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3K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1

教學內容: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精選10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3、在活動中培養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感受數學內在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盒子,獎品。

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複習奇、偶數的意義。)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激趣導入。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後就去開燈,結果燈未亮,於是,他自言自語地說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裏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後,“開關”是打開的還是關閉了?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彙報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

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

讓學生數數,直觀地發現第11個人按過開關後,開關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的開、關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麼好方法?

3、第二次彙報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啓發學生總結規律並作答:當人數是1、3、5、7……的時候,開關處於開啓狀態,而當人數是2、4、6、8……的時候,開關處於關閉狀態。即,進來的是奇數個同學時,開關被打開;進來的是偶數個同學時,開關被關閉。因爲47是奇數,開關被打開;108是偶數,開關被關閉。

(三)鞏固應用。

1、看書學習並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說說數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四)活動小結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後,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

活動2: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一)有獎遊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卡片和偶數卡片的兩個盒子。宣佈遊戲規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裏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的和爲奇數,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遊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則抽取卡片,並將卡片上兩個數相加的算式及得數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着什麼祕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現規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現其中的“祕密”:兩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兩個偶數相加和也是偶數。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遊戲規則。

(1)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發現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麼,你能不能修改遊戲規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新規則:在兩個盒子裏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的和是奇數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後的規則試抽幾次,併發獎以資鼓勵。

(3)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二)總結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顆糖?奇數顆呢?結果是什麼?

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2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並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驗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的加減法(有進位後退位)。

教學難點

1、小數加減法(有進位後退位)。

2、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菜單:

(1)買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買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貴多少元?

(4)買一份飯,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題。

(1)出示課本情境圖。

(2)自己提出數學問題: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元郵資?

(5)探索計算方法。

1)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種:把元化成角來計算。

第二種:按不同單位分別相加。

第三種:列豎式計算。

2、拓展練習。

(1)題:2包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列豎式)

(3)交流計算方法、過程。

1)處理退位問題。

2)小數點對齊。反省自己在計算中是否注意到這些問題。

3)課堂小結。

由學生自己小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有進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計算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三、課堂活動

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他們在解答過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須注意的問題。

3、小黑板作業。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

課本第9頁“練一練”的第1題。(獨立例豎式完成,提醒注意的問題。)

2)選用作業。

五、作業設計

1、列豎式計算。

2、可樂的單價是1.8元。

果汁的單價是10.5元。

(1)兩種飲料各買一瓶,要多少元?

(2)買一瓶果汁比買一聽可樂貴多少元?

(3)買2聽可樂,一瓶果汁,15元夠嗎?

六、板書設計

寄書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1、認識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會比較角的大小。

學具教具準備:

釘板、皮筋、彩紙、硬紙條、摺扇、剪刀、三角板、鐘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再過幾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紅和小華相約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給小明作生日禮物。瞧,他們做得多認真啊!(出示主題圖)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細看,這些物品上有沒有我們以前認識過的圖形啊? (鬧鐘的面是圓形、紙工袋的面是長方形) 這些物品中還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鬧鐘圖) 評:教師創設小明過生日這一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 在觀察各種實物圖形的基礎上 ,教師的一句簡短的問話這些物品中還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二、聯繫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徵

1、認識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兒呢?(拿出剪刀,開、合)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電腦閃現) 三角形紙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紙指)三角形的這裏也是一個角。(電腦閃現) 剪刀、三角形紙上都能找到角,那麼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鍾,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電腦閃現) 我們一起來看這三個角。(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 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有什麼特點呢?(相交於一點,兩條邊都是直的)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畫角。

角怎樣畫呢?畫的時候,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這樣,(用手指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就是角。

評: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瞭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觀察角、畫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點。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紙。在這個三角形裏我們已經找到一個角了,你還能在這個三角形裏找出其它的角嗎?(個別上來指一指,說出頂點和邊)

(2)不僅在剪刀、鐘面和三角形紙上能找到角,生活中還有物體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邊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嗎?(自由說一說,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的角,老師也想參與進來,歡迎嗎?(出示金字塔、高壓電塔、五角大樓等圖片)你們想看哪一幅圖?(逐一出示,稍作介紹,引導學生觀察並找出其中的角) (4)小結: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個有心人,還能發現更多。

評:在初步認識角的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找身邊的角,再讓學生欣賞金字塔、高壓電線杆、五角大樓、戰鬥機、橋樑等物體中的角,使學生了解到建築物上、藝術品中、軍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角的認識,同時也體現了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的思想。

(二)做角。

1、提出要求:

老師給每組發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釘子板、紙條、圖釘、彩紙等,請組長帶領,小組合作用這些材料做角,並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頂點和邊。看哪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做得多、做得好,並且說得好。

2、彙報交流,展示各組作品。

3、小結:

同學們可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種做角的方法,雖然它們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表示的都是――角。

評: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存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直觀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又提出明確的做角要求,在小組同學合作下,通過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徵,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彙報、展示,也使教師瞭解到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和掌握情況, 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學生做的活動角,慢慢拉大一條邊,問:現在角和剛纔比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大了)繼續拉大,問: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變得更大了) 慢慢合攏一條邊,問:現在角有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了) 小結:看來角是有大小的。那麼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

2、出示四面鐘,你能看出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爲什麼? 那麼2、4號鐘面上的角哪個大呢?(學生出現爭論) 究竟哪個角大,你有什麼好辦法判斷出來嗎?小組裏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邊有沒有什麼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彙報各小組想法。(數格子,用硬紙條做的角比,用紙折出的角比)

4、結合學生回答,教師重點用電腦演示書上介紹的重合方法。

(四)角在生活中的應用。

1、剛纔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角,那麼角在我們生活中究竟有什麼用呢?

2、出示挖土機工作圖、學生用指甲鉗剪手指甲動態圖,先讓學生明確角在哪裏,再仔細觀察,說明角的大小變化有什麼用。

3、除了這些,你還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嗎?(小組交流)

評: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本節課的最後環節,教師出示挖土機工作時的場景錄象、剪指甲時指甲剪的運動過程等讓學生看到,由於角的大小變化解決了實際問題,由此更進一步瞭解角在現實中的作用,體會角的重要性。

三、全課小結。(略)

總評:

1、 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本節課開頭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學生認識的圖形,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從中讓學生自己找出所要學習的新朋友――角。教師巧妙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並用紅線畫上角,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去除實物中角的非本質屬性,抽取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動畫效果,演示物、形的分離,既貼近實際有符合國小生的思維特點,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角的概念,並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2、注重動手操作,實施合作交流,經歷探究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教師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教師組織彙報交流,給學生創設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動接受變爲積極發現,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認識能力,提高認識水平。

3、 數學聯繫生活,數學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點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多處讓數學問題聯繫學生實際,如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觀察各種建築物、橋樑、路標、金字塔中的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身邊。課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如挖土機、指甲剪的工作過程中都由於有角度的變化從而解決了實際問題,教師還讓學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此時課堂氣分活躍,學生找到的實例超出了教師的估計範圍,達到了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4

數學教師研修培訓結束了,作爲一名青年都師的我,在這次培訓中收穫很大。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我的收穫:

一、師德修養方面。

首先第一課我們認真的學習了教師的師德修養,以及教師的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是我們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想成爲一名好都師所必備的基本素養,通過學習,也使我知道了許多做一名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我也一定會認真學習,以身作責的。

二、教師個性問題及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方面。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天天都要與學生打交道,在與學生接觸的同時,不免公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所以我們要想處理好這些問題,必需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必需要有一個平衡的心態作前提,這樣我們才能保證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出現偏激。在這些問題面前,我們有時也會意氣用事,讓自已的個性左右事情的結果,所以通過學習,也讓我清楚的知道,在處理任何事的時候,我們都要首先調適好自已的心理問題和自我的個性問題,這是處理好事情的前提條件。

三、在學習了一些教師的基本素質的要求之後,我們還針對於各科學習了各科的相關知識。

針對於我所學習的數學這門學科我來談一下我在這科學科培訓上的收穫與心得:數學課堂的教學是靈活多樣的,首先數學針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但是我們要上好數學課,一定要用心備課,特別是上課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都很重要,備學生,備教材,備學情等這些重要環節,我們一個也不能輸呼。

還有就是針對每節課的評價研究,我們作爲教師也應該關注。在數學上,空間與圖形,以及函數的教學作爲一個重點進行了講解學習,講明瞭在教學方面我們應從哪幾個方面來突破難點,怎樣進行研究學習,使我收穫頗深。

本次學習對於我這一名新教師來說,真的是受易很大,並且在這個教學平臺中,通過和廣大同行教師的溝通交流,也有了新的教學思想,使我有了更大的工作熱情。感謝爲我們提供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5

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進取地自覺地促進自我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機械反映論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異常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樸素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此刻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本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爲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權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於上一學期的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分教師來說我自認爲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本事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可測,不足夠具有全面性、開放性。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貼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景,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理解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點撥,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合拍;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理解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瞭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進取性,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忙下經過自我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構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我,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所以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資料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個缺乏:

(1)缺乏對教材資料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舊知識分析應用的螺旋上升的應用設計;

