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關於孝道報告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W

“百善孝為先”,說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下面總結了關於孝道報告觀後感範文,歡迎檢視。

5篇關於孝道報告觀後感

(一)翟教授專題講座觀後感

近日觀看翟鴻桑國學應用大師的講座,他站在“天人合一”的境界引導人們。鍛鍊企業領導人的個人價值,自我提升以及管理實踐,體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實感受。在惟妙惟肖的演講中讓人感悟著天道,地道,人道,商道和王道。

第一講修養篇所闡述的是指口乃心之門戶,即指一個人嘴裡說的必定是他心裡所想,否則則是口是心非。相隨心生,即指一個人的面相大多與心理活動息息相關。互相影響。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善良目光明亮而清澈,而有些人看起來很陰暗,很圓滑的樣子。

翟教授傳遞給我們有些東西是可以替代的,唯有人的格局,人的胸懷和人的境界是不可替代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改變,所以我們必須從自身做起,哪怕每天僅僅改變百分之一。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笑,就像陽光,不僅給別人更會給自己帶來燦爛的心情。哈弗大學的一則研究報告中指出,在人的第一印象中,55% 來自肢體語言,37%來自聲音,8%來自說的內容。據說韓國,日本還專門開設了培訓微笑的機構,可見良好的人際溝通笑容是多麼的重要。人際溝通中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臉死相,默默的在心裡念道:永遠不要做情緒和氣氛的汙染者,永遠不要做個掃興的人。

第二講心態篇,心態即是心理狀態。領導人具備的心態,喜悅心,其中包括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維(正確的志向),正語(正確的語言),正精進(具足勇氣,正確的努力),正念(正確的念頭)。

世間萬事萬物,你可用兩種觀念去看它,一個是正的,積極的,另一個是負的,消極的,這就像錢幣,一正一反;該怎麼看,這一正一反,就是心態,它完全決定於你自己的想法。好的心態可使人快樂進取,有朝氣,有精神。消極的心態則使人沮喪,難過,沒有主動性。

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煩惱與歡喜,成功和失敗,僅繫於一念之間,這一念即是心態。

心態決定很多方面。

事情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它們。難道不是嗎?!

第三篇孝道篇角色就是人格。孝順的孝字,加個文化的文,這個字就念教,不孝不教,比爾蓋茨說“人世間最不能等得莫過於孝敬父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翟教授其實再傳遞給我們一個資訊,無論現在的我們怎樣,將來的我們如何,我們在不同的位置會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就是人格。

第四篇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第二,友諒。《說文解字》說:“諒,信也。”信,就是誠實。第三,友多聞,這種朋友見多見聞廣博,就是知識面淵博。擁有這樣的朋友將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當然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人無完人,多發現身邊人發光的一面。而別人身上的不足或許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多一份包容將會多一個朋友,多一個朋友將會多一條路。

第五篇管理篇,得其時,當其位。領導就是領袖和導師。領導者的價值體驗在把追隨者培養成領導人。一個好的領導人具備1,生命取向要高;2生命體驗要深;3生命能量要強。除此之外,首先要明白溝通沒有錯與對,只是立場不同,觀念不同,要有同理心去認可別人,認同別人的同時更容易看清自己。一個企業不僅僅是創造物質財富,還要培養精神財富,企業精神就是企業的核心文化。一個好的領導者會擁有讚美心,因為讚美是人際溝通的潤滑劑。同時讚美會讓對方把正確的事情堅持的做下去。自我溝通,自我審視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很多時候,當與別人發生衝突,總是責怪別人怎麼樣怎麼樣?而從自身尋找原因了嗎?!最後化小愛為大愛,具備利他心。利他心能夠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地位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知天道,明人道,再開啟商道。

翟教授的精彩演講使人受益匪淺,讓我們獲得了新的定位,新的思考。

(二)《孝道》觀後感

七年級(1)班陳薪

今天,我終於又見到了對“孝”字更高含義的詮釋,深刻地體會到了我肩擔的責任,也感受到了當今社會所需的責任感。同是“孝”,但在不同角度,在不同時代,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我們所感受到的,都是別有一番景象——但是,它都來源於父母對我們的愛,也萌發於我們對父母的報答。

