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職鍛鍊工作總結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W
本文目錄2018掛職鍛鍊工作總結中學掛職鍛鍊工作總結市政府副祕書長掛職鍛鍊工作總結掛職鍛鍊個人工作總結

掛職是鍛鍊幹部的有效途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幹部在掛職期間收穫頗豐。

掛職鍛鍊工作總結4篇

關於掛職收穫我個人總結如下幾點:

1、主動適應,全身心投入掛職鍛鍊工作。初到社區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對象都相對陌

生,爲儘快實現角色轉變和適應工作,首先從思想上把自己置身於社區,以能爲社區做一些工作感到無

比光榮,很快進入工作狀態。數多月來,服從社區的安排,認真履行辦公室副主任職責,嚴格按照作息

時間上下班,尊重社區領導,團結單位同事。

2、自覺學習,努力做好掛職鍛鍊工作。社區作爲區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爲了

更好做好辦公室工作要主動查閱有關資料、文件,堅持多聽、多看、多學、多記、多想,做到邊學習、

邊交流、邊思考。堅持有空就多問多學,熟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學瞭解社區現在及今後工作方向。在

做好辦公室業務工作時,注意將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對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堅持

取其所長,補己之短,在對照分析時,結合鄉鎮工作實際,做深度思考,從中借鑑區級部門優良的管理

經驗,運用到以後的工作中。

3、鍛鍊自我,架起溝通的橋樑。掛職鍛鍊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是一次難忘的工作經歷。掛職作爲一種

特殊身份不能忘記自己代表的不只是自己的形象,更是單位黨委、政府的形象,身負着組織的使命、厚

望和期待。要加強與社區幹部的交流,始終報着學習的態度,虛心向他們學習,加強和他們溝通,誠心

和他們交朋友,並且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友誼。同時借掛職鍛鍊的機會搭建起我院與社區的溝通、發

展、友誼的橋樑,積極向他們介紹我院青年志願者的基本情況,宣傳各方面的發展狀況,以便他們在今

後的工作中給予更多的關注、支持和幫助。

七年的掛職鍛鍊工作,通過學習瞭解和親身體會,我們的志願者感受到了收穫,既解放了思想,開闊了

眼界,也認識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壓力和動力。感受之餘,更多地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做好後

面的工作,一年期滿後自己將會有什麼進步,如何向組織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因此下一階段我應做好以

下工作:

進一步瞭解社區目前的情況及環保工作特點,不斷做好所承擔的工作。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

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更加主動的學習。積極做好社區活動辦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活

動,通過學習和工作的開展,爭取得到環保局領導和同事們對我各方面的認可。

繼續加強與環保局幹部職工溝通交流,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時要將在環保局掛職鍛鍊的情況及時彙報給

組織,以便他們掌握我掛職鍛鍊工作的情況。

中學掛職鍛鍊工作總結2018掛職鍛鍊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一、基本情況介紹

陽春三月,很榮興能到上海育才初級中學掛職鍛鍊,我實地感受了上海的先進的教育理念,第一次親密接觸了上海靜安區的精品教育。

在二個月的時間裏,我把自己作爲育才的一員,和育才的師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全方位參加了育才初級中學的日常管理,參加了學校的行政例會,班主任會,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例會,教師集會,校本教研等,參與學校的重大的教育教學活動,分別和學校領導、一線教師進行交流,和不同的學生羣體進行調查和交談,查閱了學校的各種資料、檔案,聽課二十多節,聽了四場心理學報告,參加了四場教育教學管理報告,撰寫了幾萬的掛職鍛鍊日記,實地參加了三場茶館式校本研修,感受到了段力佩老校長倡導的“有領導的茶館式教研”的魅力。參加了靜安區繼續教育學院附校的五十週年慶典和教學展示活動。參觀了靜安區繼續教育學院、區教院附校,建平學校、黃浦學校、市西學校,還利用休息日參觀了上海教育博覽會、七寶古鎮、上海植物園、上海鮮花港、東海大橋、洋山深水碼頭、上海博物館,全面感受了上海的歷史、地理、人文,受益匪淺,感觸很深。

在上海的二個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歷經,我親身感受到上海不但經濟騰飛,而且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投入大,給人一種全新的大辦教育,辦大教育,辦現代教育的恢宏氣勢,給我以強烈的心靈振憾!至今難以平靜。

二、掛職見聞及對上海教育的總體印象。

上海的教育做到了“一流的經濟,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育質量”,有許多具體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一)豐富多采的校名、校訓折射出學校辦學各具特色。我們學校的校訓大都是“八方針”---“團結勤奮,求實創新”,上海的學校名稱以人文、地理、歷史、文化、時代精神等有深刻寓意的“名詞”作校名,是一大特色。例如:“繼光高級中學”校名具有雙重寓意,一是紀念抗美援朝特級英雄黃繼光,校園內的黃繼光紀念園佔地200餘平方米,黃繼光塑像於1995年建成;二是“繼承”和“光大”學校的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懷少學校意爲“關懷少年”。格致中學寓意着“格物致知”。培民中學意爲“培教無類、依材啓民”,學校教育教學行爲,依校名而施之,每年級一個特色美術班,每週開設10節美術課。北郊學校的校訓是:“靜思、能羣”。我所在的育才初級中學的校訓爲“自治自理,自學自創,自覺體鍛”,每天早晨全體學生一到校就上操場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挙操表演”,學校提出“男挙女舞”的口號。學校辦學各具特色,從校名就可略知一二。

