堵車,晚上七點像凌晨一點,每個人與每個人都隔開很遠,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疫情從武漢席捲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我是十四億中國人中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這次疫情之前,“愛國”二字,從來只出現在看完一場電影的腦海中,或是聽一首歌頌祖國的歌,亦或是瞭解了一場中國奪冠的盛大賽事。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在春晚中聽到“武漢加油”四個字時,鼻頭一酸,淚水突然充斥眼眶。一聲令下,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衝鋒在前,用自己並不強大的臂膀,護住了億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召必回,戰必勝!聽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戰士,支援部隊喊著鏗鏘有力的口號奔向武漢,看著天使一般的身影圍成一圈在與死神的戰書上按下請願手印,我知道,他們在履行對國家的承諾,在用力奔向“人民英雄”這個光榮的稱號。

我想要向那些平凡的發光體致敬。他們不求回報,不求讚頌,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醫療隊準備自己家的蔬菜,把自己購買的口罩匿名捐給武漢,為堅守在值班崗位的幹部寄去幾瓶消毒液…我想,他們讓我找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榜樣,我甚至在懊惱自己不能快點長大,不能在祖國渡難關時出那麼一點點力。也許在偌大的中國,我們認為我們的力量很小很小,但是在漫長的黑夜裡,我們點燃的小小微光,足以匯聚成燎原之勢的火焰;我們心中的星星,正在連成一個大圈;我們散落的心靈,在互相呼喚對方;我們瘦弱的肩膀,在惡魔面前緊緊地靠在一起,因為我們的眾志成城,因為我們的帶淚笑容,在苦難中有了感動。

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在疫情發生的二十多天裡,有淚水,有無奈,有憤懣,有感慨,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善良和勇敢。這些善良勇敢的人們一路執著,他們說“和平時期,我的一生是人民的;在危急的時候,我的生命是祖國的”。其實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一個個挺身而出的無名之輩。“別怕,等這個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鍵,等地鐵裡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等大排檔裡吵到必須扯著嗓子說話,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花還多,等早上等不上那碗熱乾麵,我們可以笑著飈一句‘我信了你的邪’!”這是武漢給我們的宣傳。那麼,我想對武漢,對奮戰在一線的人們說:我們等你!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櫻花開遍武大的校園,我們相約平安,相約一場團聚。武漢,我想要告訴你,在武大看一場花海,也是我的夢想。

20__,愛你愛你,也請你愛武漢,愛中國,愛這世上平凡而善良的人們,愛這個即將到來的春天。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9

“‘黨員’兩個字的分量,超過我的想象,此刻我腦子裡只有一句話,就是事情不能停。”近日,湖北武漢“網紅”快遞員汪勇宣誓入黨後,又迅速回到戰疫一線為醫護工作人員提供服務。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強調:“對在鬥爭一線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可火線發展入黨。”目前,各省區市和部門(系統)共在抗疫一線發展黨員9000多名。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一線入黨,是對這批“勇士”極大的激勵,此情此景,他們必將終身難忘;黨組織的信任肯定,將鼓舞新黨員奮勇拼搏。

從普通群眾到共產黨員,身份有轉變,使命更神聖。中建三局武漢知音湖畔2A期專案經理彭尚洪入黨不到一週,得知已投入治療的雷神山醫院A區屋面需要增加屋蓋後,主動請纓參加建設,保質保量提前完成任務;浙江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焦萍6小時一個班,厚重的防護服讓人感到虛脫,但碰到劇烈咳嗽或者需要心肺復甦的病人,依然義無反顧衝上去近距離照顧……新黨員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一線考察、一線發展,效果明顯。實際上,我們黨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加大從生產、工作一線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據統計,一線發展黨員比例從20__年的44.2%,持續提升到20__年的52.5%,其中包含不少在抗洪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特殊情況下發展的黨員。當前,面臨著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復工復產、脫貧攻堅這些“硬仗”中,一定會湧現出眾多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先進力量。各級黨組織應及時總結梳理在抗疫一線發展黨員的好經驗、好做法,將其運用於急難險重工作實際,讓更多的好苗子發現在一線、考察在一線、發展在一線,及時給予他們肯定激勵,讓我們的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

