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的總結(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65K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1

一 正確認識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精選14篇)

所謂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是指老師不應當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適時地進行點拔、質疑、啓發、解惑;從學生角度看,是指學生的學習方法應當是探究的,學生不應當滿足於死記硬背,模仿重複,而應當猜測、嘗試、質疑、發現,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初探體會。提起研究性學習,人們往往會認爲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爲少數優秀學生開設的課程,必須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開設專門課程去進行研究。一部分學校正是這樣做的,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恰好違背了教學規律,實際上是重複過去走過的老路,是變相的舊的教學模式,是新瓶裝老酒,曲解了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實際上數學研究性學習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它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追求目標,鼓勵學生介入數學學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學生的研究結果有科學性,但並不強求每個學生的最後研究成果都必須獨一無二。研究性課程的意義在於應用、強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彌補接受性學習方式的不足,並完成從一味研究“如何教”,到關注學生“如何學”的教育思想的轉變。而在這種觀念下知識本身的獲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獲得知識及在獲得的過程中開發出來的各種潛能。

中學生蘊藏着極爲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營造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能否爲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的中學生對社會的回報將是無法估量的,讓我們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着老師把學生當成知識容器,一味地灌輸的不良傾向,看起來講了不少知識,實際上這些知識並沒有被學生所接受,爲了提高教學效率,應當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結構

根據數學科的學科特點和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結構可以是:

1、引入: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根據教學進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具備研究條件的課題。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僅僅是教師提供,還應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概括出問題,甚至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提煉成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2、獨立探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主角,而教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着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尋求答案,教師可以巡視,並且儘量鼓勵學生按照不同的方案尋求答案,教師還要在這一學生獨立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

3、分組討論:對學生獨立探究中的困惑問題以及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於講解、回答,要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以小組的形式引發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或辯論,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討論過程中對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與肯定,鼓勵。

4、總結、引申:就是對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的代表談本組的解題方法、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這一過程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手段把各種正確的思路反映出來,以達到全般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最後教師可以在總結引申的基礎上在提出一些延續性的問題,供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理解。

三 研究性學習實例

例1 求 的值.

這是高三階段檢測試卷中的一道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讓學生說自己的解題方法,一共歸納整理了以下幾種不同的解法:

方法1 原式= = = =

方法2 原式= = =

方法3 (原式) = =· ∴原式=

方法4 原式= = =

方法5 cos15°=cos(45°-30°)= ,同理 sin15°= ,代入原式計算得 .

歸納完之後, 教師並不忙於結束,而是請同學講講自己的解題想法,由同學對每種解法進行評價.在評價比較的過程中,同學們加深了對相關知識方法的理解記憶和靈活的運用,同時他們相互之間也進行了一次思想交流.緊接着教師提出下面問題讓學生作進一步的思考:

1、若把15°換成a,上面的解法中,哪些還“有效”? 學生嘗試發現,除方法5其它都還是可用的,從而總結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解法.

2、還有其他解法嗎?多數學生苦思不得其解.此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示:所給的式子與什麼公式的結構形式相象?經過一段的思考,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座標平面上兩點連線的斜率公式.對!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再進一步鼓勵學生畫出示意圖,並認真觀察分析,教師予以巡導,最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出瞭如下的解法:

方法6 若改寫成 ,則可以看成點 和點 連線的斜率,此時點M,N在單位圓上,經過角的計算可得 .

於是 ,

例2 如圖,已知平行六面體 — 的底面 是菱形,且 (1)證明:

(2)假定CD=2,CC = ,記面C BD爲 ,面CBD爲 ,求二面角 —BD— 的平面角的餘弦值

(3)當 的值爲多少時,能使A C 平面C BD?請給出證明

解:連結A C 、AC ,設AC與BD相交於點O,連結C O

(1)∵ABCD爲菱形 AC BD

又∵ ,則C 在面ABCD內的射影H必在 的平分線AC上

即C H 面ABCD

··· BD C H

· BD 面ABCD ∵BD AC· BD 面CC A A

··· C H∩AC=H···· BD CC

····· ∵CC 面CC A A

(2)易知 C OC是二面角 —BD— 的平面角

在 C CB中,C C= ,BC=2, C CB= ,由余弦定理BC =

又∵菱形ABCD的內角 BCD=60 ,∴ BCO=

在Rt BOC中,BO= BC=1,∴C O=

在 C OC中,C O=C C= ,OC= ,由余弦定理 C OC =

(3)當 =1時,能使A C 平面C BD

理由:∵ =1 ∴ BC=CD=CC

······ BD=C B=C D

∴三棱錐C—C BD是正三棱錐

設A C與C O相交於G, ∵A C ∥AC 且A C :OC=2:1

∴C G:GO=2:1

又C O是正三角形C BD的BD邊上的高和中線

∴點G是正三角形C BD的中心

∴CG 面C BD 即A C 面C BD

這是20__年全國 大學聯考的題,很多學生對標準答案的“猜想法”有頗多爭議,有點“不服氣”:倘若不知道結果,我們該怎麼猜想?爲此,我指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次研究行學習:咱們不猜想,看誰能把它計算出來?結果,同學們共同研究出了以下方法:

另解:設C C=1,CD=x

∵ BCD= C CB= C CD=60 ,易算出cos C CA=

∴cos CC A=

C D =C C +CD C C_CD_cos C CD = x +1

∴C O =C D —OD = (x +1)—( x) =

∵ BCD=60 ∴ CDA=120

∴AC= ∴CO=· A C =

CA =CC +C A —2CC _C A _cos CC A =

又∵ C A G ∽ COG 且相似比爲2:1

故C G = C O· A G = CA

∴C G = C O = ( )

∵CA ⊥面C BD ∴CA ⊥CA ∴ C A =C G +A G

∴( ) = ( )+ ( )

∴· (舍)

故當 =1時,能使A C 平面C BD

當然,研究性學習必須服從於教學內容,必須服務於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們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克服“填鴨式”教學的傾向,又要克服把研究性學習變成學科競賽的傾向。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把知識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能取得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理想效果。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2

一 正確認識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所謂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是指老師不應當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適時地進行點拔、質疑、啓發、解惑;從學生角度看,是指學生的學習方法應當是探究的,學生不應當滿足於死記硬背,模仿重複,而應當猜測、嘗試、質疑、發現,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初探體會。提起研究性學習,人們往往會認爲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爲少數優秀學生開設的課程,必須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開設專門課程去進行研究。一部分學校正是這樣做的,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恰好違背了教學規律,實際上是重複過去走過的老路,是變相的舊的教學模式,是新瓶裝老酒,曲解了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實際上數學研究性學習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它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爲追求目標,鼓勵學生介入數學學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學生的研究結果有科學性,但並不強求每個學生的最後研究成果都必須獨一無二。研究性課程的意義在於應用、強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彌補接受性學習方式的不足,並完成從一味研究“如何教”,到關注學生“如何學”的教育思想的轉變。而在這種觀念下知識本身的獲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獲得知識及在獲得的過程中開發出來的各種潛能。

中學生蘊藏着極爲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營造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能否爲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的中學生對社會的回報將是無法估量的,讓我們爲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使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着老師把學生當成知識容器,一味地灌輸的不良傾向,看起來講了不少知識,實際上這些知識並沒有被學生所接受,爲了提高教學效率,應當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結構

根據數學科的學科特點和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結構可以是:

1、引入: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根據教學進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具備研究條件的課題。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僅僅是教師提供,還應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概括出問題,甚至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提煉成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2、獨立探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主角,而教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着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尋求答案,教師可以巡視,並且儘量鼓勵學生按照不同的方案尋求答案,教師還要在這一學生獨立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

3、分組討論:對學生獨立探究中的困惑問題以及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於講解、回答,要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以小組的形式引發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或辯論,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討論過程中對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與肯定,鼓勵。

4、總結、引申:就是對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的代表談本組的解題方法、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這一過程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手段把各種正確的思路反映出來,以達到全般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最後教師可以在總結引申的基礎上在提出一些延續性的問題,供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理解。

三 研究性學習實例

例1 求 的值.

這是高三階段檢測試卷中的一道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讓學生說自己的解題方法,一共歸納整理了以下幾種不同的解法:

方法1 原式= = = =

方法2 原式= = =

方法3 (原式) = =· ∴原式=

方法4 原式= = =

方法5 cos15°=cos(45°-30°)= ,同理 sin15°= ,代入原式計算得 .

歸納完之後, 教師並不忙於結束,而是請同學講講自己的解題想法,由同學對每種解法進行評價.在評價比較的過程中,同學們加深了對相關知識方法的理解記憶和靈活的運用,同時他們相互之間也進行了一次思想交流.緊接着教師提出下面問題讓學生作進一步的思考:

1、若把15°換成a,上面的解法中,哪些還“有效”? 學生嘗試發現,除方法5其它都還是可用的,從而總結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解法.

