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年度總結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4W

全市經濟和信息化戰線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時不我待、奮發有爲的工作作風和創新發展、紮實有效的工作業績,今天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了20xx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年度總結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年度總結範文

20xx年,全市經信戰線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核心要求,主動適應新常態,創新舉措求突破,全市工業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智慧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新成效,在市人大常委會對12個市級政府部門履職工作評議中,我委被評爲優秀部門。

一、職能目標完成情況

1、主要指標爭先進位。從增加值看,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2864.3億元,增長11.4%,總量保持全省第4位。從產值看,規模工業完成現價產值12618.6億元,增長11.2%,總量列全省第4位。從應稅銷售看,完成全部工業應稅銷售6273.2億元,增長10%,總量列全省第5位。從工業用電看,完成工業用電量242.9億千瓦時,增長3.6%,總量列全省第6位。

2、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從投資總量看,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046.8億元,同比增長10.3%,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2.5%,總量保持全省第3位。從投資結構看,設備投資達到1381.2億元,同比增長9%,佔工業投資比重達67.5%;工業技改投資達到1220.8億元,同比增長23.6%,佔工業投資比重達59.6%。從重點項目看,全市在手實施超億元工業項目678 個,同比增加16個。

3、行業發展穩中有進。從重點行業看,全年共完成現價產值12604.2億元,同比增長11.2%,呈現“二快四穩三緩”發展態勢。其中,機械業和電子信息業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分別增長18.5%和16.8%。冶金業、化工醫藥業、輕工食品業、能源電力業增長基本平穩,同比分別增長10.9%、9.6%、8.9%、7.8%。建材業、紡織服裝業、船舶製造業增長較緩,同比分別增長5.7%、4%、3.1%。從重點企業看,全市應稅銷售200強企業合計實現應稅銷售2380.9億元,同比增長17.5%,高於全市平均7.5個百分點,佔全市比重達38%,拉動全市應稅銷售增長6.2個百分點。其中,保持正增長的有147家,合計實現增量527.4億元;增幅超過20%的有86家,增幅超過50%的有52家,實現翻番的有30家。從總量看,應稅銷售累計超過5億元的有183家,超過10億元的有66家,超過30億元的有15家,排名前5位的分別爲嘉吉糧油、南通中遠、中遠川崎、南通醋纖、韓華新能源。

4、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從主導產業看,全年紡織服裝等六大主導產業總產值達到11076億元,增長11.6%。六大千億級板塊正逐步向現代紡織、綠色化工、智能裝備、精密機械、海洋工程等新領域加速轉型。今年6月份,馬凱副總理來通調研瞭解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相關情況,對我市加快船舶產業發展、助推企業提檔升級的經驗和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稱讚在南通看到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希望。從新興產業看,全年全市海工、新能源等六大製造業新興產業實現產值突破4180億元,同比增長20%,高於全市平均8.8個百分點。軟件產業規模總量超過100億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保持蘇中蘇北領先。從八項工程指標看,20xx年,我委涉及“八項工程”的相關指標共有4項。其中,單位GDP能耗約0.475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4%左右,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GDP能耗預計位居全省前列;年度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6家,創建數與增幅均位列全省第2位,富士通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爲國家級;工業技改投入佔工業投資比重約爲56.5%,較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信息化發展指數達到83.2,較上年提高2.3個點。總體看,各項指標完成水平居全省前列。

