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感言範文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9W
本文目錄感謝感言範文感謝大學老師的畢業感言感謝學生畢業感言

在這即將離別的時刻,我們依舊不忘再一次走過這熟悉的校園,走過我們生活了六年的地方。你看,那寬敞明亮的教室,多少次聆聽我們書聲琅琅;那沉默無語的黑板,多少次書寫我們知識祕方;那寬闊平坦的操場,多少次留下我們笑聲飄蕩;那清脆悅耳的鈴聲,多少次提醒我們珍惜時光。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歷歷在目,從來不曾忘記。

感謝感言範文3篇

在這匆匆逝去的時光中,是母校給了我們知識的天地;是老師讓我們暢遊書海,博覽羣書;是同學一次又一次互相關懷。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彼此就要互說再見了,在離別到來的那一刻,讓我們再一次重溫過去的歡聲笑語,我們一起哭過,笑過,正因爲有你們。六年來的學習生活才擁有了絢爛的色彩,雖然我們要分開了,但彼此內心那份鑑定的情誼永遠不會變。我們一起在運動會上拼搏過,一起在考場上奮鬥過,一起在課堂上努力過,一起在國旗下宣誓過!就讓我們彼此這份友誼永遠留在自己心中! 看着我們胸前的紅領巾,看着畢業照片上同學們幸福的笑臉,我們和我們的家長都深深地感謝實驗國小——這所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深深地感謝老師——各位辛勤的園丁,是你們用知識的甘露澆灌了我們這些幼苗的心田。

老師,您的教導,您的恩情,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到今天,我們依舊清楚得記得,您一次次爲我們累啞了嗓子,您一次次給我們善意的批評,您一次次在風雨中爲我們撐起愛的保護傘,您一次次爲我們排憂解難,一次次帶給我們歡聲笑語!不會忘記,您在每一道溝坎邊服我們前行,不會忘記,您用並不偉岸的肩膀托起我們人生的風景!那是我們登高的基石啊,是老師您的教導,我們才得以有今天的成績! 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誼,六年裏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們的國小生活也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同學們,讓我們在畢業之前牢記老師對我們所有學生的殷切期望,現在的我們,站在時間的交匯點上,回望過去,遠眺未來,畢業是各奔東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別,畢業是執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經典時刻,畢業是一切都並非結束的鄭重開始,畢業是一切都沒有飄散的深沉時刻。 燕子展翅,雄鷹翱翔,那是鳥兒對藍天的嚮往;小溪潺潺,波浪滾滾,那是河流對海洋的歌唱;稻穀飄香,碩果累累,那是大地對萬物的暢想;春華秋實,桃李芬芳,那是母校對我們的希望!這六年的路,我們走的辛苦而快樂,六年的生活,我們過的充實而美麗,我們流過眼淚,卻伴着歡笑,我們踏着荊棘,卻嗅得萬里花香。畢業感言

而今天,我們就要離開親愛的母校,飛向自己另一個天空。而我們又怎能忘母校對我們的恩情! 六年的風風雨雨,朝朝暮暮;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在不經意間,我走過了國小六年生涯。六年來,每一個歡笑,每一滴淚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經歷,每一聲感動,都使我難以忘懷。而這六年的時光,將成爲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就讓時間作證,承載着母校、老師們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託,我們一定會做胸懷大志並腳踏實地的人,做德才兼備並勇於創新的人,做富有責任並敢挑重擔的人!

感謝大學老師的畢業感言感謝感言範文(2) | 返回目錄

我一直堅持認爲作爲一名學生應該真心地感謝那些所有教授過自己的老師。我不是那種上完大學連自己學校的校長或院長都不知道是誰的學生,但我也不是那種認爲只要是自己學校的校長或院長自己都應該去五體投崇拜的那種學生。

在我即將畢業之際,想對所有幫助、啓發、激勵(刺激)過我,教授過我的老師表達我衷心的謝意。

謝謝我們學校曾經的華生校長。謝謝他讓我知道應該對自己照着更高的標準對比,然後改進、努力,承認差距,不斷提升,夜郎自大和井底之蛙都不是應有的態度。他說過“做了,或做成了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種成功” 。

謝謝教育學院的王建成副院長。很高興能和他在麗澤樓後有一次一起探討“異質性”還是“同質性”的人能相處得更久這樣一個話題的機會。很喜歡他和學生一起很open和很沒有官腔的樣子,也很喜歡他和我一起爭論但又彼此尊重的態度。

