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2W
本文目錄2017年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對口支援工作總結伊犁師範學院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新疆醫科大學對口支援工作總結

對口支援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在西部院校與內地校之間建立的一種穩定的幫扶關係;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教育發展地區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繼續深入貫徹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西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4篇

自教育部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以來,南京農業大學在對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校管理制度與運行建設爲重點,積極發揮南京農業大學的學科、人才和管理優勢,兩校積極溝通,共同合作,採取多種方式,開展了多方位的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月,教育部啓動“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我校先後新疆農業大學與包括南京農業大學在內的等五所內地支援高校積極聯繫,主動協商,在制定學科建設規劃、學科隊伍、科研合作、學科建設條件、學術交流、圖書館建設、研究生培養等諸多援建方面達成一系列協議,援受雙方積極溝通,共同合作,採取多種方式,開展了多方位的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開展的情況

(一)高度重視,明確目標,確保障援建工作順利進行

南京農業大學與我校有着長期的來往和合作關係,兩校領導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教育部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後,兩校的對口支援關係得到明確,我校將支援工作作爲重點議題列入了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校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多次專題討論對口支援工作,確定由學校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抓,成爲學校的一項“一把手工程”。爲使對口支援各項工作開展得更爲順利,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校辦、組織部、人事處、教務處、科研處、研究生處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南京農業大學對口支援新疆農業大學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口支援工作的協調、落實對口支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明確了相關部門和學院職責,形成了良好的對口支援格局;建立援受雙方之間高校領導和教師互訪機制,兩校主要領導每年進行一次會晤和交流,專項研究和協調支援工作。雙方校領導、對口部門與院系領導以及學科教師互訪50餘人次,交流辦學思想與經驗,具體落實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管理幹部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對口支援工作。兩校及時總結對口支援工作經驗,不斷髮揚成績,先後簽訂校級對口支援協議3份,院級對口支援協議3份,進一步明確了以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學校管理爲主的受援目標。每年召開數次領導小組例會,聽取、研究、落實和檢查我校在對口支援實施過程中的工作情況,並形成會議紀要。此外,還編印了對口支援的專題簡報,並撥出專項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用於實施對口支援工作。

與此同時,爲了使援教教師安心工作,解決援教教師的後顧之憂,學校有關部門相互配合,爲援教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落實專人負責援教課程計劃、教學安排及有關對口支援工作,並在教工宿舍區爲援教教師安排了兩居室住房,購置了傢俱、電器、臥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關學院爲援教教師安排專人負責反映和解決援教教師碰到的工作及生活問題,協助做好援教教師上課的各項準備工作。並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實行政策傾斜,爲援教教師和幹部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和空間,保證了支援工作得以長期順利開展。

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後,與南京農業大學對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與援疆學科建設工作結合進行。

承擔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內地五所高校——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都與我校有着長期的來往與合作關係,雙方領導都高度重視援建工作。教育部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後,我校將此項工作也作爲學校的一項“一把手工程”。雒秋江校長爲此專門召集與援疆學科建設工作有關的部門和全校各學院領導,傳達教育廳動員會議精神和劉怡副主席的講話,並且佈置瞭如下工作:學校成立“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校學位辦;各一級學科所在學院的院長爲對口支援負責人,負責對口支援項目的實施,各學科應指定具體辦事人員負責聯繫工作;做好協議書的起草工作,各一級學科在協議書範本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對協議書進行充實和修改;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涉及的各職能部門都應認真負責地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確保計劃的順利實施,同時要及時將計劃實施的情況在校報和相關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各受援一級學科應高度重視計劃的貫徹落實,積極主動與支援方聯繫協調,特別要注意將此計劃的實施和師資隊伍建設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對口支援學校的學科優勢,培養我們自己的師資隊伍,利用支援方的資源,提高本學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水平;各受援學科應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案,以5年爲一週期。各項措施要具體且可操作,切忌寬泛空洞;沒有列入對口支援的其他學科應主動尋找切入點,參與援疆學科建設計劃。隨後,校黨委常委會議專題討論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落實工作,校黨委書記李寶城要求將此事當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黨委常委會決定由雒秋江校長擔任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彤副校長和阿不來提副校長任副組長,並落實了辦公室的工作經費。在此情況下,援受雙方先後簽訂校級對口支援協議5份,備忘錄3份,學院級援建協議多份,進一步明確了以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學校管理爲主的受援目標。

爲貫徹落實教育部制定下發的援疆學科建設計劃,中國農大在教育部召開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工作會議之前,於6月1日和2日,由副校長譚向勇率領的8人考察組來到我校,就兩校在生物學、畜牧學、農業資源利用、農業工程等學科的建設和對口支援事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協商,達成了全面具體的合作共識。在兩天的考察中,中國農業大學“長江學者”、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武衛華等專家爲我校師生舉行了5場精彩的學術報告,並深入到對口學院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協商,專家們務實的作風得到我校師生的高度讚譽。6月2日下午,中國農業大學與新疆農業大學學科建設對口支援備忘錄籤儀式在新疆農業大學舉行。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劉怡、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孫也剛、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譚向勇及考察組7名專家、我校黨政領導李寶城、雒秋江、阿不來提、張建華以及學校對口受援的相關學院的黨政領導參加了籤儀式。籤儀式上,雒秋江校長介紹了兩校在對口支援學科建設的協商、洽談情況。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譚向勇說: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從前期籌備到具體實施,得到了雙方領導的高度重視,此次達成了許多具體事宜,並都一一落到了實處,使每個環節都更具可操作性。這次對口支援是雙方今後在更多領域進行實質性合作的良好開端。