5、重點工作取得實效。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全年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突破32億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市寬帶城域網出口帶寬達1324G,移動4G網絡實現主城區及縣城主要區域全覆蓋,城市百兆光網絡覆蓋率達95%,每千人國際互聯網用戶數達890戶/千人。機場、車站、主要公交線路等熱點區域基本實現WiFi全覆蓋,建成4G基站6017個、光纖到戶小區總數達3188個。軟通動力、浪潮、大唐、中創等知名企業已正式落戶我市,中興、華爲等一批知名企業項目落地工作有序推進。生態建設方面,市區禁燃區52臺4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已完成94臺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第三輪化工整治各項省定目標任務,入園率在全省化工8強市位列第3,完成化工企業關搬並轉任務38家,提前實現全年目標,預計全年完成關搬並轉50家,全市6家沿海化工園區綜合整治方案在沿海三市率先通過省審覈,力爭率先全部通過省驗收。環境打造方面,研究出臺20xx年保增長政策和《關於提升服務效能減輕企業負擔的若干意見》,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中小企業節、知名中小企業南通行等活動,爲擴大產業影響、爭取各類資源,打造關鍵平臺、提升發展內涵營造了濃厚氛圍。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始終堅持聚焦創新、聚力轉型,以改革增動力,以創新促發展,突出抓好9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引導研判。科學組織引導。調整完善《20xx年度新型工業化評價辦法》,簡化評價指標,突出重點工作,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對相關指標進行了科學量化調整,適當淡化對經濟總量和增速的要求,爲推動全市新型工業化進程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組織召開形勢分析會、運行座談會、季度點評會等專題推進,認真剖析發展中的矛盾和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應對舉措,形成鼓勁加壓,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細緻研判分析。不斷調整完善全國、省、市三級監測網絡平臺,多層次、全方位開展監測,動態把握工業經濟運行趨勢。繼續做好全市九大重點行業、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以及全市百強企業、億元企業、應稅200強企業的動態監測工作。突出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進行調研,充分掌握經濟運行現狀和實際情況,完成全市工業經濟增量、減量情況分析、地方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研究初探、南通市平臺經濟發展情況簡述、南通市發展中小企業的實踐和思考等多篇調研分析報告。

2、提升發展質量。推進主導產業高端發展。加快紡織服裝、輕工食品產業裝備提升和產品升級,重點在家紡、服裝、絲綢、糧油深加工和電動工具等幾個板塊前延後伸、搶佔市場上做文章。全力推進船舶配套產業向核心領域延伸,6家企業列入“白名單”,佔全國十分之一。能源及裝備製造業形成了以火力燃煤發電爲主,風力發電、生物質(秸杆)、垃圾焚燒發電爲輔的多元化電源結構,全市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657.6萬千瓦,發電總量達332億千瓦時。絲路咖精機、人民電器集團、東源電器、中天科技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進入產出期,爲主導產業高端攀升提供了新動力。力促新興產業量質並舉。海洋工程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前三季度,船舶完工量與海工綜合噸之比爲1:2.1,與20xx年的2.1:1比例對調。加快推進國家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項目建設,會同市財政局研究制定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對接用電大戶、尋找光伏屋頂。種子產業方面,南通科技與中航集團重組,圍繞航空產業和新材料項目戰略佈局即將展開;德奧公司直升機、無人機亮相珠海航展,蘇通園區項目全面啓動;海門振康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項目受到業內關注,爲機器人國產化提供重要支撐。全力打造產業集聚高地。出臺下發《關於以“四個一”建設爲重點加快特色產業基地提檔升級的意見》,對現有的33個市級特色產業基地,通過招商引智、產業鏈打造等舉措,儘快壯大規模、提升檔次、彰顯特色。南通家紡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年初獲工信部命名,啓東電動工具特色產業基地正在申報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預計全年全市33家特色產業基地實現銷售收入超3800億元,增長13.5%。建成標準廠房150萬平方米,獲省土地指標獎勵587畝;新建市級特色園區11家;培育100億元工業園區23個、100億元產業集羣13個,其中2個產業集羣被認定爲第四批省級特色產業集羣。努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鑫源繭絲綢獲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獎,海安縣供電公司獲全國電力行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全國僅3項一等獎),中集罐箱等4項獲省級管理創新成果獎,評定年度市級管理創新示範企業和優秀企業16家。中遠船務海工平臺合攏技術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榮譽(全國205個),實現南通零的突破。

3、着力項目推進。夯基礎。緊緊抓住119個在手實施超5億元重大工業項目,完善重點項目掛鉤服務制度,及時會辦項目建設困難和問題,力促項目快竣工、早達產。以超5億元重大工業項目爲重點,對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落實屬地責任,做到“打包落實”,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減少推諉扯皮,提高推進效能。圍繞培育新增長點,在初步排出271個續建項目、265個新開工項目的基礎上,抓緊完善20xx年超億元工業項目計劃,合理確定明年工業投入導向指標。強導向。在全市範圍內選取了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編制重點技術改造示範項目計劃,定期進行跟蹤,重點加以推進。針對最新修訂的工業強基專項重點方向,推薦上報江蘇湯臣汽配公司制動器與懸架結構件高強度輕量化汽車產品生產線技改項目,在工信部專家評審中獲得全國同行業第三的好成績。主動與南京對接,謀劃承接南京產業轉移事宜,研究形成專題建議意見報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馬凱副總理批示精神,梳理當前需要阻礙船舶海工產業發展的有關難題並通過市政府會議紀要形式下發有關部門給予重點突破和向上爭取政策,目前,有關工作正在推進當中。解難題。主動向省經信委彙報,幫助招商局重工向南京海關出具重大技術裝備進口免稅申報證明文件,企業據此部分設備得以免稅進關。主動向省電力公司爭取提前實施三馬線電力線路擡高工程。牽頭協調解決中遠川崎LNG船資產轉讓後續問題、中遠船務土地證延期問題和遠洋配套港池審批手續補辦問題。幫助醋酸纖維補充出具鍋爐煙氣脫硝除塵改造項目覈准意見,幫助藍星化工調整項目備案通知書。