謝謝教育學院的金志成副院長。他讓我見識了教育學院的領導的領導風範。

謝謝教育學院的霍金寧老師。她用切身的生動、形象而具體的例子讓我懂得和切記將來如果我成爲一名老師,一定不要成爲什麼樣的。

謝謝教育學院教務處的張秀建老師。張老師每次都會用很友善和很耐心的態度地對待我,就算有一些麻煩的事情,他還是讓我感覺到很親切,而不是不耐煩或者不把學生放在眼裏的那種架子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院長助理王永能老師。謝謝他在一次活動中對我的照顧。

謝謝教育學院辦公室的田菲菲老師(也是我們的學姐)。她每次都用親和的語氣回答我去辦公室詢問她的問題,而且很負責很認真地核對我提交的申請或者表格,而不是把學生當做傭人一樣使喚。

謝謝教育學院辦公室的也在任課(雖然沒有直接教過我)的李娟老師。謝謝她答應幫我們課題小組解釋amos的結果,儘管後來由於她時間繁忙沒有機會當面跟我們解釋,但還是很謝謝她。

謝謝外國語學院教授(‘教授’爲動詞,下同)我《大學英語》的李蕾老師。

謝謝法律與行政學院教授我《法律基礎》的劉世強老師和劉倩老師。這二位“劉老師”男的帥(我覺得是全校最帥)!女的美(她是我在大學期間最喜歡的兩位女老師之一)!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基礎心理學》《學校心理學》的張豹老師。謝謝他對我的信任和嚴格要求。

謝謝信息技術與軟件工程學院教授我《計算機基礎》的劉琨老師。謝謝她在我第一次在全班展示做給何炅的ppt時她感動的那番發言。

謝謝商學院教授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黃君寶老師。

謝謝原教育學院(現爲生命與技術工程學院)教授我《人體解剖與生理學》的顏亨梅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爲我解答相關問題的劉曼媛老師。謝謝她每次見到我都會用和善友好的語氣和微笑和我打招呼。

謝謝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我《聲樂基礎》的覃鳳春老師。謝謝她在我參加前年參加廣州賽區前對我進行聲樂輔導。

謝謝公共體育教研部教授我《體育(健美操)》的馮莉萍老師。

謝謝法律與行政學院教授我《中國傳統文化》的郭齊家老師。謝謝他在好幾次課前細心又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對孔子本人的疑問~呵呵。

謝謝通識中心教授我《中小企業管理》的秦愉慶老師。謝謝他即使在腿腳十分疼痛的情況下還是堅持站在爲我們授課。

謝謝文學院教授我《大學語文》的朱家珏老師。謝謝她在結課後請我們一行爲她整理卷子的同學到關東大吃了一頓。那可是大學以來我第一次和老師一起吃飯呢。

謝謝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我《西方哲學精神》的李曉進老師。謝謝他的課程他的人格魅力能夠讓我持續兩年半都一直專注於他的課堂和他講授的西方哲學,謝謝他改變了我大學的整個基調,使其變得積極、樂觀、堅持和思辯,謝謝他使我變得和別人不一樣,變得更加像我想要的那個樣子,謝謝他能夠成爲我的良師益友,謝謝他讓我不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想起他的時候嘴角都會微微上揚,謝謝他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驕傲地對他人說:我有這樣一位好老師!

謝謝數學教研部教授我《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史蘭芳老師。這爲我以後學習統計和測量打下基礎。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基礎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的程正方老師。謝謝他爲我的畢業論文提出很仔細的意見,而且還在右手打着石膏的情況下爲我做了科研課題的評定。

謝謝教育學院資料室的吳老師。謝謝她每次對我的鼓勵和“優待”,以及爲我的畢業論文提出認真仔細的意見。

謝謝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郭亞紅老師。是她激勵了我一定要證明一件事,就是非本部的學生也能有很好的自覺性和上進心。

謝謝法律與行政學院教授我《美國政治與美國文化》的林猛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企業經營管理》的張念老師。

謝謝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我《思想道德修養》的吳丹老師。她是我在大學期間最喜歡的兩位女老師之一,很有水平而且很堅強很上進,做過很多讓我驚爲天人的“大事”~呵呵。

謝謝信息技術與軟件工程學院教授我《網頁製作與設計》的張建華老師。

謝謝文學院教授我《現代實用禮儀》的劉慧珍老師。

謝謝信息技術與軟件工程學院教授我《vb程序設計》的薛竟老師。

謝謝外國語學院教授我《大學英語》的孫捷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發展心理學》《現代心理學流派》《心理學研究方法》(兼班主任)的牛宙老師。謝謝她在我生病時對我的照顧,以及平日裏對我的幫助。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健康心理學》的魏心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教育原理》的胡學亮老師。謝謝他多次在課後留下來花很長時間解答我的問題。

