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工作總結(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27K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

當課改的大潮在中華大地再次興起時,大連市金州區作爲全國素質教育先導區,便積極投入到課程改革的洪流中。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精選20篇)

回顧課改歷程,我們仍清晰地記得:20xx年暑期,我們參加了大連市的課改通識培訓;開學後便開始學習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和《課改綱要》工作,我們的教研員、校長和廣大的教師們積極的支持和配合,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我們開動腦筋,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回首來時路,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以科研帶教研,施行課題牽動戰略

教育科研能力,是現代教師必備的教育素養。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最有效的途徑。在實施的過程中,語文學科注重課改課題實驗研究,促使教師成爲科研型人才。

“十五”期間我們組織、指導紅旗國小等學校參加了遼寧省閱讀教學創新教育研究,20xx年研究成果通過終端驗收。張彥老師獲得國家級優秀課,劉小爽老師獲得省級優秀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經驗論文已經編撰出版;專題研究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並形成了實驗教師的教學特色,實驗成果多次通過研討會、觀摩會在區內交流,發揮了以點帶面的作用。課題的實驗研究,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號召教師要有自己的研究專題,以專題研究爲突破口,促進教學全面發展。南山國小王洪麗老師通過課改幾年來的學習實踐,探索出高年級“預習、彙報”式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獨巨匠心的引領方式,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加強骨幹典型培養,提高典型高度。

根據區教育局設立的“三名”工程計劃,我們有針對性舉行系列活動,爲典型學校和典型教師提供學習和自我展示的平臺。我們採取激活生長點的做法,使內因外因共同發揮作用,促進各級骨幹教師的成長。

語文學科的青年教師——春華國小的李例、樑曉紅就是在多次的教研活動過程中歷練、成長起來的典型。20xx年、20xx年兩人先後被評爲遼寧省特級教師。教學中她們注重前沿教學理念的學習,注重紮實、有效的訓練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20xx年大連市說課大賽上,春華國小的劉彥老師、樑曉紅老師分別獲得了所在年級組的第一名。20xx年,春華國小宋豔麗老師獲得了省級優秀課。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發揮典型的輻射作用是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積極爲骨幹教師成長創造機會,爲骨幹教師搭設展示才華的舞臺。每學期我們有計劃開展骨幹教師送教下鄉活動,通過教師間現場觀摩和零距離交流,有效發揮了骨幹教師的指導和示範作用,也提高了廣大鄉鎮教師的專業素養。(骨幹教師送課的錄象、照片及研討的情景)

以基本功競賽爲抓手,發現和培養優秀青年教師,儲備骨幹教師後備力量,形成骨幹梯隊,也是我們培養典型、提高典型高度的有效途徑。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基本功大獎賽(如說課比賽、書法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課件製作比賽等),選拔培育骨幹教師“種子”,並通過對這些“種子”的跟蹤、培訓、指導,引導他們上臺階,使典型教師脫穎而出。

爲了給一流的新老骨幹教師搭設展示才華的舞臺,給各校的骨幹教師搭設互相學習、交流、研究的平臺,20xx年3月27日我們在城內國小召開了金州區國小語文骨幹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會。170多名骨幹教師參與活動。會上,紅旗國小的王瑛、劉小爽,春華國小的樑曉紅、劉彥,實驗國小的孫晶,先進國小的叢慶老師同臺展示教藝。作爲金州區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的第一梯隊,上課教師們精妙的教學設計、高超的教學語言藝術,課堂上循循善誘的引導,紮實有效的訓練……征服了所有與會領導和老師,讓與會者享受了一頓營養豐富的文化大餐。上課教師們也表示通過此次展示活動,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專業化水平。

骨幹教師的崛起,帶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也爲教師提供了研究、交流、展示的機會,通過他們的輻射,使師與師之間得到了進一步的溝通,增強了教學教研的力度。

(三)、深化課程改革,做好教育與教學的指導。

1、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促使教育教學管理規範化、制度化、現代化。在平日的教研工作中,我們始終抓住五個認識:

1)、提高對抓過程與出結果關係的認識。

管理引領者重視過程管理,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並積極參與基層學校的教研活動,並在活動中提出建議,進行指導,積累資料。

2)、提高對規範和創新關係的認識。

努力抓好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課外活動等常規項目。爲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們還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

3)、提高對抓好教學和全面發展關係的認識。

語文教研注重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配合教育局努力搞好各項工作:加強國小生良好習慣、良好意志品格的培養,努力塑造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合格人才,力求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全面發展,學校的全面發展。

4)、提高對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關係的認識。

語文的教研活動,立足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把教研活動變成促進教師動態發展的載體。在研訓思路上,我們制定了“以骨幹教師培訓爲龍頭,以各年級教材教法培訓和區域性送教下鄉活動爲兩翼的整體推進式”教研模式,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的學習、研究意識,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抓好校本研究

在落實《金州區中國小校本教學研究活動方案》中,進修學校提出了“狠抓兩邊,帶動中間”推進均衡發展的工作思路,在突出業務引領的同時,教研管理體現行政性,建立“扁平體”的教研機制,爲了幫助基層學校掌握新課程標準,我們下發了語文課堂評價標準。我們還抓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三大要素,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每兩年的教學評優課活動更是爲校本教研起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作用:我們把每一節課看作是每一位教師成長、提高的舞臺,賦予活動更多的人文關懷,課後與教師真誠溝通,談新課程給教師的啓示,談教師對事業的誠意和責任感……用人本的理念關注每一位教師,關注每一位教師發展。課後我們還開展了評優課展示活動,發揮了優秀成果的輻射作用。

在專業引領過程中,我們通過開展講座、輔導、競賽、送教下鄉等活動,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引領。我們以學校的需求爲主,努力爲基層學校提供諮詢和服務。同時,還組織召開校本教研階段總結交流會,充分調動廣大基層教師的校本研究積極性,增強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3、抓薄弱學校的轉化工作

我們配合教育局普教科,組成工作小組,深入“薄弱學校”進行工作,我們與這些學校領導一起研究制定工作計劃,組織講座,與教師一起備課,促膝談心,深入課堂看課,課後指導。我們還精選區裏的好課送到這些學校,調研工作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4、送教下鄉

我們從實際需要出發,努力突出服務功能,把教研指導的中心下移。教研員與教師共同營造一種民主、互動、合作、愉悅的教研氛圍,增加了彼此的瞭解、溝通、欣賞和學習。堅持每週一次的集體調研,每學期都保證不少於10次。使調研與教研、培訓相結合,並通過送教下鄉、專題講座、案例剖析等活動,把區域教研活動搞起來,充分發揮調研活動的實效性。

5、開展競賽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發揮教研的導向作用。我們在20_年開展了國小生閱讀競賽,20xx年開展了國小生作文競賽,每年都要開展了國小生三筆字競賽。

6、特色教研

語文學科積極倡導基層學校以校爲本教研爲載體,圍繞聽、讀、寫等語文基本能的培養,確定語文研究專題,形成本校語文教學特色。專題研究旨在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夯實學校文化底蘊。紅旗國小從20_年以來先後三次制定並修改了課外閱讀計劃,每個學期分別向學生推薦一本書。每個學期根據課外閱讀計劃在全校開展了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和古詩競賽。20xx年又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制定了經典誦讀方案,把這一項納入該校的校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學校先推出了《弟子規》古詩名句及名篇誦讀,作爲課前的熱身活動,在學校的倡導下已經形成誦讀的環境,20xx年4月,他們以誦讀《弟子規》爲基礎,召開班會,把《弟子規》作爲教育的載體。

推選實驗國小、七頂山中心國小參加省級“國小生生活作文”課題研究,以專題研究爲契機,力圖把教師中零散的作文教學經驗彙集一起,形成集體力量,促進學校整體水平進一步發展,並形成學校特色。

中長國小等學校也積極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並且自編校本課程。不少學校的語文實踐活動已初見成效,新華國小王洪麗老師的讀書交流會在金州區小語年會上獲得好評,教學實際效果顯著。

在實驗學校、實驗教師積累大量經驗基礎上,我們積極推廣優良成果,力圖通過滾雪球的辦法,發揮點面結合作用,促進整體推進。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2

新課程的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而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當前新課程發生變革的關鍵,微團隊的建設正好成爲了解決這兩大問題的最好的平臺。在縣教師進修校的倡導下,我校於5月份成立了學科微團隊,確立了研究主題,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爲新課改的實施保駕護航,也希望通過微團隊的研究來尋找適應農村國小校情、學情的課改途徑與方法。

一、勤學的團隊

1、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縣語文爲團隊活動方案。

《語文課程標準》是應時代要求,全面闡述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構建了新的語文目標體系,也使我國語文教學的改革再次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爲此,在教研活動中,我們組織教師繼續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其中閱讀教學目標做了深入學習、對實施建議進行討論研究,形成操作共實。大家又共同學習了縣小教部下發的語文微團隊活動方案,圍繞課改教學模式,以改進課堂教學爲重點目標。