我上述的這些情感,都起源於今天觀看的那只有14分鐘的教育短片。這則教育短片主要是由一位著名國學應用大師講演的,看著聽講座的大人們熱淚盈眶的樣子,聽著這位大師的深情講演,更使人感觸頗多。這段視訊主要是藉助了幾個事例及古人的經典詩句,向我們講述了孝敬父母是至關重要的,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行孝了,我們應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從現在這一刻做起,孝敬我們的父母,讓“孝”的傳統發揚光大,讓父母感受天倫之樂。

是啊,從我們呱呱落地那一天起,就註定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在父母堅實的臂膀下蹣跚學步,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裡茁壯成長,在父母安全的港灣上揚帆出海。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太多,要求我們回報的卻很少。作為她們的子女,難道我們不應該儘自己的孝道嗎?

或許會有許多人認為,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理所應當的,我們沒有必要孝敬父母。不,這是不對的。放眼望去,肯定會有許多人幫助過你,使你感激不盡,也許只是舉手之勞的小忙,但你也會予以真誠的回報。而父母呢?他們生你養你,是你生命的源泉,給予你物質上的幫助及精神上的支援,他們對你的幫助遠遠多於他人,足以使你潸然淚下了。他們完全可以不要管你,隨你放任自流,讓你自生自滅,但他們卻沒有這樣做,他們選擇了將你撫養長大。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就憑這一點,難道你不應該去孝敬他們嗎?

或許有許多人認為孝敬父母只要扔兩張紙幣就夠了,只要父母能享受人盡繁榮富貴就夠了。不,這是不對的。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滿足。你可曾想過,父母老了,他們的內心是多麼空虛?每天吃著山珍海味,總有一天會厭煩;每天在空蕩蕩的大別墅內徘徊,總有一天會寂寞;每天生活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中央,總有一天會懷念鄉村的清新空氣……抽出一點時間,哪怕只是一點時間也好,陪伴一下父母,可能只是一則小笑話,足以似一罐蜂蜜,浸潤著父母苦澀的心靈。

或許有許多人認為孝敬父母是長大以後的事,現在的任務是刻苦學習,待到將來功成名就時,再接父母去國外安度晚年也不遲。不,這是不對的。孝敬父母要體現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它不是一種形式,它需要我們付諸以行動。現在有多少腰纏萬貫的商人,想孝敬父母時,卻猛然發現,父母已經離他遠去了,這時後悔只是徒勞無功了。看一看,父母是不是有多了幾根銀髮,添了幾條皺紋?孩提時那個曾經牽著你上學的手已經皺了,你何曾發現呢?時不待人,它在分秒不息地奔跑著,流逝著。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總是把孝敬父母之重任放在將來,我們還有多少個將來可以等待啊!

“孝”是每個子女的義務和責任,它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至關重要的大事;既是愛的延續,也是愛戴源頭;既是常掛嘴邊的字眼,也是最難完成的任務。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做起,去孝敬我們的父母吧!

記住,在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不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永遠是父母的愛啊!

(三)《中華孝道故事》讀後感

讀了這本《中華孝道故事》後,深有感觸,尤其是看了其中的《母愛是鍾》。

故事說:作者讀國小時,家境貧困,沒有鍾,每次都要到附近王麻子家看時間。一次,作者又去看鐘,王麻子讓他買個鐘回家看。作者回家後就放聲大哭,而他的母親卻說:“孩子,咱人窮志不窮,以後別去他家看鐘了,媽給你報時。”他上中學以後,時間就更緊了,每天天不亮就要步行到位於市區的二中上早自習。母親這隻“鍾”更是不知疲倦地工作,使他一次也沒遲到過。但是這位母親也有失誤的時候。一天夜裡,天上陰雲密佈,星星始終未露臉兒,遠處胸肌有死絕了似的未叫一聲,母親沉不住氣了,忙催促他起床。他到校門口後,只見大門緊閉,原來才凌晨兩點。他就在馬路上來會不停地跑,直到天亮學校開門。放學回家後,母親聽完他的敘述,便摟住他哭了。第二天他放學回到家,一眼看到桌上擺著一支嶄新的小鬧鐘,他又看看母親,見她躺在床上,面色蒼白。原來是母親賣了血,買了鍾。他頓時鼻子一酸,淚水奪眶而出。