謝謝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我《毛澤東思想概論》的楊壽堪老師。謝謝他幾乎每次遇到我都鼓勵我繼續多讀哲學書、多涉獵廣泛的知識,並在一次講座上讓我朗讀他挑選的一篇文章。(而且他會常常誇獎我‘海笑,又那麼漂亮……’雖然我知道這只是誇獎而已~呵呵)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生理心理學》《心理諮詢基本原理》《婚姻與家庭諮詢》《團體輔導與諮詢》的劉建新老師。

謝謝文學院教授我《外國文學名著與電影》的王躍老師。謝謝他那麼喜歡我寫的影評。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心理與教育統計》《心理測驗編制與應用》的李毓秋老師。謝謝她抽出時間爲我們講解amos的結果,爲我的課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謝謝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我《鄧小平理論概論》的劉志強老師。能做他的課代表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教育心理學》的張吉連老師。謝謝他在圖書館四樓對我的那次談話讓我受益匪淺。

謝謝軍事理論教研部教授我《軍事教育》的宋正德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的章永生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心理與教育測量》《消費心理學》的溫紅博老師。謝謝溫老師能夠出現在我的大學時代,是他讓我對心理學、對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是我最敬佩最信服最喜歡的心理學專業老師。對於他的感謝,無以言表,一生銘記。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溝通技能》的王求是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社會心理學》《廣告策劃工作坊》《心理學文獻選讀》的陳曉老師。謝謝他爲我提出更高的挑戰——建議我的畢業論文寫成英文版,謝謝他平日和我的交流爲我帶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實驗心理學》《spss在心理教育研究中的應用》《團體活動設計工作坊》的彭建國老師。謝謝他一直以來對我的鼓勵、支持和讚賞,也謝謝他在擔任我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期間對我的幫助和包容,讓我可以發揮自己真實的水平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心理諮詢輔導與實務操作》《行爲矯正技術》的鄭維廉老師。謝謝他對我關心和鼓勵,已經高明而真誠的開導,謝謝他在畢業前對我的寄語和期望,我會繼續努力的!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的侯芬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教師教學技能與藝術》的史麗晶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林絢暉老師。

謝謝教育學院教授我《認知心理學》的陳偉娜老師。

藉此,除了這些所有教授過我大學課程的老師們,我也十分謝謝我的國中老師:語文老師(兼校長)段躍老師,數學老師呂超羣老師,政治老師(兼班主任)吳叢敏老師;我的高中老師:地理老師陳仁圍老師,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成六勤老師。有了他們當年對我的培養和鼓勵,纔有今天大學畢業後的我,當然,現在的我還沒有取得足夠的成績和成功,但我想至少我取得了一個好的起點和好的心志,這一切,其中都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在我的人生中,一些老師們在我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對我的幫助真的無法用

言語表達。他們對我的鼓勵我會永遠放在心上。而我對他們的感謝會伴隨我的一生。

我會在現在和將來的日子裏做得更好,以此作爲對我的老師們的最好的感謝!

老師,謝謝您!栽培之恩,沒齒不忘!

感謝學生畢業感言感謝感言範文(3) | 返回目錄

在我學習期間,黃萍老師和朱愛華同學(一位讓我敬佩的老大姐)對我影響最大,得到了一些學習之外的感悟。人生在世,不要總與別人攀比,攀比富貴、職位、金錢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過去比,是不是比以前更快樂、更幸福,是不是比以前獲得了更多知識,通過考試是否增強了自信,你的人生更有價值了。我這樣去考慮問題,這樣對我而言,減輕了很多的壓力。我也希望大家呢,在學習中也好,在生活中也好,都要儘可能地跟自己以前相比,是不是在進步,只要是在往前走,你努力了,至於結果不是你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你不要還沒去做就想着結果,如果先想着結果,就容易被壓力壓倒。

所以,人呢,你不要總跟別人比,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喜、怒、哀、樂是真實的,你不是爲別人而存在,你不是爲了給父母一個交待,給學校一個交待,給社會一個交待,不是這樣的,你需要過回你的本來。只要你努力了,你確實努力了,你沒有對不起自己,沒有對不起時光,沒有浪費光陰,這就夠了. 所以,學習,尤其是文科的學習,重在理解,而非死記硬背。比如說,書本給你描繪了秋天怎樣、秋景如何,如果你只是背,要花多少功夫才能做到爛熟於心並靈活再述?但是,如果你腦海裏有那幅畫,而且讓自己融入畫中,猶如身臨其境,那麼,你就很容易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意境了。理解才易於記憶,如果只是逐逐句地努力背書,完全不去理解其中的意思,很容易被枯燥乏味逼入絕境。有段時間我因爲工作太忙,臨考前一個月只能死記硬背,結果背書到發高燒,硬撐着才通過了考試。這也反映出平時上課和做練習的重要性,認真聽講有助於理解所學知識,再通過練習強化記憶。

