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協工作總結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5W

科協工作總結(一)

科協工作總結範文

我鎮科普工作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在縣科協和縣科技局的支持和指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以來的科技工作相關精神,切實落實國家有關科技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緊緊圍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着力提高廣大羣衆科技文化素質,積極實施科教興鎮戰略,促進了鎮域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同時,結合本鎮實際,發動和組織全鎮有關單位,大力實施全民科技普及工程,在科普宣傳、陣地建設、隊伍建設、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並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經費保障

我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科普法》,積極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將科普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制定科普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並將科普工作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鎮上成立有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科普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各領導小組均由鎮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鎮屬相關部門、駐鎮單位(企業)、各村兩委負責人爲成員,並設立專門辦公室。實施科普工作專項目標責任制,將科普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覈、表彰、獎勵範圍,堅持定期表彰和獎勵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鎮黨政主要領導全年共聽取科普工作彙報6次,參加科普活動10次,專題研究科普工作3次。

20xx年度,我鎮共計投入科普工作經費達500餘萬。其中,投資300餘萬修建了鎮科普文化活動中心,並配置了40臺電腦的電子閱覽室,藏書5萬冊的圖書館;投資100萬在雍渡村、土地村、賽馳村等5各村修建了籃球場、乒乓球場以及4套健身路徑;投入近100萬爲各村新建、鞏固電子閱覽室,屆時各村將全面達到新農村文化示範鎮的各項硬件指標,即是有1個固定的文化活動中心,有裝配20臺及以上的電子閱覽室,有圖書室,有1套及以上的健身路徑,有室外活動場所。

二、宣傳到位,普及深入

爲進一步全鎮形成科普氛圍,充分利用牆報、黑板報、大小標語、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車、印發各種科普資料,開展科普講座活動,大力宣傳《科普法》、《科學素質綱要》等法律法規及有關科普知識,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科普氣氛,使廣大農民朋友們懂得了科技的重要性,從懂得科普知識到逐步掌握運用科普知識,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一年來,我鎮共組織出版科普牆報、黑板報14期,其中防震減災科普專欄2期;張貼科普文章96篇;舉辦鎮、村幹部技術講座12次,培訓2627人次,羣衆技術講座20餘次,參與羣衆達9930人次,發放科普資料14100份;組織科技下鄉6次,參加羣衆8500人次,發放科普資料13500份;有90%以上的村幹部和農民黨員接受勞動技能培訓;80%以上各類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繼續教育每年不少於50學時,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等;組織村幹部科普報告會4次,參加人數2100人次;科普經費投入987250元,吸納社會科普投入近35萬元;不定期組織本鎮有關人員深入村社和田間地頭開展各種科普宣傳活動,深受羣衆好評。

三、基礎紮實,體系健全

(一)科普陣地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普設施進一步完善。

1.鞏固和發展各類科技類協會8個,加強各協會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指導各協會開展科研創新;

2. 鞏固和發展專業農業技術協會3個,積極幫助協會、農戶與部門三方的溝通與交流;

3. 鞏固發展全鎮科普惠農服務站9個,實現科普惠農服務站全覆蓋;;

4.鞏固發展科普惠農宣傳欄科7個,做到定期更換內容,全年更換科普宣傳內容15次,其中包括3次對“5.12”汶川大地震的相關宣傳;

5. 新建社區科普宣傳欄1套,含6個子宣傳櫥窗,標準爲1米(長)×2.4米(寬),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

6. 科普圖書室5個,喜安、方橋科普圖書室藏書量達到相關要求;農民網絡學校1所;科普示範基地1個;各村都落實有各自的科普場所和科普宣傳欄。

7.全鎮8個村(社區)新建或擴建電子閱覽室,目前已新建了林灣村、賽馳村、沙灣村的電子閱覽室,其他各村電子閱覽室正在裝修之中。全鎮共配備電腦159臺,音響、無線話筒、適配器4套,投影儀8套,電子屏9個。觸摸屏8個,共計投入資金957250元。

(二)科普隊伍建設進一步充實。全鎮9個村都成立科普工作領導小組,每村落實4名科普宣傳員、1名科技帶頭人、2個科技示範戶。全鎮科普志願者共計40人科普宣傳員10名,達到縣科協“一站、一員、一欄”的標準;科技示範戶達86戶。