十月上旬,我校黨委書記李寶城、校長雒秋江、副校長陳彤、王濤等帶領研究生處和我校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受援學科所在的學院領導赴五所支援學校進行回訪,回訪期間同支援學校就可能的支援項目和支援方式進行了認真探討,並與支援學校簽訂了回訪備忘錄。

(二)突出重點,講求實效,援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1、援教工作按計劃實施。支援高校派教師到我校支教是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計劃的一項重要工作,以來,南京農業大學先後分5批派出14名優秀教師、2名優秀管理幹部到我校援教和掛職援助,幫助開出新課和急需課程40門次,涉及農、理、經、管、工、法六大學科領域,直接授課1500餘課時,保證了我校急需課程的順利開設;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實施後,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也根據雙方的協議,派出了教師和領導幹部到我校掛職和支教;南京農業大學向我校開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實驗場所,優先安排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並派出南京農業大學知名專家學者到我校進行學術訪問和開展系列學術報告,對我校學科建設和學位點申報工作進行了指導和幫助;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天真教授等應邀到我校訪問,陳彤副校長、王濤副校長會見了張天真教授,我校農學院領導與張天真教授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種實驗室的問題達成初步意向。9月6日至7日,陳彤副校長、王濤副校長和研究生處領導及學位辦工作人員等先後走訪了我校九個學院,就在學科建設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援疆學科建設”的作用等議題,分別與各學院領導、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教研室主任等進行了座談,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大家普遍認爲:日元貸款和省部共建等項目爲各學院提供的儀器設備,部分地解決了各學院在實驗室建設方面一直以來存在的困難。有了設備,當前最急需解決的就是人才的問題。希望通過“援疆學科建設”,對口支援的五所內地重點院校能在師資培養、科研等方面切實爲十個援建學科解決這些根本問題。我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隊走訪了五所內地支援高校,進一步就援建事項達成協議。對口的學校、學院領導或學科帶頭人先後來訪11人次,瞭解我校情況,安排講學、講座、培訓、指導等活動,促進了雙方友誼。

2、開展師資委培、掛職鍛鍊及學生的聯合培養工作。以來,我校充分挖掘南京農業大學援教教師專業特長,通過“傳、幫、帶”,先後爲我校培養了許多名專業課教師,我校受援院系的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雙方互聘研究生指導教師,交流研究生教育經驗,共同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南京農業大學已招收我校1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碩士研究生,其中定向培養博士學位教師2名;指導30多名本科生畢業論文。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實施後,這一工作在五所支援學校展開,內地五所高校接收我校11人進修或攻讀學位。

3、推進學術交流工作的開展。隨着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實施,支援學校和我校間的學術活動及管理經驗交流日益增多。來疆援教教師除了搞好課堂教學工作,還圍繞交流科研成果、介紹學科前沿等內容,程度不同、各有側重地開展了學術交流或專題報告活動,爲本科生和研究生舉辦學術講座、專題報告40餘場。

9月2日,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棉花育種專家張天真教授訪問我校,對農學院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指導建議,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種實驗室的事宜達成初步意見,併爲共同開發新疆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就我校擬與南京農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成立“新疆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所”事宜進行了認真磋商。5月10日,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土地資源管理專家曲福田教授訪問我校,作了題爲《中國土地非農化政策分析: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和《我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學術報告,與我校經濟管理學院的教職工進行了座談,就我國公共管理的學科建設與發展,以及南京農業大學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作了專題講座,並就相關問題與我校經管學院領導和教師進行了探討和交流,使該院師生很受到極大啓發。

7月23日,南京農業大學原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專家鍾甫寧教授應邀到我校經濟管理學院,爲學院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作了題爲《應用經濟學必須強調實證分析》和《應用經濟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的學術報告。其務實的學風、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淵博的學識再一次給經管學院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8月中旬,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歐名豪教授、院黨委書記吳羣教授和郭貫成教授應邀前往我校經濟管理學院對學科建設進行指導,並參觀了學院在哈密的實習基地,對學生的實習工作給予了具體建議。

8月20日,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處宋華明處長一行6人訪問我校,就學科援建的有關組織和落實工作與我校研究生處進行了商討。

北京林業大學援疆教師戴偉在我校資環學院工作期間,積極牽線搭橋,促成了資環學院在林業總局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監測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場)建成了教學實習基地,該基地已掛牌。同時他還積極聯繫,促成我校資環學院和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利用德國專門基金,計劃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開中德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戴偉援疆期滿回京時,資環學院還專門給北京林業大學人事部門寫了感謝信。

援疆幹部、中國農業大學王濤教授來我校任副校長後,十分關心學科建設的問題。他力促在我校農學院與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種實驗室”,雙方已簽訂協議(等新疆農大中心實驗樓蓋好後即可進入實施階段)。他還積極地爲我校申報第十批博士點、碩士點出謀劃策,爲申報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強在科研和學科建設方面的合作。

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實施後,援受雙方聯合申報課題6項,目前正在實施階段。

南京農業大學援疆教師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間,利用自己豐富的經驗,親自主持寫本子,負責申報成功二項課題:一是教育廳創新羣體的課題(作物遺傳育種)20萬,一是教育廳重大項目(鷹嘴豆)10萬。麻浩教授還親自參與這些課題的研究,在回到原單位南農後,仍然利用與新疆農大的工作關係,爲我校農學院與南農作物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牽線,雙方計劃作爲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每年由南農方面給我校農學院一個開放課題,提供經費支持。