最後,再次對自力學院和二班的同學表示感謝,沒有你們的共勉,也許我不會那麼快完成專科學業;沒有這段經歷,也許我也難有以上的感悟。希望有機會在自力其它學習班上與大家一起努力,祝大家健康、快樂、進步。

奧斯卡里的社會學研究:爲什麼獲獎感言總要感謝很多人感謝感言(4) | 返回目錄

今年的奧斯卡,《鳥人》成爲最大贏家;《少年時代》《爆裂鼓手》等早已在業內口碑爆棚卻仍被視爲小衆的作品,也因爲獲得最佳影片提名並斬獲表演類獎項而獲得了大衆的注意。朱麗安·摩爾成爲第一個最佳女主角大滿貫,梅姨也創下了第十九次提名的紀錄;萬年配角j.k.西蒙斯終於一鳴驚人,而在事業多年不見起色的邁克爾·基頓也憑藉《鳥人》煥發了第二春。

在有着imdb、metacritics、爛番茄、豆瓣等多種電影評分網站的今天,爲什麼無論業界還是觀衆都依然如此關注奧斯卡?什麼樣的影片和演員更容易獲得奧斯卡提名?奧斯卡對於電影票房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娛樂話題的背後,其實也隱藏着社會學的問題意識。

個人獎項也不是但看個人能力

奧斯卡獲獎者們總喜歡在得獎致辭中感謝一大串人,其實這種做法大有道理——社會學研究發現,獲獎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ucla社會學系學者gabriel rossman、phillip bonacicha以及南加州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的nicole esparza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電影以及其他許多藝術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團體合作的成果,然而大部分重要獎項(例如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嘉獎的卻是個人成就。事實上,我們很難剝離團體合作的成果而去單獨評判某一個演員的表現。那麼,這些獎項真的是單純基於個人成就評選出來的嗎?當個人才能深嵌團體合作之中時,評委們又如何做出判斷?

爲了回答這一問題,研究者們選取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mpas)以及imdb兩個數據庫中1936到20xx年間符合奧斯卡評選標準的電影進行分析。每部電影中,只有排在演員表前十位的演員被納入研究範疇;最終數據覆蓋了16392部電影中的37183位演員。通過分析這些演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機率,研究者們發現,在個人能力之外,還有兩種機制影響獎項提名:團體溢出和社會地位效應。

所謂團體溢出,其實指的是“雞犬升天”效應——有幸與著名導演、編劇及演員合作的演員,自己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概率也會大大提高。這一點通過數據很容易就得到了證實:在電影相關變量(類別、投資、發行方、團隊人數、上映日期等)以及演員自身人力資本變量(已經參與的電影數目)都相同的情況下,與曾經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導演、編劇及其他演員合作,將顯著提高演員自身獲得提名的可能性。對於這一點,曾與羅伯特·奧特曼、保羅·托馬斯·安德森、路易·馬勒、科恩兄弟、託德·海因斯、格斯·範·桑特、阿方索·卡隆等多位大師級導演合作的朱麗安·摩爾想必深有體會。

第二個機制涉及社會地位的衡量,也是該研究的創新之處。人們常常用“地位”或“聲譽”來判斷他人的能力,然而事實上,地位與能力未必直接相關。在電影界,也許我們最開始評判一位演員確實是基於其才能,然而隨着時間發展,各種偶然因素的累積、演員之間的互動關聯、固有印象的自我加強、爲尊者諱等等機制交織在一起,使得演員的才能與地位之間的關聯愈來愈弱,而地位也由此成爲介於才能和獎項之間的中間因素。

要想證明這一機制的存在,首先要想辦法衡量一名演員的地位。研究者提出,演員在電影海報 “billing block”(即演員名單,通常位於海報最下方)中的排名順序,能夠很好地體現其地位。顯然,這一排名未必與戲份成正比,而是與演員的票房吸引力和議價能力等直接相關。例如,在《莎翁情史》中飾演伊麗莎白一世的朱迪・丹奇僅出場八分鐘,卻是海報上的五名主演之一,並以此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不過,要想同時衡量所有演員的地位,又涉及他們在不同影片中的相對排名——僅僅計算平均排名可不行,關鍵要排在前後的人是誰。因此,作者使用了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計算出每一位演員在整個演員表網絡裏的“中心度”,作爲其地位的衡量標準。簡單來說,這一“中心度”不僅考慮演員自身的位置,也同時考慮其前後鄰居的身份,並綜合計算出每一個演員的相對地位。

結果發現,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後,演員在電影界的這一“中心度”對於其能否獲得奧斯卡提名也具有相當顯著的影響。如果經常排在喬治・克魯尼前面,那肯定能提高獲得提名的機率!