4、優化要素保供。資金保障,大力促進融資擔保發展,全年新增擔保總額159.8億元,增長11%。積極打造3大融資平臺:“票據融資”平臺爲企業提供票據貼現及流轉信息等票據融資服務,今年以來共爲80家中小企業解決了92筆共計4.2億元融資;“應急互助”平臺幫助會員企業解決一個月以內的臨時資金週轉問題,全年幫助82家會員企業促成155筆互助資金5.29億元;“小微企業業務”平臺依託“金融超市”和建行南通分行,推介了“助保貸”、“稅貸通”等創新業務,多途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電力保障,超前謀劃、周密部署,在夏季全省7個市限電的情況下南通未參與錯峯限電。組織20家企業7.35億千瓦時電量參與江蘇省電力直接交易擴大試點,節約企業電費成本2304萬元。創新多種電費繳納方式,對市區11家重點企業實行後繳電費結算方式試點,緩解企業現金流7707萬元。加強協調推進,江蘇南通電廠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一季雙投,1000千伏淮上線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完成80%土建工程施工量,竣工投產第四座500千伏變電站,實現了南通電網分片區運行。物流保障,以發展產業供應鏈物流爲主線,以先進物流信息技術爲支撐,以資源整合爲手段,加速推進全市物流業發展。預計全市社會物流總額18688億元,增長13%,社會物流總費用850億元,增長11%,物流業實現增加值366億元,增長12%。全市公路貨物運輸量11129萬噸,增長9.8%;鐵路貨物運輸量91萬噸,增長5.1%;水路貨物運輸量7185萬噸,增長4.6%;航空貨物運輸量3.2萬噸,年均增長29.8%;南通港口貨物吞吐量220xx萬噸,增長7.4%;集裝箱吞吐量71.1萬標箱,增長18.4%。南通供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爲我市第二家國家5A級物流企業,全市A級以上物流企業突破70家,省重點物流企業新增4家,列全省第二。新增省重點物流基地1家。南通電子口岸建設正式啓動。無線電保障,主動爲重點單位、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的頻率、選址、測試等需求提供保障和服務。完成了春運、全國兩會及黨的xx屆四中全會等重點時段的重點頻率保護和無線電應急值班。積極參與南京青奧會期間無線電保障工作,保證青奧會期間所負責的3個賽事場館和南通地區的無線電安全。查處電信等單位無線電干擾12起,查處率100%。煤炭保障,加強煤炭經營運行情況監測分析,全年實現煤炭購進3500萬噸,銷售3650萬噸,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2.9%和110.6%。推動煤炭交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橫向聯合。

5、注重內涵提升。科技創新促轉型。富士通微電子企業技術中心成功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數分別爲36家、46家。104個項目列入省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劃,其中,質量攻關項目數、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項目數分列全省第一、第三。新增國家級工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6家、知識產權應用能力培育試點企業6家。創建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產品企業5家。節能降耗促升級。及時對各地節能指標進展情況發佈預警晴雨表,實施萬家行動企業節能動態管理,預計全年完成節能量25萬噸標準煤。20xx-20xx年,南通市單位GDP能耗預計累計下降16.6%,完成序時進度的97.3%。建立南通市節能和循環經濟項目計劃庫,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20xx年,全市實施節能項目102項,實施了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161項。淘汰落後優結構。全面完成省下達和自定的淘汰落後產能任務,24家企業落後生產線已關停拆除並通過驗收,其中16家企業承擔省級以上淘汰落後產能工作計劃,在全省領先。累計淘汰落後印染1.07億米,紡織3.14萬噸、3875萬米;電鍍1.81萬噸;鉛酸蓄電池36萬千伏安;鋼絲繩500噸。

