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培訓學習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W

縱觀人類教育發展歷史,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影響教育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爲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現代教育技術學在電子技術、傳播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和影響下,已成爲正在崛起的現代教育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下面由小編爲大家精心收集的高校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培訓學習總結,歡迎查看~

高校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培訓學習總結
【高校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培訓學習總結一】

現代教育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受關注,它作爲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已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並且與素質教育、教育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等重大問題緊密相關。轉眼之間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遠遠沒有結束,現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學習期間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通過學習,我深入地瞭解到:

1、網絡教學的優勢所在:(1)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2)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4)具有動態信息發佈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信息成爲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2、以課程爲本位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1)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3、通過討論練習進一步明確了“授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教學設計”的特徵。

4、認清了“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教學設計”等概

念。教育技術: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設計:指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5、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信息技術,而應該是課程同化信息技術,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信息技術教和學的內容;(2)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3)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6、“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符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還有以下知識點 現代教育技術有三個基本屬性:

(1)現代教育技術是應用系統方法來分析和解決人類學習問題的過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優化;

(2)現代教育技術分爲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兩大類, 有形技術指利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學的成果,把物化形態的技術應用於教育,藉以提高教學效率的技術,它包括從黑板、粉筆等傳統的教具到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等一切可用於教育的器材、設施、設備等及相應的軟件;無形技術主要指利用教育學、心理學、系統科學、傳播學等方面的成果以優化教育過程的技術。

(3)現代教育技術依靠開發、 利用所有學習資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學習資源分爲訊息、人員、材料、設備、技巧和環境,這些資源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專門爲了學習的目的而設計出來的資源,例如教師、課本、教學電視、計算機課件、粉筆板、投影器、教室、操場、講授、課堂討論等,另一個方面是現實世界中原有的可被利用的資源,例如各行各業的專家、報刊、影視、展覽、博物館、生產現場、遊戲、競賽等。

現代教育技術作爲交叉學科的特點將越來越突出 。

教育技術屬於交叉學科,是連接教育、心理、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橋樑。作爲交叉學科,首先體現在它需要技術的支持,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支持。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在未來的發展中,信息科學和人工智能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術應該關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術以及如何利用技術來促進學習。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作爲交叉學科,體現在它融合了多種思想和理論。從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主要有教育理論、學習理論、傳播學、系統理論等。時至今日,隨着人本思潮的興起,各種學習理論雖然各執一端,但在教育技術領域內走向了融合,以促進人的發展爲目標而各盡其力。人們不僅關注個體的學習心理,還對學生之間如何協同與合作、如何基於問題進行綜合性學習等進行着系統的研究。

再次教育技術交叉學科的特性決定了其研究和實踐主體的多元化,協作將成爲教育技術發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學設計、計算機技術、媒體理論等不同背景的專家和學者共同研究和實踐,開放式的討論與合作研究已成爲教育技術學科重要特色。

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實踐性和支持性研究 。

現代教育技術作爲理論和實踐並重的交叉學科,需要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進行理論研究。目前,教育技術研究最前沿的兩個領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和網絡教育,所有這些乃至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都強調對學習者學習的支持,即圍繞如何促進學習展開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們將會越來越重視教育技術的實踐性和支持性研究。

學習支持

現代教育技術在研究與實踐中對於學生學習的支持給予了密切的關注,這種支持包括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特別是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廣大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能夠深切感受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只有他們才能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教育技術工作者應該爲廣大教師提供各種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持。

實質與內容

1、它研究和實踐的對象是“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

2、它強調對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和管理,它認爲學生只要能和學習資源發生聯繫,就能以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

3、它是用系統方法對各種教學方式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的優化。

4、它可以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不同層次,當前的應用方式主要有:課堂多媒體組合教學方式,廣播、電視遠距離教學方式,基於多媒體計算機的個別化交互學習方式,基於網絡的遠程通信教學方式。

指導思想:

1、現代教育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習者爲中心,是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2、現代教育技術關注的中心是學習者的需求,課堂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學生活動和創造的過程。

3、 教師以間接形式主導教學,通過設計、主持、示範和評價來履行職責。課堂活動應多樣化、趣味化,生動活潑,輕鬆愉快。

由於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在被學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個便於學生學習的理想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已能夠滿足遠程教學所要求的圖片、音頻、視頻傳輸質量和傳輸速度,加上備種通信手段,如音頻、文字會議系統、E-Mail、WWW等,使遠程教學的實施更加成熟。特別是WWW的出現使人們認識到在線學習是一個更爲系統化、更有組織的學習過程。通過利用遼新技術,我們能夠以電子的方式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和計算機程序等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源結構化,教師可以快速容易地組織教學資源,學生能夠隨時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共享非常廣泛豐富的各種資源,而且能夠彼此協作、進行適應個別化的學習,同時網上遠程教學還可以滿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淵交流。通過電子郵件或視頻、音頻、文字會議系統,教師可快捷地與學生通信、交流,獲得他們的學習進度和其他情況。這就意味着,網絡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更爲豐富、更爲自由的學習環境。