(二)教育均衡化發展落實處。上海的教育是真正的均衡化發展,1994年—1996年上海市已經完成了薄弱學校更新工程,1999年—XX年完成了國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上海市以政府牽頭、教育部門參與,以工程爲抓手,周邊學校形成辦學聯合體,相互支援,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我所在的靜安區學校都是設施先進,管理精細,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亮點,實地感受到了靜安區的精品教育。

(三)學生行爲規範養成訓練好,師生舉止文雅,素質高,令人印象深刻。這是我們進入育才最先感受到的,最爲明顯的深刻的印像。學生絕大多數都主動和外來人員打招呼、問好。走廊上遇到陌生人,師生們會主動站在路旁邊,爲你讓路,等你走後他們才走。公共場所說話聲音儘量控制到不影響別人。都是無煙學校,辦公室裏看不到一個教師抽菸,要抽菸都是到抽菸室或偏闢的過道。地上紙屑、垃圾誰遇到誰撿,從學生到校長都是如此。

上海學校每天都舉行升旗儀式,做早操,育才中學還要加上學生的拳操展示。先是各班組織學生在教室走廊站好縱隊,然後在音樂聲中有序進場——體育教師整隊——旗手出旗、升旗、奏國歌——學生代表作國旗下的講話——做早操——整隊後各班在音樂聲中有序退場。整個過程秩序井然,加上服裝整齊,令人耳目一新。在整個升旗儀式中,有四點令我難以忘懷:一是全體教師到位;二是值日學生不管人在哪裏,只要一聽到國歌聲,立即面向國旗方向敬禮並高唱國歌;三是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班牌,樹在班級隊伍的前面;四是操場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圓點,每個學生都站在圓點上,所以隊伍前後左右,側面都是筆直整齊的。

其實早操及進出場的訓練,這就是最好的行爲規範訓練,能做好這四點,這個學校的學生的行爲規範養成訓練就已經過關了。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但我還要說細節張顯個性,細節顯示素質,細節影射品德,上海師生的品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育才中學不愧爲上海市學生行爲規範示範學校。

(四)濃郁的校園文化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家園。在上海學習期間,走訪了十多所學校,每一所學校,我都感受到一種高品位的文化享受,我深深感到濃郁的校園文化是上海市所有學校的共性,學校的“一磚一瓦都會發言,一草一木都會說話”的花園式育人環境,真正是“小校園、大文化”。

這些學校在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重視的不僅是現代化校舍和教育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獨特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和辦學傳統使這些學校處處都有教育功能,時時都有教育機會。這一方面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反映出學校“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教育工作的層次性、科學性和長效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充滿人文精神和科學色彩的校園文化,爲培育高素質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當地校園建設特有的風采。

我所在的育才國中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有:

一是有專門的宣傳學校辦學思想、學生培養目標、學生行爲規範的“主陣地”。大門口的櫥窗、段力佩老校長的雕塑等,讓人一進校園就感到有一股濃郁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

二是精選宣傳用語。沒有看到行政的、命令式的、禁止性的語言,而是提示式的,溫馨的用語,體現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以人爲本的辦學思想。段力佩老校長曾經說過:“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這些標語就是更好的體現。都是有機玻璃的宣傳櫥窗,消除了安全隱患。

三是宣傳實施精美,安全大方,符合學校實際,也是以人爲本。

四是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宣傳陣地。除了班級內部的黑板報外,每個班級大門口的有機玻璃宣傳櫥窗其實就是班級特徵、個性的一個宣示牌,內容豐富多采。

五是能用學校教師和學生自己的語言,自己的作品來宣傳,用自己身邊的話語來教育師生,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真實性,實效性。

一個學生的行爲舉止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我想每天都能生活在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中,耳濡目染,是師生良好的行爲規範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人們常說學校必須形成師生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是促進師生共同成長,促進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爲代表的校園文化獨樹一幟,不能不說是學校迅速發展的助推劑。

(五)教育科研氛圍好,形式獨特,效果突現。狠抓教育科研,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越來越成爲大家的共識,而教育科研是加強教師建設的最好載體。上海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搞教育科研的氛圍濃,教師的參與率高,發言積極,敢於講真講,講內行話。教研的理念先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好,聚集課堂,注重教育行動的研究。他們常說:“聽過了可能忘掉、看過了可以記住、只有做過了才能理解”。控江國小的校長說學校教研科研必須注重教育教學實踐,重點就是“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學中的實錄)+反思”,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反對純理論的研究,會寫文章的教師不一定能把書教好。這些話讓我深受啓發,教研要在做好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教師和學生的行動跟進,才能取得有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教師的積極性纔會提高,教育科研纔有生命力。

上海在教研方面有幾個獨特的做法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下面介紹幾個:

1、“茶館式”教研------段力佩的教育思想發揚光大,魅力無窮。“茶館式”教研源於育才中學老校長段力佩提出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個的“茶館式“課堂教學方式。每次活動之前組織者會把討論的主題和將要討論的問題告知所有參加研修的教師,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困難。自由、寬鬆、愉悅、和諧,這是“茶館式“教研的特色。發言自由,不規定發言順序、不規定發言時間長短,可以“插嘴”,可以打斷對方發言,可以羣體說話,可以說給全體聽,也可以與旁邊教師先商量一下。每次活動都有主持人進行恰到好處的調控,圍繞主題設計問題,所以上海靜安區繼續教育學院的張人利院長又稱之爲有領導的“茶館式“教研。“茶館”裏也有專業引領,活動中必須有人對這一研修主題有比較深刻的研究與認識。對話中,對原先有錯誤的或不全面的想法進行修正,或者拓展完善,從而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