6、持續優化服務。搭建平臺促產業對接。先後組織百餘家企業參加江蘇產品萬里行杭州展、昆明展、江浙企業領袖圓桌會議、崑山國際進口交易會、“轉型升級、香港博覽”、船舶海工產業供需對接會、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海洋工程裝備分會等重大活動。牽頭舉辦軟件產業供需對接會,幫助全市32家軟件企業與北航軟件學院南通研究生基地195名研究生進行雙選,達成意向求業42名,有效化解部分企業人才需缺問題。深入基層促難題化解。建立企業服務“直通車”,出臺了《市區重點工業大企業(集團)服務“直通車”實施辦法(試行)》,建立22個部門組成的服務大企業(集團)發展工作聯絡員隊伍,對大企業實行“問題收集梳理、任務分解交辦、過程跟蹤服務、辦結滿意度調查、每月總結分析”,每週對企業問題進行彙總梳理,提出解決方案,商請相關部門辦理,每月對問題辦理情況進行分析彙總,做到“周事周清、月結月進”,全年共召開座談會4次,專題會辦會2次,函件協辦2次,辦理了嘉吉糧油項目環保分段驗收、啓東中遠土地證辦理、南通中集“黃標車”逐步淘汰等大企業(集團)發展問題28件。每月跟蹤石港科技產業園推進進展並形成專報,多次深入石港調研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企業,及時瞭解有關情況。協調解決企業廠房上方高壓線加高、融資瓶頸、電費標準等問題,爲開發區轉移至石港的江華紡織項目爭取市級財政扶持資金125萬元。目前,石港科技產業園已有8個項目投產,6個項目在建,8個項目新簽約。簡政放權促活力釋放。爲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研究制定《20xx年南通市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南通市工業產業技術改造負面清單》,在管理上下放權限的同時提高服務效率。探索制訂負面清單制度,完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對下放各縣(市)區的審批事項,整合優化審批流程,實行並聯審批,各縣(市)區平均項目備案覈准辦理時間下降至1.7天,廣受企業好評。多措並舉促環境優化。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收集彙總20xx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和重點經濟部門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彙編成冊,發給廣大企業。組織開展20xx年南通市經濟年度人物和民營經濟三名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組織推薦江蘇省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聯發紡織等11家民營企業以及薛濟萍等3位民營企業家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着力培育中小企業發展,全年共培育市級科技小巨人45家,培育市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20個;創建數字企業100家;獲得省經信委認定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產品企業5家。

7、推進兩化融合。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光速南通”、“無線南通”工程,制定出臺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編制完成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空間佈局規劃初稿。推進惠民重點工程。基礎設施類、綜合平臺類、民生服務類、智慧政務類等17個智慧項目有序推進並取得初步成效,實現信息化普惠民生。全面啓動市民卡工程建設,形成建設總體方案、經濟效益估算方案、管理辦法。推進企業兩化融合。江蘇中天科技等四家企業列入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全年共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區1家,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3家,創建數與蘇州並列全省第一。創建省級轉型升級示範企業5家,試點企業51家。培育創建市級示範企業20家,試點企業20家。推進電子商務應用。加快推進微紡電子商務“中國家紡雲公共服務平臺”等重點電商發展項目建設,推進羅萊家紡“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平臺”等電商平臺普及項目建設,“淘商情”大數據分析系統已正式啓動,“中國家紡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正式掛牌。崇川科技園電子商務基地、南通開發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天安數碼城等一批電商載體建設初具規模,目前已吸引阿里巴巴、安歌環球等知名電子商務、軟件企業進駐。跟蹤家紡產業電子商務發展,南通家紡網上零售額佔南通網上零售額的四分之三。雙11,南通家紡天貓網上銷售額3.71億元,佔全國家紡天貓網上銷售額的26.7%。羅萊家紡當日網上銷售1.88億元,列家紡類第一,列全行業第八。推進信息安全建設。完成27家單位35個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目前,我市受訓合格的黨政機關信息安全員已覆蓋到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機關,在13個省轄市中位列第一。

