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主持詞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8.55K

今天一早就來到了殯儀館,參加同事爸爸的葬禮。這裏每年都要來上幾次,已經是一種禮貌和鍛鍊。禮貌是告訴你的朋友都是要好的朋友,來到這裏參加是對朋友和死者的尊重;鍛鍊是面對死者,我們能認識自己的歸屬,認識自然的我們該怎樣珍惜自己的生活,學會擺脫失去親人的痛苦。我像今天也不會有什麼的別樣。

經典主持詞大綱

在進入告別廳時,我見到了十位基-督教徒在死者的左側肅立着,這是我每次地參加所沒有見到的。還有一個景象,鮮花最多,沒有花圈。幾分鐘後,大家安靜下來,以爲教徒主持。我悄悄的打聽了,原來死者是一位基-督教徒,這是以一種基-督教的儀式來送自己的朋友。我聽着那平靜的詠頌的聲音,......。

這裏很靜,沒有一點的哭泣聲。遠不及平時見到的那撕心裂肺聲音,讓你心痛得很,情也難過得很。於是我也平靜得聽着,鍛鍊着。.....。

在回來的路上,我靜靜地坐在車上,心中又有些明亮了。開始對基-督教的思想了解了一些。人那人,你是什麼,你能回答自己麼?你的生和死,你的靈魂和情感,你的過錯與痛苦,......

生與死作爲生命的兩極,一直是困擾人們的兩大問題;生者與死者作爲迥然相異的兩個世界裏的存在,似乎可以遙相感應,卻咫尺天涯。生與死是人類生命中的兩個最大的謎,似乎無人能以解開。生,固然可喜;死,就是可悲麼。基-督的信仰超越平庸的生死觀,將生與死的兩極分化溶契於同一層面,生是一個開始,死亦是一個開始;生是從上帝到塵世的過渡,死是從塵世到上帝的歸回;生爲人世間添加了一位新員,死爲天國引渡了一位僑民……

基-督教的死亡觀中那份灑脫、那份超然、那份盼望、那份慰藉是俗世間諸教所無法逾越。死亡的恐懼與陰影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生命中的隱痛,爲了掩飾直面死亡的懦弱和對死亡的忌諱,各個民族皆發明了許多曖昧的用語,輕巧地避開“死”的辭令。這種迴避顯示了人類的無奈,這種輕巧恰好揭示了人類心靈深處的沉重。死所承載的傷痛、悲苦、絕望、恐懼威懾着每個生命。死在悄無聲息間以冷僻的幽暗籠罩在人們心頭;死,成了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和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中國人潛意識裏,隱藏着對死亡的悲觀。死永遠都只具有徹底的否定意義。中國人在死亡面前執著於生,執著於生之樂,現實的根源可能恰恰正是因爲在人們的面前佈滿了過多的苦難、死亡、毀滅,在人的骨子裏有着過於深切痛楚的死亡恐懼體驗。

基-督教視死爲“新生”,這種“生”不是“輪迴式的再生”,乃是從今生過渡到天國、從暫時過渡到永恆、從異土過渡到故鄉的“生”。用中國的一句成語“視死如歸”來形容基-督教的生死觀再恰當不過了。《聖經》論述人的死是土(身體)歸與土,靈歸與賜靈的上帝。人身體的本質是土,來自土必須歸土,這是塵世肉身的迴歸;靈魂來自上帝卻要歸回到賜靈的上帝,這是靈魂的返鄉。

生,還要經歷死;死,卻充滿歸家的盼望、喜樂和溫馨。基-督徒有“三生有幸、一死安穩”。哭哭啼啼地來到世界謂之“一生”,因得着耶穌的生命而經歷重生謂之“二生”,將來承受基-督在父的國裏所預備的永生謂之“三生”,呱呱墜地的新生是生命的榮幸,重生的經歷和永生的盼望卻是永恆的榮耀,故曰“三生有幸”。死,作爲對人類犯罪的懲罰,是所有亞當的子孫都必須承受的,基-督徒很勇敢地接受這個現實。然死有三種,一種是身體生命的死;一種是靈裏生命的死(和上帝斷絕了關係);一種是將來死後審判下的永死或曰第二次的死。然而基-督徒只用經歷身體的死,聖經用了很溫馨的詞彙來形容基-督徒的死,是在主裏“睡”了,就如同嬰孩安臥慈母的懷中,安穩無比;還有兩個詞是“安息”和“享受”,因爲在主裏而死的人,是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着他們,此乃“一死安穩”。

如果“死”對於俗子而言是一道無法面對、跨越的深淵和門檻,是跳進無盡的黑暗;基-督徒卻可以輕釦死亡虛掩的門,悠然地向天國進發,融入永恆的榮耀。千古風流人物在“死”的面前無所適從,死亡的陰森和死後的不可知性令他們忐忑的心千百年來仍在空中懸垂而找不到生命的基石。似乎是積極地面對現實的生活,實乃消極地迴避身後充滿神祕色彩的死亡。因爲在死亡現象中,不可能不讀到終結與毀滅在那裏,有一種終結,它總是有一種無復歸之出發、一種去世的曖昧,但同時,這也是一種無答案的曖昧。這表明死代表着結束、絕望、永別和不可知性的恐慌,對一切有限的生命,死亡是時間的終點。基-督徒卻說,死是另一個全新的開始、是盼望的實現、是歸回的門戶,是通向永生的橋樑。因此,“死”對於基-督徒來說即是“生”,一種脫去塵世的勞苦,卸下俗世的重擔,解除肉身的捆-綁,斬斷繁雜的糾纏的新生,生命以全新的姿態在永恆的國度裏安憩。

基-督教的喪禮其實是一個慶典。雖然喪禮當中也有眼淚,但這是滿有盼望的憂傷,內中飽含着盼望和延續生命的信息。如此我們還和一空局勝的累熬和死得寂寞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