2、練習教學基本功

語文教學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教師的言行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基本功的練習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半期來我們組對此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課堂教學中練習說普通話,課後教師練習朗誦,並定期進行教師朗誦交流活動;要求學生字跡工整,教師首先要求板書工整,評改作業字跡工整,給學生起好示範的作用。

二、善思的團隊

爲保證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爲使大家對更新的模式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討,我們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堅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爲宗旨,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以課堂爲載體,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上半期工作中,我們始終圍繞課堂這一陣地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1)本校教師相互間的聽課學習:利用空堂的時間,深入年級的語文課堂,聽課,並在課後與上課教師交流上課和聽課心得,分析本課教材,根據課標評價課堂,根據學生的學習活動評價教學效果。

(2)上好研討課,每一次教師執教的研討課,課後教師們都會進行深刻的思考和交流,及時調整了教學中的不足,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修改教案,共同合作爭創優質教案,在進一步的磨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組織專題賽課活動。在上學期開展了語文組的賽課活動,對課型進行了專題研討:怎樣上好閱讀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研活動促發展

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平臺,在活動中我們力求讓教師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教研活動主題明確。在開展教研活動之前,我們制訂了活動計劃,落實了活動主題:怎樣改進閱讀課教學?重視朗讀、感悟、積累。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力求從小處着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老師在每次活動中有所得,使學生在教師的活動中得到實惠。

三、務實的團隊

我們團隊的教師總是以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中,以一顆無私的心對待每一個學生,雖然團隊中教師年齡結構偏大、團隊成員少,但研究的勁頭絲毫不差。

1、精心備課,踏實走好每一步

面對新課程,我們全組人員同心同力共同商討教案,努力地備好每一堂語文課教案,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好復備,反思。並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取長補短,共同探索着新課程的教改方向。

2、師生互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精心備好的課,總要有一個結果。我們語文組老師欣喜地發現,在信息技術滲透進課堂時,學生的活躍思維被激活了。課堂上舉手的人多了,敢於大膽直言的人多了,敢於和老師爭論的人也多了。

3、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爲了檢閱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爲了領悟優秀古詩文的獨特魅力,爲了加強對古詩文的感悟,增強文化底蘊,我們根據教學內容規定學生必讀課外書目《弟子規》並要求在期末各班進行讀書交流。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

上學期,我們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如寫字比賽、朗誦比賽、讀書交流活動……這些活動拓寬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天地,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當然,在教研組活動中還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教學工作苦樂共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的準則,再接再勵,把工作搞得更好,使教師、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3

胡總鄉中心校堅持以“向規範管理要質量,向課堂改革要效率”的辦學理念,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自xx年年5月觀摩杜郎口教學後,我校的課改已經走過了“摸索試驗階段”“課堂教學改革回頭看階段”,本學期進入了“推廣提高階段”。課改不斷推進、深入,教師也有原來的疑惑、牴觸到現在的適應、堅定,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變。現就語文組在本階段的課改工作作以小結

一、語文組圍繞課改所做的工作

1、認真抓好集體備課

做好集體備課是課改成功的前提。上學期,我們的集體備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義,這學期,我們實行學科組長負責制,備課內容細節式,課堂展示同構式,教學反思研討式。這樣,基本上解決了集體備課中的形式主義,集體備課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2、對課改前兩個階段存在問題研討分析

爲了紮實做好課改工作,使課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廣,我們語文組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前兩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認真分析,意見逐步取得一致:課堂教學只有改革,纔能有出路。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問題是正常的,不改革,課堂教學也會存在很多問題。有問題是好事,它可以促進我們思考,問題的解決,又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所以,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

3、抓好公開課教學

公開課教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器。語文組的公開課教學實行雙線並進式:按年級順序編排的公開課教學序列是一條線;隨機拍門聽課又是一條線。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公開課搞課改、常規課還原現象的發生。在評課中,本着激勵、提高的原則,既要找出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要指出教師在本堂課中取得的成績,以激發教師課改的能動性。

二、語文組在“課堂教學改革推廣提高階段”取得的成績

1、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大幅提升

“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質量好起來”是我們教學改革初衷。檢驗一種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當然要看學生的變化。通過本期教學,學生參與課堂展示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展示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得到有效鍛鍊。課堂展示,爲學生營造了一種濃郁的競爭氛圍,學生爲了不輸於別人,投入的時間、精力更多,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強化。學生的積累進一步豐厚,蒐集信息的範圍更廣、渠道更多,語言表達更準確、精煉、流利,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別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啓發,學會了思考。

2、教師的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經過本期課改,教師由原來對新課堂的不適應到現在駕馭課堂得心應手,教學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新課堂中,教師講的很少,但是備課任務卻更重了,對教材的研讀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學生,而現在的課堂,不確定因素增多,對教師的知識積累、課堂應變、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習、研究已成爲語文組的基本氛圍。在我校對外展示的公開課中,語文組教師是最主要的生力軍。截止到現在,語文組教師在對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擔公開課教學任務。其中,在聯片教研中,劉學成、李保義、鄭丙林、許成中、程有坤、廉殿軍六位教師的公開課,受到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縣教研室葛維春主任聽了李保義的公開課後褒獎:“胡總語文,教學長城”。

三、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對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的關係處理得不夠好

語文教學中,展示的學生多,展示面廣,學生得到的信息多。可是由於展示的內容多,很多問題便不能夠深入研討,教學停留在淺層次上,不利於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如何正確把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的關係,是語文組下一個課改階段亟需解決的問題。

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尚需進一步提高

現在的課堂,教師講的時間極爲有限。教師只有把這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好,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點撥到位、提示精確、提問合理、評價恰切、應變及時,真正能對學生有引領、啓發、激勵作用,這是對語文教師的挑戰。語文組教師會冷靜思考,認真應對,把挑戰變爲提升自己的機遇,爲自己、爲學生、爲學校,更爲我們摯愛的語文。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4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爲、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把新課程改革的推向深入?我以高潮的熱情,本着 “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在語文教學新課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我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 “依法行教”。經過一個學年的教學實踐,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貫徹以學爲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已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新學期伊始,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

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 “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爲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爲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

三、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語文知識擂臺賽,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裏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5

我校語文教研組以提高教學質量爲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爲主導,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全面貫徹實施新課標,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爲此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重視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本學期組織全體語文教師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課堂教學入手,將教改落到實處。按照學校及教務處的安排,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僅組織教師通過教學視頻,學習課改先進學校的經驗,爲我校語文教師提供交流經驗、提高認識的一個大好機會。教研組還按照學校及教務處的安排,讓一部分教師率先行動起來,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李道傳老師,餘銀千老師等率先開展課改活動。學生準備積極充分,教學活動中,踊躍發言,認真思考,課堂每一次活動都有新的收穫。

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開展聽評課活動。通過聽評課,教師們的教

學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大家深深體會到:當一位語文教師不容易,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更加不容易。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泛,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舊的教法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

另外語文老師積極外出學習,我校教師在李澤春校長,晏彬副校長及趙青、洪富祥主任帶領下,到我縣課改先進學校陳郢中學、岔路中學學習。通過學習,拓寬教師視野,瞭解教學前沿的最新動態。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廣大?做教師的要想不教死書,也要走出去交流才行。在學習研討中,提高對課改的認識。

二、重視課改及迎考工作,凸現合作精神。

語文組教研組八位老師,老中青三代,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且都有一種積極上進,大膽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種不服輸的競爭意識。他們都把每次月考、九年級後期的週考作爲工作的壓力和動力,但又不缺團結合作的品質,所以我們是一個團結競爭的小集體,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

爲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績。老師狠抓基礎、下苦功夫。針對學生情況,落實複習迎考工作。例如:抓古詩文的背誦默寫,老師們是一課一課,慢雕細琢,篇篇出擊,首首落實。抓文言文,要學生反覆複習,強化練習,最後再經過篩選,整理出一些重點篇目的知識點讓他們強記。名著導讀中推薦的優秀篇目,許多學生沒有認真系統地讀過或者一知半解,瞭解很少,老師們也整理出一些名著導讀的資料和練習,讓他們去積累。學生考完以後,語文組老師們一起總結了教學和複習

工作中的得失,希望在師生共同努力下,今年能取得較好成績。

3、認真開展課改活動,發揚集體精神,共享彼此資源。

重點研究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爲具體的教學行爲,如何全面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堂上不僅有漂亮的板書、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課堂設計、精心製作的精美課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資源,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了新課程理念盡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多動、多思,展開聯想,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形成高效課堂。教師教學行爲的顯著變化,由“灌輸”轉變爲“探究”,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效果,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4、加強教改,努力教出成績。

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這一學期,我們在學校兩位校長的帶領下,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率爲目標,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校的課改之路