二:明白了“教育”應與“現代技術”相結合。

在我看來,現代教育應體現在“教育”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之上,我國的教育事業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視教育,發展到今天,隨着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及應用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成爲現實,也爲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機會,同時給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的突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首先應該是教育思想的現代化。那麼,現代教育技術作爲現代教育模式的一種輔助手段,它的質量及其教學中的效果如何,自然成了這種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誌,應該是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有利於揭示教學內容的實質,有利於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學習,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技能的訓練,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等。

【高校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培訓學習總結二】

一、確保高校專業教師“信息化”

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教師“信息化”包括現代教育教學意識和信息素養兩個方面。傳統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其主要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爲中心。而作爲認知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現代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則認爲,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完成自己知識建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以信息傳遞爲主,而應運用以人爲本的策略,促進學習者知識的建構和知識的創新。

學生信息技術素養養成,不是幾次講座、培訓就能解決問題的,更不只是信息技術課教師幾個人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貫穿在高校教育的始終,溶入教師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之中。目前高校教師本身信息素養和現代教育教學理都很薄弱,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首先必須在高校教師中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與培訓,使高校教師把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思想、教學設計理念和信息技術手段正確地融人專業課堂教學之中,而不是簡單地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和工具來灌輸知識;使高校教師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現代課堂教學離開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就像傳統課堂教學中突然沒有了粉筆和黑板一樣遺憾和美中不足。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師真正領悟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的作用,內化爲自己的教學行爲和觀念,並在其教學實踐中率先垂範、言傳身教,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現代信息素養,而非機械地模仿。

二、構建高校學生信息素養體系

結構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要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必須制定學生信息素養體系,明確培養目標。高校學生信息素養體系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意識、知識、能力和品質等四個方面。

①信息技術意識:主要指導面對現代社會,要有信息第~的意識;面對信息資源競爭,要有信息搶先意識;面對世界信息化進程的加速,要有信息憂患意識;面對信息時代的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的加速,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②信息技術知識: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熟悉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與信息獲取和便用有關的法律、規範。③信息技術能力:主要包括信息選擇、獲取與傳輸能力;信息處理、保存與應用能力;信息免疫和批判能力;信息技術的跟蹤能力;信息系統安全與防範能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學習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能力。④信息品質:主要包括積極生活態度和高情商;敏感和開拓創新精神;團隊和協作精神;信息社會的責任心。

顯然,高校學生信息素養體系內涵已經遠遠超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課程(一門入口課程,必修):各專業在第~學期都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方法,爲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更多信息資源的支持。②高級程序設計類課程(根據具體專業選不同的語言,必修):從程序設計方法、數據結構、算法分析等方面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教育信息化基礎課程f多選課):如《信息時代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基捶,《多媒體與教學軟件設計》,《數據庫技術與中學校園網資源建設與管理》,《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文化與教師素養》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課程。④專業拓展課程(多選課):結合信息技術在各專業的應用特點,拓展專業課程,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專業選修課菜單和現代網絡化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與素質。

三、加強高校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點

完善的課程體系只能爲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提供可能,確保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全面培養,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

①教材建設。選用國家精品教材和重點教材,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精心編著並出版了系列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如《大學生信息技術素質過關訓練》、《計算機文化基捶等,都被省內兄弟院校廣泛採用。②實施基於網絡環境的課堂教學改革。開發設計《大學計算機基捶教學網站,建設了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供學生預習、複習和自學;廢除以前的作業本,實現學生網上在線作業、網上在線答疑輔導和網上學生談心交流。使學生學習完全與網絡緊密聯繫在一起。③實施基於網絡環境的實驗教學改革。開發設計開放式《大學計算機基捶實驗教學與管理系統,該系統集開放式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於一體,採用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思想,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過程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學生提問展開。

互動教學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成立學生興趣小組,採取學生討論、演示,使基礎好的學生受到更好的鍛鍊。使基礎差的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要令,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通過多年的實踐,逐步探索總結出“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實驗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信息技術發展很快,今天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術,明天將被新的軟件和技術所代替,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安排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的提問和對問題的回答都記入平時成績;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專業發展和興趣、愛好拓展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限於課堂、限於教材、限於書本,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四、警造校園“信息技術”文化氛圍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核心