我參加了三場“茶館式“教研,先是由本校教師發言,然後再由區裏教師點評,進行專業指導,教師語言發言積極,爭論激烈,討論中教師語言上有碰撞,但確實激發了思想的火花。

2、飛行聽課------讓教師感到壓力就在身邊。區繼續教育學院的全體學科的教研員,在事先沒有通知情況下,帶上聽課筆記和板凳,一大早乘車到學校呆上一天或半天,深入課堂聽課、反饋、指導,中午在學校食堂就餐,這種“大兵團”聽課是不定期進行。

3、賽馬場------爲教師教學技藝的展示提供了平臺。它是靜安區教育局組織的學科教學評比活動,只要是年齡在45週歲以下的教師,不論學歷、職稱均可以參加,目的是提高教學素養和教學技藝;爲中青年教師展示才華的機會。我用俗話講就是“是驢子是馬,牽出來騮騮”,教學水平如何,一看便知。

4、異地授課------追求公開教學的真實性。教師舉行公開課教學,到別的學校的指定班級進行,目的就是防止出現教師事先多次準備的公開課、造假課,保證教學的真實性、常態化。

這些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精明的上海教育同行在教育科研中關注教育行動研究的結果,是對教育實踐精闢而形象的概括和總結,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現意義。

(六)二期課改----再掀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自一九九八年開始,歷時十年的“一期課改”後,上海又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稱爲“二期課改”。一期課改率先提出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二期課改根據時代的發展,提出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提出了改變與完善學生學習方式等根本性任務,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健康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二期課改”與“一期課改”的一個不同之處,是特別重視課程建設過程,設置了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類課程,將學校層面的實踐探索作爲課程改革研究的重要組成和重要環節,如今二期課改的春風又綠浦江岸,上海人始終站在全國課改的最前沿。

(七)一對一對話式培訓------精細化培訓,求實效。精細化的“對話式”培訓就是教研員分三次,要從教材分析上、教學設計上、課堂教學行爲上對教師面對面,一對一進行對話指導。聽校長介紹,這樣的活動要跟蹤三次,每次活動他們都要求學科教師始終參與,輪流上同一節課,不斷地修改,調整,直到課上的規範爲止。教研員,學校,教師形成互動的共同體,通過說課、看課、講課、評課,一起討論、找問題、定策略、解問題,提出新的課題研究方向。這樣的活動形成課例載體,專業引領、夥伴合作、實踐反思、行爲跟進等一些經驗與做法。

三、上海教育發展的原因

認真客觀地分析上海教育發展的原因,對於改進我們今後的工作,對於我們改造思想,更新觀念會產生積極作用。

(一)充足的教育投資是上海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上海作爲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以持續強勁的經濟發展作爲雄厚的教育基礎,在教育投入方面體現了“政府負責投入,主管局負責指導和服務,學校負責實施”,職權分明,責任明確,校長在上級指示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創造性開展工作。幾乎每一所學校設備設施齊全、先進,每間教室都裝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廣播、電視,部分學校教室內還裝有空調,有室內體育館,塑膠球場和跑道,校園網絡系統和電視播放系統,各種活動室、功能室應有盡有。校園的綠化、美化,環境好,走進校園工作和學習,感覺非常舒服。

(二)包容、開放的辦學思想,先進的教育理念是上海教育發展的思想保證。

此次到上海掛職,我一個人經常在雙休日帶上相機、筆記和水,沒街走訪一些學校,只要在大門口登記一下,亮出你的身份證,就可以進入學校進行參觀、隨訪、拍照,即使大家都不認識,可以進行交流。例如我到建平學校看到一教師正在給一個皮球人充氣,注水,好奇的我向他尋問用途。原來是一個心理學教師和學生正在準備一個宣泄室的橡皮人。他主動給我認真介紹建平中學目前心理教學的基本情況。其他學校也是如此,全國各地的教育同行都到上海掛職學習,他們已經習以爲常了。第一天到上海育才國中,範校長在大門口接待我時說:“歡迎你來到育才,因爲你們來了可以幫助我們一道發現問題,改進我們的工作,我們學校幹部都比較年青,請你多多幫助他們”。一句平實的話,一直到我離開上海的時候,才知道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包容、開放、友善的育才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景象。

上海人的創新思想和超前的觀念,前瞻性的戰略,給上海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上海教育提出:必須在科教興國戰略中全力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在上海建設一流大城市的進程中,同步超前建設一流的教育;必須在上海未來飛速發展的經濟建設中全面提高新一代市民的素質和能力;必須在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必須在市政基礎設施的調整建設中重新思考學校的佈局結構;必須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加快體制、機制、投資、師資等系統改革;必須在以人爲本的理念下,給教育、教學重新定位。這一觀念不僅反映出上海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在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和人的發展功能上的新認識,也使上海的教育事業立足於一個新平臺之上,佔領了全局的制高點。(上海教育“十一五”規劃、學校發展規劃、上海課程改革與課程設置等)

(三)高校與中國小結合的好,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好,是上海教育發展強大的理論支撐。上海的大專院校和中國小教育結合的好,高校的專家、教授經常到學校講學,指導學校教育科研,進行專家引領,爲中國小教育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院校的理論研究直接和中國小教育實踐相結合,能及時轉化成現實的教育生產力。

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結合的好,更注重教育行動的研究。這次到上海掛職鍛鍊,有幸得到了靜安區教育學院張人利院長編寫並親自簽名的《關注有效教育的十年》,書中無不強調教育必須在理論的指導下,注重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他提出“用最近發展區理論來進行課程設置”,“學生的教育也有最近發展區”,也是他用“相異構”想理論把段力佩老校長的“茶館式教學”發展成爲“茶館式”校本研修。關注“有效教育”必須以理論爲支撐。