8、健全誠信體系。立規建章規範運作。根據省政府信用管理三個失信懲戒辦法,起草南通市具體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及南通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徵求意見稿)。與市郵政管理局聯合出臺《南通市快遞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辦法(試行)》,開展快遞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左右聯動形成合力。聯合相關部門,在南通信用網發佈誠信“紅黑榜”,十月份以來共發佈“紅榜”企業2604個,個人138人次;“黑榜”企業31101個,個人152人次。在全省率先開展文明交通信用等級評價系統建設與評定工作,已完成規劃設計、方案制定等工作,第一期即將公佈交通肇事罪違法名單。完善數據突出特色。完善42家單位和部門的“紅黃綠”預警系統數據徵集工作,做好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電子監察預警糾錯督辦工作。從20xx年1月起電子監察正式運行以來,共歸集信用數據393萬餘條,本年增加330萬餘條。其中,重點人羣的9.19萬條信用信息,食品安全信用監管信息1萬餘條,信用涉訴信息450條,市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信用信息共享專欄發佈9.69萬條各類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企業貫標壯大規模。組織實施第四批南通市企業信用管理貫標工作,全市共350餘家企業接受集中培訓宣貫,共有342家企業通過了貫標驗收,完成第45家市級示範企業創建工作。

9、強化隊伍建設。按照中央、省、市委關於教育實踐活動工作部署,認真抓好教育實踐活動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突出目標導向,以教育實踐活動帶動機關作風提升。緊緊圍繞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突出“雙創雙爭”、創新“三服務三破解”,緊密結合經信工作實際,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全委每位領導幹部分別掛鉤1個縣(市)、區和1個三解三促掛鉤聯繫村(居),先後深入基層企業120家,走訪基層企業職工和羣衆320人次,梳理各類意見和建議89條,委領導班子查擺“四風”問題15項,制定整改措施19條;11位黨組成員個人查擺的“四風”問題共107項,落實整改措施109項,出臺完善相關規章制度6大方面24個。突出羣衆觀念,以教育實踐活動促進機關隊伍凝聚。以羣衆滿意爲第一標準,開門廣泛徵求意見,在教育實踐活動期間開展了“五個必談”活動,主要領導與班子成員、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與分管處室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中層正職與副職、支部書記與黨員之間進行了深入談心談話,推心置腹、敞開心扉,交換思想、指出問題。在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各位黨組成員堅持動真格、有辣味,批評與自我批評拋開面子、放下顧慮、直指要害、坦誠相見,真正做到了“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達到了“洗澡”、“治病”的效果。突出整改落實,以教育實踐活動帶動法治機關建設。把整改貫穿活動始終,針對徵集的意見和建議以及民主生活會上查擺的問題,委黨組多次召開會議逐項分析、逐項研究,明確整改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先後確定了14條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即知即改,其中4條在南通日報頭版進行了公開整改承諾,另有10條當月即做到了整改落實到位。同時結合我委的實際,圍繞科學民主決策、厲行節約、黨務政務公開、提升優質服務、加強廉政勤政、強化政務管理等6大方面,制定修訂《黨組議事規則》、《機關“三公”管理規定》、《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羣衆制度》等24項制度,進一步強化了機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成效。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是收官之年,也是經濟發展適應新常態、創造新優勢、做出新貢獻的關鍵一年。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搶抓國家一系列疊加發展機遇,主動適應經濟增長“新常態”,準確把握區域產業新特徵,以穩中求進爲基調,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圍繞擴量提質增效,正確處理增長與結構、增速與質態、增量與存量“三項關係”,加快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並進、服務經濟與綠色製造統籌“三大發展”,着力實施新主導產業培育、新特色載體打造、新增長點帶動“三新工程”,精準發力,定向施策,保持全市工業和信息化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20xx年經濟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力爭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10%左右,工業應稅銷售增長10%左右,新興產業現價產值佔規模工業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投入增長10%左右,技術改造佔工業投入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設備抵扣額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入32億元,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1600G,城市百兆光網覆蓋率達到98%,農村20兆光網覆蓋率達到50%,4G站點達到8000個,WiFi熱點達到3600個,每千人互聯網用戶數達到930人。萬元工業應稅銷售電耗下降1%,七大高耗能產業產值佔比下降0.2%,完成省下達節能目標任務。培育創建融合創新示範企業30家。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15家、市級40家。完成企業信用管理貫標300家,培育市級信用管理示範企業30家,完成國家信用助理管理師培訓75人次。新增規模企業250家,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0家。完成物流業增加值400億元,增長10%左右,社會物流總額2萬億元,增長10%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率降至15%。