(三)科普示範重點清晰。從知識專業類別上,我們堅持“實用、實際、實效”原則,重點宣傳示範衛生保健、安全防範、生產技能等知識;根據各村產業發展方向,確定了不同的示範重點:方碑村、雍渡村、土地村、林灣村、喜安以服務知識爲重點,賽馳村、高橋村、方橋村、沙灣以農業科技爲重點。

(四)科普管理目標明確。爲了進一步搞好科普管理工作,鎮政府同各有關單位建立科普目標責任制,並由鎮領導同各有關單位負責人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各有關單位把科普工作列入任期目標責任的範圍,有具體的任務目標和考覈指標,制定有關科普培訓計劃和年度計劃,並配備有科普知識。

(五)科普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鎮成立了科普工作領導小組,並設有農業科普工作組、衛生科普工作組、科普信息工作組,同時任有各級科普宣傳員。體系內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協調運作,做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四、活動多樣,效果明顯

(一)農業科普宣傳諮詢活動有聲有色。我鎮不定期組織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在街上開展科普宣傳諮詢活動,宣傳有關農業科普知識。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分發各種科學種養技術資料,幫助他們解決在種養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二)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生動直觀。我鎮多次組織有關部門,帶上科普掛圖、科普影片到學校開展“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利用課餘的時間觀看科普知識,從小培養熱愛科學、學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的良好習慣。科普掛圖展、電影放映活動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包括地理知識、醫學知識、農業知識、海洋生物知識等內容,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餘,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真真正正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進一步提高了師生們實用科普知識的水平。

(三)衛生科普宣傳服務活動貼近生活。鎮衛生科普工作組人員經常深入到各村義務開展“健康面對面、鄉村行”農民健康促進活動,工作組人員逐個走遍全鎮各村,通過多種內容豐富的形式,向當地農民羣衆提供面對面、心連心般熱情周到的衛生保健服務,各村村民積極參與並給予好評。衛生科普工作組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給農民羣衆免費發放健康科普資料,開展健康知識問卷調查;通過展示圖文並茂的宣傳展板、掛圖,生動形象地對衛生保健知識進行介紹;由專家進行健康知識講座,講解疾病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並開展免費諮詢,做到有問必答;爲參加活動的每個村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通過開展“健康進村”活動,工作組對當地村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衛生狀況有了更新的瞭解,同時普及了衛生疾病和預防保健知識,對當地村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反邪教尚科學”宣傳活動實效明顯。爲倡導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氣,讓廣大羣衆自覺拒絕邪教,鎮科協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派出所共同舉辦“反邪教尚科學”系列宣傳活動3次,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五)紮實開展抗震救災科普宣傳工作。至汶川“5.12”地震災害發生後,我鎮先後組織200餘人次科普志願者大力進行相關宣傳工作,從災後防疫、衛生、醫療、心理諮詢及地震小常識等方面着手,培養羣衆“認真對待地震、不無知、不麻痹”。

(七)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爲契機,做好“創建文明縣城、科普與我同行”系列活動。組織全鎮科普志願者、科普宣傳員等在各村(社區)展開科普宣傳活動。

總之,我鎮在20xx年的科普工作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科協的支持和指導下,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得到了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充分肯定。今後,我鎮將繼續抓好各項科普工作,促進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科協工作總結(二)

一年來,縣科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市科協的指導下,以xx在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爲指導,堅持以創新的工作思路轉變工作作風,更新思想觀念,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四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各科普示範基地、農技協的作用,團結和發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爲全縣工作大局服務,充分發揮科普工作主要社會力量作用,大力弘楊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大力推廣先進的實用技術,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爲促進我縣經濟穩定發展服務。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科技之春”宣傳月和“全國科普日”活動效果明顯、成績突出

二、青少年科普工作有新突破。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爲了極大的激發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一是在市科協的指導下,我們在城關中、國小舉辦了 “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普宣傳展示行動”,在桐峪鎮中國小開展了“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二是與教育局聯合組織縣域學校參加陝西省第二十三屆青少年科幻繪畫大賽,將同學們的科幻繪畫作品經過認真篩選,評選出89幅優秀的作品上報活動組委會,有兩幅作品獲得三等獎,縣科協、城關北極國小、育紅國小等4個單位被評爲組織先進單位,車巍等3名老師被評爲省級優秀輔導員。此實現了我縣零的突破。三是開展了“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的“四個一”主題實踐和宣傳活動,對同學們進行了日常生活常識、身體健康知識以及“崇尚科學、拒絕毒品”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師生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三、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大力開展“三下鄉”活動