(4)缺乏對教學資料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6

研修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做爲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對於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夠深入進去地去對新課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卻不多,而這樣的學習似乎正好爲我們去挖掘去思考新課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內容提供了機會。這次遠程研修讓我有幸與專家和各地的數學精英們交流,面對每次探討的主題,大家暢所欲言,各杼已見,濃濃的學習氛圍不言而露,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經過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通過對六個專題的學習,收穫的確不小,同時也給自己的教學帶來很多新思考,下面就對本次培訓學習作以總結:

一、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爲今後從事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二、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通過研修學習,我認爲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要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爲契機,繼續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通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爲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髮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四、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教師如果堅持寫教學反思,幾年以後很可能成爲名師。我們要堅持寫課後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後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總之,回顧這次研修學習,可謂收穫頗豐,收穫的是一名專業教師專業成長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對於這樣的學習來說,也許我們付出的是忙碌,但我們收穫的卻是提高,是教師基本素質的提高,它是我們今後工作的資本。並且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從傳統的培訓模式中走向網絡平臺時,產生了極大新鮮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這個平臺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廣闊的交流空間,我們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有許多問題,困惑、思考、收穫很難有機會傾情表達,在這裏我們可以通過研修平臺共同與同仁們,一起進行交流、研討。同行們身上的閃光點也會時刻鼓勵着我,不斷進取,永不停息。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研修中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將本次研修所學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用到實處,同時還要帶動其他老師積極參與,以促進學校、學生的發展。同大家一起在網絡研修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7

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小組活動、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內外角的三條性質;並通過交流探討,說理論證,實踐檢驗,加深認識三角形內外角的三條性質。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學生學習的規律,及發現知識—探索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上完這節課後,感覺到本節課還有不少地方設計得不好。結合實際,我的反思如下:

1.成功之處:

整體來說,本堂課的教學圍繞三角形的內外角性質發現及應用展開教學,通過學生小組活動,發現結論,並結合所學進行說理論證等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突出,難點得到了突破;並且對學生學習中的情況進行了點評和分析,並對有較多學生存在的問題作出了反饋;教育了學生要善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因此整體設計是成功的。

2.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以下是不足之處,我進行了反思,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希望下次上課能有所借鑑:

在用在活動1的時間偏多。由於七年級的知識結構還不完整,所以引導學生從實例說明到說理論證的數學學習:“量”,“拼”到“等量關係”,“作輔助線”。故花費了一些的時間,不過我認爲有必要讓學生知道數學證明是嚴謹的推理過程,而不僅僅是“看到的”。

改進措施:在活動過程中,適時引導,方法很多,不必一一講解,只要學生能用一種數理方法驗證就可以,這樣可以爲後續活動提供更多時間。

在實際教學中爲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教師教學的主導性,花費了很多的精力編擬了學生自主學習卷,但是如何用好學習卷,如何處理學生探索過程中的引導和講解也是一門不淺的學問,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

國中數學教師研修反思5

首先是複習正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函數知識,爲接下去學習反比例函數作好鋪墊,其次給出了三個實際情景要求列出函數關係式,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函數都是反比例函數,以及反比例函數的幾種形式,自變量的取值範圍。

又通過列表格的方法對反比例函數和正比例函數進行類比,鞏固反比例函數知識。

通過做一做的三個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但到這裏用時接近25分鐘,時間分配上沒有很好把握爲接下去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接下去是要進行例1的教學,先進行的是槓桿定理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學生練習紙上讓學生自己來獨立完成三個問題,然後有學生回答,當進行到第二時,時間已經不夠了,很倉促進行了小節。

這節課在設計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不是恰到好處,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是很充分;還有的學生課堂表現不活躍,這也說明老師沒有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範作用體現的'不是很好,,肢體語言也不夠豐富,鼓勵的話顯得很單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還出現了差錯,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存在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嚴謹親切有餘,但活潑激情不足,顯得平鋪直敘的感覺,缺少高潮和亮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讓自己收穫不少,反思更多。