(四)競爭與激勵機制的形成,是上海教育發展有力的機制保障。在學校管理體制上,上海實行重心下移,按照事權統一的原則,給予區縣更大的教育統籌權,給予學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建立了教師來源多元化的渠道,探索了“校長職級制”,真正建立了“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績效結構工資制,從而加快了人才質量的提高。校長工資由縣教育局考覈發放,教師工資由學校考覈發放,與職稱、課時、工作崗位掛鉤,校長、教師面臨的競爭壓力都很大,所以在工作上的拼勁非常足,這種機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校長和名師。正是他們抓住“機制”這個關鍵,解決了師資評聘的難點問題,從而形成“處處有競爭,人人有危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五)教師的敬業精神是上海學校發展的有效內驅力。上海教師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教師的上班作息時間從上午7:00—下午4:30,幾乎全天候在學校,沒有午休時間。學校提供免費早、午餐,晚上學生沒有晚自習,教師回家休息。走進辦公室只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中午教師都在自己的年級辦公室備課、會議、輔導、批改作業、交流討論,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不管有沒有課教師都不準回家,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責任心非常強。事後我們跟大門口保衛談到班主任的事,保衛的一句“班主任都是這樣的”讓我們感慨不已。

(六)堅持不懈地抓名校、名師、名校長建設,是上海教育發展的智力工程。1999年上海靜安區教育局啓動“四名工程”建設,造就了一大批名師、名校長(書記)、名校、名學科,建立了名師工作室,由專家領銜,實施精緻化和個別化的帶教。“四名工程”作爲教育事業發展和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上海造就了段力佩、劉京海、張人利、顧正卿這樣的一大批教育家和名校長。教育人才的培養和學科建設爲學校教育軟實力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是上海教育發展的人才庫、智力庫。

(七)校本教研着力點好,加強教研組建設,依託校本來抓教研,做到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上海教育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靜安區教育學院附校、上海市新黃浦實驗學校、上海市曹揚二中等名校提出,敬業精神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驅動力,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保證,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點和歸宿,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抓手,課程改革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佳契機。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重中之重,是“理念轉化爲行爲”的培訓,十分重視理論研究之後,必須有行動力的跟進,十分注重教師的教學反思。

學校應該爲教師構建兩個平臺,即“理念”和“行爲”的平臺,並且要着力在兩者之間鋪設一座通向教學行爲的堅固橋樑,而這一橋樑就是教研組建設,爲此,學校教研組建設的指導思想確立爲:以新課程爲導向,以教師爲研究主體,以課堂爲主陣地,以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爲研究對象,以行動研究爲主要方式,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爲宗旨,加強和改進教研組工作,使教研組成爲教師學習的共同體。在實踐中,他們探索出了“以理論學習、行動研究、專題討論、同伴互助、專業引領、自我反思爲主”的教研活動方式。其中,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礎和前提,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修的標誌和靈魂,專業人員的參與是校本研修向縱深、持續發展的關鍵。校本研修只有聚焦課堂,以“行動研究”爲主,才能做到教學、教研、培訓一體化。同時要從學校課改中的實際問題出發,注重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上海教育對我們解放思想的啓示。

上海的一些具體做法對我們解放思想提供了鮮活的素材,上海的教育實踐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啓示:

(一)要真正地做到加強學習,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經濟基礎我們是不可能趕上和超過上海的,但是在思想觀念上我們是能有所作爲的。上海人的學習精神是值得我們稱道的。社會各種爲個人充電的培訓班應有盡有。育才國中行政會上第一個內容就是由幹部按事先的日程安排輪流主講《卡耐基人際關係學》(每人一本),一學期下來後,一本厚厚的卡耐基人際關係的內容全體幹部都學完了。上海教師學習心理學的勁頭讓我嘖嘖稱讚。我有幸參加了幾場心理學報告,受益匪淺。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充分認識到心理學在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組織了一批心理學專家到學校巡迴作系列專題講座,一般都是在下午二節課後,大約二個小時,教師們都是認真地聽,認真地做好錄相和筆記,沒有一個退場,很少有人講話。一個教師對我說:“心理學很重要,與其說一個學生的品德有問題,還不如說是這個學生的心理有問題,只有心理學才能找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難題的路子,心理學能讓困難的德育工作另闢溪徑”。育才中學的範校長對我說“一個校長說到自己的教師時如數家珍,說這個教師有什麼本事,那個教師有什麼本事,這個校長心理很健康。假如那個校長總是說他的教師這不好,那不好,那麼他這個校長就會有心理問題”。這些都是心理培訓產生的效果。

上海人有終生學習的意識,是真正的學習型社會。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學習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前提。

(二)始終把人才作爲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心工作,教育軟實力的基礎和核心來抓,努力提高幹部教師培訓的實效性。上海學校的意識是:“學校不僅應該是使學生成才的學校,也應該是使教師成才的學校,而且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學校首先應該是提高教師的學校,然後纔是提高學生的學校。也就是說,教師成功是學生成功、教育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注重青年教師的發展,啓用年青教師,重用中年教師,厚待老教師,全方位的激勵全體教師與學校同發展”。所以,他們還認爲:“在所有的學校投入中,對教師隊伍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教育部門和學校都要做這件事情”。上海靜安區教育局“四名工程”的建設,造就一批名師、名校長、名學科、名校,就是基於這種考慮。