爲了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提升農民羣衆的科學文化素質,我們堅持科普宣傳和技術並舉的工作方式,各項工作層層落實,工作開展的井然有序。

1、組織各成員單位,堅持以農村和廠礦企業爲重點,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今年以來,我們積極聯合縣委宣傳部開展了隆重的“三下鄉”啓動儀式,分別給文化、衛生、計生、科技、法律等6個下鄉小分隊授旗,組織“農、林、水、科、教”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走出機關,先後深入八個鄉鎮的27個村和中金礦業、中金冶煉等4家企業科協開展下鄉服務和科技調研活動,爲農民送去最新的、最科學的農業知識,把科普工作與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同時爲縣委、縣政府諫言獻策,提出合理化建議。

2、舉辦農業實用科技培訓。在南頭鄉留果村舉辦了花椒修剪實用技術培訓,針對花椒病蟲害知識進行了現場指導,增強了羣衆發展花椒產業的信心;組織周家城村畜牧獸醫員、養殖大戶參加縣上舉辦的畜牧獸醫培訓班,學習養殖、防疫等實用知識;在代字營鄉果業協會組織蘋果培訓和參觀共計6場次;在高橋鄉蘆筍協會組織有關於蘆筍增粗、增產知識的培訓2場次;聯合勞務局組織農民工培訓兩期共4場次;聯合縣婦聯組織創業、再就業培訓活動3次。今年共完成培訓15次,受訓人數達1500多人(次)。

科協工作總結(三)

中國科協20xx年科普工作認真貫徹落實xx大和中央書記處、國務院領導、科協黨組書記處的有關要求,按照《20xx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要點》和《中國科協20xx年科普工作要點》,圍繞“一主線、三重點、兩推動”的科普工作域,以推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爲主線,以着力科普資源開發開放與共享服務、科普陣地與條件建設、科普社會動員機制建設爲重點,推動科普人才建設和科普產業發展,緊緊依靠全國學會和各級地方科協組織,廣泛動員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社會力量,面向基層,服務民生,大力開展科普工作,不斷擴大科普受益面和實效性。

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逐步建立,認真履行科學素質辦工作職責

(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機制初見成效。積極推動《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共建協議》簽訂工作,完成與山東、江蘇、重慶、福建、雲南、青海、安徽、貴州、廣西、湖北、黑龍江、廣東、西藏、北京、陝西、浙江、上海、寧夏、河南、甘肅等20個省級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簽約工作,有效地推動地方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等省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了政府考覈工作中。山西、貴州、江蘇、山東、湖北、寧夏等省級政府還分別與其所轄市縣簽訂目標責任書,對其所轄地區的“xx”末公民科學素質的目標值、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科普宣傳傳播能力、科普資源開發開放能力和科普經費保障能力提出具體要求。

(二)完成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xx”中期評估工作。在各地及各成員單位自查的基礎上,開展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海南、雲南、青海等8個省份實地檢查評估工作。形成《關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xx”中期評估的報告》,上報國務院。10月16日劉延東副總理對該報告作出重要批示。全民科學素質綱要辦公室立即召開專門會議傳達延東副總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落實措施,並及時印發《關於全民科學素質綱要中期評估情況及工作督導意見的通知》,針對發現的問題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經驗的總結推廣,着力構建長效機制,督促落實在20xx 年和今後的各項工作中。爲督促檢查各地各部門落實情況,結合《科學素質綱要》中期評估工作,全國政協科協屆組織委員採取集中調研與分散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調研。9月17日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在北京組織召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情況座談會,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科技界、科協界在京委員出席,徐延豪書記在會上做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彙報。同時,組織開展20xx年全國公民科學素養抽樣調查工作,抽取12個省份的2.67萬份樣本,完成面訪調查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數據整理。

(三)加強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信息的交流。編撰出版《20xx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年報——中國科普報告》。並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和《科普動態》合併改版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動態》,制定了編輯發行管理辦法,成立了《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動態》編委會,並將刊物內容上傳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網站,實現刊網互動。繼續支持《科學新聞》和《中國科技教育》雜誌宣傳綱要工作。9月12日舉辦歐洲科學文化城市專題報告會,邀請公衆理解科學網絡組織(PCST)科學委員會成員、前主席,國際科學節發起人之一、20xx-20xx年歐洲科學活動協會主席Jan Riise向綱要辦成員單位做專題報告。啓動《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典型案例徵集工作。