5、注重培養青年教師,使他們逐步成長爲無論教學成績還是課堂藝術都過硬的教師。

我組有幾位青年教師,學校採用多種方法讓我們這批年輕教師儘快地成長起來:鼓勵青年教師利用網絡和書籍積極學習,將自己的哪怕點點滴滴的收穫和心得滲透進教學中。尤其孟老師,年輕,靈活掌握互聯網運用技巧,他在編寫電子教案,製作語文學科課件等方面可以給其他老師提供幫助,而他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積極向稍微老一些的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這些稍微老一些的教師可以說是毫

不保留地將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傳授給他。

6、繼續開展每週聽課、評課活動,加大聽課記錄和教案檢查力度,認真做好每次大考的考試分析,形成更爲濃厚的教研風氣。

(1)聽課,要求每位老師每期都要展示自己的課改成果,所有老師都要積極聽課,聽這些老師是否按照高效課堂模式上課,向他們學習,同時多方面的反思,使自己能借鑑別人的成功之處,也避免別人的不足之處在自己身上發生。在聽課過程中,老師們能夠認真記錄教學過程,寫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議。在聽完課後,在教研組的組織下,被聽課的老師及時要求聽課老師爲自己評課,聽課老師也能夠及時反饋自己的聽課建議和心得,爲雙方的快速成長都提供了重要途徑。

(2)評課:教研組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評課氛圍。決不光說好聽話,大家都從幫教的角度上誠懇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今後我們還將把這種好的風氣保持下去,同時還鼓勵每位教師均能發表看法,在評課中體現出創新意識。各位教師都要積極發言,互相促進,共同提高。7、語文教研組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積極開展各項語文學科活動。本學期我們語文組和校團委還組織了各項活動,如:“歡送九年級學生及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學生自己找甚至寫朗讀材料,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反覆排練,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活動開展的十分成功。

總之,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創新,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組的工作還存在不少不足:

1、有個別老師課改積極性不高。

2、教研活動缺少創意和方法,導致老師對參加教研組活動的興趣不高。

3、有些老師課改膽子還不夠大,還是沒能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今後,語文教研組將迎難而上,不斷完善,加倍努力、勤奮工作,真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6

一學期又將匆匆過去,回首本學期,可以說很忙碌、很忙碌,每個人都勤奮工作,不斷創新,以辛勤的汗水和豐碩的成績在歲尾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回顧這半年的工作,我們感到了一絲欣慰:半年來,我們的老師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已經慢慢地進入了角色,我們的學生通過努力使自己的知識技能又上了一個臺階。

一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全校老師的大力配合下,我們年級組全體老師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開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首先,在學生的常規教育上,我們年級組的五位班主任步調一致,訓練統一,做到對孩子看得緊,管得嚴,愛得真。

學生每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老師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小到文具盒的開啓、放置,都必須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就必須叫他做到位;要求他做好的,就必須完全做好,事無大小,決不能放鬆、馬虎一點。我們五年級的末尾兩個班是從下面完小轉過來的,對學校的一切還不能完全適應,生活中還不懂得照顧自己,我們老師就必須時時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處處爲他們着想,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溫暖。只有在學校裏快樂,才能安心地讀書學習。

第二、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

五年級的語文采用了新教材。儘管老師們是在本學年才接觸新教材,但大家對課程改革態度積極,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工作實踐中,大家主動參與,強烈彈奏出“學、看、做、寫”四部曲:

學:即學新課程標準,教學新理念,新經驗和新成果,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和實際,學習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以往的教學,對新舊教材的優勢和不足加以比較,使之更有利於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辦公室內,同伴間相互交流、討教,取長補短,集體攻關,資源共享,蔚然成風。

看:踊躍觀摩特級老師、優秀老師及本校老師的公開課,體會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學習,借鑑同伴的經驗,改進工作方法,形成自己鮮明的教育教學特色。

做:精心鑽研教材,按要求設計好每一節課,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優勢,積極製作多媒體課件,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作業,抓差補缺不放鬆。

寫:一是寫教後反思,教後記和課堂教學觀察,記載和分析教學過程的得失,記載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意外感悟以及失敗教訓記載下來,切實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還要寫經驗總結、教學論文,不時地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回顧,吸取經驗教訓,以提高認識,使自己不斷充實,不斷長進。

第三、善始善終的完成各項工作五位班主任積極探索新的家訪方式,通過網絡平臺,電子郵件、電話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繫,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第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創設情境積極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慾望。教學中,對待學生始終是以鼓勵的目光及話語,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與希望。認真鑽研新教材,教學中滲透新理念,構建了課堂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與學的新型關係,充分營造了一個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國小生的學習特點,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及學習興趣。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不僅是爲了總結成敗得失,更重要的是爲規劃未來。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7

轉眼間,一學期工作又將結束,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暫告一段落。在本學期中,本人對照教學計劃,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學生的學習實際,紮紮實實地開展課程改革教學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爲進一步總結經驗,提高認識,現將這一學期五年級的語文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在新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學生探究性學習、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幾種學習方式,建立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發揮學生主動、互助的教學模式,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應對。比如如何把握“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對學生“質疑”的處理、小組合作學習什麼時候合作,什麼問題需要合作,怎樣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研討,並明確對自己提出教學應注意的”八點“即:作業少一點,輕鬆多一點;同學交流點,課後活動點;學得深一點,擴得廣一點;紀律好一點,學得多一點。在教學中熱愛每一個學生,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健康成長。

在就是課後積極進行反思,一是進行節後反思:一節課結束後,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成功之處,得到什麼啓發,總結成功的經驗,並分析在合作互動中存在哪些“假互動”、“假問題”,什麼地方遏止了學生的思維?什麼地方出現“低效現象”;二是對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反思。對於從作業、輔導、講評中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認真思考自學的實際效果,積累成功經驗,找出有待改進的地方。

本班學生從學習成績來看,優生佔的比例少,中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佔的比數較大,課堂上能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只有幾個人,課堂氣氛不活躍,有部分學生存在思維能力較差,記憶力差,不肯動腦筋思考問題,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個別學生謝延弘、李之龍等儘管完成作業,但學習應付、自制能力差,記憶力差。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學習報有無所謂的態度。總之,要想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還得從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導學生把字寫好,寫對筆畫、筆順,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快默讀速度。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以及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閱讀。其次通過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作者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實處。培養學生傾聽和應對的能力,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範,循序漸進的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視作文多元性評價。

本學期將繼續開展好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充分發揮各小組長的作用,互幫互學,共同探討,共同討論,使每個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起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能,力爭提高課題效率。我要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深入鑽研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真備課,精心批改作業,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入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閱讀方面下功夫,彌補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使學生通過觀察,更生動有趣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更具有直觀慣性。廣泛開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更有利於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爲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打下基礎。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他們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認清當前教育改革的形勢,虛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努力向課堂要質量。

本學期加強對優等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輔導,徹底改正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鍛鍊、培養、開拓他們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縮小後進面,努力提高本班的優秀率。對那些紀律鬆懈,學習鬆弛、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學,加強教育,認真管教,讓他們學有所得,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8

一年一度的教學工作結束了,爲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完成教學任務,爲此,特作本學期的語文課改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了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中,首先加強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努力探索,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關心他人,保護環境,熱愛科學,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的政治覺悟,體現了開放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學方法。

二、抓住課改的特點進行教學

本冊教材識字、閱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教學中,引導了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了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要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了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要努力開放,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本學期我在語文教學中,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爲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9

20xx年課改至今,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課堂教學改革工作開展這麼久了,學生適應了嗎?老師有什麼新思路嗎?就這一輪課改後,我做了如下總結。

在新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學生先學後教、探究性學習、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幾種學習方式,建立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發揮學生主動、互助的教學模式,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應對。比如對在課堂上存在的“假互動”現象、如何把握“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對學生“質疑“的處理、小組合作學習什麼時候合作,什麼問題需要合作,怎樣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研討,並明確對自己提出教學應注意的”十點“即:作業少一點,輕鬆多一點;作業少一點,輕鬆多一點;同學交流點,課後活動點;學得深一點,擴得廣一點;紀律好一點,學得多一點。在教學中熱愛每一個學生,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健康成長。再就是課後積極進行反思,一是進行一節課後反思:一節課結束後,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成功之處,得到什麼啓發,總結成功的經驗,並分析在合作互動中存在哪些“假互動”、“假問題”,什麼地方遏止了學生的思維?什麼地方出現“低效現象”;二是對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反思。對於從作業、輔導、講評中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認真思考自學的實際效果,積累成功經驗,找出有待改進的地方。