要改進我市幹部、教師的培訓,努力提高培訓的水平和實效。上海靜安區教師繼續教育學院是負責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指導學校教研工作的專門機構,專門有人去研究教師的培訓工作,包括教師培訓的內容,課程設置(上海靜安區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培訓課程結構:本體性課程10%,條件性課程15%,發展性課程15%,實踐性課程30%,研究型課程30%),培訓方式等等。

建議在新的形勢下應還原師訓部,引進專門的人才做好教師培訓工作,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大的培訓效果。

(三)進一步優化教育環境,減輕學校負擔。改善辦學條件,從根本上講是政府的行爲。在教育投入方面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規定,體現出“政府負責投入,主管局負責指導和服務,學校負責實施”,做到職權分明,責任明確,校長在上級指示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創造性開展工作,讓他們充分的行使權利而極少受到外界的干擾。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優化促教育資源的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做到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等等,這些是指教育的大環境。

上海不但在教育的大環境上做的好,而且在學校的內部管理的小環境上做得更好。例如上海教靜安區教育局成立了學校“配餐中心”,專門給全區中國小教師,學生配餐,區教育局不惜進行補貼也要保證學生就餐的質量,象這樣關係到民生和教育形象的大事,一般情況下不讓學校自己經營,防止因學校賺錢而影響就餐質量。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該由教育局統管的就統管,而且管理的很好。

如果能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建議組建成立馬鞍山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全市中國小的衛生、水電、保安、綠化的社會化服務,中國小校服配備,學校的門面房管理,教師旅遊等業務。其實學校管了許多不應該管的事,有的也管不好,增加了學校的負擔,這樣做就是把學校承擔的社會職能再還給社會,讓學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學。

(四)積極推行校長職級制,教師績效結構工資制。目前,我市學校校長責任大,壓力重,承受了身心的雙重壓力,在當好一個校長真正是一種奉獻,付出和回報不相稱,和“按勞付酬”的分配原則的是相違背的。不能不說上海的校長職級制、教師績效結構工資制是上海校長、教師隊伍穩定,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最爲根本的因素。積極推行校長職級制,教師績效結構工資制,發揮經濟因素的激勵作用,使校長、教師們在付出的同時獲得了應得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讓他們在社會上體面的工作,生活,才能激發出更大的活力。

(五)積極探討,調整學校佈局,適當控制辦學規模。前幾年,在國家進行學校佈局調整的大背井下,我市也對中國小的佈局進行了調整,目的是進一提高辦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的作用,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導致了一些弊端,比如一些農村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再加上道路交通不好,存在嚴重的學生安全隱患和管理困難;再加上教育投入不足,導致學校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一些學校的班級班額過大,學生總數過多,教師工作負擔相對增加,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且學校過大會產生一系列的無法解決的問題,活動場地小,困難學生之間互相影響大,學生教育存在問題,校園設施損壞嚴重等。上海教育的兩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充足的教育投資和小班化教學,充足的教育投資是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前提,我們目前的經濟基礎還不可能大力推進小班化教學,但必須適度控制學校的辦學規模,使學校的資源配置得到相對的優化。

市政府副祕書長掛職鍛鍊工作總結2018掛職鍛鍊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我於7月參加中組部、團中央組織的第九批“博士服務團”,到四川德陽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現掛職鍛鍊即將結束,特將一年來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以及收穫體會等總結如下:

一、掛職鍛鍊期間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我在德陽所任職務是市政府副祕書長兼德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主要負責交通、能源、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工作,並協助開展災後重建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及對口支援的協調銜接工作。

到任後,我迅速實現從中央到地方的角色轉換,儘快熟悉所分管的工作和業務,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爲災後重建出謀劃策,主動組織開展了58座分佈式電站的選址工作,編制了投資規模約100億元的《德陽市分佈式能源規劃》,預計每年可新增產值100億元,節約標煤300多萬噸,減排溫室氣體600萬噸。該規劃現已得到德陽市政府批准,正在開展示範工程的前期工作。此外,我還爲德陽市爭取國家財政補貼和社會援助資金1億多元,較好地完成了組織和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一年來,我克服餘震和疫情頻繁所造成的不利影響以及水土不服、家庭負擔等生活困難,儘量減少回京探親的次數,堅持戰鬥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同時,我還抓住空閒時間,對金融、能源、“三農”、醫療等領域的知識進行廣泛涉獵,進一步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收穫和體會

在德陽工作和生活的一年,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年。作爲一名國家公務人員,一個有覺悟的共和國公民,能夠到抗震救災的第一線,服務災區人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災後重建事業,我感到無上的光榮。在德陽,我目睹了災區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慘狀,理解了什麼是“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爲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更見證了災區人民在廢墟上重建美好家園的偉大曆程。這對我既是心靈的一次洗禮,也是人生中莫大的財富。回顧過去的一年,受益頗多,感觸也頗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我們的民族擁有堅毅的品格和強大的力量

此次汶川大地震,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海內外同胞和衷共濟,釋放出無比巨大的愛國熱情,迸發出了令世界震驚的中國力量和精神。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領導下,政府有關部門科學制定災後重建規劃,迅速出臺一系列支援災區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口援建,使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羣衆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優先得到恢復,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恢復和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增強,原定3年的目標任務有望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事實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擁有堅毅的品格和強大的力量,“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二)政策制定者要多考慮基層的疾苦