(四)認真做好科學素質辦的日常工作。3月1日在北京召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會議,傳達國務院《聽取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情況彙報的會議紀要》精神,交流年度全民科學素質重點工作。3月27-28日在廣西柳州市召開20xx年地方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會,總結20xx年工作,交流科學素質綱要工作經驗,部署了20xx年的重點工作。爲做好向國務院彙報綱要實施情況的有關工作,起草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20xx年工作總結和20xx年工作安排》、《關於20xx年〈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情況和20xx年工作安排的彙報》等文件,編印《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概覽(20xx年)》。

二、着力推動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普設施和條件建設

(五)推動科技館免費開放取得積極進展。研究制定出科協系統科技館免費開放的工作方案,對縣級科技館情況進行重點複覈,提出免費開放科技館的建議名單、覈定標準、補助項目和補助金額,目前正在商請中宣部、財政部共同下發《關於全國科技館免費開放的通知》。開展全國自然科技類科普場館專項調研工作,形成專題調研報告。開展科技館科普考覈制度、科技館內容建設標準等調研工作;研究提出《關於在城鎮化進程中大力加強地市科技館建設的建議》,積極地市科技館建設工作。

(六)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取得良好效果。爲中西部地區20個省級科協製作和配發流動科技館48套,組織動員東部地區4個省級科協製作流動科技館15套,6月21日在青海省剛察縣啓動以“體驗科學、放飛夢想”爲主題的20xx年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申維辰書記、徐延豪書記出席。全年共運行77套巡展,巡展185個站點(縣),參觀人數達808萬人。

(七)科普大篷車配發與活動開展取得新的成效。20xx年爲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和新疆兵團科協按計劃配發126輛科普大篷車及車載展品、更新5套Ⅱ型科普大篷車展品,全國科普大篷車年保有量爲733輛。組織開展“全國科技周科普大篷車聯合活動”、“全國科普日科普大篷車聯合活動”,全年參與科普大篷車活動的公衆約1800多萬人次。

(八)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指導進一步加強。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辦法進行了修訂,研究制定《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考覈評估辦法(試行)》,編制和印發了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手冊。爲提升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植物園等的科普功能,與國土資源部共同啓動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包括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等)的科普考覈制度建設工作,開展地學類博物館免費開放調研,積極推進在國土資源部科技計劃項目中增加科普任務工作,探索開展公民國土資源科學素質調查。完成20xx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年度考覈工作,評選出103個優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九)繼續推進科普“站欄員”工作。組織開展對山東等7個省的科普“站欄員”的調查,召開科普“站欄員”發展小型研討會,進一步研究和明確全國科普“站欄員”工作今後方向和重點。支持建設青海省塔爾寺電子科普畫廊,繼續推動中國科協與華碩集團共建“華碩科普圖書室”工作,開展華碩大學生IT科普志願者行動。

(十)繼續推動青少年課校外科技教育場所建設。與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共同完成首批61個全國中國小科普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認定命名工作。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召開“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項目試點推廣工作總結和20xx-20xx年工作研討會。調研起草《豐富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普內容工作試點方案》,目前正在商請中央文明辦共同推進;編制《未成年人科普活動100例》,擬發送至各地鄉村學校少年宮。啓動20xx年農村中學科技館公益項目試點工作,重點完善寧夏石嘴山市、安徽蕪湖市、山西太原市等項目試點區的運行機制。

(十一)組織開展科普調研和科普理論研究。續簽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協議,支持開展國內外科普理論與實踐動態研究。開展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研究,形成《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研究報告》。編印出版《中國科普基礎設施發展報告(20xx-20xx年)》,組織籌備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能力建設研討會。

三、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工作取得新進展,科普傳播受益面不斷擴大

(十二)高校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工作取得新進展。與教育部共同組織開展20xx年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承辦高校數量從20xx年的41所增加到48所,吸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大型央企和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爲聯合承辦單位,組織以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天文等爲主題的專題營活動,參加學生數量由5000人增加到11495人,首次邀請來自香港、澳門和臺灣的1495名學生營員。啓動實施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中學生英才計劃)試點工作,選取19所211、985重點高校作爲第一批試點單位,對584名優秀中學生進行爲期一年的培養,爲他們提供與科學家共同開展科研實踐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在20xx年高校科普創作與傳播試點項目基礎上,選取40所高校爲科普創作與傳播試點高校,進一步指導和探索高校參與科普創作與傳播、主動承擔科普社會責任的方法模式。聯合教育部、團中央等有關業務司局啓動“20xx年全國大學生科普創作大賽”和“20xx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大賽”,“20xx年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大賽”在哈爾濱、成都、上海、廣州、北京等5個賽點進行復賽,12月7日在中國科技館成功舉行決賽。