我校動科學院的來自南京農業大學援疆教師韓兆玉,協助動科學院成功申報了伊犁奶牛高效生產技術研究的課題,經費8萬元。同時他還積極下到地方上,利用動科學院與地方合作辦班的機會,爲地方技術人員提供培訓支持。

我校經管學院來自南京農業大學支教教師吳未和樑亞榮二位博士,講課方式得到學院領導和老師、學生的肯定和歡迎,他們製作的課件,都無償提供給了支教學院。

我校林學院李霞老師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成功後,主動邀請北京林業大學援疆教師高述民博士參與研究,提供了8萬元經費支持。

由中國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和新疆農業大學蔣平安教授聯合主持的有關羅布泊地區土壤的研究工作,進展順利,中國農業大學在考察活動經費、儀器設備與人力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經管學院蒲春玲教授,在申報國家課題時,得到南京農業大學曲福田教授、吳羣教授的指導,他們也積極作爲課題組成員參與研究工作。南京農業大學鍾甫寧教授來疆進行有關兵團保險的課題調研時,我校經管學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我校經管學院在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研究生課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農業大學許多專家的諮詢和建議。

5、協助我校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服務水平。

南京農業大學1999年即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估,在本科教學管理方面具有優良的傳統和紮實的基礎。應我校迎接9月份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的需要,南京農業大學將投入10多萬元開發並經過長期實踐和完善的一整套教學管理系統無償移植到我校,實現了成績網上管理、教師網上報送成績和學生網上選課,師生開展網上教學質量評價的系統也進入調試階段,即將投入使用,這一系列的工作促成了教學管理從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的變革,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我校教學管理改革和本科教學迎評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併爲我校節省了約15萬元的市場開發費用。另外,我校爲借鑑南京農業大學評估經驗,尋求幫助,先後由我校黨委書記和副校長帶隊到南京農業大學參觀交流,並在評估建設、圖書館建設和管理方面達成了援助協議。

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經王濤副校長聯繫,也表達了意向讓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員去到中國農大學習研究生管理軟件,並提供軟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給予我校物質支持。

援建關係確立後,已不僅侷限於學科之間。近日,河海大學圖書館利用工作人員個人捐款向我校圖書館贈送了4臺計算機,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向我校圖書館贈送了15臺電視機和DVD機,這種援建活動對於改善新疆農大圖書館的硬件條件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農業大學資環學院向我校資環學院贈送了1套電動取土機用於科研工作。

二、工作體會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認識的基礎在於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有關文件精神。學校多次組織召開專門會議,貫徹有關文件精神,要求各級部門從實踐三個代表和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從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認識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廣泛開展了援建工作的宣傳工作,確保認識上的“三個到位”,即學校黨政領導的認識到位、各級部門的認識到位、教師的認識到位。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各級領導多次利用各種機會到對口援建的學校進行交流學習,並邀請對方領導、教師到我校指導幫助,把援建工作作爲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同時,爲加強對援建工作的領導,學校要求各學院相應成立了管理機構,負責該項計劃的實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門不能解決的事情,都提交領導小組討論並得到落實,從而增強了學校受援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

2、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是做好援建工作的關鍵。援建工作涉及到學科建設、師資培訓,研究生培養,合作科研,學術交流等多項內容,如何使這一工作更有針對性,突出重點,這需要在廣泛調研,相互瞭解,相互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我校黨政領導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和學院落實受援項目,帶領職能部門和學院學科負責人到五所內地高校實地考察,就援疆學科建設問題與五所高校反覆磋商,最後確定以學科建設爲中心,培養師資,定點培養研究生爲重點,廣泛進行合作科研,促進學科建設儘快上水平、上臺階。由於我校在援建工作中明確了工作中心,人員交流、援教教師支援建設重點課程等工作都配合這一中心,因而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心下移”,由兩校相關學院之間簽訂合作協議,落實具體合作內容,從而充分調動學院一級在援建工作上的積極性,確保援建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3、加強宣傳,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條件。新疆農業大學成立了“新疆農業大學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和對口支援新疆高等學校計劃宣傳信息交流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任正、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領導任成員,以進一步宣傳計劃實施情況,加強校際間交流,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向教育主管部門反映。援受雙方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如宣傳櫥窗、校報、網頁、簡報等加強相互宣傳,互派教師和學生到對方學校舉辦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等,對營造全校性的對口支援氛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今後工作方向

通過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實施,我們深刻體會到,這兩項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對西部地區特別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將把這兩項工作當作爲重要工作來抓。

1、繼續圍繞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開展更爲廣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十一五”期間援疆學科建設工作的主要內容,確定了以項目爲依託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科學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項目爲依託,爭取與支援高校合作申報國家課題。另外,要進一步推動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建設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內容,落實好教師援教和雙向幹部掛職工作,落實好我校在職教師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的委託培養和專業課教師的進修培訓工作,發揮兩校優勢,落實好科技合作,不斷加強實驗室開放、學術交流和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辦學水平再上臺階,爲其長遠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2、成立組織機構,將援建計劃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我校計劃於6月上旬在烏魯木齊召開“對口支援及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新疆農業大學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並已經起草了工作委員會的章程,工作委員會將實行輪值主席制度,每年召開一次年會,總結研討工作,成立這一工作委員會,是爲了加強協調機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更好地促進援建工作的開展。

3、建立對口支援工作的互動機制。我校將在學術交流方面積極邀請五所高校的優秀專家、教學名師到我校講學,不斷轉變我校師生教學、管理觀念;在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繼續做好互訪工作;在培養師資、鍛鍊幹部、開展國內訪問學者研究、共同舉辦學術會議等方面,爭取做好經費配套工作,爲援建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保證這一工作長久、順利地開展。