通過一年的掛職,使我對基層工作的難度有了更爲客觀的認識,對基層工作的艱辛有了更爲真切的體驗。我深刻地體會到,政策制定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藝術。作爲一名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一定要善於處理宏觀和微觀的關係,把握好政策的尺度。我想,有了此次掛職的經驗,我回到工作崗位上後,在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時,將會更充分地考慮基層工作的疾苦,提高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爲基層工作的同志們排憂解難,儘自己所能爲他們提供幫助,以便使所制定的政策收到更好的實施效果。

(三)德陽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鑑

德陽建市之初,經濟總量排名在四川省還比較靠後。爲了促進經濟發展,25年來,德陽大膽解放思想,先後實施了兩次創業,實現了農業化向工業化的轉變,鄉鎮企業和縣域經濟也得到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德陽以產權制度改革爲重點,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做大做強,加速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併發揮自身優勢,重點抓好國家級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積極打造完整產業鏈,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進一步加快。目前,德陽的經濟已躍居全省第三位,形成了機械、化工、食品、服裝、醫藥和能源等幾大支柱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也爲廣大內陸地區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寶貴經驗。

三、有關意見和建議

當前,德陽市災後重建工作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缺點和不足也在所難免。圍繞德陽災後重建存在的一些問題,現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如下:

(一)加強專項規劃制定工作,爲重建提供科學的指導

目前,德陽的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已經完成,但專項規劃工作比較薄弱。特別是德陽的煤炭、石油和水電資源匱乏,能源的對外依存度較高,能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爲了給災後重建工作提供科學的指導,應切實加強專項規劃的制定工作,尤其是要根據德陽天然氣豐富、工業發達、負荷集中等有利條件,在已編制完成的《德陽市分佈式能源規劃》基礎上,儘快開展有關示範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分佈式能源,爲德陽構建起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抗災能力強的能源供應體系,促進德陽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增長方式根本轉變

災後重建不是對災前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簡單複製,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必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德陽在關注gdp增長的同時,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摒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粗放式的傳統發展模式,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加在對高耗能行業的改造力度,積極推廣新能源、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爲全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做出表率。

(三)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積極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德陽的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存在一定的產業老化問題,特別是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滯後,與東部沿海省份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應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更加重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品附加值,積極支持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羣發展,把工業發展引導到佈局合理、有序發展上來,同時,要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以數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爲依託,大力發展以網絡傳輸產業、信息家電產業、現代信息服務產業等新興產業,以保持德陽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四)進一步加強小城鎮規劃,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受農業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經營方式落後等因素影響,德陽的城市化進程還不夠快,小城鎮建設所必需的產業支撐缺乏,配套基礎設施薄弱。爲此,要進一步加強小城鎮規劃工作,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爲龍頭、農村合作組織爲基礎的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要在建立市場準入標準和加強監管的基礎上,打破行業壟斷和條塊分割,允許社會資金進入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公共事業,以完善小城鎮建設所需配套設施建設,把小城鎮建設成進行農業資源的社會化組織和承接大中城市產業轉移的平臺,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格局,切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五)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加速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世界性的難題。目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信貸規模的大背景下,加強政府部門對經濟的調控也是應有之舉。但總體來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仍是各國所遵循的發展市場經濟的主要原則。爲此,要以深化政府體制改革爲契機,進一步實行簡政放權,並切實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接受社會公衆監督。同時,要針對“市場失靈”的某些特殊情況,制定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確保公共利益不受損害,努力提高公共產品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掛職鍛鍊個人工作總結2018掛職鍛鍊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根據組織安排,我於今年五月下旬起到市東山區人民政府掛職鍛鍊,任區長助理。半年來,在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東山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自己始終珍惜機遇,認真學習,積極調研,主動參與,深入思考,得到了較爲全面的學習鍛鍊,在思想政治素質、思維、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簡而言之,就是感受很深,收益良多。

一、東山區的基本情況

東山區是廣州市轄10個行政區之一,地處廣州中部,白雲山之南,珠江之北,全區面積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萬,轄10條行政街。東山區歷來就是廣州市重要的商貿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區,其歷史悠久,文化蘊含豐富;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環境優美,風物宜人;人緣地緣條件優越,黨政軍首腦機關多;市場活躍,經濟繁榮;社會昌盛,文明日進,是廣州人嚮往的居住樂園和商家投資置業的熱土。

東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是:以增強城區綜合競爭力爲核心,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爲動力,以信息化爲導向,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城區管理和社區建設,努力創造文明法治的城區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把東山區建成生態環境優美、人居條件優良、綜合服務優質、文化教育優越、居民素質優秀的現代化精品城區。

近年來,東山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幹部羣衆圍繞中心工作,團結拼搏、勵精圖治、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推動了東山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綜合經濟實力邁上了新的臺階。

XX年國內生產總值289.8億元,同比增長10.61%,在全市各區、縣級市中列第5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8億元,同比增長12.2%,在全市中列第4位;國地稅總收入130.4億元,同比增長51.6%,其中國稅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38.1%,地稅收入84.1億元,同比增長60.3%;地稅收入額佔全市地稅總收入的31%。上述三項指標均居全市首位。東山區人均繳稅1.46萬元,比廣州市人均高出近一倍,是名副其實的“稅收大區”。東山區稅收主要來源於五個方面:大集團、大酒店、大超市、大專業市場、高新技術企業。

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到位,實施“優二進三”戰略,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目前,東山區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94.4%,確立了在全區產業中的主體地位,產本資料權屬文祕資源網嚴禁複製剽竊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任務基本完成。積極推進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目前,95家街道企業已全部完成轉制,348家區屬企業中已有345家完成轉制,第二產業佔gdp比重不斷降低,目前爲5.6%。