(十三)繼續推進科研機構和企業優質資源開發開放。繼續推動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增加科普任務工作,推動科技部啓動“科技計劃項目中增加科普任務管理辦法”等政策的研究制定。繼續推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在基金項目中增加科普任務;推動國土資源部、國家氣象局等在科技計劃項目中開展增加科普任務。組織專門調查組赴九江石化就科普成功化解企業PX項目建設輿情危機進行專題調研,完成《關於科普化解江西九江PX項目建設困難的調查報告》並上報國務院,報告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xx、張高麗、劉延東、馬凱、楊晶等國務院領導同志對報告作重要批示。與中國工程院合作啓動化學化工科普資源開發開放與傳播項目,擬製作一套化學工程科普視頻,組織編寫一套化學化工科普宣傳讀物,組織開展一系列化學化工科普活動。

(十四)推動科普影視傳播品製作與傳播工作取得新突破。與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聯合開展“高新科技知識院士講座”視頻製作,緊密結合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邀請20名知名院士主講,講座已在共產黨員網(40萬個端口)、遠程教育專用頻道(700多個點)和中國數字科技館等網站播出,同時在地方黨建電視頻道播出,製作成音像製品出版發行。組織科技館等9家制作單位制作科學生活、應急科普、科學小實驗、科學TED演講類等科普微視頻3140分鐘共444集,整合改編視頻1500分鐘共200集,在中國數字科技館開設科普微視頻專欄,通過公交、地鐵、樓宇視窗廣泛傳播,科普日和會員日期間共播出科普微視頻406分鐘,20xx年1月起在全國的高鐵動車組節目中播出。《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完成了104集1560分鐘的視頻節目和3900分鐘的音頻節目的製作工作,在2630家基層電視臺和相關機構播放。支持北京科技視頻網、武漢廣播電視臺攝製重大科學題材專題片《播火錄》,組織開展中央電視臺科普影視資源調研。

(十五)推動科普信息化的工作得到加強。遵照中央領導同志對網絡科普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組織到安徽、秦皇島等考察雲科普工作,委託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開展互聯網科普建設的專門課題研究,多次組織召開互聯網科普專題研討會,圍繞加強互聯網科普,推進科普信息化和現代化進行研討,形成網絡科普工作和數字科技館建設的設想。積極與百度百科、北京廣播電視臺、中國鐵路總公司開展合作,利用互聯網和地鐵、公交傳媒等移動媒體開展科普傳播工作。中國數字科技館建設取得新的成績,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進入國內ALEXA排名前500名,資源總量6.538TB,官方資源總量5.546TB,日均PV數183萬。支持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在北京舉辦主題爲“科技傳播與社會責任”20xx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以及“媒體科技記者培訓班”,向全體科技媒體從業人員發出包括胸懷大局、求真務實,自律嚴謹、提高科技傳播質量和水平、強化理性思維、深入實際和基層主動“接地氣”等的倡議。

(十六)積極圍繞公衆關注社會問題背後的科學問題釋疑解惑。共舉辦“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15期,主題圍繞轉基因技術、霧霾、洪澇、食品安全、核能、航空、氣象災害、園博會等社會熱點問題,每期到場媒體約30家左右。大力開展轉基因科普宣傳,與農業部協定形成“走近轉基因”重點科普傳播活動方案,舉辦以轉基因技術爲主題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線訪談、專家座談,在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開通轉基因專欄。繼續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週中國科協主題活動日活動,支持中國食品學會開展“全國食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鼓勵食品企業參與科普宣傳。啓動合理用藥科普宣傳,與衛計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發文啓動和部署合理用藥科普宣傳工作。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組織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中國地震學會、中國心理學會、中華醫學會,聯繫有關專家,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百度百科、騰訊網、人民日報和中國廣播網等,及時開展地震知識、醫療搶險和災後心理干預等方面的科普宣傳,在中國數字科技館開通“四川雅安地震專題資源下載”專欄, 提供應急科普服務。