除注重課堂教學外,還必須營造良好的校園“信息技術”文化環境,環境育人。

①以因特網爲基礎,使高校學生與有網絡的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大中國小校教師、學生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網上聯繫,開展網上學習諮詢、輔導、答疑、技術討論、技術革新和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等多方面的交流,並將開展的好壞情況記入學生實踐成績。②以校園網爲基礎,把教學平臺從教室延伸到實驗室、辦公室、備課室和學生宿舍,改革過去書面作業爲網上作業,教師網上答疑輔導、網上批改作業,網上作業的挑戰性和創新性,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刺激性,自然就淡化了網絡遊戲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專業理論學興趣,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質和創新意識與能力。③結合專業學習組織學生開展各種以信息技術爲基礎的課外活動。在學生中成立“多媒體課件設計興趣小組”,“網絡與計算機維護興趣小組”等。配備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和自身興趣,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拓展專業方向,培養專業特長。④分年級,分模塊開展以信息技術知識和素質爲主題的技能比賽。在大一學生中組織計算機基本操作、漢字輸入速度和電子文稿編輯比賽;在大二學生中組織程序設計和網頁設計比賽;在高年級學生中組織多媒體CA]課件(軟件)、動畫設計比賽等等,大四學生中開展應用軟件開發和畢業設計比賽,構建系統、持續的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體系方》課程和“信息技術”本身的範疇。

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把以“教師教爲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爲以“學生學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爲指導思想,採取以“教師教爲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個教師面對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學生,按照同一進度、同一方法進行教學,即使教師希望對每一個學生進行適應其能力的個別教育,也是很困難的。那些不能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的學生,由於處在不利的學習環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爲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了個別化的教學。如果學習中遇到了問題,可以通過協作學習,通過學生與教師或學生與學生,甚至與認知工具之間的交互得到解決。

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摸式等,使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與傳統教學相比發生了很大改變,因爲過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與灌輸,教師的角色主要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從前臺走到了後臺。教師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但是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可能被計算機或計算機網絡所取代,相反教師在這種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計算機只是一種信息加工和呈現的工具,教師惟一選擇是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擴大知識面,教學組織者需要跨學科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的羣體協作,網絡化的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是如何製作教學課件、如何把它們組織成爲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資源形式。

三:教育技術的重要作用

縱觀人類教育發展歷史,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始終是影響教育變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爲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現代教育技術學在電子技術、傳播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和影響下,已成爲正在崛起的現代教育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現代教育技術學是在長期的教育積澱中,不斷吸收現代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管理和經濟理論研究成果,在實踐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具有無可懷疑的科學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其學科的本質涵義被認爲是:"教育技術是爲了促進學習,對有關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科學的誕生與發展正在影響着教育的各個領域,傳統的教育觀念、理論、內容、模式、管理和體制正在發生着變革。它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採用的一切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現代教育技術分爲物化形態和智能形態兩大類。物化形態的技術指的是凝固和體現在有形的物體中的科學知識,智能形態的技術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現出來,以功能形式作用於教育實踐的科學知識。它是爲了學習,對有關的過程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

理論上如此,實踐中如何呢?我覺得學這門課,我們受益非淺,我們不再侷限於書本理論知識,相反我們可以做獨具特色的課件,可以捕捉大自然的美好瞬間,可以設計精美的個人網頁,還學會做教學設計等等,這些是我們以前所不能的,我相信大家的感覺和我一樣好,真希望下學期還可以繼續學教育技術,可以學更實實在在的東西,並把它們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而不是那些純理論的框框條條的東西。

運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相對傳統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1.激發學習興趣,增加教學容量

利用多媒體局域網組織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手法具有多樣性,教學氛圍輕鬆、活潑,學生能夠在良好狀態下自主、積極地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採用超級鏈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強,符合人類的聯想記憶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鼠標點擊自由地在不同知識點之間進行轉換,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學容量大爲增加,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交流,其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

2.自主建構知識、培養學生能力

利用多媒體局域網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網上衝浪去尋找知識。通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去獲取知識。這培養了他們運用因特網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

3.顧及個體差異,真正因材施教

我們以往都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教學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而網絡教學可進行異步的交流和學習,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進度自定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對於某些知識,基礎薄弱,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並回答問題,同時也得到教師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而對於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去獲取更多的知識。克服了教學中的“一刀切”現象,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們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把它最美好的東西表現出來,發揮它最大的作用,爲我們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