我所教本班學生活潑好動,貪玩,但有較強的責任心,集體觀念性強。從學習成績來看,優生佔的比例少,中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佔的比數較大,課堂上能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只有幾個人,課堂氣氛不活躍,有部分學生存在思維能力較差,記憶力差,不肯動腦筋思考問題,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個別學生如朱雨生、朱坤、朱曉陽儘管完成作業,但學習應付、自制能力差,記憶力差,有個別同學上課好動、隨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數同學的閱讀和習作是弱項,測驗時就這兩項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學不會作文。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學習報有無所謂的態度。從整體看女同學學習認真、上課聽講、做作業細心等,而男同學比不上她們。總之,要想搞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還得從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導學生把字寫好,寫對筆畫、筆順,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快默讀速度。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以及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閱讀。其次通過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作者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實處。培養學生傾聽和應對的能力,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範,循序漸進的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視作文多元性評價。

本學期又將繼續開展好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充分發揮各小組長的作用,互幫互學,共同探討,共同討論,使每個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起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能,力爭提高課題效率。我要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深入鑽研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真備課,精心批改作業,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入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閱讀方面下功夫,彌補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利用“農村資源網站”這一教學優勢,蒐集有關相應的課件服務於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更生動有趣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更具有直觀慣性。在大閱讀活動中,按照要求紮紮實實的開展好背誦古詩和課外閱讀活動,利用晨誦時間,本學期內要完成五十首古詩的背誦任務,廣泛開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更有利於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爲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打下基礎。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他們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認清當前教育改革的形勢,虛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努力向課堂要質量。

本學期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加強對優等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輔導,徹底改正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鍛鍊、培養、開拓他們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縮小後進面,努力提高本班的優秀率。對那些紀律鬆懈,學習鬆弛、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認真管教,讓學生學有所得,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0

網絡教研這個新惹事物,爲教師搭建了開放、同等、交互的學習研討平臺。20xx年在我校領導的同一安排下,萬順鄉國小網絡教研工作正式啓動了,搭上了網絡教研這一新的教研模式快車。固然對於我們學校的老師們來說,加入網絡教研還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如何充足施展因特網的上風開展網絡教學研究活動,博採其它兄弟學校所長爲我所用,提高教學研究的實效是我們面臨的全新課題。然而通過半年多的努力,對每個參與教師來說算得上受益匪淺: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學習了良多貨色,從心靈到教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錘鍊。實踐證實:網絡教研已經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道路!爲此,我們在積極開展網絡教學研究實踐運動,拓展教學研究渠道,在培育教師的翻新精力和實踐能力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就,積聚了一定的網絡教學研究經驗。

(一)引導器重、辦法有力

本學期,我校爲了拓展教學研究渠道,有規劃地開展了網絡教學研究活動。爲做好學校網絡教學研究工作,切實加強對學校網絡教學研究工作管理,由業務副校長主抓,教導處罰管詳細工作,學校把網絡教學研究工作列入教師量化日程。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網絡教研工作,親身參與探討網絡教研實施方案,並對實施中的詳細操作步驟提出了名貴的看法。在校領導的關懷下,學校成立了“網絡教研領導小組”“網絡教研實施小組”“網絡教研小組”。制定了“網絡教研實施計劃”,“網絡教研管理措施”爲學校網絡教科研開設綠色通道,爲網絡教研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在開展網絡教研工作中,我校從業務校長到教導地方有成員及全體專任教師全員參與,保持每週三下戰書進行網絡教研,在網絡上提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懷疑,論述自己的教學方法、製造課件、敘述自己的教學敘事、反思,撰寫經驗論文。大大提高了全體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

(二)齊抓共管、措施到位

1、在教師中開展了相關的網絡技巧培訓,努力提高我校教師網上教研的素質與程度。期初,學校派教誨處的領導和盤算機學科教師負責相干技術培訓,多少次對老師們進行對於網絡教研博客的註冊、登陸、應用的方式培訓;上傳、下載文章的辦法領導;學習建破本人的博客網站,學會與同行們商討交流。我校教導處成員、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均樹立了自己的博客,就連張福德、劉淑春、劉洪湖等幾位老教師也不甘逞強,建立了博客,並積極介入網上交流。

2、當真組織教師上網學習各校的優良課例。學校請求教師參與網上研討之前,要認真學習學校的課堂實錄、教學設計及其餘相關材料,做到不打無籌備之戰,提高網絡教研的實效性。每位教師應上網積極發言,在網上充分地表白自己的觀點並做好記載。所抒發的觀點必需有迷信的實踐作爲支持,同時要體現自己的個性。

3、認真開展教研活動,力爭奪得功效。

⑴利用網絡進行教研。我們利用網絡,延長教研活動的全程。在開學三週內,全部專任教師上交了工作打算;每學期每位教師將所講的課改課相關資料(教學設計一份、教學反思一份、說課一份)上交教導處;各學科上交期末工作總結;教師經驗交流的有關資料;教師的心得領會;學生優秀作品等。

⑵利用教研網進行網絡教研活動。學校要求教師要建立博客,利用每週三的下晝把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經驗、反思、教學案例等放到博客空間,與同行們共同切磋。每週至少要更新一篇有價值的教學方面的文章(原創);結合學校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堅持網絡自學並做筆記寫心得,在學期末交流學習。教師每週起碼要篩選1篇原創“教學案例”(包括教學、教學心得、教學反思、教學故事、教學設計等)上傳到網上的`專帖長進行交流,每三週寫一篇隨筆(包含讀書心得),並將作爲硬性指標納入學期末考察。一學期停止,由學校訂教師的“教學案例”進行量化考評。通過這些網絡教研活動極大地推進了學校課題研究的進度和品質,使現有的課題研究工作再上新的高度,取得新的衝破。

⑶常規的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的交流網絡化。我校利用學校的博客,個人教學博客,學校網站的論壇等專區讓老師將自己日常教學中的感悟、教學心得與反思、教案設計、案例、等上傳發表、交流;並且充散發揮“教師博客”的交流互動功效。

⑷校長更是重視全校的網絡教育教研工作的落實,在學期中應用全校聚會又對全校老師進行了幾回校本網絡教研的培訓,針對我校跟兄弟學校剖析對照,意識本身的不足,揚長避短進步我校老師和網絡教導教養的才能。

⑸建立模範,準確導向。學校教導處開學初制訂了相應的規章軌制,對網絡教學研究積極分子給予一定的嘉獎。

(三)取得的後果

我校的網絡教研工作在領導的高度看重和帶動下,全校教師以滿腔真誠投身於網絡教學研究活動之中,保障了網絡教學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使得我校的網絡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網絡教研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網絡教研逾越了縣內各學校之間的時空間隔,使寬大的一線教師可能得以實現與同行、與能手、與精英、與專家在線交換、探討、配合、學習的慾望。聯合新課程尺度的實行,增進了全校各學科教學的研討,轉變了先生大名鼎鼎、憑個體的教學教訓進行教學的狀況。實現了信息傳遞快捷、資源共享、獨特提高的目標。一年以來,我校教師每人在網上發帖10餘篇,張小紅到達20餘篇。張小紅老師在這方面工作中受到縣教師深造學校的好評,所有這一些都是網絡教研帶給咱們的喜悅。網絡教研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校本教研,使教師的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

2、網絡教研促進了單純、簡略教書型教師向學習、研究型教師的改變通過“教研博客”上的課例、反思、教學設計和論文,我們的教師豈但是在學習,更主要的是去反思、去研究,並不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加快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步調。廣大教師取長補短,改造了“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了培養學生的立異意識及實踐能力。特殊是語文教學更加註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練習的造就,網絡教學技能和網絡教育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3、網絡教研奠定了教師的成長基礎。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發表一些教學中的反思,與同行共探討。及時記錄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便於保留,也爲寫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語言和實踐素材。同時記錄一些學校裏的日常生涯瑣事,以及班級的治理迷惑,讓家長和更多的同行供給有效的輔助。有感一個班的學生,隨時隨地記載教育中的景象,以及產生在我們四周的事件,發表個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主意。通過這些,爲教師的成長奠定了基本,使我們更加酷愛工作,熱愛學生,把自己可貴的時光獻給教育事業!