對口支援和援疆學科建設工作已經使我校初步收益,使我們對教育部的這兩項工作的意義有了切身的體會,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這兩項工作,同時將兩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援建,促進我校的學科建設和全面發展。

對口支援工作總結2017年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2) | 返回目錄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務院三峽辦、省三峽辦和各對口支援省市的關心支持下,我市對口支援工作以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和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爲動力,以推動庫區和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同心同德建設和諧穩定的新庫區爲目標,堅持創新驅動、合作共贏,全市對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績。據統計,20xx年全市共落實對口支援資金共92.18億元。其中落實經濟合作類項目52個,到位資金81.3億元,落實無償援助資金1.22億元,落實經濟支持類項目201個,到位資金9.66億元,通過對口支援安置移民就業1250人,培訓各類人才1064人,出色完成了省三峽辦、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對口支援工作任務。20xx年我們着力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春節回訪,謀劃部署全年工作。20xx年是全國對口支援五年規劃及省內對口支援工作規劃實施的最後一年。爲認真做好全年工作,按照國務院三峽辦、省三峽辦的工作要求,我們着重抓了三點:一是以抓好春節對口支援回訪求援活動爲契機,銜接落實對口支援項目計劃。20xx年春節前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回訪求援工作。庫區三縣區以及長陽、五峯、點軍、大老嶺等受援單位抓住春節良好時機,由主要領導率隊,分別組織回訪專班,赴對口支援重點省市和企業,開展了回訪求援活動,彙報銜接了20xx年項目活動計劃,雙方增進了感情,密切了關係。二是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市政府年初召開了全市對口支援工作會議,下發了宜府發[20xx]7號文件《關於認真做好20xx年全市對口支援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全年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三是各縣市區按照省市對口支援工作安排,創新思路,創新工作,層層分解落實任務,爲全年工作打下了紮實基礎。

二、抓主題活動,促進更多名優企業項目落戶宜昌。20xx年是我市重大項目建設活動年。我市以組織對口支援主題活動爲依託,以打造沿江萬億經濟走廊、推動產業集羣轉型發展爲目標,以重點對口支援省市及發達地區爲主戰場,積極組織開展了對口支援主題活動,精心搭建合作平臺,推動創新驅動,攜手合作共贏。一是在上海等對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多形式組織開展了對口支援主題活動,爲引進項目搭建平臺。市政府於9月份在上海市舉辦了20xx年三峽宜昌經貿推介會,邀請了近300家上海名優企業和民營企業參會。國務院三峽辦、省政府、省三峽辦和市委、市政府領導赴滬出席活動。推介會現場簽約9個合作項目,協議投資總額26億元。二是以庫區移民生態工業園和我市“一區六園”爲載體,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爲抓手,積極組織邀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福建、深圳等地企業家組團來宜昌實地考察洽談合作項目,有力促進了一批項目落戶宜昌。三是各縣市區政府打“三峽牌”、打“對口支援牌”,瞄準重點項目,創新招商方式,紛紛組織項目專班,赴對口支援省市、企業和沿海發達地區開展了招商推介活動,取得了新成效。

三、抓新農村建設,積極幫助庫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20xx年,按照國務院三峽辦、省三峽辦的工作要求,我市對口支援的工作重點向支援庫區農村移民安穩致富轉移,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企業和省內支援,幫助庫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精品農業等現代農業。一是圍繞庫區新農村建設,庫區三縣區認真制定落實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規劃和措施,在重點對口支援省市支援項目計劃安排上,努力爭取提高支援現代農業的比重,增加援助資金額度。二是進一步維護壩區移民的和諧穩定,着力幫助三峽壩區周邊移民發展食用菌、無公害蔬菜。20xx年壩區周邊四鎮新發展食用菌10萬袋、無公害蔬菜XX多畝,有效幫助了壩區40、50移民就業,促進了壩區移民安穩致富與和諧三峽建設。三是以我市“稻花香”、“採花”、“蕭氏”、“土老憨”等龍頭企業爲主體,積極組織我市農特企業赴上海蔘加20xx年上海對口支援地區特色商品迎春博覽會和第19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活動,組織農商、農超企業進行對接。在上海迎春博覽會上,我市有42家農特企業、近百個特色商品參展,簽定合作項目6個,協議投資48億元,有力促進了全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抓人力資源開發,不斷促進對口支援“引資”向“引智”延伸。一是不斷創新求援方式,深入推動勞動力資源轉化。庫區三縣區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服務和政策引導作用,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發揮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推進庫區人才開發戰略,努力把庫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二是積極做好移民勞務輸出。在上海、江蘇、青島等對口支援省市的支持和配合下,一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強了庫區移民勞務輸出工作。通過採取定向培訓、訂單式培訓等多種方式,與對口支援省市開展了勞務合作,有效緩解了移民就業壓力。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幹部和專業人才培訓與交流工作。一年來,加強了對口支援省市和發達地區與我市幹部培訓和掛職交流工作,積極爭取上海等省市加大了對全市幹部和專業人才培訓工作,提升了我市幹部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及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水平。20xx年,上海、廣東、深圳、寧波等省市,在完成好自身對口支援地區的幹部培訓工作任務的同時,幫助我市培訓幹部及專業人才近100人。