圍繞主要工作目標,重點做好6個方面工作:

1、着力於“穩”,確保工業經濟穩中有進。改進經濟運行調節的方式方法,加大政策扶持,優化協調服務,挖掘經濟增長潛力,全力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質效提升。培育增長點。圍繞全市省、市級工業經濟新增長點,結合項目投入情況,加強跟蹤協調服務,及時發現協調新增長點的矛盾和問題,加快產出進度,以增量發展帶動存量調整,以優質項目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全年排出全市5000萬元新增長點不少於200個,新增銷售收入不低於500億元。鞏固支撐點。加強對全市應稅銷售200強企業、銷售億元企業、180家用電大戶進行動態監控,堅持“一企一策、特事特辦”,對大企業(集團)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實行個案處理,加快協調解決,確保健康運行。止住出血點。重點關注船舶、紡織等低迷行業運行走勢,關注受歐盟雙反和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的外貿出口行業,密切關注應稅銷售和用電增幅下降的骨幹企業。加強政銀企配合,開展企業風險點的排查防控,指導企業加強庫存積壓產品和呆壞帳的處理覈銷制度,努力把兩項資金佔用控制在合理適度的範圍內,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持續健康發展。

2、發力於“攻”,推動重點項目達產達效。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努力化解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企業投資意願減弱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增長的發展後勁。強化項目管理。做到在建項目“全程跟蹤”,緊緊抓牢當前招商局重工、恆科新材料二期、甬金金屬、達美特種車、陸地方舟等117個超5億元重大工業項目,建立投資項目建設信息線上跟蹤和線下督查制度,及時瞭解和督促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問題,重點關注“有數據、沒形象”的現象;竣工項目“分析效益”,掌握項目竣工投產或部分投產後產能釋放情況,重點關注“投的下、產不出”的現象;儲備項目“提前介入”,建立新開工和儲備項目落地開工最新進展情況反饋機制,定期更新新開工項目庫和儲備項目庫,重點關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突出技術改造。將工作重心從投入總量向投資質量、效益上進行轉變,在確保工業投入運行於合理區間的同時,更加註重技術改造的支撐,更加註重設備投入的支撐,更加註重竣工產出的支撐。圍繞“四新應用”,推進技術改造再上平臺。鼓勵企業廣泛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支持“機器換人”,打造10個市級“智能車間”示範項目。優化項目服務。整合用好財政扶持資金,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兌現效率,進一步激發項目業主投資動力。謀劃建立南通市產業投資基金,採取財政牽頭、社會募資、市場運作的方式,針對重點發展的產業鏈技改關鍵項目,給予“送上馬、扶一程”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清理和減輕項目建設負擔,在面上推廣市級重特大項目零收費政策,重點梳理和降低在項目建設領域的規費,調動項目業主的積極性。對照法律規範,研究下放行權前置關係,對技術改造備案、覈准前置的能評、環評等事項進行梳理,該取消前置的取消前置,該並聯審批的並聯審批,進一步理順流程,提高效率。