激勵與關愛並重。當前,不少地方黨組織從走訪慰問、劃撥專項黨費、關愛身心健康、解決家庭困難、落實待遇保障、大力宣傳表彰、強化考核激勵等方面給戰疫一線的黨員幹部以關愛,對於新加入的力量,組織的關懷也應及時跟上,多給他們提供幫助指導,多替他們排憂解難,多為他們加油鼓勁。

對於新黨員,黨組織應持續強化黨性教育,讓他們在今後工作生活中切實履行好黨員職責,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為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貢獻智慧和力量,讓新黨員的黨性修養隨著黨齡的積累不斷提升。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10

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境外疫情持續蔓延,我國面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這警示我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決不能放鬆,決不能掉以輕心、麻痺大意,決不能讓疫情向好形勢發生逆轉。必須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疫情形勢變化,充分認識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防控疫情要強調再強調、堅持再堅持,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範,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精準落實到復工復產和社會生活各方面。

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就要把內防反彈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把疫情防控網扎得更密更牢。湖北省和武漢市要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精心治療、悉心護理重症患者,抓實社群防控,壓實企事業單位防控責任,對重點人群實行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對其他人群實行願檢盡檢。其他地區要動態調整離漢人員管理和健康監測規定,同湖北省和武漢市互通互認核酸檢測、隔離觀察等方面資訊。要加強對湖北省和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的政策支援,幫助群眾解決就業、收入、就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要繼續加強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優化防控策略,認真落實防控責任和各項具體措施。各地要精準抓好內防反彈工作,對新增本土確診病例要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發現其中暴露出的防控問題,加固薄弱環節、補上短板漏洞。

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就要加強和完善外防輸入舉措,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把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作為當前乃至較長一段時間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築起應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堅固防線,不能出現任何漏洞。要繼續加強對境外我國公民的關心關愛,駐外使領館要做好領事保護和防護指導,發揮好僑團、留學生會等作用。要堅決守住守好口岸城市防線,優化醫療資源和救治力量佈局,加強檢疫檢測能力建設。要加強集中隔離人員安全服務保障,做好健康監測和人文關懷。要深入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同世界衛生組織深化交流合作,繼續向有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多種方式為國際防疫合作貢獻力量。

縱觀國內外疫情形勢,常態化疫情防控是一項艱鉅繁重又較為持久的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只有把疫情防控這根弦繃緊,把常態化疫情防控抓緊抓實抓細,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不斷鞏固發展疫情持續向好形勢,才能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創造條件、提供保障。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11

20xx年4月18日,鄒老師在華東政法大學明法樓關於《法治的理想與現實》的講座讓我記憶猶新。在談到法治的現狀,以及法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時,鄒老師說道:誠然我們國家在法治程序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法律不夠成熟,司法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公眾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法治的社會資源配置不足,社會救濟制度不夠健全,保險制度也不夠健全,執行難度較大,包括法官構成上由於歷史原因,存在的軍轉幹部他們的法治思想不足的問題,這些歷史問題需要兩三代沉澱才能逐漸改善。面對這些法治的不足,鄒老師說我們應該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傳統,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我們才有對現實的忍受力和承受力,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其他國家的價值標準評價我們自己的事情,法治還是應當注重本土資源的利用,有什麼樣的資源才能做什麼樣的事,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拋棄共同的規律性價值。要共享法治的文明成果,應當立足現實的土壤去追求法治的理想。

在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時,鄒老師將它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剛邁入法官這一職業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優秀的法官,其中鄒老師說到自己每天研究高院的指導判例到凌晨一點的習慣,這種長期的積累讓他能夠在審判實務中有較快的進步。第二個階段是成為民庭庭長之後,鄒老師說道,作為高院的一名庭長,就必須在自己管轄的領域內,對於所有的專業問題有明確的答覆,不能出錯。第三個階段是成為長寧區法院院長之後,鄒老師要求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作為一名院長,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整個法院這樣一個大團隊,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注重司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其中鄒老師談到他與上訪群眾耐心交談陪他們吃盒飯化解糾紛的情形,至今記憶深刻。第四個階段是鄒老師對自己未來角色的展望,他認為,每個人的職業都會有變動,自己也可能從事與法律無關的工作,無論在哪裡從事什麼工作,最重要的是,努力做到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可惜鄒老師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匆匆離我們而去。