商貿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以海印、環市東、英雄廣場及農林下路——龜崗路四大板塊爲主體的發展格局,百貨零售、餐飲等傳統的商貿服務業以及金融、保險、代理、諮詢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XX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1億元,同比增長8.2%。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確立了發展信息服務業的新思路,建立了以信息服務業爲主導的黃花崗信息園,中國網通等一批it行業的龍頭企業相繼入園,目前進園企業總數達565家,XX年技工貿總收入43.95億元,實現利稅3.69億元。

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到今年6月,全區民營企業有1.7萬家,佔全區企業總數的90%,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億元,同比增長18%,佔全區總量的三分之一;營業額140億元,同比增長20%,佔全區總量的三分之一。

(二)城區建設和管理成效顯著。

全面完成了“一年一小變”和“三年一中變”的目標任務。拓寬了大沙頭三馬路等路段,重新鋪設、改造人行道80多公里,對“一區三邊”的陳舊樓宇實施了“穿衣戴帽”工程,進行全面翻新;進行了東山湖水質淨化工程,建成魯迅紀念園、海印遊園等一批綠化廣場和社區小公園,目前全區綠化覆蓋面積500.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29.1%。大力清拆“兩違”建設,全面拆除校園圍牆佔道商鋪,撤銷佔道經營市場,實行市場入室,實現還路於民。實施了住宅小區5年整治計劃,通過整治建設31個示範小區,帶動了一大批居民住宅區的環境改造、綠化、美化和物業管理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讓廣大羣衆親身感受和分享“小變”、“中變”的豐碩成果,東山區被評爲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覈先進單位和市“三年一中變”工作優勝區。

(三)社區建設和勞動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有效。

社區服務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已有6條街道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標準社區服務中心,其餘街道和區級社區服務中心,將於年內建成使用。投入2500萬元,實施了社區老年福利“星光計劃”,已建成31個項目,在建26個項目,建成了被評爲省二級福利院的區福利院。社區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構建起社區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外來人員管理、義工管理等10個便民服務系列。開辦了10所社區學期工作總結校、16個分校,去年以來舉辦了各類培訓班900多期,參與羣衆4萬多人次。社區工作者隊伍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全區建立社區志願者隊伍355支共2.76萬人,專業管理服務隊伍72支2500人。今年,東山區被國家民政部評爲“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和“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加大了扶助困難羣衆工作力度,先後出臺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險慈善醫療救助、實物救濟、特困生助學、救助困難家庭重症兒童、解決“雙特困”家庭住房困難等扶助措施,有效地解決了困難羣衆的生活困難問題。大力加強再就業培訓工作,近三年區財政共安排1000萬元專款,爲失業人員提供一次性全免費轉崗就業培訓,僅今年1一9月,培訓失業人員達10651人次,同比增長108%,佔應該培訓失業人員總數的75%。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完善再就業網絡系統。投資2600萬元,建成面積4600平方米,集就業服務、職業培訓、社會保險於一體的區勞動就業培訓服務中心大樓,在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設置了勞動和社會保障中心。XX年以來,全區就業率均達6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控制在3.5%以下,保持了平穩的就業局勢和社會穩定。

(四)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以創建教育強區爲目標,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從XX年起,投入8.5億元,啓動了教育綜合改造、信息化、英語教學、人才、創新五大工程。目前全區增加優質高中學位2842個,優質國中學位2150個;建成了區教育信息中心、42個校園網、310多套多媒體教學平臺、77間多媒體電腦室、37間多媒體電教室、72所學校實現了“校校通”,爲省市一級學校一線教師配備了手提電腦。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加強英語教學,引入56名外籍教師從事英語教學,並選派一批英語骨幹到廣東外貿大學進修培訓。在全區國小一年級正式開設了英語課程。今年6月,通過了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區的驗收評估,7月省政府正式發文授予東山區“廣東省教育強區”榮譽稱號。科教興區取得新進展,被評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文化、衛生、體育、計生等各項工作也取得新的成效,被評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區、廣東省文化先進區。

二、珍惜機遇,鍛鍊提高

組織西部地區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幹部到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掛職鍛鍊,是貫徹xx“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是促進民族地區穩定發展,鞏固民族團結,實現民族地區發展和振興、共同富裕的需要。我能夠從祖國的大西南來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掛職鍛鍊半年,能夠從繁忙的工作一線脫身出來到廣州工作、學習半年,這個機遇是非常難得的。因此,我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認真學習鍛鍊,切莫辜負了組織的期望。

到東山區後,根據東山區地處廣州市中心,商貿發達,經濟構成以第三產業爲主的實際,明確了自己在掛職學習期以瞭解東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及其措施、東山區人民政府工作運行機制爲重點,拓寬視野,深化認識,提高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爲目標,並制訂了具體的學習工作計劃。

圍繞實現掛職學習的工作目標,自己較快地適應了三個轉變,即工作角色的轉變,工作環境的轉變和生活環境的轉變。甘當國小生,謙虛謹慎,不恥下問,始終擺正自己的位置——學習鍛鍊,努力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安心、靜心、專心工作學習。認真遵守中央“兩部一委”制定的《掛職鍛鍊幹部行爲規範》,做到工作、學習上高標準、嚴要求,生活上低標準、艱苦樸素。正確處理學習鍛鍊與聯繫派出單位工作的關係,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鍛鍊上。自覺做到慎獨、慎欲,經受了考驗,用實際行動維護了自己的形象。