2、還有其他解法嗎?多數學生苦思不得其解.此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示:所給的式子與什麼公式的結構形式相象?經過一段的思考,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座標平面上兩點連線的斜率公式.對!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再進一步鼓勵學生畫出示意圖,並認真觀察分析,教師予以巡導,最後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出瞭如下的解法:

方法6 若改寫成 ,則可以看成點 和點 連線的斜率,此時點M,N在單位圓上,經過角的計算可得 .

於是 ,

例2 如圖,已知平行六面體 — 的底面 是菱形,且 (1)證明:

(2)假定CD=2,CC = ,記面C BD爲 ,面CBD爲 ,求二面角 —BD— 的平面角的餘弦值

(3)當 的值爲多少時,能使A C 平面C BD?請給出證明

解:連結A C 、AC ,設AC與BD相交於點O,連結C O

(1)∵ABCD爲菱形 AC BD

又∵ ,則C 在面ABCD內的射影H必在 的平分線AC上

即C H 面ABCD

··· BD C H

· BD 面ABCD ∵BD AC· BD 面CC A A

··· C H∩AC=H···· BD CC

····· ∵CC 面CC A A

(2)易知 C OC是二面角 —BD— 的平面角

在 C CB中,C C= ,BC=2, C CB= ,由余弦定理BC =

又∵菱形ABCD的內角 BCD=60 ,∴ BCO=

在Rt BOC中,BO= BC=1,∴C O=

在 C OC中,C O=C C= ,OC= ,由余弦定理 C OC =

(3)當 =1時,能使A C 平面C BD

理由:∵ =1 ∴ BC=CD=CC

······ BD=C B=C D

∴三棱錐C—C BD是正三棱錐

設A C與C O相交於G, ∵A C ∥AC 且A C :OC=2:1

∴C G:GO=2:1

又C O是正三角形C BD的BD邊上的高和中線

∴點G是正三角形C BD的中心

∴CG 面C BD 即A C 面C BD

這是20xx年全國 大學聯考的題,很多學生對標準答案的“猜想法”有頗多爭議,有點“不服氣”:倘若不知道結果,我們該怎麼猜想?爲此,我指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次研究行學習:咱們不猜想,看誰能把它計算出來?結果,同學們共同研究出了以下方法:

另解:設C C=1,CD=x

∵ BCD= C CB= C CD=60 ,易算出cos C CA=

∴cos CC A=

C D =C C +CD C C×CD×cos C CD = x +1

∴C O =C D —OD = (x +1)—( x) =

∵ BCD=60 ∴ CDA=120

∴AC= ∴CO=· A C =

CA =CC +C A —2CC ×C A ×cos CC A =

又∵ C A G ∽ COG 且相似比爲2:1

故C G = C O· A G = CA

∴C G = C O = ( )

∵CA ⊥面C BD ∴CA ⊥CA ∴ C A =C G +A G

∴( ) = ( )+ ( )

∴· (舍)

故當 =1時,能使A C 平面C BD

當然,研究性學習必須服從於教學內容,必須服務於學生的認知結構。我們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克服“填鴨式”教學的傾向,又要克服把研究性學習變成學科競賽的傾向。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把知識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能取得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理想效果。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3

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學會了組員的團結的力量等。例如我們上街發調查問卷、採訪時,遭到了許多人的白眼與不理解,但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檢討了自己的錯誤,選擇更加合適的話語與人交流。這次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鍛鍊了我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次的時間較爲緊湊,使我們覺得課件還不夠完美,我相信如果再有時間的話,大家會完成的更好!

參加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我很榮幸,我們忙活了很久,選擇我們組的題目時就吵了好久,纔將調查題目定下來,期間可謂一波三折,一開始發調查問卷時,個個臉都特別紅,特別不好意思,發完並收完了之後,便長舒一口氣,我和湯涵是統計調查問卷的。

爲了這個,我們兩個搞了好幾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後,手好酸,後背好疼,到了組長寫調查報告時,總是喜歡抱怨,她就是有點刀子嘴豆腐心,但還是把它寫完了,到了最關鍵的步驟時就要靠我們的老闆了,我們幾個也未能幫上大忙,但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更多的是在心中爲他們加油鼓勁,參加了這個組,讓我體會到了組內的團結是多麼的重要,在我們組長丁月和李真的帶領下,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更加好了,我們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收穫了太多太多,使我們小組組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收穫了友誼。

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知道了團結是一個組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爲團結,我們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險阻,所以這是一次終生受益的活動。對於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學會了付出,讓我體驗了一回真正的成長曆程,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在一步步的走來,我們漸漸的體驗自己的汗水播撒的種子種出的瓜果最甜。爲此我會更加的努力體驗社會中必要的鍛鍊,從付出中快樂與收穫。

