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6W

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以下是我對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總結。

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精選5篇)

一、學生情況

(1)自然情況

本班學生總人數爲20人,其中男生有7人,女生有13人。本班多數學生爲少數民族,漢族有3人,其餘都爲少數民族。

(2)學習成績情況

本學期參加考試人數20人,班級平均分53、1分;比上期有所下降,全鄉同級5個班,平均分佔第2名。總體來說成績離我期初自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要達到自己的目標,還要在多下功夫啊。本班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勤學,上進心強,學習目的明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觀念。但仍有小部分學生學習、紀律都較鬆散,學習能力較弱。

二、具體措施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科學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爲,讓其樹立科學觀念。

(2)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平時我細心觀察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調查小結工作,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根據其的實際情況擬訂學習目標,以目標來激勵學生進步。此外,我堅持檢查後進生的轉化情況,做好小結工作,使優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臺階,進一步培養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經驗淺談

注意做好課前準備,刻苦鑽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準備好每節課必要的實驗教具,做到先備課,後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夠按計劃完成。同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1)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3)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4)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爲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學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的生活智慧與人類已有的知識融爲一體的快樂。

四、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自己經驗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處,如還有小部分學生的學習仍不夠自覺,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使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2

1.空氣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會流動、佔據一定的空間、能被壓縮。像粉筆、水一樣,空氣佔據一定的空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具有彈性。

2.壓縮空氣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①充氣城堡,②射釘槍射釘,③足球充氣,④噴水壺噴水,⑤輪胎充氣,⑥充氣牀墊。

3.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通過實驗證明空氣是有質量的。科學家用精確的實驗測得:在接近地面處1升空氣的質量約爲1.29克,相當於3枚回形針的質量。

4.可以用天平測量空氣的質量。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5.空氣具有流動性。空氣受熱後會向上流動。熱空氣上升具有推力。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所以會上升。

6.自然界中風的形成:大氣受太陽輻射,受熱不均,導致形成冷熱空氣,空氣循環運動,就形成了風。

7.爲什麼暖氣片都有安裝在房間的低處?答:熱空氣向上走,冷空氣向下走,這是利用熱空氣流動的原理。

8.爲什麼冷藏櫃可以不加蓋子?答:冷藏櫃裏冷空氣含量大,冷空氣是不會上升的,可以持續低溫冷存東西。

9.生活中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風?答:扇扇子,吹頭髮,吹風車,擠袋子。

10.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鬆物資,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夠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土壤由水、空氣、砂、黏土、腐殖質等組成。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1.仔細觀察挖來的土壤,你在裏面發現了哪些東西?答:①菜園土裏有:沙子,小蟲,石塊,泥土,枯枝葉;②花園土裏有:黏土,沙子,小石頭,螞蟻,蚯蚓,蝸牛殼,枯枝葉。

12.土壤中有大顆粒的沙粒、中等顆粒的粉粒和細小顆粒的黏粒。人們根據三種顆粒含量的不同,將土壤分爲三類:沙粒含量較多的叫作沙質土,黏粒含量較多的叫作黏質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13.仙人球的生長習性:耐高溫、乾旱、貧瘠,不喜潮溼:水稻的生長習性:喜高溫、潮溼,對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較高。

14.土壤裏表層土的養分被稱爲腐殖質。動植物遺體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後,形成了腐殖質,腐殖質是供植物生長的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顏色越深,越肥沃。

12題附表

15.土壤中生活着許多小動物(如蚯蚓等),它們爲腐殖質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在土壤中打洞,幫助土壤通氣;通過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過身體的活動,促進各種營養物質與土壤顆粒的混合…它們是植物生長的好幫手。

16.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改良土壤的肥力?答:不是所有的表層土都是肥沃的,如山體的表層土就因經常受雨水的沖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較貧瘠。所以人們常用種植綠肥覆蓋農田、多施農家肥和收集落葉及果蔬垃圾漚肥等方法改良貧瘠的土壤。

17.土壤對動植物和人類有哪些貢獻?答:土壤爲植物生長提供養料、水分,爲動物生存提供棲息地。土壤與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糧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關(生產糧食,種植蔬菜)。

18.植物是怎樣保護土壤的?答:植物是通過根系保護土壤的。植物根系可以保護水土,避免及減少土壤表層的沙化及流失;植物的根系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蝕性能,從而減少及避免被風化,石化;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活化土壤。