半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刻苦學習。掛職學習的第一階段,自己認真學習,查閱了《廣東年鑑》、《廣州年鑑》、《廣州五十年》、《廣州改革開放十五年》、《東山年鑑》、《東山區志》,近幾年東山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報告,調研報告,統計資料等材料,並做好摘記。通過學習,逐漸瞭解了廣州市,特別是東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參加區有關部門舉辦的專題講座,認真學本資料權屬文祕資源網嚴禁複製剽竊習了xx在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和5月31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結業典禮上發表的重要講話,xx同志在中共廣東省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等。同時,還認真看閱了有關經濟、嶺南文化等方面的專著,力求兼收幷蓄,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2、深入調研。積極跟隨區政府領導或自己走出機關到一線去調查研究,一是在東山區內調研,先後到了東山區所轄的10條街道,就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小區整治,物業管理,維護穩定等調查研究,瞭解情況;還到了區經貿局、工商聯、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座談,瞭解其工作情況。二是跨區調研,先後到了貴州赴穗掛職鍛鍊幹部所在區考察學習,參觀考察了去埔(白雲)工業園區、黃埔科技創業園區,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七喜電腦有限公司,珠江鋼鐵有限公司;黃埔區大力加強環境建設,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天河區的電子政務,芳村區的專業市場建設,老城區的精品市場、特色商業街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利用雙休日調研,先後到了深圳、東莞、珠海、中山、順德等地考察學習,親身感受到了珠三角的經濟活力與蓬勃生機。

3、參加會議,觀摹學習。主要參加了區政府常務會議,區長或分管副區長專題會議,現場辦公會議等,瞭解了區政府的決策程序、信息反饋、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等機制,感受了區政府決策的民主、科學、規範,工作的高效率、快節奏。

4、加強聯誼,擴大宣傳。利用一切機會、場合,向新朋老友介紹貴州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貴州的優勢資源,風土人情等,加深其對貴州的瞭解,結識了一批朋友。

5、履行職責,帶好隊伍。這次貴州共派出八位同志到廣州市掛職學習,自己作爲組長,能認真履行職責,帶好隊伍,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一是要求大家自覺用《掛職鍛鍊幹部手冊》規範自己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律,用自己實際行動維護好本人、派出單位和貴州的形象;二是定期集中學習,交流工作學習中的體會與感受,做到每月一次;三是經常向廣州市委組織部幹部一處、貴州省委組織部調配處、貴州省人民政府駐穗辦事處彙報工作,主動爭取領導,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共編髮《貴州省赴穗掛職幹部工作簡報》9期。

三、體會與收穫

半年的工作、生活實踐,給自己提供了一個體驗廣州、感受廣州的機遇。半年來,自己既感受到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迅猛的活力,也感受到了廣州經過“小變”、“中變”後的繁華與美麗;既感受到了廣州市各級幹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明務實的精神,更體驗到了嶺南文化的海洋性與開放性、兼容性與多元性、創新性與靈活性等特性。

感受之餘,更多的是思考,作爲夜郎故地上的貴州人,我經常把貴州與廣州(廣東)、天柱縣與東山區進行比較分析,試圖找出其中的異同。通過比較分析,我認爲:貴州儘管經濟社會發展較爲滯後,與廣州的差距很大,但貴州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只要我們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勵精圖治,艱苦奮鬥,貴州就一定能夠發揮後發優勢,不斷縮小與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差距。當前,在貴州的各級幹部中,必須進一步強化以下幾種意識:

一是開放意識。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必須摒棄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牢固樹立開放意識,進一步對外、對內開放,實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與合作;要加大貴州的外宣力度,提高貴州知名度,讓貴州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貴州;要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實行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藉助外力促進貴州加快發展。

二是發展意識。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貴州這樣的欠發達地區,必須突出發展這個主題,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要一門心思想發展,一切力量爲發展,解決一切與發展不相適應的傳統觀念,擺本資料權屬文祕資源網嚴禁複製剽竊脫一切不利於發展的思想障礙,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條條框框,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實踐已經證明: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難上難。

三是服務意識。這既是貫徹落實“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內在要求,也是踐行xx“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更是轉變幹部隊伍作風、機關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建立廉潔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

四是環境意識。在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順利推進、加入wto、市場競爭更爲激烈的今天,環境建設的作用日益凸現。廣州市提出要優化發展環境,不斷增強軟環境。作爲經濟落後的貴州,環境建設的任務更加繁重。要在努力改善硬環境的同時,下大氣力加強軟環境建設,進一步營造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文環境。努力培養有利於加快發展、朝氣蓬勃、奮發圖強的“精、氣、神”。要強化誠信教育,養成規則意識;培養競爭意識,養成合作精神;培育正確的財富觀,形成健康和諧、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的社會風尚;培養公共道德,養成環境意識;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寬容精神。

總之,通過半年的掛職學習,經過半年的耳聞目睹,自己既感受到了貴州與廣州、天柱與東山的差距,也看到了希望,更體會到了責任感、使命感與緊迫感,堅定了加快貴州建設,實現富民興黔的信心、決心;經過學習鍛鍊,自己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啓迪了思維、深化了認識、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態勢、發展方向、政府的職能及作用有了較爲明晰的認識,增強了自己的大局意識、改革開放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環境意識;提高了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的堅定性、自覺性,思想政治素質、實際工作能力、政策理論水平等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黨的xx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吹響了新世紀進軍的號角。本世紀的頭二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貴州發揮後發優勢,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我們年輕幹部施展才幹,報效黨和人民的大好時機。我將倍加珍惜人生中這難得的機遇,充分運用在廣州掛職鍛鍊學到的先進的管理知識和經驗,在組織安排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勇於創新,在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富民興黔偉業中建功立業,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