(四)努力的方向:

1、把網絡教研作爲學校的一項慣例活動,拓展教研視線。

2、增強引領,激勵一小批,帶動一大量。

3、完美校園網絡,使之標準化、制度化。

4、把網絡教研的行政干涉變自發被迫的舉動。

5、終極實現每位教師都成爲網絡教研的參與者和實踐者。

跟着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刻,網絡教研這一新的教研模式,須要我們廣大教師的關注和投入。通過這一學期的運行,我們發明很多教師因爲日常瑣碎的事物纏身,自動積極參與意識不夠,對網絡教研缺少充分的認識。有效的深檔次的教研氛圍有待進一步構成。

總之,有了網絡,教學信息豐碩了,教學資源更遼闊了。教師們的思維也變得機動了,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也在變更之中----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我們在網絡教研上的一些初步嘗試。今後我校必定會更加努力,持續發展網絡教研。我們有信念在這種協調、共同研究的氣氛中,踊躍參加教學實際、盡力晉升學科理念,使網絡教研成爲我校教師教學技巧不斷豐盛、一直成長的搖籃。縣課改工作總結匯報國小六年課改工作總結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1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的課改讓我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將自己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識新課改,爲實施奠定理論基礎。

只有認清看透了新課改,才能談得上較好地實施。所以,我熟悉了課程改革的目標,認識課程結構,瞭解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新課程中的核心理念。爲實施積累一點理論指導,使自己在實施中有了方向、原則。爲此,我和班級其他科任老師一起商量:將學生分爲“白依米”、“黃依米”、“藍依米”、“紅依米”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爲四個小組,按學生差異分配組員,選好組長。在上學期的基礎上一如既往的做好捆綁式小組的工作。

二、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觀念纔有新的教學改革,因此,我積極參與學校聽課、培訓,反思或與同事討論,來提高自己的認識,強化自己的責任,從教師角色、教師行動、師生關係、學習方式等方面改變自己以往的觀念,使自己的觀念與新課程的方向協調一致,只有這樣纔有可能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三、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力求他們會提問題,同時與同學合作,通過觀察、做遊戲、模擬等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說,在學習上,我靈活運用“學案導學六步教學模式”,利用捆綁式小組,提倡一種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因爲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記憶纔會更猶新,只有親身經歷過、體驗過,人才會有所收穫。

四、抓住課改的特點進行教學。

低年級語文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爲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高段語文時,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了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要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了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要努力開放,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爲創建高效課堂而努力奮鬥。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現對自己本學期的課改工作總結如下: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基礎較差,爲了紮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大力強調規範,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爲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三、做好轉差工作

針對我們班差生較多的情況,狠抓差生,給差生“開小竈”,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突出章節過關。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十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

五、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準備開展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辯論、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在本期的語文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打牢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爲下學期的學習打下基礎。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3

課改使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讓每一個困惑中的語文教師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希望的亮光。新一輪的語文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多年來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爲。教師要對多年習以爲常的課堂模式要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隨着課改的深入,我們將發現學生的語文素養呈現出顯著的提高。在課改進行的這些年中,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堅定不一地走新改之路,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 既穩紮穩打,又大膽開拓,勇於嘗試。幾年的課改,可謂幾多的艱辛,幾多的欣喜,雖說付出了無數的汗水,但也有頗豐的收穫和感受。現將課改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一、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轉變教學觀,走進新課改。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爲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爲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目標。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努力做到:

1、教師觀念的轉變。變課堂的管理者爲組織者,改過去獨霸課堂的佔有者爲參與者。新課改使教師真正地覺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講”壇,走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者的角色,還時間於學生,學生會的不講,書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講。真正落實“精講精練”,使教師從“累”而不討好中走了出來,真正地融洽了師生關係,開語文教學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使教師們的教學方式也悄然發生着變化,老師們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研究教學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學生學法的鑽研。一改過去上課“一隻粉筆,一張嘴”的只注重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變重知識傳授爲重學生的發展變化,變重教師“教”爲重學生的“學”,變重結果爲重過程,變重統一規格教育爲重差異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上課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過去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學生記;老師講,學生做”的老套路,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躍,學生踊躍參與進課堂中來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學習的主人,表現在:或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生掌握了些許學習方法,並運用它延伸到課外的學習當中去。最可喜的是學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圍,教師們又有“教研”的動力,尤其是我校與重慶巴蜀中學捆綁發展後,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語文老師到巴蜀中學學習,借鑑巴蜀中學國中語文組對新課改的做法,學習了他們集體備課的先進方法,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集體先備課,再上課.這樣使得教師資源共享,形成了師資的優勢,教學備課時思維的優勢,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個集體的大討論和切磋.教師教研的氣氛濃烈,教學方式的交流熱烈,教師的教學熱情再次被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激發,語文教學生機重現。

3、新課改下,激勵教師對教材正確的解讀。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視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對語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在課改中,經過備課組集體討論,一致認爲在教學中,應注意了處理三個方面與教材的關係:①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能力的關係。②文本的閱讀和課外延伸的關係。 ③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思想情感教育的關係。

4、在新課改下,教師行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積累,善於借鑑,是我校國中語文教師進行新課改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於學習,取他人之長,使老師們新課改的理念更新;善於積累,使老師們推行新課改的方法更圓熟。善於借鑑,使老師們在進行課改時,猶如插上一雙飛翔的翅膀。老師們深信:引領學生走進語文天地,不是靠發號施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更不是靠題海戰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亦不是靠蒼白無力的說教。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靠的是教師自身豐富的學識及嫺熟的教學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學底蘊,課堂語言將空洞貧乏,學生的胃口調不起來,對語文毫無興趣。新課改,使老師們明白在當今現代化的教學中,不僅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而且要善於積累,善於借鑑。現代社會的教學決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變爲多樣化,更爲多姿多彩,生動活潑。

1、課改前,我校語文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講授課的模式,一講就是整節課,是典型的“滿堂灌”的方式。課改後,都在注重學情,注重班情,因勢利情,因勢利導上下足了功夫。變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學形式爲注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興趣激發了,積極性被調動了,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使我校近幾年來的會考語文成績有了質的提升,連續幾年都位於我區的前茅。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上課時更注意方法的傳授,注重學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運用。講讀課、閱讀課、自主學習課、探究課等課型相繼走進課堂。

2、新課改,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改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模式是單一的聽、記、做,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基本手段是走單兵作戰式的題海戰術。而現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方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進一步的形成。如規規矩矩寫字,清清楚楚說話,仔仔細細讀書,認認真真寫文,踏踏實實練習。不動筆墨不讀書。懷疑善問。時時處處學語文等。

三、在百花開放、繁榮似錦的新課改的大好局面的背景之下,也有語文教學的迷失。1、是“形而上學”。新課改,追求創新,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爲了讓學生動起來,於是有不同於傳統的層出不窮的教法,花樣迭出的課型。於是不乏有歪曲語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美其名曰的多媒體現代化教學,熱鬧非凡的活動課,脫離教學實際,追求形式,花裏胡哨,誤導學生。這是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改的初衷。2、是否定傳統。認爲新課改就是敢於打破一切“罈罈罐罐”,推倒舊的從來。不重視讀書、寫字,不重視學法,忽視習慣的培養,忽視語言的訓練。基本功不紮實,基礎知識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氣充溢於教學中。這是有悖於語文的教學規律的。3、教師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甚至把新課必當作一種出名的手段。針對上述現象,我們作爲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學者,應正視語文教學中出現的迷失。真正領會新課改的真諦,一切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爲了追求語文教學之道的真、善、美。我們應從新審視自己的語文課堂,從而真正地走進新課改。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4

迎着世界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會的熱切關注和期盼下,一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誕生了。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年來,課程改革實驗給我的教育事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紮實的培訓、考察學習,幫助我進一步理解了新課程;優秀觀摩課展示、論文評比、專題研討,爲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成長記錄、教學反思,引導我走上一條研究之路。課改實驗,帶動了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識,養成了課後反思的習慣,不僅重視授課前的設計,而且重視課後的總結和反思,即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反思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課程功能的落實等。研究方式的改變帶動了我工作方式的改變,我走出封閉的教室,打破學科壁壘,與其他學科教師相互溝通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

一、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作爲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

作爲語文教師,我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爲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爲本、以讀爲本、以創新爲本的現代閱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與此同時,一方面還進一步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的新知識,借鑑教育同行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新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以此從全方位、多角度來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三、教學方法的更新。

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我努力使自己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讓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我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學習方式還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學習中我讓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課堂中爲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學生思維活躍,閃光點頻頻,他們已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班內學生普遍反應喜歡上語文課。一節課40分鐘,往往覺得太短了,下課後還圍着我討論問題。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還注意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巨增相適應。

此外,我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繫起來。除了編謎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想,學着編謎語。教學“生”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拆分成“牛”“一”,在老師的動作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編出了謎語“小牛坐在草地上”,學生很快記住了字形。現在學生在新課前都能認真預習,特別是能積極查找資料,課堂上思維活躍,發言熱烈,常常高潮迭起。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5

經過三年的改進實施,課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國小語文教學改革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回顧三年走過的路,雖艱辛卻也頗感欣慰。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我嘗試從低、變、多、勤這四個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

就是起點低。考慮到新課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在理念上的差別,爲便於教師的施教與學生的接受,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首先是從新的課改理念的高度出發,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特點,讓學生知道現在老師將怎樣教,學生該如何學;

二是通過多種途徑逐步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能力;三是課堂教學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上進行,不僅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而且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相適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以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讓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實施課題研究的起步階段,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扶”到“放”,從邁小步開始,做到先幫助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既產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深入進去學會自主操作,並學會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使學生逐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性,並最終完成由“接受式”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轉變。

“變”

就是轉變,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我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開始努力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總是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

在近三年的實驗過程中,我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可操作嘗試。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針對以往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過於注重期末評價的弊端,在評價中,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了日常評價,體現了動態的評價管理。在評價內容上,分爲平時的形成性評價、期末終結性評價。

