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1W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篇1

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作已經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六(1)班語文教學。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堅持認真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以下是我對本學期教學情況的總結。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精選3篇)

一、基本情況概述

六(1)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由此可見,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備教法的同時一定要備學生。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爲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讓語文走進生活,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爲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爲此,我又將他們根據不同情況分成三類。一類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第二類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第三類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我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採取集體、分散和單獨輔導的方式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爲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一如既往的向前輩學習。繼續努力,多問,多想,爭取更快、更大的進步。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篇2

《古詩詞背誦》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最後一個內容,學習這個內容時我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十首古詩我先讓學生讀熟,然後每一個組重點研究一首詩詞,上課時讓小組代表在全班面前講解,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佈置下任務以後,小組同學下來積極查找資料,進行備課。儘管這樣我還是有些擔心——害怕學生抓不住重點,對詩詞的意境理解不到位,於是下來後我也認真研究了教材並備了課。

上課伊始,我按照我的佈置先讓第一小組代表講解,學生上了講臺後學着老師的樣子講了起來。充當老師的學生剛開始有點緊張,當他進入角色後完全放開了自己。同時我發現這個小組在講解的過程中,其他同學都能認真聽講,當講解的同學提問時,同學們也都能積極舉手發言。

講完後我當堂對這首詩的內容進行了一下小測驗,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就連我們班學習最差的王斌同學都能很好地掌握這首詩的內容,這節課雖然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進,但是從這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能力,我認爲我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過這節古詩詞的學習,我認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大膽放手,不要怕浪費時間,在課堂上儘量給學生一定的空間鍛鍊自己,讓他們自由地理解,自由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人們常說能力是練出來的,只有這樣經常地鍛鍊下去,我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能力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篇3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詩《觀書有感》,給我們諸多啓示,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啊!我的教學設計是,待學生已經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讓他們從詩的內容(描寫方塘)與題目(《觀書有感》)表面的不相關提出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容怎麼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容呢?然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理解詩歌所要說明的道理。我估計學生都能說到“一個人的聰明來自於他不斷學習”這一層意思。然後我就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領會“開豁”這一層意思。

課堂教學中,學生按我的預設提出了上述問題:題目是《觀書有感》,而詩的內容怎麼一點都沒有寫有關“書”的內容呢?並通過討論明確了這首詩是要我們“多讀書學習”,可“清如許”對應的意思——心智開豁、敏銳卻怎麼也說不上來了。

於是,我問學生曾經在哪裏看見過或者聽到過這句詩,是跟什麼人、什麼事情關聯起來的?哪知道全班近50個學生只有一個學生很模糊地講了與詩句只有些許關聯的一點意思,其他學生都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哈!看來學生就是“沒有源頭活水”啊!但這意思是我現在寫反思的時候感悟出來的。

在課堂上,我並沒有利用好這一生成的“資源”,而是習慣性地採取了“填鴨式”教學法,把“標準答案”一股腦兒地“塞”給了學生。當時只是感到有些遺憾,沒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詩歌要說明的道理。現在想來,只要把當時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現象與詩句聯繫起來,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的。

我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課堂上出現了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沒有敏銳的反應,只是想着趕快把知識“給”學生,將來能夠應付考試。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頭活水”。詩,文字意思淺顯,但蘊涵如何讀書、做學問的深刻道理,真所謂“有境界自成高格”。

《冬夜讀書示子聿》詩,文字意思淺顯,但蘊涵如何讀書、做學問的深刻道理,真所謂“有境界自成高格”。

教學中,以關鍵詞句爲生髮點,激活孩子已有的大量能夠佐證這一哲思的知識儲備,豐富詩境,加深理解和體驗。

一、抓“少”與“老”,體會學習要孜孜不倦。

師:有同學不理解什麼叫“無遺力”?誰能說說。

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生:不留一點氣力,全力以赴。

師:年少時候我們應該怎樣無遺力的學習?

生:學習做到孜孜不倦,一絲不苟。

生:非常努力的通宵達旦的去學習。

師:借用成語故事說說,哪些古人學習或作學問是無遺力的?

生:懸樑刺股。

師:“懸樑刺股”描繪了一幅怎樣“無遺力”學習的畫面?

生:把頭髮系在樑頭上,困了用針扎自己的大腿。

師:這樣的學習真是——

(生齊讀:無遺力。)

生:匡衡的鑿壁借光。

師:匡衡是怎樣“無遺力”學習的?

生:沒有燈光,在牆壁上鑿一個洞,利用鄰居家的燈光讀書。

師:這種讀書精神叫——

(生齊讀:無遺力)

本環節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首先是“無遺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學問是這樣努力的”,將短短的七各字讀厚起來,隨之學生的體驗也就深刻起來。

二、故事引入,聯繫生活實際,自悟“知”“行”所闡發的哲理。我以故事引入,爲孩子們講述了《紙上談兵》的故事。接着讓學生談談聽故事感受:趙括如此精通兵法,爲什麼會打敗仗。

學生結合實際紛紛說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說實踐比書上學習更重要,有的說在實踐中通過做纔是真正的學習。

這樣通過聽故事談感想的教學方式,給孩子一個“躬行”的機會,深刻理解什麼叫“躬行”,讓孩子在聽說實踐中潛移默化感悟讀書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

最後我以“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纔“陸游”在訓示他兒子時的態度。”引導學生用循循善誘、語重心長、意味深長的語氣讀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