社會地位與團體溢出這兩個機制,說明個人獎項並不單純只看個人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電影界存在累積優勢或曰“馬太效應”。得獎——影界地位提高——吸引優秀合作者——得獎,若能形成這一良性循環,演員的事業就會蒸蒸日上。

那麼,獲得重要獎項或者提名,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又意味着什麼?

奧斯卡提名與電影票房

還是這位ucla的gabriel rossmana,這次換了同校的合作者oliver schilkea。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20xx年,有兩部極其相似的電影同時上映。它們都將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西部農村,投入都在1500萬美元左右,主要演員都曾獲得奧斯卡提名,都講述了遭受社會歧視的少數羣體的故事,也都針對奧斯卡進行了營銷。然而最後,其中一部獲得了八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斬獲8300萬美元國內票房;另一部卻在奧斯卡提名上顆粒無收,最終票房也僅爲可憐的900萬。

這兩部電影分別是:《斷背山》和《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兩部在各方面都十分相似的電影,爲何票房會有着天壤之別?真的是影片質量的差異嗎?事實上,這兩部影片在各大電影評分網站上的得分都相差不大。那麼,難道奧斯卡提名真的具有如此驚人的票房魔力嗎?

爲了解答這一問題,研究者分析了imdb中1985年到XX年間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及奧斯卡提名情況(共計2919部電影)。當然,不能直接看奧斯卡提名和票房的關聯,因爲二者可能同時受影片質量或受歡迎度這一潛在變量的影響。於是,研究者設計了一個全新的變量來衡量每一部電影對奧斯卡的“追逐度”:看其風格、類型、劇本關鍵詞和上映日期與最近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影片有多高的相似度。結果發現,“奧斯卡追逐度”跟影片本身盈利多少毫無關係——哪怕擠破腦袋想拿獎,觀衆也未必買賬。

如果重要獎項的競爭對票房毫無影響,爲何片方仍然如此重視奧斯卡?進一步分析表明,這一表面上的“零關聯”背後,其實隱藏了一個二元模型:在那些拼命想要獲獎的影片之中,最終得到提名的影片將獲得超乎尋常的回報,而提名失敗的影片則下場淒涼。正是兩種相反的效應互相抵消,才導致表面上看不出什麼聯繫。

具體來說,這項研究發現了獎項競爭的三個結構特點:首先,消費者會將獎項作爲值得信賴的評判標準來做出消費決定;第二,獎項的存在將原本水平近似的影片一刀切地區分開來,併產生了“贏者通吃”的效果,導致各方面近似的影片在市場上遭到天壤之別的對待;最後,若想對評委形成足夠的吸引力,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棄對大衆口味的迎合。三個特點結合起來,我們發現,追逐獎項是一種高風險策略:雖然獲獎將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參與競爭本身需要極大的投入與犧牲;最糟糕的結果莫過於加入戰局卻最終失敗,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研究者們將這一機制稱爲“塔洛克彩票”,或曰“全支付拍賣”,即一種無論輸贏都要付錢買單的拍賣形式。在這種規則下,所有參與角逐者都要付出代價,而只有最終的幸運兒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

顯然,這一發現並不僅僅適用於電影界;文藝界各個領域的獎項評選,恐怕都是一種“塔洛克彩票”。研究者進一步指出,在這種機制下,獎項評選有促進文化市場多元化的作用。以電影界爲例,獎項的存在能夠給片方一個動力來生產偏離大衆口味的影片,而這一作用甚至無需改變片方追求利潤的大前提——不要以爲曲高和寡的電影就一定是在追求藝術,也許那隻不過是一種風險較大的賺錢策略而已。

參考文獻

rossman, g., esparza, n., & bonacich, p. (XX). i’d like to thank the academy, team spillovers, and network centralit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5(1), 31-51.

rossman, g., & schilke, o. (XX). close, but no cigar the bimodal rewards to prize-seek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9(1), 86-10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