五、抓無償援助,不斷提高庫區城鄉一體化和城鎮化水平。20xx年,庫區三縣區和點軍、長陽、五峯、大老嶺等共爭取無償援助資金1.22億元,比去年增長30%。一年來,我們着重抓了三點:一是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需要,年初同對口支援省市和企業單位進行了項目對接,制定了全年無償援助項目規劃和工作計劃。二是把握項目重點,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和企業援助庫區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切實幫助解決了一批移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上學、出行、飲水、看病等民生問題,促進了庫區城鄉一體化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六、抓政策引導,進一步爭取國家部委和省內對口支援。一是各地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峽後續工作時期的相關政策,結合三峽後續規劃的實施,認真篩選受援項目,積極配合省直有關部門,爭取國家部委進一步加大了對我市的政策和項目扶持力度。二是積極爭取省內對口支援項目對接落實。主動到省直部門和有關地市州、企業、院校回訪求援,彙報項目,落實計劃。同時,主動邀請省內對口支援結對單位來我市實地考察調研,讓他們到宜昌多調研、多瞭解,以此增進了解,密切關係。三是積極參加省政府、省三峽辦組織的各項活動,爭取援助項目落實到位。在今年全省對口支援工作會上,省直部門、企業舉牌捐贈我市無償援助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

七、抓經濟協作,促進對口支援工作上新水平。在省三峽辦、省經協辦的支持指導下,20xx年,我市積極組織開展經協工作,努力建立健全對口支援與經濟協作工作互動機制,全市經協工作邁上新臺階,有力促進了全市對口支援工作上新水平。一是積極組織參加經協活動,進一步宣傳推介宜昌,引進合作項目。今年我市重點組織參加了滬鄂經濟合作項目洽談會、全省經協工作會、全省服務商會企業合作交流大會、長江沿岸城市經濟協調會暨第xx屆市長聯席會,以及“西洽會”、“青洽會”、“蘭洽會”等活動,藉助經協平臺,宣傳推介宜昌,引進項目。二是進一步加強了項目宣傳推介基礎工作。上半年,我市共篩選了60多個重點合作項目,通過省經協辦將項目信息發送到了全國各省市的湖北商會,通過商會組織,加大宣傳力度。同時我們對全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68個農特名優產品進行情況調查,弄清了基本情況,爲幫助這些企業特色產品進入上海等地的大超市、大賣場以及促進與東西部地區的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打下了一定基礎。

八、抓感恩活動,營造良好的對口支援環境。一是夷陵區以對口支援工作20年爲契機,在上海組織開展了《牽手三峽·感恩上海》系列活動。國務院三峽辦、省政府、省三峽辦、市委、市政府領導赴滬出席感恩活動。這次活動進一步密切了感情,宣傳了宜昌,擴大了對口支援影響力。二是加大了對口支援宣傳力度。今年,我市先後在人民日報、湖北日報、解放日報、三峽日報、三峽晚報等報刊上進行了對口支援系列宣傳和專版宣傳。同時積極配合國務院三峽辦、中央電視臺組織編寫、拍攝《在三峽》大型記錄片。三是宣傳表彰了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典型。在今年省政府召開的對口支援工作會上,我市共有17個單位被評爲全省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單位,有17名個人被評爲全省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工作者。

XX年我市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爲指導,以解放思想、推動激情跨越爲動力,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這個總目標,突出人力資源開發、社會事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產業培育、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工作重點,堅持創新驅動,加強合作共贏,爲加快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步伐作出新貢獻。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積極搭建對口支援活動平臺,爲項目引進落戶創造更多機遇。積極參與和組織全市對口支援主題活動,以此進一步擴大視野,拓展領域,引進項目。XX年,我市除了組織參與國務院三峽辦和省政府、省三峽辦組織的各項對口支援活動外,還將依託上海,繼續在滬組織召開宜昌推介會。將結合各縣市區,在江蘇、福建、深圳、寧波等地組織推介招商活動,創新宣傳推介方式,豐富宣傳形式和推介內容。

2、繼續幫助庫區和移民安置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通過對口支援,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對口支援着力吸引各地龍頭企業、知名民營企業與我市建立通暢的產、供、銷合作渠道,提高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產業的組織化和集聚化程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3、繼續推進庫區人力資源開發和移民轉移就業。進一步加大移民教育培訓力度,不斷創新庫區人力資源開發模式。進一步爭取對口支援省市在人才培訓、移民勞務輸出給予我市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4、積極爭取和配合國務院三峽辦、省政府、省三峽辦推動湖南、江蘇等省市對口支援高層互訪,進一步鞏固對結關係,深化合作,創新發展。

5、積極配合和爭取新一輪省內對口支援工作規劃儘快出臺和實施,繼續努力爭取省內對口支援項目落實。

6、努力創新建立對口支援工作的長效機制。注重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建立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的對口支援工作長效機制。

伊犁師範學院對口支援工作總結2017年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3) | 返回目錄

開展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的工作,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邁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發展的需要。爲了積極發展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加快培養急需的高等人才,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對口支援新疆高等師範學院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通知》精神,以來,東北師範大學與南京大學對伊犁師範學院進行了近五年的對口重點支援,這一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對口支援的基本情況

7月16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對口支援新疆高等師範學院工作會議”上,東北師範大學與伊犁師範學院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6月,兩校續簽了對口援助學科建設的協議書。按照協議書的內容,東北師範大學對伊犁師範學院進行了全方位、有重點的支援,重點支援伊犁師範學院的生物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專業。

6月,南京大學與伊犁師範學院簽訂了爲期5年的南京大學支援伊犁師範學院學科建設協議書,對口重點支援伊犁師範學院的數學、物理學、化學三個學科專業。其實,南京大學對伊犁師範學院的支援早在就開始了。8月江蘇省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達成智力支援的合作協議後,南京大學就一直不間斷地選派博士生、研究生來伊犁師範學院支教。

