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類節目主持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1W

【摘 要】在臺灣綜藝節目進入同質化時代的當下,保持收視長青的《康熙來了》無疑是最成功和最具代表性的節目之一。通過對《康熙》的媒介定位分析,可以深入瞭解該節目的內容、受衆、媒介經營等。淺析《康熙》對大陸綜藝節目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有助於探索其如何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訪談類節目主持詞

【關鍵詞】康熙來了 內容 受衆 媒介經營 定位

臺灣綜藝節目無疑進入了一個同質化時代,《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國光幫幫忙》、《娛樂百分百》、《週日我最大》、《mr.j頻道》等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它們作爲臺灣不同電視臺的王牌節目,不僅在臺灣擁有穩定的收視,在大陸也先後掀起了收視熱潮。其中,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非《康熙來了》莫屬。這個由中天綜合臺打造的金牌節目《康熙》在走過6個年頭後,收視依舊火爆,在大陸更是擁有大批死忠粉絲。事實上,《康熙》是如何在六年之後,依舊保持收視長青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隨着媒介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受衆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媒介資源的整合和廣告經營的需求也促使媒體更加重視媒介的定位。綜上所述,淺析《康熙來了》的媒介定位對探索大陸綜藝節目的形態與發展是有借鑑意義的。

一、內容定位 (一)《康熙來了》簡介

《康熙來了》是一檔由中天綜合臺於XX年1月5日開播的電視談話類娛樂節目。“康熙”二字分別取自兩位男女主持人姓名的第二個字:蔡康永和徐熙娣。

《康熙來了》的首播時間爲非黃金時段的晚上 10 點,但卻屢創電視奇蹟:開播僅三天,收視率就飆升到 0.7%,遠超過 0.5%的臺灣電視節目收視及格線,此後的每晚收視率均在 1.2% 1.3%之間,每週吸引約500 萬人次觀看。據臺灣東森網絡調查,《康熙》以65.07%的支持度而成爲網友心目中最佳的綜藝節目併入圍金鐘獎——最佳娛樂綜藝節目 。

在大陸,藉由網絡傳播,《康熙來了》更是創下了極高的點擊率。以中國傳媒大學爲例,我校校園媒體中心和p2p資料共享平臺上,《康熙》都有很高的點擊率與下載量,筆者周圍更是有諸多康熙迷。

《康熙來了》的節目形式相對固定,每期節目有一個話題,根據此話題,會有幾位演藝名人與主持人進行互動。小s辛辣搞怪,蔡康永知性沉穩,再加上雷人陳漢典的加盟,搞笑元素在節目中信手拈來,即興的提問和無禁忌的話題讓現場驚喜與爆笑迭出。

(二)主持風格個性化

可以說,正是蔡康永和小s的一莊一諧,一動一靜,插科打諢,完美配合,造就了今天的《康熙來了》。“個性化是電視主持人事業產生的根本需要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主持人的生命和靈魂” ,《康熙》的空前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二人個性的主持風格。

蔡康永作爲攜有一身文卷氣息的知識分子,在節目中衣着裝扮詭異,說話頗具智慧與魅力;小s則直率犀利,肢體動作豐富,她衣着性感,以大膽豪放著稱。個性大相徑庭的二人聯袂主持,不免帶來熒屏清風,令觀衆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陸諸多綜藝節目不同,《康熙來了》中主持人詞多是即興的。在大陸,包括《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在內,這些擁有優秀主持羣的綜藝節目,其主持人詞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編導事先寫好的(筆者實習時的親身經歷),節目錄播時現場會有提詞器。這一方面保證了主持詞有最基本的笑點,但另一方面也制約了主持人個性的塑造與發展。

“在主持人採訪環節當中可以看出,《康熙來了》的前期準備過程中,節目編導給出的採訪提綱更注重問題的框架化,主持人有一個大體的參考方向,但不會具體到主持人的現場提問。” 蔡康永和小s沒有拘泥於一隅,而是根據自己的個性與經驗隨時發問,與嘉賓進行互動,因而非常容易在節目中無形中挖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笑料。兩位主持人用極快的反應與靈敏度,控制了節目的節奏,用隨機應變的問答模式使節目好看好玩好笑,從而滿足了受衆的收視追求。

主持人作爲貫穿《康熙來了》的重要角色,是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把握節目內容、決定節目走向的引領者。蔡康永和小s以個性化風格,爲《康熙》帶來了強大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