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評比小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6.96K

一、活動意圖

論文評比小結

爲了更好地配合1999年南昌是中學生政治小論文競賽活動,決定先組織高一、高二年級全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從中選拔一些較爲優秀的小論文,以備推薦參賽。3月初至今的活動爲在學校範圍內的初評,以爲南昌市競賽參與的前奏。

二、活動進程

1999年3月份高一、高二政治教師在課堂上佈置學生以課外作業的形式撰寫政治小論文,3月底完成並收交。其間政治教師爲學生提供寫作範圍,並給以政治小論文的寫作指導

4月份高一、高二政治教師依據《小論文撰寫與評比標準》對授課班級學生的小論文認真審閱、批改,初步掌握在各班抽選出若干篇文章參評。標準包括:1、立意新、見解新、取材新;2、觀點與材料統一,材料緊扣觀點,有典型代表性;3、文章短小精悍,一事一議,小中見大,字數在1000~XX字之間;4、文章結構緊湊,語句通順,邏輯性強,論證合理。

5月份成立小論文評審小組,組長羅亦奇,全體高中政治科任老師爲評神9小組成員,包括劉順昌、林朝暉、潘恬、俞韶民、王小明。評審小組就各班送上上來的參評小論文作最後衡定。標準是:(1)文章論析深刻,邏輯性強,能事理交融;(2)材料翔實,論據充分,富有說服力;(3)理論功底紮實,能對所學的理論觀點有深刻的理解,在文章論析中能滲透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三、評比結果與反饋

經過三個月的認真組織和嚴格審覈,高一、高二年級共評選出36篇較爲優秀的小論文,其中高一年級16篇,高二年級20篇,就這36篇小論文評出了一等獎5人,二等獎11人,三等獎20人。請求學校撥出一定經費購買證書和獎品對獲獎同學給予獎勵,並張貼喜報予以公示。(獲獎名單、文章標題見附表)

四、活動建議與體會

這次收交上來的小論文有一個重要特點,即關心經濟建設,思考熱點問題。學生或談經濟體制轉變,或議論企業增效,或談抗洪搶險,或談國際爭端,無論是輕聲細語,還是侃侃而談、慷慨陳詞,都表現出當代中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人類的精神風貌。

我們認爲要搞好小論文活動,須緊扣四個“一”:

1.要明確一個目標:培養一代新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開展小論文活動,符合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發展規律,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綜合素質。

2.要堅持一個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聯繫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開展小論文活動的生命。

3.要突出一個特點:學生自治自理。小論文活動對學生而言,是一項集文、理知識和多種能力訓練於一體的創造性活動。通過開展小論文活動,讓學生自己動身、動手、動腦,學會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能有效地鍛鍊和增強學生的能力。

4.要抓住一個關鍵:加強組織協調。包括:開展讀書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用大課堂豐富和完善小課堂;組織興趣小組,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學生寫政治小論文,指導學生多角度地辯證地思考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一系列不可迴避的問題;安排專職政治教師指導和組織學生小論文寫作活動,積極爭取學校等有關方面的協助和支持。

直接實踐和間接實踐證明,小論文活動是中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的好形式,是激發廣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積極性的好形式,也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培養一代新人的好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高紀輝、蘭維主編《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如何指導學生寫小論文》,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2、宗豐智《小議小論文活動》,《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999年第三期

3、左愛鄉《中學生撰寫小論文的技巧》,《思想政治課教學》1999年第二期

附錄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小論文評比結果(略)

附錄二:優秀小論文欣賞

吸收和給予

——綠樹的啓示

江西師大附中高二(1)班 李豔萍

人們喜愛綠樹,因爲綠樹使大地充滿生機,爲自然調節氣候,給人類帶來幸福。然而,綠樹爲了這一切,必須深深紮根於土壤中,不斷吸收水分和養料。有人曾做過試驗,一棵不大的白楊,一晝夜吸收的水分竟達五公斤之多。綠樹是值得讚歎的,因爲它在吸收和給予之間找到了自己的正確位置。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爲自然界的一種動物——人,它的生存也是要靠許多的物質來維持的。人從呱呱墜地之時刻起,便開始不斷地消耗大自然的和他人創造的物質資料:衣、食、住、行,也就是說,開始了他們在物質上的索取。隨着年齡的不斷增大,又開始向學校、向書本、向社會索取知識;從國小到大學,十幾年的受教育,不斷地吸收前人創造的科學知識。當然,這些吸收並不是毫無目的的,而是爲了將來能更好地奉獻。所以我們今天坐在課堂上學習,就更應該刻苦努力,積累點點滴滴,向教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前人學習,向社會學習,把知識吸收得飽飽的,把腦袋裝得滿滿的,爲將來奉獻打下最堅實的基礎,創造最雄厚的條件。正如樹要吸收大量的、足夠的水分才能夠長得枝葉繁盛。

綠樹能夠完美地做到吸收和奉獻的統一,那麼人呢?自然更應該做到這一點,而且也能夠做到這一點。像魯迅先生“我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和血。”老黃牛似的勤懇,老黃牛似的無私奉獻,創作出了許多光照千秋的篇章。周恩來總理,爲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奮鬥終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人,人們永遠記住了他們,他們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很少或壓根就不打算奉獻點什麼。他們自私自利,以“我”爲中心,凡對自己有利則幹,無利則不幹,把手中掌握的知識,作爲向黨向人民討價還價的資本。這種人,只有索取沒有奉獻,他們“吸收”得再多,也是毫無意義的,社會也不需要他們。這樣的人,最終爲世人做唾棄,被社會所淘汰。

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正處於長知識的階段——即“吸收”的階段,我們不能只滿足於“前人栽樹,後人納涼”,“別人栽樹,自己納涼”,只知道一味地吸收,不知道“吸收”的最終目的是奉獻,而要趁着大好時光,更多地吸收,更刻苦地學習,爲將來根更好地奉獻打下堅實的基礎。要知道,我們不僅僅是前人的後世,還是後人的前人,我們要用我們將來的奉獻來證實我們既無愧於古人,更無愧於後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