通過幾年的對口支援,伊犁師範學院學科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學術氣氛空前活躍,教師的教學科研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領導幹部和各級管理幹部思想觀念得到提升,學院的管理水平上了新臺階。可謂成效顯著,碩果累累。

二、對口支援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住機遇培養學術骨幹,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業務素質。對口支援的中心是培養高層次的教師隊伍,四年來,東北師範大學通過單列博士名額和單考碩士名額,錄取了我院4名教師攻讀博士研究生,47名教師攻讀碩士研究生;南京大學錄取了我院2名教師攻讀博士研究生,6名教師攻讀碩士研究生。此外,東北師範大學接受了我院25名教師訪學,南京大學接受了3名教師訪學。爲培養後備師資,東北師範大學還接受了我院4批共25名本科生插班學習,有50%以上的學生考取了該校的研究生。

深造與訪學期間,兩校爲我院的教師配備了學術造詣高、科研能力強的教授細心指導。深造與訪學的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東北師大攻讀碩士的歐陽豔的8篇論文、何曉燕的6篇論文分別被《SCI》收錄;在南大攻讀博士學位的蔣中英發表的3篇論文被《SCI》收錄,施津菊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數篇高質量的論文。這些同志相繼被自治區評爲教授和副教授,真正成爲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爲學院的內涵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上述高校學習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佔整個學院讀學位教師的50%。考博士、考碩士對我院的師生已不再是夢想,目前,我院教師和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令人欣慰。通過這項工作,學院高學歷教師所佔比例也有望達到國家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要求。

(二)緩解教師匱乏的矛盾和壓力,傳播名校的教風與學風。爲了給外出深造、訪學的教師創造條件,緩解我院師資緊缺的所帶來的壓力,6年來,南京大學共派出來12批137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來我院支教,東北師範大學派出25名骨幹教師來我院支教,承擔了近300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累計授課超過1.5萬學時。他們帶來了內地著名高校優良的教風、學風和校風,憑藉嚴謹的治學態度、紮實的理論功底先進的教學方法,刻苦鑽研的精神,贏得了邊疆各民族師生員工的好評。支教教師和研究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讚歌。

(三)幫助我院凝練學科方向,加強優勢學科建設。東北師範大學書記盛連喜教授來學院就生物學學科建設及伊犁地區生態環境研究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校長史寧中教授先後兩次來我院指導基礎數學學科建設及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的申報工作。黨委副書記柳海民教授應邀來我院,就新形勢下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問題與我院教科系的教師進行座談,並舉辦學術講座,爲我院突出師範性特色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南京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導師黃以能教授來我院掛職,結合學院的實際,提出把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作爲今後我院重點發展的學科。經過論證,南京大學物理系同意與我院共建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研究所,並捐助了150萬元的儀器設備,力爭使該學科達到新疆的領先水平,使之成爲我院的優勢特色學科。1月,我院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實現了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這正是對口支援高校的辛勤汗水澆灌出的豔麗花朵。

(四)選派優秀幹部前來任職,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加強受援學校的管理隊伍建設是支援的一個重要內容。9月,經東北師範大學向教育部推薦,自治區黨委任命東北師範大學副校級幹部王延教授爲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爲加強我院美術專業的建設,東北師範大學派出苗根源副教授任我院藝術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派出黃以能教授、孔敏教授分別任物理電子信息學院、數學系副院長、副主任。他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校的管理和建設中,帶來了內地高校的辦學理念,影響、感染和帶動着我院幹部和教職工的思想觀念。我們深切感受到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對學院長遠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這將對我院的各項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找準切入點,幫助我院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黃以能教授表示自己援疆任務結束後還將定期來我院指導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研究工作,力爭將該實驗室建成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爲邊疆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東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的劉厚生教授來我院開展了錫伯族語言文化的研究,以我院和伊犁州的查布察爾錫伯族自治縣爲科研基地,幫助我院的人文學院獲得一項錫伯族語言文化的自治區級的課題。爲聯合開展沙漠溼地的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草地所楊海軍課題組捐贈了5萬元的科研啓動基金。前來支援的專家們在邊疆找到了自然、人文科學研究的新領域,均表示願意盡力幫助我院在這些領域取得一批前瞻性的成果,達到雙贏的目的。

(六)動真情,辦實事,給予了我院經費、設備方面的大力支持。東北師範大學爲我院捐贈了24595冊圖書價值35萬元,捐贈了25萬元現金用於我院購買教學設備,捐贈了5萬元的科研啓動基金;爲我院讀博士、碩士、訪學教師及插班的本科生均減免了一半的學費,四年累計減免學費共68.8萬元。爲減輕我院教師負擔,東北師範大學將單考碩士研究生考點設在我院,4年來,每年派3名工作人員冒着嚴寒,不辭萬里來學院組織考試,並承擔全部旅差費。3月東北師範大學還單獨列預算50萬元,專門用於援疆人員的旅差費及其他相關支援費用。3月,南京大學決定撥出150萬元與我院共建伊犁師範學院凝聚態物理材料設計研究所,第一批100萬元的設備即將投入使用,南京大學捐贈的3萬元的1000冊圖書也即將到校。兩校這種無私的援助行爲令我院各族師生深深感動,成爲我院師生員工傳頌的佳話。