在這次的研究性調查學習活動,我們利用了課餘時間,進行了小規模的採訪與發放收回調查問卷,這讓我們瞭解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況,通過這些方式,我們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還加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既對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方面有了初步瞭解拓寬了我們知識與視野又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這些成果使我們每一個組員都珍惜這一次鍛鍊的機會,在這些日子裏,我們互相幫助,積極進取,在任務分工上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都受益匪淺。

總的來說,這次的額活動還是很有意義的,通過這次調研,讓我學會了團結合作得到重要,我們利用假期的休息時間一起搞調查,我們開始時還知道怎麼搞,通過一起討論後正式開始了我們的調查。這次調研不僅讓我們的友誼得到加強,還讓我們了結了現在社會的重大問題,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一起調查的時候我很開心,我相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加入進來。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本來害怕陌生人的我,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改變了這個不太好的性格,另外這次活動也讓我從食品安全這一方面瞭解了社會的情況,我和其他組員之間也加強了關係,使得友誼之花開得更加漂亮。

總的來說,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4

時間過得很快,只一轉眼的時間,18周就已經過去了,我們開始完成最後的工作:結題。在研究期間,我們每週多會積極參與,認真完成。雖然這個過程看上去有些漫長,但隨着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也最終走過來了。

記得第一週開題的時候,當組長與我們確定好課題後,同學們都熱情高漲,就好像在長時間的乾旱之後,臨來了久違的甘露,滋潤着我們的心靈。組長分配了各個小組的小組任務後,各個小組都立即分頭行動,尋找,蒐集。各個小組需要的資料,成員個個都很激情。於是,在這種氛圍下,第一賊後的任務很快便完成了,而且過程輕鬆高效。沒留下一點遺憾。

在我們的共同協作下,經過18周的努力,我們終於結題了,結束任務時,我們談論着各自的研究成果。每次結束本週的任務時,我們都歡聲笑語,一次次的任務被我們圓滿完成,我們都很高興,回望過去那一週的心情,至今歷歷在目。

研究中相關的史料,那康乾盛世的原因,康乾盛世的評價,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用辛勤的汗水蒐集來的,都將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時期,當時社會的生活,衣食住行,仍印記在我的腦海裏。那康乾盛世的手工業,商業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的政治,經濟制度至今讓我深深震撼。

好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好一幅太平之畫。在星星點點間,流露出當時社會的多彩,使人震顫。那個時期的文學成就,社會的盛況,無不傾灑洋溢着歡樂的笑容,字裏行間充滿生的喜悅,但歷史終究是歷史,有生的喜悅,就有死的悲哀。一個偌大的大清王朝,任憑它的光輝,任憑它的不可一世,也終究成爲過眼雲煙,在史書留下一大片已故的輝煌。唉!這就是歷史,讓人無情讓人無奈。

總的來說,任何一個探究的過程有喜必有憂,有苦必有樂。《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研究它必然要花一番精力去細細品讀,從而得到感悟。從《紅樓夢》中我得到的一條結論:萬物極盛之時,裏極衰之時也不遠矣。

通過這次的研究學習,我又懂得了:什麼樣的人間纔是真正的人間,怎樣的真相纔是真正的真相。回到現實之中,回到起點,原來這一過程需要學習更多團結與合作精神,更多歡樂。唯有團結,上下一心,才能締造奇蹟,唯有歡樂才能持之以恆。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5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信息時代學習方式變革的需要。 “教育作爲一種傳遞文化的工具,它的內容和形式是隨着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而不斷髮展變化的。在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教育傳遞着不同的內容,並服務於不同的目的,同時也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農業社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與之適應的是個別式學習;工業社會是大工業生產,與之適應的是集體接受式學習;信息時代最大特點是信息的複雜繁多,對信息快速而準確的處理能力尤爲重要,效率低下的傳統被動接受式的'學習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與之適應的應該是高效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研究性學習在語文學科實踐的需要。隨着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學習作爲綜合實踐課的一部分正式實施起來,各學科也積極滲透研究性學習;語文學科就其性質來說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高中語文自然應該是研究性學習的肥沃土壤。相對傳統的學習方式和現今的中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創造性學習方式。雖然研究性學習都在各領域各學科大力推行與實踐,語文學科也進行了不少嘗試,然而卻是少有真正語文味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具體表現爲:語文專題式研究活動的多,語文課堂研究性學習少;課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內課內研究的少;研究性學習方法及理論研究的多,實踐操作研究的少。結果,語文研究性學習背離了自身應有的特點,使語文研究性學習等同於綜合實踐課,沒有體現語文研究性學習應有的特色,改變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殼,影響了學生繼續深入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語文研究性學習要回歸語文,要爲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高中語文要有高中語文的特色,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當然要有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個性,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開展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及研究內容

