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老師工作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3W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培訓老師一樣要做好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培訓機構老師工作總結,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持。

培訓機構老師工作總結
培訓機構老師工作總結篇一

20xx年11月份我來到X學校,成爲一名輔導班教老師。在校長和老教師的指導下,我成了輔導班三班的教學。這近五個月教學輔導歷程,充滿艱辛,基本完成了各項託管任務,但同時收穫着喜悅。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促使自己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也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現將有關方面總結如下:

1、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她們的管理方法,做一名有威望的輔導老師。因爲我帶的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她們都是從幼兒園剛入學的孩子,課堂紀律、行爲習慣很不規範。我的任務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主動學習,而且要喜歡學習。這對一個新入行的教師是一種挑戰,但我從來沒有畏懼,因爲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一定可以做好。

2、認真備課,嚴格按照孩子在學校的教學進度進行課後輔導。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並記錄孩子在每一學科方面情況,及時跟家長溝通,防止孩子出現偏科的現象。

3、認真批改作業。根據時間安排,我都會要求學生做一些輔助練習,如一課三練、口算天天練等等,我會認真批改,在有錯誤的地方做出標註,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並改正,讓孩子學會檢查作業。

4、主動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常常通過互聯網蒐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並針對學生性格和喜歡的學習方法,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主動跟家長溝通。我建立了飛信網絡系統,每週六晚上會跟所帶學生家長一一溝通,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這一週的表現及學習情況,並充當孩子和家長的紐帶,通過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現在班上紀律好多了,學生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一項一項進行,有條不絮,我的心樂呵呵的。但是也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到位,讓輔導班的孩子流失,給學校造成一些損失。我對此也做過深刻反省。

1、沒有真正瞭解孩子心理,沒有做到在樂趣中學習。跟老教師交流中,王鳳老師給我的啓發很大,她讓我明白,瞭解孩子心理對輔導工作有很大幫助。之前因爲剛來到學校,希望學生在學習方面有進步,所以我會給孩子加一些輔助練習,讓孩子感覺到有壓力了,不願意來託管班。之後的一個月,我嘗試着減少孩子的作業量,並補充孩子喜歡的知識,班上學習興趣有濃厚了,每天學生催着老師趕緊聽寫的時候,我心裏真的很高興。

2、與家長溝通還沒有到位。雖然我每週都會與家長溝通,但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這個時候我沒有抓住重點與長好好溝通,沒有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份永無止境的工作。我喜歡這裏的氛圍,我喜歡輔導學校工作,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踏踏實實,圓滿完成每一項任務,用實際行動做一名有威望的輔導老師。

培訓機構老師工作總結篇二

在鴻海的這段時間,自己努力了不少,也進步了不少,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的東西,我的收穫有一下幾點;

1. 我收穫了一份工作,一份實踐機會。

2. 我有機會對江蘇的英語教材有了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理解,同時也與我之前任教過的人教教材做了對比與總結。

3. 對於一對一的英語教學有了更加切實的感受。瞭解了一對一與班級授課的異同和優缺點。

4. 團結每一個同事,共同合作,共同學習,共同努力。

5. 我想這不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給了我一個學習和鍛鍊的機會。

6. 學習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

7. 知識是不斷地學習積累的。

在鴻海的任教和學習過程之中,我對於我的職責有了更加嚴厲的要求,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髮展,因材施教使其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讓每個學生把鴻海當做是高效學習的樂園,課餘與夥伴嬉戲的遊樂場。讓家長多鴻海的瞭解更多更全,讓鴻海成爲家長們放心的教育。我的行動如下;

1,好好備課做好自己的工作,防止和克服淺嘗輒止、一知半解的傾向,讓家長認可,學生認可,校領導認可

2,不斷地學習教學方法向書本學習,堅持每天擠出一定的時間不斷充實自己。

3,踏踏實實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4,提高心理素質,多徵求別人意見

5,每天保持好心情面對工作

6,加強面對家長時的心理素質,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虛心求教, 7,提高應變能力

有首歌唱得好“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我對它的理解就是:如果成功了,不要驕傲,繼續努力,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失敗了也不要氣餒,總結失敗教訓,爭取下次成功.不論怎樣,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精彩.

培訓機構老師工作總結篇三

爲了更好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豐富自己的學識,瞭解國內外最新教育教學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出色地完成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我參加了教師培訓,收穫多多。現總結如下。

一、我20xx年1月~20xx年12月認真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走進新課程》,全面理解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藉助《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報》、《學語文報》、《語文教學與研究》、《考試指南報》等平臺,瞭解國內外同行們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讀《聽餘映潮老師講課》,吸收李鎮西《語文教學》的精華,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博覽羣書,採百家之長,爲教育教學所用。在整個學習中,認真研讀了各書的全部內容,並作了讀書筆記。