2.開放評價過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爲避免傳統評價中教師爲主體的侷限性,在實驗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變爲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在評價中,結合評價內容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開放式的多元評價方式,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多”

即是多活動,多參與,多評價,多開發。主要是課堂上突出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突出合作與交流,體現分層優化,讓不同類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突出評價,在活動過程中我常常激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在這種交流活動中快樂成長。

在教學中,我還積極開發多種課程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溝通課內外,實現由教材文本到豐富的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聯繫,由語文學習中的讀、說、思、做等到跨學科的多種能力訓練的結合。當然,在引領活動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創設寬鬆、平等、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適時點撥,引導,可淺處深問,可靜中得疑,可變中求新,層層深入,激起波瀾。

“勤”

即勤反思,教學反思雖然不是創新,卻是創新的起點;雖然不是學習,卻是學習動力的源泉。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客觀的、深刻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我將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教學前的反思可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反思教學方案,反思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反思對教材與教法的把握,這些對上好每堂課都很重要。

教學中的反思可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在提高中昇華,讓每堂課儘可能多地閃出思想的火花;教學後的反思,可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堅持寫教後感,讓自己在實踐中出經驗,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變、多、勤”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讓我的課堂變了,課堂上再也不是教師乏味的講解和師生間的機械對話,而是充滿了爭辯、充滿了合作的活躍性的藝術課堂。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6

十年來,我校的語文教學工作順應新課程改革形勢,熱情投入新課程改革大潮,紮實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支優秀的語文教師團隊。學校的教學研究氛圍空前濃厚,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提高。語文教學成績連續十年名列興濟鎮前三名,多次榮獲第一名。目前我校被確定爲興濟鎮“教研基地校”,承擔全鎮的語文評優課、教學研討等任務,在全鎮起着示範引領作用。

十年的課改我校的青年教師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宋燕老師醉心於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實踐和探索,認爲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祕訣在於尊重、理解、賞識、激勵,遵循“讓每個孩子走向成功”的教學理念。她的語文課曾多次獲得縣級、鎮級優質課一等獎,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報刊發表,草根課題“國小語文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獲得縣級一等獎;主持的省級課題“後進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轉化教育的個案研究”已經通過省級驗收;教學成績連續多年名列全鎮前列;她被評爲縣級“語文骨幹教師”、“教師專業化發展標兵”;曾多次獲得縣政府“嘉獎”、“優秀教師”獎、“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獎、“模範班主任”獎,成爲我校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優秀人才。

李洪豔老師潛心於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放在首位,努力創設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的駕馭能力、調控能力受到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目前她是我校“公開課”“示範課”的主角,教學成績十分突出,多次獲得全鎮第一名。連續多次被評爲縣級“優秀教師”,獲得縣政府“嘉獎”,縣級“教壇新秀”。有多篇教學論文在縣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課改十年我校的語文教學工作循序漸進、求真務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中心校領導和兄弟校的一致好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視培訓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有言道:新課程改革,成也教師,敗也教師。教師是課改的主力軍,只有學習,才能轉變固有的陳舊觀念,轉變過時的教學的行爲。因此,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素質是課改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

1、常抓理論學習。我校充分利用每週四下午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教師集中學習一些上級的有關課改的文件精神、先進的經驗與案例以及和專業相關的書籍資料,觀看教學實錄光盤等活動。此外,還要求每位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加強專業理論的自學,並及時寫出相關的學習體會或論文。通過不斷的.學習,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觀念也更新了。

2、抓外出培訓。學校全力支持並提供機會讓教師外出培訓,特別是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外出培訓的機會更多。無論是聽專家的專題講座,還是參與教材培訓、聽課研討等,學校對外派培訓的教師加強組織規範管理,要求做好學習記錄,必要時還要交流反饋。這樣的培訓學習,讓教師開闊眼界,接受新思想,把握課改的新動向,同時也強化了教師素質,鍛鍊了教師隊伍。

二、努力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爲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收穫最大的就是教師的角色轉換了。由原來的主講者變成了組織者、合作者。教學能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講臺,同學生打成一片,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交流,因而課堂的氛圍寬鬆而活躍,學生的種種顧慮打消了,回答問題的膽子大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學生觀正在改變,能夠把學生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看待,而不是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本身充當的角色也在發生着變化,即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一起猜字謎,一起朗誦課文,教與學的活動在師生的互動合作中變得生動有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享受到合作的快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是一種啓發、一種幫助、也是一種關懷,它構築起了民主的課堂氛圍。課堂上,教師會用微笑緩解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緊張情緒,用豎起的拇指讚揚學生的點滴進步。

三、開展教研工作,努力促進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施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爲,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爲此,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語文教研組立足課堂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自主探究,發展學習”這一教研課題,展開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1、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工作強調“三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力求達到“提前準備,功效可見”。教研活動要求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學——研——講——評——改”等系列活動,做到制度健全,人員落實,記錄存檔。

2、組織集體備課研討。重點以一、二兩個年級爲實驗班,組織語文教師全員參與。集體備課推行個人精備、大家討論的模式,力爭以“嚴、細、實”的工作作風做到“功在課前,效在課內”。講求實效的集體備課,使課堂教學的講臺成爲教師集體智慧與個人才華和諧結合的展示平臺。同時,校長、主任、各年級教師深入課堂,隨機聽課,共同探討,一起學習,形成民主平等、和諧共處的全新教風。

3、開展校內“公開課”活動。主要抓“說、講、評”三個環節。爲了增加全校教師的交流機會,更好地探討課改的良好途徑,我校要求45歲以下教師每學期至少開一節公開課,供大家學習、交流、探討。同時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鎮級和縣級開展的研討課、觀摩課以及評優課比賽活動。我校的語文教師雖少,但宋燕、姜玉霞、李洪豔等老師都積極參與其中,並取得較好的評價。宋燕、李洪豔老師在鎮級、縣級評優課活動中多次獲獎。通過鍛鍊、培養,我校的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了,形成了一種充滿時代氣息與活力的教學特色。

4、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豐富學生的語文生活。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十年來,我校的語文教學一直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把課內外語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各類主題徵文、朗讀演講比賽、硬筆書法比賽、古詩詞與成語積累、製作手抄報等等,爲師生創設了一個施展才能、發展個性素質的平臺,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生活。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在各級各類比賽中諸多的獲獎,是給語文課改工作的最好的回報,同時爲課改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改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

深入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更好地發揮教材優勢是搞好課改實驗的前提。爲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全校教師加強了對教學設計的研究。首先依據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能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明確年段目標,把新課程理念貫念在各環節中;其次依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語文是一門母語學科,有非常廣泛的學習環境和途徑。全體教師能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出發,靈活地處理教材,拿出符合學生知識和心理需求的教學設計;其次,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人教版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單元前的導語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要點。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能充分發揮導語的導學功能,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針對精讀、略讀課文在本單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爲了呵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富有個性的經驗,教師能站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高度,以學定教。課堂上,教師更加關注學生靈性的閃動,在注重預先設計的同時,更注重把握課上生成的知識,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抓住契機引導、拓展並及時地進行課後反思,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繫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對未知的探究,對國小生來說,相互的合作、啓發必不可少。從調查中發現,我們的學生已經開始適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強,多數學生樂於與人合作,在合作中,體驗互助的快樂與收穫的喜悅。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就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爲此,爲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注重通過示範點撥、引導領悟自得、發現來源於學生中間的好的學習方法加以推廣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在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這些語文學習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達到了“會學”。

我們曾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途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街道、商店、學校、市場、車站、飯店、廣告、食品及服裝商標上的文字都是他們識字的資源。影視、歌曲、報紙、課外讀物、同學姓名、班級佈置中的常用字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這充分說明: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與能力已初步形成。通過調查,我校一年級結束時的部分學生識字量超過了1200個(課標要求的識字量爲950個),這正得益於學生較強的自主識字能力。爲了鞏固學生識字成果,鼓勵他們的識字熱情,我們的語文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整理課外所認識的字並把它編進《識字手冊》,讓學生互相傳閱。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及其語言的發展。通過閱讀大量兒童讀物,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強。

新的教學理念呼喚新的教學方法。在十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的教師摸索到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閱讀教學中學生多角色活動──“小醫生”角色、“小博士”角色、“小導遊”角色、“小老師”角色;六步寫字教學法,即:一看、二描、三寫、四評、五改、六展示;在寫字習慣的養成教育中,採用“五養成”教學法,即:養成以正確姿勢書寫的習慣、養成整潔習慣、養成讀帖習慣、養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習慣、養成天天練的習慣。

五、課程改革中評價方式的變化

評價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制約課改能否順利進行的瓶頸。爲實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目標,在十年課改的實驗過程中,我們認真研究、積極探索,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做了大膽的可操作嘗試。