關於研究性學習的定義,很多專家和一線教師根據自己的實踐體驗以及理論研究,給“語文研究性學習”下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定義,而國家《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研究性學習的概定簡潔具體、便於操作,“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裏就明確了研究性學習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我們的“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有着建立在國家《指南》對“ 研究性學習”的界定基礎之上又與高中語文學科緊密結合的產物 本身固有的特定內涵 。

語文研究性學習,終歸還應該是具體的語文學習,而不應該是綜合實踐課。因此,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終歸還應該是具體的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它的目標就應該是具體的高中語文,主陣地就是高中語文課堂,當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區語文活動,以及與其它學科的互相滲透與綜合。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學習,但有研究性質。這種研究性質怎麼體現呢?那就是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語文學習,那麼,這種學習就必然是實踐性的主動性的學習活動。研究,必然會發現新的問題,並繼而產生新的見解,因此,研究性學習又必然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不是科學研究,而是獲取知識、培養品德、形成能力,總之是學習,因此,仍然需要老師的指導,要在一定科學思想指導下科學的思考並實施。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爲,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高中語文課程學習爲目標,以語文課堂爲主陣地,創造性地從高中語文學習內容中自主選擇、確定相關主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與表達,從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語文學習活動。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範圍是很寬泛的,但凡高中語文學習的聽、讀、講、寫所有領域都是其研究學習的對象。

我們的課題遵循“問題就是課題,發展就是成果”思想,堅持“三個結合”原則,即把語文研究性學習與高中生語文學習相結合,把語文研究性學習與高中語文課堂相結合,把語文研究性學習與高中生知識的獲得、能力、情感、人格的形成相結合。課題目標定位爲高中語文課堂學習實踐,旨在研究怎樣使高中生在語文聽說讀寫之中獲得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研究高中語文教師怎樣進行語文研究性教學,使師生都獲得高效發展,而不是進行關於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究、爭鳴與建構。

具體說來,我們的研究內容定位爲以下三個方面:

1.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素養,促進語文學科的“有效學習”。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動機,養成主動學習品質,扭轉長期以來的語文課堂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變傳統的“聽語文”爲“學語文”,變傳統的“理論語文”爲“實踐語文”,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語文學習效率。

2.開展語文“創新閱讀”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素養,促進語文學科的“高效學習”。通過個性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探索與指導,激活學生潛在的創造慾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創新學習的素養。

3.開展“專題研究”活動,培養教師“研究性教學”素養,積極構建高中語文“有效課堂”、“高效課堂”。通過教學目標雙向細目化專題式研究性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培養師生的研究素養,形成特色語文課堂,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我們的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研究建立在現當代中外人文研究、教育研究理論新成果之上,在新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精神指導下,並創造性接受現階段語文研究性學習研究的新成果。

1.建構主義理論。皮亞傑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建構主義理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材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成爲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的認知工具。

2.接受美學理論。

接受美學認爲文學作品只是一種圖式化結構,它永遠不可能通過有限的語句把客體對象無限豐富的性質毫無遺漏地表現出來,總會留下許多“未定點”,認爲文本解讀具有多元性。文學作品“未定點”的不確定性使作品具有了開放性,這些“未定點”有待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予以填充和具體化。當代哲學解釋學理論家伽達默爾說:“對一個文本或藝術品真正意義的發現是沒有止境的,這實際上是一個無限的過程,不僅新的誤解被不斷克服,而使真義得以從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斷涌現,並揭示出全新的意義。”也就是說,對文本意義的解讀是一個無限增值的過程,文本意義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姚斯說:“在作家、作品和讀者的三角關係中,後者並不是被動的因素,不是單純的作出反應的環節,它本身便是一種創造歷史的力量。”接受美學認爲文本解讀的多元性也是由解讀主體的異質性所決定的。個體在思想、閱歷等各方面都是異質的,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作者、文本、讀者形成了一個三極的格局,那麼,任何解讀都只是審美主體從個人獨特的視角去理解詮釋。總之,文本的開放性和解讀主體的異質性共同增加了文本解讀多元性的可能。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期待視野下對其進行不同的體驗、解讀與研究。

3.創新教育理論。

創新教育,是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的探索能力、重組知識的綜合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育。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爲主要目標,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創新教育在我國作爲一種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公佈以後形成的。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創新教育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在知識傳授上,反對“填鴨式”,變消極被動的“滿堂灌”爲積極的課堂討論;在學習內容上,反對只強調“專深”,主張通識教育;在教學目標上,反對片面追求“結論”,而注意開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氛圍上,反對強化“嚴格”,忽視“讚賞”,而力求營造民主寬鬆的學習環境。另外,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是創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體現。

