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社會大調查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W
學生暑期社會調查

暑假期間,許多高校學子紛紛走向社會,尋找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大街上時常有學生模樣的人在發放傳單,各單位也常看見實習生忙碌的身影。據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正逐漸成為暑期街頭一道別致的風景。

大學生暑期社會大調查

記者通過多日的採訪發現,在這個暑假裡,有的大學生“暑期實踐”收穫頗豐,但也有一部分同學的暑期生活存在著不少遺憾。

A、課堂之外收穫豐富

不久前,記者對河北科技大學紡織學院的同學進行了採訪,紡織學院的劉佩佩告訴記者,暑假期間,他們組成暑期實踐團來到寧晉縣寧紡集團,跟著車間工人下車間、鑽一線,親身體驗了一線工作的艱苦,也更直觀地感受了紡織的每一道工序。對大部分在城市長大的他們來說,體驗到了另外一種生活。

而河北大學新聞系的趙同學在這個假期也收穫頗豐。她到報社當起了實習生,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她每天跟著記者們走街串巷,投入到新聞一線中,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生活閱歷也增長不少。她興奮地說:“這個暑假我沒有白過,緊張而不虛度,充實而不盲目,十分有意義。”“那種挑戰自我,把任何事情都擺平的感覺太好了,我熱愛這一職業,開學後我會更有自信的!”

暑期實踐對於學服裝設計與表演專業的同學們來說就是另一個概念了,她們不光參與了實踐,還獲得了頗為豐厚的收益。由於她們有著標準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而這一切又給予了她們得天獨厚的優勢——T臺走秀。在各大商場、各家影樓及各種房地產的展銷會上均能看到她們靚麗的身影。河北科技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張同學告訴記者,學校裡的老師會給他們介紹不錯的公司,所以假期一般是閒不下來的,這樣的實踐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每一次活動都會用心去做。

B、多數實踐與專業無關

雖然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含金量”能高一點兒,最好能與專業知識相結合,但是這樣的實踐機會,面對龐大的需求只是杯水車薪。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學生們幹得最多的還是諸如做家教、端盤子、搞促銷和發廣告傳單一類的低含金量實踐。

昨日,記者在省會採訪了幾位綠茶促銷員。她們告訴記者,她們是某醫學院大二的學生,因為暑假較長,打工既豐富了社會經驗,還可以掙一些生活費。她們的同學中,有許多人選擇在暑期打工,但讓大家憂慮的是,同學們只能找到做促銷、發傳單、端盤子等雜活,一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根本輪不到大學生做?BR> 記者隨後採訪了一家眼鏡店老闆,他說,相對於其他人員,他更喜歡用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因為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較高,接受一份新工作的適應期非常短,幾乎不用進行培訓就可以上崗,“而且她們可以與顧客很好的溝通”。據瞭解,做促銷工作的報酬每天在25元左右,在飯館做服務員的收入每月為300元至400元。在飯館端盤子的大學生小章告訴記者,以前花父母的錢,他一點也不心疼,這個暑假端一個月的盤子才賺到400元錢,他深深體味到了掙錢的不易。但是,小章還說,現在乾的端盤子工作並不是他理想中的暑期實踐活動,“怎麼說我也是大學生,自己應該在人才市場找工作,而不是做一些勞務市場提供的雜活。畢竟,畢業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學生是否從事過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

C、暑期實踐為就業打基礎

記者近日在省會人才市場採訪時,一家用人單位的招聘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的就業市場供大於求,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不太可能再給一些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提供“練手”的機會。不過,如果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強,而且能在開學後抽空繼續兼職,那麼用人單位也是歡迎的。這位招聘人員建議大學生,如果自己的實力一般,又想謀一份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最好是動員親戚朋友的人脈找份暑期工作,為今後的就業打下基礎。

採訪手記:

談到大學生暑期實踐“含金量低”,有許多人把這歸結為大學生缺乏創新與吃苦精神,競爭意識不強。而在採訪中我們發現,社會對暑期大學生實踐支援力度不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部分用人單位認為,在校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對自己的企業作用不大,存在排斥心理。“我們班很多同學原打算利用暑假好好出去闖闖,可後來在外面尋找實習單位時屢屢碰壁,最後大多數同學只有失望而歸了。”一位大三學生對此抱怨道。

針對此,一些有識之士建議,為使大學生暑期實踐更有“含金量”,獲得更直接而生動的社會經驗,學校、實習單位等全社會應形成合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指導,從而使實習生不致淪為“打雜工”或被閒置。

大學生暑期實踐是一個綜合的問題,需要學生對自己負責,學校對學生負責,社會對人才負責,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暑期實踐的“含金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