19.舉例說明人們的一些活動對土壤產生的影響:①植樹造林、修築梯田、輪作和休耕可以保護土壤;②砍伐森林、開窯燒磚、過度放牧、生活及工業廢水、垃圾污染,噴灑農藥都會破壞土壤。

20.我們可以爲保護家鄉的土壤做些什麼?答:不亂噴灑農藥、積極回收垃圾,植樹造林、宣傳環保、保護環境,保護蚯蚓等。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1.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變原來的形狀或大小,但構成物體的物質狀態沒有改變。兩種固體混合前後質量不變,體積改變。

22.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麪糊、牙膏是水與固體的混合物。不能說它們既是固體又是液體。油、牛奶、水、蜂蜜和汽油是液體;飄動的煙、流動的沙不是液體。?

23.測量液體的體積常用的工具是量筒。

24.靜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們稱之爲水平面。

25.物體能溶於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體在相同體積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熱水杯中的食鹽溶解得更快。溫度能影響物質的溶解快慢。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6克鹽,能溶解204克白糖。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白糖比鹽多。

26.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水中的不溶物。用蒸發的方法分離水中的溶解物。

27.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澗。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還有人工水域,如水庫。河流與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資源,也是許多生物的家園。

28.自然界的地下水總量約佔淡水總量的30%。由於地表土質疏鬆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積雪融水會滲透到地下土層和岩石的空隙裏,它們是地下水的主要來源。

29. 中國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爲飲用水源。由於過度開採,地下水越來越少,人們想出各種辦法補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儲量。如鋪設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

30.地球上海洋麪積約爲3.62億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0.8%,海水約佔地球上水資源總量的97.2%。海洋裏生活着20餘萬種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淺海,還有許多生物生活在海岸邊。除了生物資源,海洋還蘊藏着豐富的礦物資源、化學資源和動力資源,所以它被稱爲“人類的資源寶庫”。海洋中的鹽類物質使海水又苦又鹹。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

31.水有哪些用途?答:維持動植物生命存活;灌溉農田;水上運輸;水力發電。

32.缺水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答:水是生命之源,缺水會危及到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絕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是需要水做介質的,缺水會嚴重影響工業生產;缺水無法進行農業生產。

33.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誰。爲了珍惜寶貴的淡水資源,人們想到了各種各樣的節約用水的方法:農田灌溉;循環用水;使用節水產品。

34.家庭中的節水措施:

①刷牙時關水龍頭;

②用大桶收集廢水;

③使用淘米水澆花。

35.認識呼吸器官並瞭解它們的作用:

36.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氣以外,其他動物都需要氧氣才能生存,就連河裏和海里的魚也離不開水中的氧氣。人和動物從空氣中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這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會越來越多,氧氣也不會用完。

37.人一次呼出的最大氣體量就是肺活量。國小生的肺活量不應低於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運動員的肺活量可達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強。

38.哪些體育鍛煉方式可以增加人的肺活量?答:①擴胸運動;②伸展運動;③慢跑;④腹式呼吸;⑤游泳。(運動後,人體的呼吸頻率會加快,休息一段時間後呼吸又恢復到安靜狀態下的頻率。)

39.你知道哪些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答:①空氣不良時出門戴口罩;②不吸菸,遠離二手菸;③經常開窗通氣;④經常用淡鹽水漱口;⑤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40.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有利於消化健康?答:①細嚼慢嚥,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②飲食清淡少油膩,搭配要合理;③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品;④食量適中,不暴飲暴食。

41.食物中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叫營養素。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

42.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爲了在以後的工作中更上一個臺階,特總結、彙報工作如下:

一、課堂常規教學

1、備好課。做好上課前的充分準備。

我覺得作爲老師,最基本的就是上好課,而上好課的基礎就是備好課,我每個星期只需要備兩堂課,所以每次我都會提前兩個星期備好課,比如《材料》這部分的內容,需要同學回家帶東西的,就必須提前一週告訴學生帶過來。在備課的時候,我會充分的分析每課的重難點學,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所以每次我都要自己備好課之後,再去看教參,備課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同時積極吸取別人的優秀經驗等等。