4.比較閱讀理論。

比較,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彼此互相聯繫又互相區別的感知對象,同時或相繼出現,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就可以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可引導學生把一個獨立的文本放到一個更大的參照系中,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繫的兩篇或幾篇文本集中起來,有比較、有分析地進行閱讀,打開學生思路的閘門,連點成線,組線成面,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讓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創新能力和遷移思維能力。

5.多元智力理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在《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提出了嶄新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爲人類至少有七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知覺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認爲智力以組合的方式進行,每個人都是多種智能的組合體,教育的功能就是揚長避短,促進個體獨有智能的發展。“多元智力理論”的核心是承認個體的差異性,在語文領域之中就應該是承認閱讀與表達差異的合理性。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允許並提倡學習主體的在學習活動中的個性閱讀與個性表達。

6.近現代語文教學新理論。一是葉聖陶的“例子說”教材觀。葉聖陶曾說:“教材的性質同於樣品,熟悉了樣品,也就可以理解同類的貨色。”“選本的閱讀是舉一,推到其他東西的閱讀是反三。”人們將葉聖陶的教材觀歸結爲“例子說”。既然教材文本是例子,那麼“例子”就不能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而只是“橋樑”。通過這個“橋樑”到達更廣闊的人文空間,“達到不需要教”纔是語文教學的終極追求。二是當代的“大語文”教學觀。“大語文”教學觀主張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爲軸心,向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語文教學同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同發展智力和發展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系統的訓練。

7.中學語文新課標。新課標是倡導語文教學中經典詩文創新閱讀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類似表述還很多,很顯然,這些閱讀教學建議是以發展學生個性爲出發點與歸宿點的,是倡導經典詩文閱讀走個性化多元解讀之路的。

四、研究方法與計劃

我們的課題創造性借鑑吸收現有的能夠拿來爲我所用的各種科學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我們廣泛收集並充分利用國內現有的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成果,分析借鑑其優點,改進其不足,大膽拿來爲我所用,結合我校實際創造性運用研究實踐之中。我們從課題開展伊始就創辦了“語文研究性學習導報”,開始前半年是每月兩期,後來改爲每月一期,向課題組成員及時介紹推薦相關理論文章和課題組自己的科研成果,給課題組成員以理論、方法和實踐的指導與交流。

2、調查法。

爲了摸清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我們印發了相關調查問卷,由各子課題研究教師負責,在學生中進行信息調查與反饋,從不同角度掌握學生學習習慣、方法以及對待學習方式轉變的態度,從此獲得大量而又真實的資料與信息,爲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必要的資料參考。

3、觀察法。

課題研究人員互相深入班級聽課,參與校內外課改活動,在聽課中瞭解、掌握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情況;通過觀察不同教師教學行爲的變化,進而觀察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情況,記錄統計並分析所獲信息;同時,由教師通過召開學習主題班會、學習交流活動來觀察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方式。

4、歸納法。

爲促進課題研究更有效進行,迅速提高課題組成員整體研究水平,我們組織實驗班學生和課題組成員教師及時進行教和學的經驗總結,形成教育教學論文和案例,並以自辦的“研究性學習導報”爲交流平臺,及時發表交流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文章、開發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學生作品,以期互相學習借鑑,共同提高。兩年來,我們編印了22期導報,及時發給課題組成員進行研究交流。

本課題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具體分四步實施:

(一)課題醞釀確立階段(20__.10-20__.12)

①確立子課題目錄;

②各個教師的具體情況認定,成員申報子課題;

③總課題審定成員申報的子課題。

(二)課題研究準備階段(20__.12-20__.1)

①各子課題制定相關的研究細目,及課題組成員分工;

②調查瞭解實驗班學生對語文教學現狀的看法;

③瞭解教師前階段個體研究的情況,找準下階段研究的重點;

④印發、學習並研究相關理論文章,確立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⑤瞭解教師教學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研究。

(三)實驗階段(20__.1-20__.12)

①理清語文課程資源情況,找準開發和配置的突破口;

②開展子課題的實踐研究;

③廣泛開展讀寫專題研究,作好個案積累與分析,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現;

④有目的地舉行圍繞課題研究爲中心的公開課、研究課等教學實踐研究活動,重點抓好課前集體準備、課後評析反思等環節;

⑤及時寫好階段小結和研究論文,使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將教學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及時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階段性專題性成果。