(十七)組織開展“公衆喜愛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動,大力推動《知識就是力量》改刊工作。開展科普期刊現狀調研,制定打造精品科普期刊工作方案。推動《知識就是力量》改刊工作,組織研究刊物的宗旨定位、讀者定位等,確定發展目標,建立完善辦刊機制,完善組織架構,籌備理事會、編委會、加強對辦刊的支持等工作。重點向公衆推介106本優秀科普圖書、30種優秀期刊和46部影視作品,通過網上投票選出“公衆愛讀的20本科普圖書”和“公衆喜愛的15本科普期刊”目錄,通過網絡、電臺、紙媒以專欄、專訪、書評、線下活動等方式向全社會推廣宣傳。支持《十萬個爲什麼》(第六版)精品科普圖書出版發行。

四、大聯合大協作機制贏得社會各方力量支持,主題科普活動豐富多彩

(十八)組織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20xx年“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和“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兩個子計劃表彰獎補1000個農技協、386個示範基地、5個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500個示範社區、406個農村科普帶頭人,共2297個先進單位和個人。編印《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典型案例彙編》和《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典型案例彙編》。

(十九)深入推進全國城鎮社區科普工作。組織開展城鎮科普工作調研,向國務院報送《關於科普工作推動人的城鎮化若干情況的報告》。6月4-5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城鎮社區科普工作專題會議,推動和部署新時期城鎮社區科普工作,印發《中國科協關於加強城鎮社區科普工作的意見》,編寫和印發《城鎮社區科普工作手冊》,分別於8月和10月在瀋陽、長沙舉辦全國城鎮社區科普培訓班,提升全國科普示範社區的科普服務能力。

(二十)加強重點人羣的科普攻堅工作。組織開展農村婦女科學素質行動,聯合農業部和全國婦聯下發《20xx年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組織開展20xx年農村婦女科學素質專項行動和全國農村婦女科學素質網絡競賽,參與答題482萬人次,支持編髮《農村致富新技術》。組織新時期農技協發展和黨建工作調研,起草《進一步加強農技協工作的意見》。繼續開展“科普富民興邊行動”工作,指導各試點單位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工作,提高邊境羣衆科學素質。開展呂梁科技扶貧工作,以及援疆援藏科普工作,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工作。聯合全國政協在湖北恩施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配合中宣部在安徽六安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

(二十一)深入開展科普創建和示範工作。組織開展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的中期評估和改進科普示範縣(市、區)工作的調研。20xx-20xx年度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原有902個因行政區劃調整變更爲898個,通過評估,各示範單位科普專項經費有所增加,社會資金踊躍投入,基層科普組織隊伍不斷壯大,科普活動效果顯著,898個示範單位的各項指標全部符合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標準要求。

(二十二)成功舉辦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及北京主場活動。與教育部、環保部共同主辦的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爲主題,設計了7大系列的全國統一科普行動。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xx和劉延東、劉奇葆、李源潮、趙樂際、郭金龍、韓啓德等領導同志來到北京園博園,同首都羣衆一起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全國各地同時啓動科普日活動,動員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館等面向公衆開放,科普日期間全國共組織開展活動1.1萬餘項,受益羣衆1.5億人次。9月1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科普日十週年座談會,韓啓德、申維辰、陳章良、徐延豪同志出席,來自全國各地的30餘名優秀基層科普工作者代表、中國科協機關與科普直屬單位部分負責同志及老科普工作者代表等參加會議。攝製和發放《全國科普日你我共參與》短片。11月,會同教育部、環保部聯合對全國科普日工作進行了考覈,北京市科協等315個單位被評爲“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第11屆北京科學傳播創新與發展論壇等184項活動被評爲“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特色活動”。

(二十三)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與教育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組織開展了“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全國8萬所中學的6000萬名師生以及廣大社會公衆通過電視直播和互聯網收看,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圍繞“中國夢、科學夢、青春夢”主題,成功舉辦了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第13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第13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青少年科技調查體驗活動等科技競賽和實踐活動,激發青少年的科學夢想;組織優秀中學生參加國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等競賽活動;組織優秀大學生參加臺灣吳健雄科學營、吳大猷科學營等活動。