3、傾力於“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工業創新智造和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推動高端化發展。研究編制紡織服裝、化工醫藥、電子信息等六大主導產業高端發展規劃,繼續推進雙倍增、雙突破、雙提升工程,加快形成一批百億級龍頭企業集羣。深入實施新興產業發展“310工程”,加大對“種子產業”領域的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機器人、智能建築等“種子產業”壯大規模,儘快形成集聚效應,提供有力支撐。大力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力爭在國家級產業集羣區品牌建設示範區、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知識產權應用示範企業以及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培育上取得突破,積極開展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推動服務化發展。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助推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積極向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推動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加速聚集。充分利用鐵路、航運、空港等樞紐節點,構建集疏運體系,重點推進11家省、市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在市區形成以南通綜合物流示範園、南通綜合保稅區、南通空港物流園區、南通火車西站物流園區四位一體、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空間佈局。推動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推廣應用低碳技術,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繼續深化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工作,紮實推進園區外生產企業專項整治,繼續做好市區禁燃區內4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強化節能目標約束,及時公佈各區縣工業能耗動態、用能大戶能耗情況、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走勢等數據,及時發佈節能預警晴雨表,採取綜合措施,強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確保完成年度及節能任務。推動特色化發展。堅定不移以“四個一”爲主要着力點,下大力氣引進和建設一批龍頭企業及項目,一批技術研究中心,一批公共服務平臺,一批高端人才及團隊,紮實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優勝劣汰機制,加快培育一批示範特色基地。把做強做大特色產業板塊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特色產業基地、特色“區中園”和配套園、服務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充分發揮特色載體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中的支撐帶動作用,不斷壯大區域特色板塊經濟的規模。對已命名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通過規劃引領、政策扶持、招商引智、重要載體建設、產業鏈打造等舉措,儘快壯大規模、提升檔次、彰顯特色。繼續推進園區提檔升級,推動智慧園區建設,選擇1-2家園區開展智慧園區建設試點。深入推進市區工業經濟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市區工業在區域經濟中的引領作用。推動集聚化發展。推動開發園區、區中園、集羣和集聚示範區等產業園區載體建設,促進開發園區功能提升,建設標準廠房150萬平方米,繼續爭取省經信委和省國土廳關於標準廠房建設土地指標獎勵。力爭培育百億級工業園區24個,百億級產業集羣14個。全面開展化工園區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生態園區創建工作,力爭創建生態園區5個。

4、合力於“融”,打造智慧城市服務民生。圍繞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及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創建,立足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重點實施信息化提升七大工程建設。實施頂層規劃落地工程。進一步理順智慧南通建設頂層設計規劃中編排的167個項目與《國家智慧城市建設任務書》明確的17個項目的銜接關係,重點健全上下聯動、部門協同、企業參與的推進體系,進一步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確保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實施智慧設施提升工程。以建設“光纖化、寬帶化、廣覆蓋、深覆蓋”接入網爲目標,全面實現城市光纖化,加快農村地區光纖寬帶建設。大力建設以3G/4G爲主、以WLAN爲補充無線高速寬帶網,力爭4G網絡主城區、縣城及重點鄉鎮全覆蓋,市區20個公共場所免費wifi覆蓋;重點加大蘇通產業園雲計算中心項目推進力度,推進浪潮、中興雲計算中心、如雲科技“建築雲”等重點雲計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施智慧產業培育工程。建立“政府引導、社會投入”的信息化投融資機制,引進社會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探索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獎勵補貼等市場化方式運營智慧城市公共服務項目;加快推進中興、華爲、軟通動力、凱捷、神州數碼等智慧產業項目有序落地,積極引導中興公司重點開展4G網絡研究和應用,發展大數據及雲計算產業,推動軟通動力打造南通市中小企業雲服務平臺。大力推進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力爭全年實現銷售150億元,確保蘇中、蘇北領先。實施智慧民生普惠工程。加快建設智慧公衆服務、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17個重點智慧應用項目,重點推進市民卡工程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經濟發展、政府事務、企業管理、百姓生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提升公共服務均等普惠水平。啓動建設城市公共數據庫和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打造城市級大數據中心。實施智慧政務優化工程。統一部門數據資源技術標準,實現部門信息資源“連連通”;整合集成相關部門業務應用和數據服務系統,集中構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智慧應用體系;大力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向社會逐步開放,支持社會力量應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惠民、實用的新型信息服務。實施融合創新示範工程。推動信息網絡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開展工業企業融合創新示範培育工程建設,提升製造業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大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品牌創新、營銷網絡和商業模式創新力度,在嫁接與融合中增添實體經濟發展新動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統籌佈局大數據、雲計算等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電商換市”,推動一批重點電商發展項目和電商平臺普及項目建設,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示範點,積極創建國家第二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重點開展信息化服務企業及走進園區、行業活動,提升企業、園區信息化應用水平,力爭培育創建融合創新示範企業30家。實施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健全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安全防護。建設南通市黨政機關信息網絡監測平臺,摸排確定全市100個重要信息系統並進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與國家信息中心合作,力爭在通建設電子商務數據保全中心和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與服務中心(南通)分中心。