(四)總結結題階段(20__.12-20__.2)

①各子課題開設課題研究彙報課;

②召開課題研究評議會,撰寫子課題結題報告;

③課題組對各子課題進行評估驗收;

④申請結題,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論文等一系列材料;

⑤集中各子課題研究材料,形成課題研究綜合成果;

⑥準備總課題結題報告,迎接市教科院專家組進行課題驗收。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6

研究性學習,是我們上高一時新接觸的科目,帶着好奇,我們選課題、找資料、請教導師,最後寫論文、得成果。在這短短的一年中,同學們收穫頗豐,表現較爲突出的四個小組爲同學們進行了精彩的展示。

高一9班的同學揭開了附中古棗樹死因之謎,高一10班介紹了他們對汽車油耗的研究,高一9班同學做了附中教室空間色彩搭配設計,高一10班同學復原了耬車這種古老的農具。

此外,還頒發了最佳創意獎、最佳論文獎、最佳結題報告獎和突出貢獻個人獎。

研究問題,我們一絲不苟;參與討論,我們積極主動;遇到困難,我們不氣不餒。一年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們不僅探究出論題,也收穫了同學間協作的快樂,可謂是碩果累累。這一年的研究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是這種刨根問底的研究精神和同學們之間團結互助的合作意識我們會繼續保持,讓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變得更加充實與美好!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7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比如這個組員負責找關於賈寶玉的,另一個找林黛玉的,還有一個又找薛寶釵的,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爲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爲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爲了共同的目標。

原以爲高中生活只是緊張的學習,其實非也。

高中生活原來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說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自開學到現在,這個過程帶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從一定角度看來,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應試教育爲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機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主體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創造性與多樣性,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等特點,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特點恰恰可以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寬鬆的,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我的小組而言吧,說它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同時,研究性學習也促進同學們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這個我在學習研究中有切身的體會,像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我作爲本組的組長,有時在分配工作過於疏忽,執意按自己的意願去做,結果造成某些缺漏和過失。幸好還不算嚴重,否則我真無地自容,組員也沒有責怪於我,反而給我補遺拾漏。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還有我們感情的橋樑在起着作用吧。這段日子,我們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以上就是我們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它讓我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8

經過幾次較爲深入的對魯班湖旅遊資源的調查研究,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魯班湖的基本情況,這裏就我個人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我任務重點是負責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其中就包括魯班湖的概況,現有旅遊資源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原始資料的收集,以及對當地工作人員和遊客的問卷調查資料的收集。這次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在一起進行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於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不夠深,以及沒有太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就決定了我們四個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用各自的優勢去彌補他人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

我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十足的進步。無論是在面對多種選擇的關鍵地方,還是在應對社會上各類人物上,我都在這次的活動中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無論是在選擇資料內容上,還是在整理資料和統計資料上,我都通過這次活動深刻體會到了統籌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在社會實踐能力上,還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提高和進步。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理解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的重要性,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研究性學習個人自我總結。又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另外,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只有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後的社會上站住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9

一、課題的確定以及其重要性

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新課改以來,學校也相應設置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這次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我校六安一中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師生都是一個挑戰,通過對素質教育的要義進行深入理解,並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我們小組將課題定爲“高一、二、三年課級課餘活動調查分析”。就目前中國學生尤其是即將步入大學走入社會的高中生而言,課餘生活最多的就是補課,即使有一些學生擁有比較好的興趣愛好,但苦於家長和學業的壓力不得不選擇放棄,這就導致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進而導致心理承受能力也降低(主要因爲除了學習便所知甚少),最後當面臨社會的檢驗之時,學而不會用的學生自然會在優勝劣汰的現實中被掃地出局。梁啓超先生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爲與國際接軌在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中國更加需要高素質的人材來作爲強大的支撐,而這些人材便大多來源於擁有無限潛力和激情的學生,所以我和我的學習小組做了這個關於高中生課餘生活的研究課程。

二、調查研究的方式和過程

本次調查我們採用以調查問卷爲主,輔以隨機採訪高中各級學生的方法,發出調查問卷150張,收回有效答卷127張,共採訪了30位學生,成功採訪了27名各年級高中生,爲我們的論文獲取了充分的、有足夠代表性的數據支持。