1、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針對以往評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過於注重期末評價的弊端,在評價中,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了日常評價,體現了動態的評價管理。在評價內容上,分爲平時的形成性評價、期末測試與評價、期末終結性評價。

2、關注學生個體,實現評價方法多元化。

平時的形成性評價,包括“家校聯繫冊”、“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書面階段測試”等。

期末測試與評價,我們採用了口試、操作、筆試相結合的方法。筆試採用全縣期末質量驗收捲進行測評。

期末終結性評價是把平時的評價與期末的測試整合爲一體。

3、開放評價過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爲避免傳統評價中教師爲主體的侷限性,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來,將評價變爲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在評價中,結合評價內容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家長參評、教師綜合評定的民主、開放式的多元評價方式,增加了評價的客觀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歷經十年的課改實驗,我校語文教師擁有着共同的感受:雖然我們的工作很繁重,但仍充滿樂趣。有多名語文教師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教學論文10餘篇、《芳草地》、《幼苗》等學生習作集、《我愛書法》等學生硬筆書法作品集、《教海拾貝》等教學心得集都飽含着我們在課改實驗中的思考和探索,浸透着我們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我們的課改之花一定會越開越豔麗,越開越芬芳。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7

現將我校在課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簡單的回顧。

一、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領導小組,明確課改思路。

1、我校高度重視課改工作,成立了以馬宏超校長爲組長,劉洪元教導主任爲副組長,年輕教師爲組員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思想不課改,就沒法減輕師生負擔,不課改在新形勢下教學質量就沒有保障,每個教師必須無條件改變思想,付諸行動,走課改之路。課改模式爲24字模式,是被印證了的可行的模式,學習行動。

2、課改評價同評先晉級,評模表先掛鉤,調動積極性。

(二)、加強理論學習,積極教研,不斷提高

1、思想理念是行動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課改工作成功的關鍵。學期初召開全體教師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確定努力方向。

2、組織教師學習山西太谷張四保二十四字教學模式,談學習感悟交流心得。

3、開學初要求每班精心設計班名、班級口號、並認真進行了試行和修改。各班進行小組建設,並制定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評價方法,爲後面課改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4、根據太24教學法”,緩步推進,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推進,對學生的小組長、大組長,進行培訓,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分配任務、講解的能力。實行了小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捆綁式評價,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認真組織聽評課活動,聽課時無課教師全部參加聽課,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任課教師之間互相評課。評課活動結束學校積極進行總結,評出馬曉燕、劉洪元老師爲我校課改能手,三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爲課改先進班集體。

6、認真反思,撰寫實施新課改心得。結合新課改理念,鼓勵老師們每天更新一個新理念,讓老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認真總結。並將寫成經驗性文章,客觀評價課堂中的優缺點。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育內容進行反思研究,促進教師成長。

二、存在問題;

1、課改中出現課堂效率不高,導學案運用問題較多,經常落堂,有時偏離主要內容和主題。

2、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課堂角色,一些教師整節課基本不參與課堂,而還有一些教師不捨得放手把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探究學習過少。

3、教師在評課時,意見還有所保留。建議不中肯。

4、部分教師對新課改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尚不透徹,因而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的東西,。

5、小組評價只是停留在分數的累積上,缺少有效的激勵措施師生易出現評價疲勞。

三、下期課改努力方向:

1、制定教師課改評價考覈方案,調動教師的課改積極性。

2、從學期初就紮實開展組織聽課、調研、分析、診斷問題,對課改中出現的情況進行交流。

3、小組合作的記分過程較複雜,花費的時間較多。

4、收集和積累課程改革的各種資料和案例。

5、加大外出學習,提高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本鎮的學校也可以,可以調課對換去學習。

新課改對於我們來是既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我校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化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讓新課改理念正在服務於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開創我校課改新局面。努力使工作幹得更好。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8

一學期又將匆匆過去,回首本學期,可以說很忙碌、很忙碌,每個人都勤奮工作,不斷創新,以辛勤的汗水和豐碩的成績在歲尾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回顧這半年的工作,我們感到了一絲欣慰:半年來,我們的老師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已經慢慢地進入了角色,我們的學生通過努力使自己的知識技能又上了一個臺階。

一學期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全校老師的大力配合下,我們年級組全體老師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開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首先,在學生的常規教育上,我們年級組的五位班主任步調一致,訓練統一,做到對孩子看得緊,管得嚴,愛得真。

學生每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老師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小到文具盒的開啓、放置,都必須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做到的,就必須叫他做到位;要求他做好的,就必須完全做好,事無大小,決不能放鬆、馬虎一點。我們五年級的末尾兩個班是從下面完小轉過來的,對學校的一切還不能完全適應,生活中還不懂得照顧自己,我們老師就必須時時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處處爲他們着想,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溫暖。只有在學校裏快樂,才能安心地讀書學習。

第二、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

五年級的語文采用了新教材。儘管老師們是在本學年才接觸新教材,但大家對課程改革態度積極,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工作實踐中,大家主動參與,強烈彈奏出“學、看、做、寫”四部曲:

學:即學新課程標準,教學新理念,新經驗和新成果,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和實際,學習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理論,結合以往的教學,對新舊教材的優勢和不足加以比較,使之更有利於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辦公室內,同伴間相互交流、討教,取長補短,集體攻關,資源共享,蔚然成風。

看:踊躍觀摩特級老師、優秀老師及本校老師的公開課,體會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學習,借鑑同伴的經驗,改進工作方法,形成自己鮮明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特色。

做:精心鑽研教材,按要求設計好每一節課,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優勢,積極製作多媒體課件,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作業,抓差補缺不放鬆。

寫:一是寫教後反思,教後記和課堂教學觀察,記載和分析教學過程的得失,記載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意外感悟以及失敗教訓記載下來,切實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還要寫經驗總結、教學論文,不時地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回顧,吸取經驗教訓,以提高認識,使自己不斷充實,不斷長進。

第三、善始善終的完成各項工作五位班主任積極探索新的家訪方式,通過網絡平臺,電子郵件、電話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繫,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第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創設情境積極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慾望。教學中,對待學生始終是以鼓勵的目光及話語,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與希望。認真鑽研新教材,教學中滲透新理念,構建了課堂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與學的新型關係,充分營造了一個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國小生的學習特點,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及學習興趣。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不僅是爲了總結成敗得失,更重要的是爲規劃未來。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19

隨着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爲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臺。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着收穫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毋庸置疑,新課標的確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爲了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實現新的教育目標,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規律,一線的許多語文老師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種種模式,創造出了不少生動的、新穎的、學生學有興趣、學得輕鬆的課型朗讀指導課、美文欣賞課、情感交流課、讀寫結合課、開啓創新思維課等等,各具特色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

然而,改革從來都是步履維艱,儘管我們參與改革的人從來不缺乏熱情和勇氣,但,在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接下來,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我的反思:

1、關於課件與文本。

老師們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各種媒介進行教學實踐,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瞭解課文學習的背景材料,展示有關教學內容,補充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都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在上課時,往往引導學生在對文本進行初步的感知後,就專注於其他問題的講解與討論,比如談看法,說感受等等。課堂雖然起起落落,熱熱鬧鬧,但學生實際上並未瞭解課文的深意與內涵,品味不到真正的語文之美。課本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和學生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憑藉。語文課上師生憑藉它進入作品所描繪的紛繁世界,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獲得多方面的啓發和薰陶。忽略了文本的語文教學,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空洞而膚淺的。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葉老的意思,以爲“例子”就是一帶而過,不需多花工夫的東西。其實,這些“例子”大都選文精美,富有時代氣息和文化內涵,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很值得探究鑽研。可以說,課本對學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媒介無法取代的。因而我認爲,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立足文本,引導學生領略不同的風景,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前提與核心。

2、關於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

自從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了,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的接受知識了,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討論、發言、表現的機會,一節課常常在熱鬧的小組討論中悄然流逝。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一節課下來,學生說了很多話,討論了很多問題,常規的生字

認識、聽寫、說話、仿寫等基礎知識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它們現在幾乎成了課堂“被遺忘的角落”。那麼,教師不予以較多的關注,學生掌握的情況如何呢?看看學生的看圖寫話、看看學生答題的語言你就一目瞭然了。錯別字、病句、詞不達意,語序混亂等情況,在語文作業與考試中大量存在。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其中工具性爲語文所特有。在義務教育階段,面對中國小生,我覺得語言文字的教學應該始終是語文課的核心任務,也是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前提。無論課改風雲如何變幻,教學理念如何更新,字、詞、句、段的語文基本功不能丟。否則,就會造成學生素養之廈根基不穩。

3、關於問題的提出。

新課標鼓勵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總覺得,我們的放手還不夠。比如問題意識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獨立的思考與創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們給了學生多少自主提問的時間?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學生找不到關鍵問題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乾脆還是由老師精心挑選引導討論。這樣做可以集中時間與精力,解決學習重點,但不足也很明顯,因爲你無從瞭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就難免會做學生不懂的沒有講到,學生懂的我們卻講得很辛苦的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如果問題總由教師指出,不知道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何時能得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何時得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何時能得到真正的鍛鍊。