鄒老師作為上海司法改革的執行者,面對的壓力不言而喻。但鄒老師是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好法官。在司法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勇於擔當、敢於創新,同時不怕承受由於改革而帶來的種種壓力,是新時代法官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他曾經說過的兩句話始終印象深刻,他說“改革,是一點點往前拱的”,他說“揹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的修行”。人們為什麼會記住這兩句話?因為它體現了當前中國司法改革最重要的特徵。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留下的都是難解的困局。沒有對司法改革深刻的體會是說不出這樣的話的,而沒有迎難而上、不計譭譽、甘背“黑鍋”的改革精神也同樣說不出這樣的話。

鄒老師早在六年前就開始為執法部門改革工作進行準備,讓時任法院信訪辦主任滕道榮抓信訪改革,每月做投訴率分析。在今天他時任上海司法改革組委會的一名成員時,更是在工作中時時將責任承擔於肩上,為細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方案做準備。法官要壓縮到33%,為了“避免搞‘一刀切’,圖省事,出現‘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臥倒’轉為法官助理現象出現,他建立科學考核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他讓執法人員將上海4家試點法院所有法官5年來人均辦案量梳理一遍,單看辦案數量不行,還要計算案件質效。他潛心鑽研,兢兢業業,為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

鄒老師除了在改革上有重大成就,在尊重維護基層法律工作者權利的工作中也得到一致好評。法官與律師事務所打交道,如何在執法過程中尊重律師的意見,並且與律師共同維護法的尊嚴,鄒老師也做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圈轉發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臺上線的新聞,評論道:“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在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強調法官與律師的關係。在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20xx年年會上,他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院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表明這個社會的公正程度。”道出了執法者與律師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他推動上海長寧區法院出臺《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同時個人還撰文《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闡述法官、律師職業共同體建設對中國法治的重要性。正是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讓律師這一群體對他充滿了尊重,讓他的個人行為贏得了整個執法群體的認可。

汪滬平副院長在座談會上說,鄒碧華英年早逝,全國法律人都深感惋惜,評價他是一個“燃燈者”,說“做法官當如鄒碧華”。鄒老師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他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績長存,他的行為更會激勵其他的執法者在工作中嚴於律已,為中國的司法護法衛道,讓司法改革打造出別樣的風景來。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12

在全國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有那麼一群人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選擇奔赴抗疫前線,正因為有他們的堅守和付出,才能給我們築起了一道健康的防護線。他們是援鄂醫療隊,被人們稱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優秀事蹟,說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堪當大任的!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能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認可,也預示著在這場必將載入史冊的防疫阻擊戰中,我們年輕一代能肩負起責任,也能扛起先輩流傳下來的使命,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如今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他們的精神將會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後繼,用自己的行動為祖國奉獻出一份力量。

想當初我們在老一輩眼裡,都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基本是獨生子女,打不得罵不得,被父母捧為“掌上明珠”。也沒經歷過戰亂,更不用說捱餓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似乎遇到一點挫折就扛不住。這是很多人對於90後年輕一代的看法,嬌氣任性是90後的代名詞。

然而在疫情面前,4.2萬餘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默默奮戰著,守護我們的國家,保佑國家的人民。危難時刻義無反顧、直面危險,90後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抗疫戰場上的勇士,穿著繁瑣的防護服,戴著厚重的防護鏡,日以繼夜地在疫情一線忘我地工作著,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就是“中國脊樑”!總之,他們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少年了。

融入時代的青春之歌叩擊靈魂,走近抗擊疫情的青春畫卷力透紙背,我們是90後年青一代,理想之於我們是不斷精進技術本領。我們會將理想化作指路明燈,指引我們一步一步實現個人價值,進而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援鄂抗疫英雄先進事蹟報告會”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以及感受 篇13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群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群,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群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資訊、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裡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群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群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麵,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群群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群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麵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裡和親人視訊對話,在街道社群為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裡有疫情、險情,哪裡最困難、最艱苦,哪裡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群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群,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群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資訊、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裡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群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群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麵,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群群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群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麵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裡和親人視訊對話,在街道社群為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裡有疫情、險情,哪裡最困難、最艱苦,哪裡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