教學之路是每天每節課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條路的成功祕訣只有一個:踏實!對於我,任重而道遠,我將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讓我教的每一個孩子更加優秀。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8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是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的延伸,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爲基礎,通過綜合分析、實施創新的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數學課堂不可或缺的,那麼如何培養呢?在之前近七年的教育教學中,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直到在20xx年4月19日聆聽了北京朝陽特級教師魏淑娟校長的講座後,纔有所悟。魏校長以《努力創造充滿思維活力的數學課堂》爲題,從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思維發展的“源”、追溯知識的內在聯繫——學生思維發展的“根”、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思維發展的“魂”三個方面詮釋瞭如何創造充滿思維活力的數學課堂。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從“源”頭開始,學生思維發展的“源”是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在這裏所說的尊重學生,除了在人格上要給予尊重外,更多的是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規律。例如這次我與學校張柔老師爲工作室所有成員呈現兩節一年級《百以內數的運算》課,在教學中都使用了數位桶,在個位桶裏面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個1是1,九根小棒表示九個1是9。十位桶裏面用一捆(10根)小棒表示一個十是10,三捆小棒表示三個十是30。在課後的教研活動中,有老師就提出了質疑,爲什麼在十位桶裏面用三捆(30根)小棒表示30,而不是3根小棒表示30呢?也有老師認爲:既然在數位桶上已經標識了個位和十位,就不能用30根小棒表示三個十,而是用3根小棒表示三個十是30。

其實當老師們質疑時,我也在所思考:學生的思維與成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一年級的國小生還是以直觀形象的思維爲主,直觀形象的教學更加易於學生的理解。要讓6歲的孩子理解十位桶裏上放3根小棒表示3個十不是不可以,但是這樣抽象的去教學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嗎?符合他們的認知心理嗎?用成人的思維去思考這樣做尊重了學生嗎?最後從魏校長那裏老師們得到了解惑,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用三捆小棒表示三個十是30,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基礎,直觀形象的讓學生感知三個十和三個一的區別和聯繫。

通過這次上課和教研,我開始反思,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真正的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所謂讀懂教材就是要懂得教材的編寫意圖;所謂的讀懂學生就是要了解的生的心理特徵、知識基礎或經驗、認知規律等。在每次北京潮陽實驗國小潤澤校區數學教研活動時,上課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課前調研,比如金海燕老師在給學生上《年月日》這課之前,對學生進行調研,其結果是全班學生都知道一年有12個月,但是並不知道每個月有多少天,大月、小月、閏月等都不知道。通過課前調查金老師才進行了教學設計。所以只有當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之後,在教學設計中進行教學預設,才能讓學習內容、資源、課堂生成靈動起來,用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和魅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這是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源”。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從“根”入手。追溯知識的內在聯繫不僅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根”,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獲得一定的知識基礎,在認知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對新知識的探索而產生的。學生的認知過程就是思維發展創造過程,而思維的起步就是對新知的感知和對舊知的激活。在對新知識的感知、理解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會獲得發展。

新的數學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在教學新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發現事物的本質和知識的內涵,在學生自己探究中創造性思維就得到了訓練和培養。例如“鉛筆每4支一份,這樣的兩份是多少個支?”一份是4支,兩份就是兩個1份,也就是兩個4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寫成2×4。在二年級建立份的概念後,三年級學習倍數關係時,就讓學生自己探索,倍數與份的關係。例如:“蝴蝶的只數是蜜蜂的3倍”。蜜蜂就是1份,也就是1倍;蝴蝶就是這樣的3份,也就是3倍。五年級學習分數,分數之間蘊含的也是份數關係。例如:“蜜蜂的只數是蝴蝶的”。蝴蝶是1份,蜜蜂是這樣的份,或者將蝴蝶的這1大份平均分成了3小份,蜜蜂只是這樣其中的1小份。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落得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傳統的教學中都是以讓學生去解決問題爲主,淡化了學生提出問題這一關鍵點。有位名人曾經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由此可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的意義更加深遠。所以強化問題意識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古人云:“學貴有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具備敢於質疑的思維品質。因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意識、表達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誘發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興趣,啓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力,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9

最近聽了李樹果,朱太德三位老師的課,觸動很大,感受到我校的課堂改革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不斷地完善。

李先麗老師根據本身學科特點投放了六個六個問題,並且每個問題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去說。能讓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可見教師備課充分。學生展示到位。如果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進行鞏固練習,相信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

李樹國老師的課目標教學意識強,讓學生明白本節課學習目標,給學生自主的時間進行探究教師投放的問題組。之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合作的效果有效。小組展示有主持,有解答,有總結。建議:問題儘量讓學生進行解決。

朱太德老師的課上對學生預習的檢查很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進行學習,沒有充分的預習就沒有學生喜悅的展示。然後讓學生根據老師投放的六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小組合作纔有實效。小組展示採用了競爭的機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組展示到位,小組每位成員各有分工。每位成員都有事做,值得我們學習。建議:問題組是不是讓書寫好的同學板書,對學生進行示範作用。課上有一定量的鞏固練習及時對學生進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會更佳。

數學教師研修個人總結 篇10

我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展。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我認爲構建高效課堂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佈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