(二十四)主題科普活動蓬勃開展。按照高層次、重實效、廣覆蓋的要求認真組織舉辦百場院士專家科普報告黔貴行、第xx屆中國科協年會暨貴州省科技活動周主場科普宣傳活動、貴州省科普大聯動等3大系列、1200項、受益羣衆72萬餘人的第xx屆中國科協年會科普活動,百餘個全國學會、地方科協、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單位,動員科技人員1.18萬人,特別參加年會的院士專家由52人爲貴州的中國小生、企業職工、社區居民等所作的高層次科普報告爲廣大科技工作者作出表率和示範。與科技部、中宣部共同主辦20xx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發動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以“科技創新•美好生活”爲主題,積極開展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動,重點組織和支持50餘個全國學會開展科普活動,積極推介優秀科普產品,參與主辦“科技列車湘西行”活動,組織科技、衛生等專家開展科普服務,並按照中央領導同志參觀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覽時的重要指示,9月在中國科技館舉辦“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掠影”展覽,向公衆展示國家高新技術成就,讓公衆感受科技創新、學習科技知識。積極履行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職責,發動相關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參加國家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宣傳,以“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爲主題,組織“體驗式、參與式”防災減災活動,向社會公衆尤其是中國小生、農民工、工礦企業職工等普及逃生避險基本技能,認真轉發《救災快報》,提升緊急情況下自救互救能力。與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人民網、健康報等聯合主辦“健康中國-肝病巡講活動”,在全國選拔培訓200名肝病科普諮詢專家,爲廣大患者提供肝病的科普宣教和診療諮詢服務等工作。與中國衛星導航年會組委會共同舉辦“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科普活動”,面向公衆特別是青少年舉辦豐富多彩的北斗主題科普宣傳活動,促進公衆對衛星導航科學的瞭解和認知。與國管局聯合,在20xx年6月的公共機構節能宣傳週期間,開展網上“節能低碳”科普宣傳工作。

(二十五)深入推進全國學會科普工作。支持中國宇航學會“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系列科普活動”、中國氣象學會“首屆空間天氣日科普活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第13屆中國光伏大會--太陽能光伏發電進入家庭科普論壇”、中華醫學會開展“20xx年中華醫學會學術年會科普分會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舉辦“增材製造(3D打印)系列科普活動”等全國學會結合學科行業大型學術活動、重大科技事件、圍繞綱要主題等開展各學科科普傳播、經常性科普活動。積極協調中華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藥學會等承擔國家“xx”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公衆健康普及技術篩選與評價研究”的單位,完成年度科研及科普工作,組織醫學科技工作者大力傳播普及衛生健康、疾病防治和安全合理用藥知識,面向公衆開展健康科普服務。組織舉辦“全國學會科普能力建設高級研修班”,150多位全國學會的科普工作負責人蔘加培訓,組織開展全國學會科普能力提升調研。組織開展20xx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考覈,47個全國學會被評爲“20xx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五、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和科普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

(二十六)推動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以中國科技館原館長李象益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獎爲契機,組織舉辦中國科協領導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科學普及獎李象益同志的座談會(12月3日)、懇談會(12月18日),籌備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接見李象益(12月20日),以及 “李象益科普事蹟報告會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聘任大會”(12月26日)等系列活動,宣傳李象益的科普人生,號召和動員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到科普事業之中。啓動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建設,完成第一批156名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的聘任工作,受到全國學會的高度重視,以及媒體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與教育部繼續推進高層次科普人才培養試點工作,6所試點高校面向全國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57人,其中全日制139人、在職18人,實現試點工作方案提出的招生目標。召開全國科普人才招生培養試點工作研討會、全國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首次會議,積極深入推動試點的各項工作。組織試點高校專家赴美國和加拿大對科普場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高校參與科普教育的情況進行考察,學習借鑑世界先進經驗,完成的美加高校開展科普調研報告將上報國務院。積極推動科普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啓動《科技傳播與普及譯叢》引進編寫工作,啓動中國科普人才發展研究報告編制工作。繼續組織實施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類項目,擇優資助107名研究生開展科普研究。

(二十七)繼續推動科普產業發展。組織召開全國科普創作與產品研發示範團隊培訓交流會,完成對其示範團隊20xx年度考覈評估工作,評選東北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等10個年度示範優秀團隊,編制《全國科普創作與產品研發示範團隊簡介》電子版,通過報紙、互聯網報導宣傳示範團隊典型經驗和成效。積極籌備成立全國科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啓動向全國科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遞交的《科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申請書》、《科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體系框架》、《科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成方案》等文件編制工作。結合科技部組織的全國政協重點提案“關於大力支持我國科普文化產業發展的提案”,對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展開調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