當然,問題由學生提出,對老師的教學水平、知識結構、駕馭能力等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4、關於課堂上的鼓勵。

實施新課改以來,課堂變得生動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各種獨特的體驗與理解也出現了。與以往被動的吸收的課堂相比,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而教師真誠的鼓勵也會使學生迸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但是鼓勵也不能濫用。學生所理解的東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總覺得我們的鼓勵有點多了。《中國教育報》的資深記者李建平女士就曾對這種現象發表過看法。她說,“一味的表揚與一味的懲罰一樣不可取。”又說:“老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表揚會使學生形成淺嘗輒止隨意應付的態度。老師不能做一味的叫好者,要做出客觀的評價。”啓而能發,發而能收,恰當鼓勵,適時引導,這些都是新課改實施中對我們教師素質提出的一項新要求。

二、我的失誤:

1、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與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完進行彙報時,我發現小組中經常有人說完自己的看法後似乎靜靜地聽着,請他彙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說了些什麼,他們組形成了什麼意見。很多學生關心着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說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回頭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爲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麼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要求,如在組裏要多傾聽,多質疑,多補充,多反對,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

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說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2、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當初爲了防止學生的學習惰性,我經常說:“題目一遍做出來,就多讀幾遍,多想幾遍。”當初爲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經常說:“請同桌幫他。”“請學習夥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這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的,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而我恰恰沒有使學生意識到“老師是學生學習上的夥伴”。

三、我的希望: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發展、成熟都要經過一次次的痛苦的歷練。新課程改革也不例外。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投入着、實踐着、苦着、快樂着,只要我們勇於正視不足,冷靜思考,相信跨過去,明天會更好。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衆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篇20

一、新課改的不足與面臨的困境

1.教材與大學聯考有一定程度的割裂

筆者認爲,語文課程標準、教材與大學聯考是三位一體的,標準是目標與預設,教材代表實踐的過程,而大學聯考則是對過程的檢驗,但實際情況則是教材與大學聯考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首先,從內容設置看,教材多按話題來組合,極大地突出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徵,弱化了工具性特徵,各套教材普遍缺乏系統的語言文字知識,特別是缺乏科學系統的寫作訓練。這導致兩種彌補與應對方式:一是在必修和選修教學中零星穿插相關知識,做一定訓練,此缺少系統性與連貫性;二是高三總複習時集中學習,此則爲時已晚,學習倉促,學生不能充分內化,勞而少功。目前高中語文仍以教材爲主要教學內容與載體,課時的安排是與教材相結合並定量的,考試內容又必須補充,這勢必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

其次,個案化的教材編制模式及與其相應的教學內容與大學聯考不對接,造成師生無所適從,語文教師、語文學科邊緣化。教材編制以單篇文章爲基本單位,師生也以單篇文章爲單位進行解讀。解讀側重於作家與背景、字詞、結構思路、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方面,具有系統性;與之對應的大學聯考文言文閱讀情況較好,詩歌與現代文閱讀在解讀的方面與思維方式的要求上與課堂教學有一定程度的割裂,而社科文閱讀根本沒涉及。這造成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出現如下現象:一是雖對文本進行常規的解讀,但情感與理智相矛盾,情感上棄之不捨,理智上認爲作用甚微;二是對文章進行簡化處理,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花大力氣進行專題訓練,甚至主張文章可學可不學,直接進行專題訓練即可。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所學不能在考試中遷移運用,思維方式依然是自己的原生態,不知具體學什麼、怎麼學,空焦慮,對教材與課堂教學輕視,課堂之外幾乎不學語文。另外,儘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個案化的文本解讀時已盡最大可能與大學聯考對接,但學生仍固守個案學習不能在大學聯考中直接呈現,所以對其中的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視而不見。這就涉及一個問題:文章是個案,試題也是個案,如何在兩個個案之間架起聯通的橋樑,讓學生學會遷移,學以致用?

2.課堂教學或是傳統式或是形式主義的僞新課堂

雖然新課改帶來了教學理念與教學實施過程的根本性變革,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採用這種教學方式,一是考試所迫,因爲考試更多考查的是知識與能力,用灌輸法可以增大信息量,做題訓練可快速提高應試能力,而合作、探究、自主體驗既費時間又可能影響成績,不如用傳統方法更省事見效。二可能與學生的水平、素質有關。欠發達地區、非重點學校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而培養這些能力又較慢,無奈之下只好採取速成辦法。

如果說日常教學用傳統方式,上公開課時則又走上了形式主義道路。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就抓着合作不放,動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由討論,形式熱熱鬧鬧,實則收效不大。新課標強調“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整堂課全由學生解說,教師可有可無,看似學生自主學習,實則是個別學生在特意準備下的表演。有些教師爲了追求熱鬧,讓無效活動衝擊課堂。

3.功利主義和教師教學評價機制阻礙了新課改的運行

雖然新課改的理念已普及並深入人心,但其貫徹實施卻遭到功利主義的衝擊。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人們追求教育的最大最迫切的價值和功用不是培養健全的人,而是要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現狀,走上更好的平臺。要走上這一平臺,必須拿到“通行證”,就要大學聯考成績說了算。成績好,一切皆好。這就導致日常教學中產生兩種現象:一是重結果不重過程;二是重知識積累與應試能力培養,至於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一帶而過。如此,新課改理念的旗幟表面被高舉,實則被解構;新課改的實施趨於表面化、形式化,實則遭阻遏。

如果說學生的功利主義追求是阻礙新課改發展的內驅力,那麼學校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機制則是新課改的外在枷鎖。目前,絕大多數學校是以考試成績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業務水平的。學校把新課改“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的理論“靈活運用”,不僅把大學聯考成績,更把每次月考、期末統考的成績作爲評價教師業績的最具分量的指標,以考試成績給教師排名,決定崗位優劣與去留,並與榮譽、獎金、職稱直接或間接掛鉤。學校以考試成績定一切的教學評價機制,必然導致教師片面追求考試成績,走應試教育之路,新課改還有一席之地嗎?

新課改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理想太過完美,現實太多羈絆,當理想與現實衝撞,通往理想的道路該如何走?

二、路在前方,路如何走

1.修訂教材,改革大學聯考

新教材如果能添加系統的語法、修辭、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掌握規則、理論,養成思維習慣,遷移運用更具理性,從而避免由大量感性材料的感知進而歸納規律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精力耗費,更能修正教材重人文輕工具的偏頗,較全面地覆蓋大學聯考考點,與大學聯考接軌。

筆者中學時系統地學習過語法,至今印象深刻,受益無窮。當時的教材在每個單元安排一個語法專項,第一單元是名詞,第二單元是動詞,依次排開形成詞性系統,進而是短語系統,進而是句子結構分析及句羣分析。可以說,以前教材的語法編排是相當完美的,當然語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新教材如果能保留以前教材的這些精華,是否會在解決與大學聯考的矛盾方面有所裨益呢?

另外,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大學聯考作爲選拔人才的方式很難改變,但可以改試題。如果能變革大學聯考試題主要考查“知識和能力”的單一導向,而突出人文關懷,展現對美的感悟、對真的追求、對善的自覺,是不是可以改變教學中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輕視的現狀?

2.改革教師教學評價機制

成績考覈方式已成爲制約新課改良性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唯有變革成績決定一切的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新課改纔可能健康運行。減輕成績權重,加入過程性評價,不失爲一條好的出路。比如,可以截取教師一段時期的常規教學視頻,分析其是否按新課改理念組織教學,以此作出評價,這也可使投機行爲與形式主義作風無處遁形。當然,這種過程性評價要實行,還需相關的技術、人力等條件,在此只是提出一種設想與願望。

3.新課改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與深度參與

新課改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爲,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政府、學校頂住壓力,排除阻力,迎刃解決,而不是在社會壓力與學生的功利追求下妥協讓步。

新課改不僅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還需要兩者尤其是學校領導層的深度參與。深圳市福田區福南國小新課改的成功,離不開校長陳順華的深度參與:“課改之初,不少教師不知從哪裏開始邁步,陳順華就帶着骨幹教師先研磨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還多次組織教學沙龍讓大家暢所欲言,真誠交流,直到摸透了,認準了,纔在學校旗幟鮮明地倡導和推進。一開始,他並沒有給教師們過多的壓力,只是讓他們看,讓他們悟,最終在認同中一起走向課改既定目標。”陳順華校長的做法或許可以爲解決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一個方向,一種思路。廣大教師深切呼喚學校帶領教師並與教師一起探索、實踐,而不是僅靠指示、評價來實施新課改。

改革是一個過程,成績令人欣慰,不足引發反思。新課改,仍在路上,我們一路反思,一路探索,一路追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