5、致力於“優”,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環境。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打造區域發展“暖環境”。服務發展培育新優勢。認真落實市政府提升服務效能減輕企業負擔意見,以經濟體制改革爲契機,在精政簡權和服務轉型的同時,更加註重服務企業能力水平的提升,完善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培育一批省、市級管理創新示範和優秀企業,積極落實企業減負工作。研究探索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更優途徑,爲廣大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招工難、市場開拓難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政策扶持拓展新模式。在抓好現有政策及時兌現的同時,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產業扶持政策,注重定向發力、有的放矢,強化政策的聚焦性、撬動性和催化效應,着力解決交叉重疊、使用分散,重分配、輕管理、輕績效等問題。創新政策資金使用方式,逐步轉向以創投、風投、貸款風險補償等有償使用爲主,補助獎勵等無償撥款爲輔的方式,切實發揮政策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修訂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實施細則,使專項資金髮揮更大的引導作用。進一步落實好中小企業相關扶持政策,深入重點園區、特色基地宣傳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擴大中小企業政策知曉率。要素保供落實新舉措。電力保障上,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全年完成電網建設項目投資17億元;保持電力供需平衡,力爭全年完成工業用電量250億千瓦時;優化電力需求側管理,推進大用戶直購電;總結推廣重點用電企業電費預結算試點經驗,力爭更多企業得到實惠。資金保障上,組織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服務產品,積極開展新型互聯網金融服務,探索推介P2P產品;引導各地設立中小企業應急週轉和應急互助基金,爲正常經營企業提供應急週轉服務;做大融資擔保平臺,積極發揮國有資本增信功能,引導各地財政或國有企業加大資本投入,力爭全年新增擔保貸款150億元;健全再擔保基金運作模式,突出再擔保基金的政策導向作用,修訂市區再擔保基金管理辦法,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初創型、科技型、稅源型、成長型企業,採取再擔保分攤風險方式,鼓勵擔保機構進行擔保;加強銀企矛盾協調,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和化解資金鍊等風險。煤炭保障上,積極做好保供工作,以市場爲手段、企業爲主體打造區域煤炭交易中心,力爭全年煤炭購進3300萬噸,煤炭銷售3200萬噸。無線電監管上,根據無線電應用的新趨勢和用戶需求新變化,科學合理地配置有限的頻率資源,滿足重點行業、重大項目需求;嚴格落實重要時期維穩、重點頻率保護、重大活動保障、應急情況處置任務;加大打擊查處僞基站、黑廣播、衛星干擾的機器和考試無線電作弊力度,及時查處有害干擾,切實維護好我市無線電安全環境,爲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平臺建設打造新空間。充分發揮南通市中小企業合作促進會作用,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做到更新正常化,擴大平臺對外影響;依託中小企業服務大聯盟,整合招行小貸中心、科技局生產力促進中心、南通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市總商會人才培訓中心、人社局創業服務中心、南通律師協會等多方資源,力爭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進一步延伸拓寬服務空間。信用體系營造新氣象。制訂信用管理失信懲戒辦法實施方案,促進誠信體系建設長效化、制度化;完成信用平臺升級改造,建設平臺數據清洗、整理質量保障系統;完善文明交通系統,擴大公示範圍;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做好南通信用網“紅黑榜”發佈工作,利用媒體集中宣傳企業信用管理貫標及示範企業,宣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政策法規、計劃措施和典型案例;開展企業信用管理貫標和國家助理信用管理師培訓工作。同時,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和安全,聯合安監、質監、供電等部門加強監管督查,確保電力、早修船行業安全生產。

6、聚力於“實”,強化機關作風履職盡職。積極打造機關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新常態”,不斷提升機關組織能力和履職盡職水平。組織教育常態化。強化黨組抓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和紀檢監察的監督責任,堅持與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檢查、一同考覈,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繼續結合中央、省以及市委關於羣衆路線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做好整改到位、回頭看等工作。紮實開展三解三促活動,深化“三家兩員”服務品牌建設。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圍繞一評五制、創先爭優,推動公務員管理工作規範化,上水平。監督管理常態化。加強效能作風建設,着力在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上下功夫。根據崗位職責、工作流程,進一步拓展廉政風險查找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對風險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持之以恆抓好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的貫徹執行,進一步強化三公經費使用管理,防止“四風”問題復發反彈。法治建設常態化。加強依法行政,強化制度硬約束。圍繞執行規章制度狠抓落實,不斷增強制度執行力,制度執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做到按章辦事、令行禁止,推動權力在制度的框架下陽光運行,維護制度的剛性約束。

推動南通工業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在新時期更大力度、更高質量的跨越,爲早日建成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作出應有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