三、對口支援工作的經驗和體會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保證。在對口支援的4年裏,東北師範大學的黨委給予此項工作高度的重視,強調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帶着真情厚意援疆。黨委書記盛連喜、校長史寧中先後來伊犁師範學院指導支援工作;主管此項工作的副校長、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楊忠兩次來伊犁師範學院,協調解決對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口支援領導小組副組長、研究生院院長蘇忠民做了大量的日常工作。東北師範大學校領導先後8人次來伊犁師範學院訪問和考察。南京大學副校長張大良教授對援疆工作充滿政治責任感,對學院提出的困難做到了有求必應;對口支援辦公室主任毛昌鑑同志盡職盡責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繫,落實協議內容;研究生院的王亞軍老師熱心負責,從研究生需求計劃的發佈、報名、確定人選,包括接送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關心。伊犁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洛合達爾汗、院長趙嘉麒等4位領導先後6次赴東北師範大學尋求幫助和支持,三次赴南京大學洽談對口支援事宜。三校領導層的溝通交往,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和了解。三校都在領導小組之下成立了對口支援辦公室,確保了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

(二)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基礎。我院與兩校的領導和教職工都從講政治的高度,帶着深厚的感情認識這項工作。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把對口支援工作當作一項落實黨中央西部開發戰略,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建設和諧社會的政治任務予以高度重視。伊犁師範學院把受援工作作爲歷史性的機遇,作爲學院發展的重要條件來加以認識。在東北師範大學學習的教師得到了衆多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是對在校學習的少數民族教師在生活上給予了細緻周到的服務。每逢節假日兩校都組織學習的教師和支教的教師召開座談會和茶話會,兩校教師親如一家。

(三)突出重點,搭建平臺,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是作好對口支援的關鍵。近幾年,東北師範大學緊緊圍繞爲伊犁師範學院培養高層次的人才隊伍,實施支援工作。抓住了關鍵,找準了切入點。從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層次,逐步擴大到聯合開展科學研究,使對口支援工作一步步向縱深發展。

(四)動真情、辦實事、求實效是對口支援工作的目的。支援工作中涌現出很多令伊犁師院師生感動的事蹟:東北師大甄豔老師身患糖尿病堅持來伊犁支教;吳瓊和李君老師都是新婚不久就積極報名來伊犁師範學院支教;白華英老師推遲了婚期前來支教,除每週承擔12節課的教學任務外,還爲伊犁師範學院學生開設考研輔導班……東北師範大學將對口支援經費納入預算,爲學習的教師減免學費,南京大學決定捐贈150萬元,與我院共建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研究所,這一幕幕一樁樁無不顯示出兩校對邊疆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片真情。伊犁師院的師生都深情地說,沒有這兩所高校的真情支援,就沒有我院今天令人矚目的發展與變化。

四、今後的工作設想及建議

(一)高度重視我院與兩校簽訂的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書,全面落實協議書的內容。我院制定出每年希望支援的具體計劃,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將其列入當年的工作規劃中,將計劃分門別類的予以落實。每年召開對口支援工作例會,及時解決出現的新問題,使對口支援工作不斷深入。

(二)繼續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以人才培養帶動學科建設。聘請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的教授做我院的兼職碩導,支持學院4個碩士學位點的建設,“十一五”期間爭取使伊犁師範學院再增加幾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增強自我發展的“造血能力”,全面提高伊犁師範學院的辦學層次和水平。希望教育部能爲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每年單列5名左右的博士生名額招收我院的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同時爲“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單列1-2名博士、3-4名碩士名額,專門用於培養我院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通過兩校的支援,使我院“十一五”期間幾個學科專業和實驗室能夠達到自治區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水平。

(三)繼續加強與兩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科研協作促進支援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在聯合申報國家級、自治區級科研項目上下大力氣,作大文章,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並將對口支援的成果轉化爲現實的生產力。尤其是抓好南京大學與我院共建的凝聚態物理與材料設計研究所的工作。今後我們將和對口支援高校聯合申報高層次的科研課題,希望教育部及有關部委給予政策上的傾斜。

(四)對口支援工作的重心要下移。對口支援工作要從現在的校領導層面下移到院系、教研室以及具體人員的層面。通過網絡等先進的教育手段,南京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的教授能夠一對一的指導幫助我院的中青年學術骨幹,使其早成長,早出成果。

(五)我院衷心地希望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每年都能派出若干名教授、副教授來我院講學或承擔研究生教學和本科生的教學任務,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內地名校來1-2名專家講學,我院有幾十名教師、幾百甚至幾千學生受益,可謂事半功倍。

(六)希望教育部再增加1-2所高校支援我院並納入援疆學科建設的計劃中。我院將繼續加強與有支援協作關係的河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的聯繫與溝通,把支援的內容做大做實,爲學院的發展謀求更多更強的外部資源。

(七)進一步加強互派管理幹部的任職掛職工作,這是提高我院管理水平和培養幹部的有效途徑。希望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最好連續派出同一學科專業的專家教授把支援學科做強做大,也希望對口支援的高校在將來的工作中,對來邊疆任職、掛職的幹部和任課教師予以重點使用,創造一個人人願意來邊疆奉獻的良好氛圍。

(八)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營造濃厚的援疆氛圍。對口支援這項事業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自加壓力,搶抓對口支援工作的機遇,不僅要加快校內改革的步伐,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和人才質量,而且要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大力宣傳援疆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讓這項工作深入人心。我院將繼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熱情周到的服務爲支援我院的專家教授、支教教師和管理幹部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讓他們把才華帶到邊疆,把事業傳到邊疆,把感情留在邊疆,營造起一個和諧有序的援疆氛圍。