我感覺母親的一生確實如鍾,為了兒女長大成為有用之才,她一刻不停地奔忙著。多麼偉大的母親啊!為了孩子,可以捨得一切,忍受一切,充當一切,包括為兒子上學做一隻報時的“鍾”。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生於我們的偉大母親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尊師重教、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的好孩子。

(四)關於孝的讀後感

《弟子規》開篇中這樣教育我們: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首孝悌”從中可以看出“孝”對於一個人來講是很重要的。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生養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樣做才算是”孝“呢?

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總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標,對房子、車子的追求熱衷竟讓我們忘記了在家裡惦記著我們的父母。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公益廣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訴家裡的老人要回家吃飯,老人開開心心的準備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們的到來,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著了,醒來時,屋子裡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這時,電話鈴響了,是老人子女的,他們告訴老人不回來了,在電話中老人的孫女叫了老人一聲奶奶,老人心裡有些安慰,正準備和孫女說話時,電話結束通話了,老人很失望很無奈地說了句:你們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內心震撼了,有人曾說過:人越老越害怕孤獨。你讓你家中的老人孤獨了嗎?一個再華麗的房子沒有家人,那只是一個房子不能稱之為家;一個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舊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錢不是住華麗的房子,而是一個有家人的家。老人為子女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們,多關心關心他們,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間最平常天倫之樂。

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我們的父母不在年輕,當你拎著大包小包東西回家時,爸爸媽媽都會顯得異常激動、開心,可是他們的激動、開心並不是因為你拎了那麼多的東西,而僅僅只是因為你,因為你回來看他們了。

或許作為學生的同學們會說,現在我們還是學生,這對我們來講還是很遙遠的。真的遙遠嗎?一點也不遙遠。我想問一句:身為學生的我們,除了向父母要錢,你一個月還會打多少次電話回家問候父母,問候家裡的一切呢?不要省幾塊錢的電話費,不要以為父母並不在意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電話回家關心他們時,他們是很欣慰的。

孝,並不是要讓你為父母做上什麼驚人動地的事,實際上最平常最基本的關心、問候又何嘗不是孝道的表現呢?只是我們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嗇了關心父母的話。

(五)孝道文化觀後感

看了局組織學習的《記住鄉愁》第二集《屏山村——孝道傳家》,我有一些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特質,提倡孝道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體現。每一個公民都要努力遵循“感恩、博愛、責任、和諧”的孝道準則。

“百善孝為先”,說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記得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則公益廣告,主要內容是講當年邁父母不小心將飯粒掉在桌子上的時候,當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攙扶的時候,想想我們小時候他們是如何照顧我們的。畫面出現的時候我注意到車上所有人都在極其專注的盯著電視螢幕,車廂內頓時清靜了許多。不知道這個廣告的創意者是誰,但他的這個短短几分鐘的廣告能重新換回人們對於自己父母的那份愛與敬佩,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經典之作,跟這個公益廣告比起來“腦白金”簡直是垃圾,“黃金酒”也成了索然無味的白水。 回頭說說現在的孩子。或許是因為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或許是他們太小不懂得,然而這些都過於牽強,都不是應該讓爺爺奶奶替著背書包的理由,也不是衝他們大呼小叫的藉口,很多孩子都會背誦“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有幾個孩子能真正做到呢,僅僅是背誦、默寫是不夠的,背的再熟練不知道其中的意義也是毫無意義。說到這不得不再提到一個公益廣告,就是“給媽媽洗

腳”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什麼叫言傳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也應當以身作則。學校也應當多開展一些有關於“孝道”方面的活動及教育,社會也應當多出現以上兩個公益廣告式的宣傳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對於孩子的良好教育。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如今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的加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有些人認為孝敬父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只限於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對於孝道理解出現了偏差,以為扔兩個錢,就叫孝順。重溫儒家文化,暫緩匆匆的腳步,對自己的孝道進行一次審視與洗禮,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自古忠臣皆孝悌,吾輩定當從之並日省三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