2、上好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當出現問題時,不慌不忙的解決,沉着冷靜。

3、課堂的管理方面

記得以前我就想,如果學生能對我又愛又恨,我想這並不矛盾,而且應該是成功的表現,所以我也儘量的學習,在課堂上,紀律是課堂之本,我會嚴格要求學生,以幽默的形式加以引導,如,我看到有學生上課很久了,還沒有拿出書來,其實我很生氣,也覺得他很不尊敬我,但是我剋制制了自己的“衝動”,我面帶微笑的說,是不是今早上,學校早餐不行,所以一大早就把書吃了啊,那學生也知道我是笑裏藏刀,乖乖的把書拿出來了,以後也都會做好課堂的準備。

4、學科教學方面

科學是要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也有明顯的不同,所以我努力改變教學的模式,帶學生到教室外面進行教學,他們學習的興趣大大的增加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輕鬆地學習了知識,這其實也是我教學的目標——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5、做好思想工作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二、自我解析

因爲是新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通過彙報課、提高課、送課下鄉等機會,學校領導和本組教師也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讓我更清楚的瞭解自己,從而爲自己在教學上更明確了方向。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雖付出了汗水和淚水,但我收穫了那一份份的真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將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會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爲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

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4

1、要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要用(溫度計)。我仔細觀察溫度計,發現溫度計上有(刻度 、標記 、數字)。

2、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

3、測量水溫,要注意:手拿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視線與溫各度計液麪(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讀溫度計時(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4、水燒開時的溫度大致是100℃;水結冰時的溫度是 0 ℃。

5、對於一個物體來說,溫度下降,說明物體的(熱量減少);溫度上升,說明物體的(熱量增加)。

6、水和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相同點:無色、無味道、無氣味、透明、有一定體積。

不同點: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堅硬,是固體。而水無固定形狀,會流動,柔軟,是液體。

7、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 (1)把冰放到溫度更高的地方。(2)把冰放到陽光下曬。(3)用手把冰焐化。

8、在碎冰裏(加入較多的食鹽)可以製造更低的溫度。

9、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杯會形成小水滴,這叫(凝結)。

10、雲: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高空。

露:水蒸氣遇到冷凝結在所接觸的物體上。

霧: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飄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變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變化成的冰晶。

11、水受熱時體積會(膨脹),水受冷時體積會(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熱脹冷縮) 。

12、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態,有時是液態,有時是固態,有時是氣態。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入海洋。海洋裏的水也不會溢出來,江河裏的水也流不完。這是什麼原因?

答:因爲水的形態是可以轉化的,水能三態循環。也就是江河、海洋中的水經過蒸發後形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形成雨,雨水又會流回江河中,如此進行循環。

13、夏天,剛從冰箱裏取出的飲料上不一會就回有小水珠,爲什麼?

答:由於剛從冰箱裏取出的飲料很涼,會使它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下來,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這種現象也就是凝結。

14、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等。

15、雨過天晴後,地面上的積水到哪裏去了?

答:地面上的積水都蒸發,變成了水蒸氣。

16、裝滿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許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從哪裏來?

答:空氣中有大量的水蒸氣,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圍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卻下來,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17、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鹽,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答:玻璃杯壁上就會出現一層冰霜,是因爲冰中放鹽後使冰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0攝氏度以下玻璃杯外壁的小冰晶就直接變成了小冰晶。

18、測量人體溫度的溫度計叫(體溫計),它的測量範圍一般在 35℃ - 42℃之間,因爲人體正常體溫是37℃。

19、溫度計(越往下數字越大),說明是零攝氏度以下,讀數時要(從上往下)數,寫溫度時前面加“—”,表示零下。溫度計(越往下數字越小),說明是零攝氏度以上,讀數時(從下往上數)。

國小三年級科學的教學工作總結 篇5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結束了,在教學工作中有很多收穫,也存在着許多不足,爲了以後能更好的工作,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

一、認清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改革目標的能動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體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實驗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着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着科學知識的形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佈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爲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儘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但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能力上有長足的進步。

通過努力,本學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困惑,以待於以後在教育教學過

程中解決:一是知識的全面性問題,特別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沒有而新增的內容,有待於進一步去學習;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術與新課程進行整合的'問題;三是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條件的支持,但是學校的條件往往達不到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決好這一問題。四是如何把新課程的實施與學生升學更好的融合的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去思考。今後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