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歌節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1K

壯族三月三歌節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壯族三月三歌節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滑雪作文)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裏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外婆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裏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着說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裏,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着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衆,真是熱鬧非凡啊!

壯族三月三歌節觀後感心得體會4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羣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裏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爲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裏的壯族男女青年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着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壯族三月三歌節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2

壯族三月三,精彩在“雲端”。3月26日上午,“戰疫情 奔小康奮進新時代——20__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特別節目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面向全國播出,正式拉開今年“壯族三月三”活動的序幕,讓廣大羣衆足不出戶即可“身臨其境”共度佳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打造“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遊消費品牌的第四年,也是加快推進文化旅遊強區建設的關鍵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遊消費品牌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戰疫情、奔小康、奮進新時代”的主題,突出“不一樣的三月三,網聚也精彩”的特色,以線上活動爲主,舉辦一系列創新創意的線上活動,打造不一樣的“壯族三月三”,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營造奮進、溫暖、熱烈的節日氛圍,豐富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復工復產。

今年,廣西精心設計了“桂風壯韻濃”“暖心生活節”“相約遊廣西”“民族體育炫”“和諧在八桂”五大板塊線上活動。在26日推出的特別節目中,這五大板塊的線上活動也以精彩文藝節目方式,逐一濃縮呈現。《廣西尼的呀》唱出了歌海風情;《春暖花開三月三》發出“雲上歌圩”邀請;“雲遊”《廣西》打卡八桂美景;美食定製《家鄉的滋味》在舌尖品味不一樣的鄉愁;民族體育競技表演《錦繡壯鄉情》精彩紛呈……展現“唱跳吹鬥踩”萬種風情,奏響新時代八桂和諧之音。

傳承千年的民歌可以跨越時空界限形成共鳴。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向社會廣泛徵集了一批提振信心、傳播正能量的文藝作品,歌舞《平安歸來》、配樂詩歌情景表演《同舟共濟打贏阻擊戰》、合唱《相信中國》,吹響戰疫的號角,致敬抗疫英雄,成爲今年“壯族三月三”最鏗鏘的聲音。

壯族三月三歌節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3

大家好!

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歌節”,又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九年級極爲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會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爲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爲主,老人小孩只是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峯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爲圓形,繡球有花鳥,裏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爲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後由勝方發球。每發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於繡球上投報之。

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更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爲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爲文化藝術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