新疆醫科大學對口支援工作總結2017年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4) | 返回目錄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通知》精神和《關於全面實施對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學校有關事宜的通知》精神,一年來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廳的領導下,在內地對口支援高校的大力幫助支持下,我校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對口受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績,積累了經驗,爲今後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對口支受援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現將我校對口受援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開展對口支援(受援)工作的重要意義。

下半年,教育部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確定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五所高校爲我校對口支援高校,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爲全面對口支援高校。

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對於提高邊疆高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建設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隊伍、對邊疆地區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對於邊疆穩定都有着深遠意義。校黨委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對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義,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廳的領導下,認真部署、精心組織,緊密結合我校和內地高校的實際情況,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對口受援工作。

二、建立機構、明確職責,確定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首先,學校成立了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對口支援辦公室,學校校長任組長,並劃撥對口支援工作專項經費,從組織和財力上保證了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次,根據對口支援工作的要求,校黨委多次召開專題黨委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確定了以學科建設爲龍頭,突出重點,講究實效,帶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管理等各方面發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深入各學院、各附屬醫院進行調研,瞭解各學科的現狀和迫切需求,確定出受援目標,制定出詳細的受援計劃,並緊緊圍繞學科建設,通過“借腦引智”、“借船出海”等方式做出可行性計劃,引進人員、項目、成果和理念來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實現與援建高校雙贏的目標。

三、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以項目帶動支(受)援工作,務求實效。

一年來,我校領導多次到對口支援學校走訪,洽談對口支援及合作意向,並通過援疆幹部積極牽線搭橋,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多實質性成果。

首先,以學科建設爲核心,確立受援目標。我校積極圍繞內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病原學、方劑學、生藥學等學科博士點的申報條件,通過整合我校的特色項目,與對口支援高校積極開展合作,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論文質量。以交換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進站工作人員和碩博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形式引進相近研究領域的高層次人員。以籌建重點學科和博士點實驗室爲基礎,爭取到,建立“新疆特色環境、資源與健康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以聯合申報科研項目爲標準,提高我校科研申報質量。

其次,注重人才培養,學術交流,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醫生報考支援高校的博士學位,通過對口支援工作,抓緊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幾所對口支援高校共派出了40位骨幹教師赴我校授課,並選派了6名援疆幹部到我校掛職。目前,中山大學與中南大學已經同意接受我校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並在招生錄取方面予以政策傾斜,我校有二十多名在職人員已經報考。中山大學醫學院向我校贈送了部分教材和課件,我校基礎醫學院也選派優秀中青年骨幹前往中山大學學習、進修。浙江大學專家來我校舉辦學習班傳授生理學網絡課程建設經驗,幫助我校搭建生理學教學網站,並贈送了20多萬元的精品課程上網管理系統軟件。北京中醫藥大學計劃同我校建立“北京中醫藥大學-新疆醫科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專門爲我校培養中醫藥學方面的高層次人才,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院吳忠道一行四位專家蒞臨我校指導工作,進行示範性教學和學術講座。其中,陳爭教授還將留我校工作三個月,幫助我校建設生物遺傳學科以及合作組建“遺傳學諮詢門診”等。以曾益新院士爲首的中山大學中青年學者也來我校開展腫瘤學、眼科學、婦產科學、神經內科學以及人文管理學等學科的學術講座。不僅提高了我校相關學科專業人員對本學科最新進展的認識,而且通過查房、手術等也除去了部分患者的痛苦。僅眼科就救治了20例患者的視力,使他們重見光明。同時,通過交流我校還將送派一批教學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前往中山大學等對口院校進修學習。

第三,加強科研合作

我們將把一些特色課題和優勢研究資源拿出來,與援建高校共同立項、共同研究、共享科研成果,積極務實、合作交流、實現雙贏。通過校際交流及謝富康、馬金龍兩位援疆幹部的積極努力,中山大學與我校基礎醫學院建立了法醫研究所和司法鑑定所,並建立了法醫學教學與科研基地,既填補了我區司法鑑定的空白,也爲我校的法醫學教學和科研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院洽談了與我校包蟲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時洽談了在免疫學、藥理學、遺傳學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並與中山大學聯合申報了國家級課題。

第四、其他方面

北京中醫藥大學每年將提供10萬元的專項資金(我校以1:2配套)用於對口支援工作。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全面對口支(受)援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專家教授專程赴我校指導評估工作;同時幫助我校在法醫精神鑑定方面給予技術和人員支持。與復旦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的具體援助計劃正在細化,並派專人來我校考察,探討合作和援助的具體項目。

我校在不斷與對口高校合作的同時,還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合作關係,特別是通過援疆幹部在我校和學院擔任領導,很好地發揮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如中山大學謝富康教授、山東大學馬金龍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李志剛教授、浙江大學張曉明教授和沈樂良教授,把內地一流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帶到了我校,爲我校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他們還積極主動尋找對口支援的合作項目,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我校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合作,委託培養我校七年制臨牀專業學生在該校學習基礎課程。

四、對口支援工作體會。

一是用好用足政策,支受援雙方平等互利是基礎。二是找準受援點和受援項目,雙方明確支援的具體任務,契合點是關鍵。三是緊密圍繞學科建設,才能帶動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發展。四是隻有充分發揮援疆幹部的橋樑作用,才能在對口支援(受援)高校間更好地建立聯繫,才能更好地開展合作與交流。

實施“援疆學科對口支援計劃”,有效地促進了我校的建設、改革、發展和穩定工作。我校也衷心希望能夠繼續得到教育部和對口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不斷增強我校的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爲新疆的醫學高等教育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