二、學習了《走進新課程》的理論知識,並運用其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研教改。對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教師主宰一切,以教師爲主這一觀念作了更新轉變。現代教育,應邊學生爲主動,多爲學生創設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教學環境,充分利用這課堂這一陣地,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校能體會到溫暖,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同時應用學校的“一主多輔互動式”教學模式,以主講教師爲主,學生輔導學生,教師輔導學生,課代表輔導小組長,使全體學生、全過程和全身心地參與課堂學習,最終使我的語文教學有了新的提高。我通過學習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提煉,結合自身實際,徹底改變了原有的一些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育模式;徹底改變了有侵犯學生受教育權利的想法及行爲,努力轉變自己,更新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準確地進行自我定位,不能有教師主宰一切的理念,應意識到自己角色的多樣化,要爲人師,不做“經”師,要成爲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民主師生關係的建立者,學生終身學習的奠基人。要把我們的教育對象看做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活動的主體,要樹立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的學生觀。還應認識到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教學要從以教育者爲中心轉向學習者爲中心,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三、學習了餘映潮老師的相關理論,他認爲好課有三個標準。1、學生活動充分,不是永遠熱鬧下去的活動,是有深層次思考的活動,有探究,有信息整合。2、課堂積累豐富,比如懂得借物喻人這個術語,說明關注了知識的積累,有時候,術語就是能力。3、能力訓練要到位,讀、寫、思、分析、表達都要到位。教學的流程要流暢,圓潤,不生硬,選好切入點就是教材處理,選點精讀要落實,整體把握是前提。

餘老師關於“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的兩項基本能力”的講座中提到,第一個能力是研讀教材的能力,第二個能力是設計教學的能力。對於教材有六讀:細讀、精讀、深讀、活讀、美讀、變讀。對於教學的設計,有這些方面要注意: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訓練),教學技術(教材研讀的技術、教學設計的技術、課堂實用的技術),教學創意(準備實施教學的新點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新策劃),教學設計,教學思路,語言藝術,主問題(能對教學內容牽一髮動全身的提問、問題或話題),語言教學(在認知、感受、理解、積累、運用、品析、鑑賞、創造中進行有關語言的教學,多動筆),活動設計。

餘老告訴我們首先要樹立兩種意識:

一是文本意識。教什麼,教文本,說白了就是教教材,教課本,教課文。因爲各地會考不在課內選材,教材的作用大打折扣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丟棄了教材、課本、課文,自然就丟棄了教什麼了主陣地。課程標準、教材體系、課本結構、課文地位昏昏然,莫相知,本末倒置、緣木求魚的泛濫自然就不足爲奇。忽視文本的根源,還在於功利主義毒瘤的肆虐,分分主義根深蒂固。考練大行其道,考練代替了講析、賞玩、品味、體悟。課堂學生沒有活動的充分,語文課自然就沒有了語文味。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這麼久,這種風氣事實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文本應有地位的缺失,使語文課失去了其本有的陣地。

二是文體意識。不知什麼時候起,也不知道什麼人的鼓吹,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淡化文體知識。事實上,新課程標準壓根就沒有提什麼“淡化”二字。因爲是專家的權威解讀,於是就有文體知識的淡化,弱化,以訛傳訛,甚至有了完全的否定和拋棄。沒有知識基礎的支撐,學生還真的沒有了文體自覺。不同的文體,有各自的語言系統;不同的文體,也有不同的教學系統。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有各自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有各自的閱讀審美價值。不分文體的教學,必然混淆學生的視聽。一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造成“四不像”作文的泛濫。

我們去讀餘老師的課例,爲什麼他的課總是那麼異彩紛呈,爲什麼他的課總是常教常新,就是同一篇課文都能做到不重複。這在全國那麼多的特級教師裏恐怕也是鮮見的。看他的課堂,感動他的學生那種怡然,那種恬然,那種興味盎然。這一切,在我看來就是因爲餘老牢牢地把握住了這樣的兩種意識。

餘老告誡年輕教師最多的,要上好一堂課最重要的就是讀好文本。餘老的課例就是一個個解讀文本的範例。

讀餘老的課例,還爲我們回答了另一個問題:教什麼,最重要的是用好文本,是不是就不需要拓展了呢?

顯然,這不是矛盾的。教材的處理有一個薄與厚的問題。如果沒有“把教材讀厚”之功,也許就真沒有“把教材教薄”之力了。功夫在課外。讀餘老的備課案例,你會注意到餘老注引的參考文獻。例如餘老關於《中國石拱橋》的說課,索引文獻資料就多達11種之多,《再別康橋》一課就有13種。如此種種,需要怎樣的“苦做”,又需要怎樣的“巧做”啊!餘老在課堂的操作實踐中,他採用課堂微型講座等形式穿插一些知識小品、讀書方法指導,相機而動,豐富多樣,與文本相得益彰。教什麼,重文本,不囿於文本不拘泥於文本;尊重文本,不隨意不拔高,不故弄玄虛,紮紮實實,實實在在。

教師把教材讀厚了,才能更清楚教什麼,才能教得精約,才能做到深淺有度,多少相宜。

四、程良焱老師的報告《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兩個水平》,使我懂得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從而更加清楚認識到教師應有的心態:要有追求,也要有淡泊;要有激情,也要有平和。程特的課文教學處理“七發”:截入法、拎線法、撮要法、析例法、剝筍法、逆返法、導練法,讓我受益匪淺。他的報告對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有着直接的指導作用。

本人將繼續學習《義務教育法》和《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握教育教學原則和標高,重溫《師德規範》,賞析《餘映潮教語文》系列,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學通訊》、《學語文報》、《考試指南報》等爲輔助工具,與同行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努力把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