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億元村好書記劉倫堂總結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9.76K

學習億元村劉倫堂總結體會一

學習億元村好書記劉倫堂總結體會

“我沒給你們留下什麼遺產,你們不要怪我,無論什麼時候,我的手伸出來都是白的。做人要堂堂正正,寧可吃點虧,也不能讓老百姓戳脊梁骨。”彌留之際,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肖鋪鄉老鸛廟村原支書劉倫堂對孩子們說。劉倫堂當了25年村支書,將一個貧窮的城中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億元村”。村內聚集32家企業,去年產值達2.3億元。然而他的兒子劉文兵在他去世後整遺物時,僅發現一張餘額3000元的銀行卡。

25年前的老鸛廟村,全村人均不到三分耕地,村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1989年,村裏好不容易辦起第一家村屬企業老鸛廟水泥廠,卻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此時的劉倫堂在一家鄉辦企業任總經理,企業正蒸蒸日上,鄉領導和村民都希望他回來,帶領水泥廠走出困境。

從紅紅火火的鄉辦企業,回到負債累累的貧困村當書記,劉倫堂也有過思想鬥爭。“組織上需要我,村民需要我,我只能回去。”臨危受命,劉倫堂想盡辦法,向親友借款、發動工人集資,終於湊了3.5萬元,讓水泥廠重新點火開工。“劉書記帶領大家一起幹。大雪天,和工人一起上山用板車運石頭。夏天頂着高溫烈日,帶上饅頭和水,跟着送貨車跑銷路。”水泥廠工人張友和回憶,“每項工作,他都堅持做一遍,看流程有沒有問題。”

經過一年努力,水泥廠實現產值128.8萬元,上交利稅15萬元。隨後,他又在村裏辦起建材廠、碎石廠、三磷灰廠等企業。1991年底村裏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有結餘。1992年以來,經過多次技術改造,水泥廠達到年產10萬噸規模,成爲區屬企業龍頭和利稅大戶。

近年來,黃石市要求全面關停“五小”企業,老鸛廟村多家企業也名列其中。劉倫堂召集黨員幹部和居民代表研究對策,引進了一批企業,村裏實力不僅沒因關停“五小”而削弱,反而越做越大,成爲“全省五百強村”。

劉倫堂十分關心羣衆。“程怡患了重病,沒錢做手術,找個時間召集大家爲她捐款”;“前天去看望張整華,家中很困難,50多歲了,要給他找份輕鬆點的工作”;“最近村民反映電壓不穩,這個問題要趕緊解決”……劉倫堂留下的20多本工作日記上,記錄着一樁又一樁這樣的民生“小事”。

然而,劉倫堂對自己和家人卻十分“自私”。他生前居住的還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幾年前,幾個建築商要幫他把房子免費裝修一下,被他婉言謝絕。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外村打工,他從不讓他們在村裏任職,也不讓在村內企業上班。

劉倫堂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工作沒忙完總是放心不下。1997年老伴突發腦梗塞,劉倫堂由於忙於工作拖延了一下,都沒趕回來跟老伴說最後一句話,這成爲他永遠的愧疚……

20多年來,劉倫堂經手大大小小建築項目幾十個,一些老闆帶着錢物找他幫忙,每次都無功而返。他的哥哥劉倫華多次找他想承包點工程,也都被拒絕了。

劉倫堂每月只有3000多元工資,除家用外,他都攢起來。平時誰家小孩考上大學了,他都會送上一些獎金,以示鼓勵;誰家裏困難,他也會自掏腰包給予賙濟。去年8月,劉倫堂感到身體不適,被查出晚期肝癌,此時他的積蓄只有三四萬元,幾乎都用於治病。“身體真的不行了,羣衆還有很多困難,在我有生之年恐怕無能爲力了……”這是劉倫堂筆記本上的最後一段話。

今年6月25日,劉倫堂帶着深深的遺憾離開人世。他的身後留下了一麻袋榮譽證書和工作筆記,還有村民們對老書記永遠的尊敬和懷念……

學習億元村劉倫堂總結體會二

“父親留下的20多本筆記本里,密密麻麻地記錄着村民的家長裏短,而對母親和我們這個家隻字未提”、“對村裏各家各戶瞭如指掌,卻對母親的病情並不瞭解”、“別家分的是財產,而我家分的是賬單……”19日,在“時代楷模”發佈活動錄製現場,劉倫堂長子劉文兵追憶着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

觀衆席上,來自中建三局的代表們幾度哽咽,幾度落淚。“他告別了鐵飯碗,回到家鄉,當了帶頭人;在25年裏,他像燕子銜泥一樣,一點一點地改變家鄉面貌……”該局員工孫建濤說。

“老支書劉倫堂身上有一股韌勁。不怕邪、骨頭硬、脾氣倔。25年來,任支書、當廠長,手中的權實實在在,掌管的錢數以億計,在他離去後,留下的卻只有3600多元的存款。他的精神和品格,是留給我們90後員工的財富。” 中建三局員工程羽說。

“觀看了劉倫堂同志的事蹟,我覺得他不愧是時代的楷模,也是我們社區幹部學習的楷模。” 五棵松社區代表陳盈兩眼通紅,她表示,在今後工作中將以劉倫堂爲榜樣,一心爲民,努力成爲社區羣衆的知心人、貼心人和引路人。

“在任期間,劉倫堂任勞任怨,一心爲民,得到了全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和無限信賴。他的精神和品格,可敬,可親,可學。”《中國交通報》編緝柯逾友說。“今後要多采寫、報道像劉倫堂這樣的典型,讓這些時代楷模無限釋放正能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