三、問卷與採訪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與採訪我們發現,在接受調查的45名高一學生中有25名學生的課餘生活以上網遊戲爲主(佔總人數55%),11名學生選擇閱讀課外書(佔總人數24%),9名學生選擇輔導班(佔總人數20%),其中有20名學生(佔總人數40%)受到家長要求和影響,而選擇輔導班的10個人中只有3個人是自願,佔總人數的6%。上述數據表明,高一學生雖然受家長和學習影響,但還不是太過緊張,有自由選擇課餘活動的權力,但多數人卻選擇了以上網玩遊戲的方式度過,這讓人不免擔心沉迷於此會影響身心健康。據採訪員李程回報的結果,多數上網玩遊戲的學生是受到家長的外出管制,被限制在家,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耗磨完原本應該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雖是家長出於一片好心,但是未免過於極端,反而物極則反。

在接受採訪的49名高二學生中,竟有36名學生明確表示課餘生活受學習和家長嚴重影響,超過了73%,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在家長的要求下竟全部上了輔導班!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高二不滿意課餘生活的學生比例佔到了87%!據採訪員李程和劉夢源回報的信息顯示,有的家長即使沒有強制讓自己的子女上輔導班,也會限制子女進行別的活動,在隨機採訪的27名學生裏有13名學生表示自己高二的時候,一些諸如音樂、美術的輔導班課程都被家長叫停,理由是害怕影響成績。

在高三學生一共接受調查的33名學生中,除6名學生選擇自由的課餘生活並較感滿意外,其餘26名學生均爲輔導班常客(佔到了78%),滿意度爲一般,但據採訪員李程回饋的信息顯示,他們均感壓力很大,身心十分疲憊,但大學聯考在即,不能不奮力一搏。

四、對數據分析的結論

通過上述的數據和採訪顯示出一個趨勢,高中生對課餘生活的滿意度從高一時是最高,到高二最低,輪到高三的時候小幅回升轉爲一般。這個趨勢背後也有一定的意義,中國學校的課內生活尤其是高中生活受到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緊張是高中學生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才需要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來調和,高一到高二對課餘生活態度的轉變也是可以理解。但是,高二的不滿意到高三的一般(即可以接受的態度)轉變,不禁讓人心憂——真的是不再在乎課餘生活了嗎?真的對課餘生活改變態度了麼?其實在家長的要求下和學業的重壓之下,從原來不滿的抗爭發展到最後無所謂的麻木不仁——無所謂什麼課餘生活了,反正自己也改變不了。中國學生爲什麼會被說沒有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我想與此不無關聯,生搬硬套固然是一種沒有創造力的表現,但是究其原因,我們大多數的高中生在這個階段便已經養成服從的習慣(絕對服從家長,絕對服從自己無法抗拒的東西),以後步入大學和社會仍將保留絕大部分。別人說是,我不去說不是,那個專家說一,我就不敢說二——反觀美國學生,老師一犯錯,必定揭出其短,專家的話他們也要懷疑半天,這才能創新,打破規矩,才能成新的方圓。

從整體數據上看,高中生的課餘生活時間呈現出一種“從高一到高二遞減,到高三幾乎沒有”的趨勢,雖爲大學聯考的大環境所迫,但也不是沒有時間實踐。從人步入社會的時間段來看,高中生活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強的實踐能力的時候,只要能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運用學科知識可以解決的實踐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說運用物理學科中電路的知識可以找出導致短路的線路,運用酸鹼中和的原理消除井水裏過多的鹼等等,都是課餘生活中可以實踐的事情,也不復雜。考慮到家長對孩子的種種限制,這也怪不得學生,家生的阻礙永遠是孩子不可逾越的鴻溝。

上述的調查還有一點讓人十分擔憂,在問卷第二大問中我們設置了B項爲“體育鍛煉”供學生選擇,結果在接受調查中的127名高中生裏只有26個人選擇體育鍛煉,佔總人數的20%左右,數量少得可憐。坦白地說,這種普遍現象在全中國都屢見不鮮——“騰訊新聞”曾報道中國當代學生身體素質普遍降低,甚至不如父輩;_年中日兩國學生舉辦友誼比賽時,中國學生幾乎沒有堅持到最後的,而日本學生即使發燒也咬緊牙關堅持到了最後,日方負責人曾高傲地表示“你們中國的下一代是鬥不過我們的”。通訊員江遠洋走訪了市人民醫院心理諮詢室,心理醫生告訴我們:一個堅持長期體育鍛煉的人不僅僅只會是身體好,他的韌性和堅強度也會增強,充滿積極的幹勁和充盈的激情,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會開朗陽光,堅持定量的體育鍛煉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顯的幫助。中國人是不是東亞病夫,不是口頭說的算,只有整體國民身體素質提高才是正道,而學生則是最重要的培養目標——少年強則國強!

五、最後的建議

通過上述對各種數據的分析,我們小組成員經過一番探討之後,給出以下建議:

1、高中生應在高一時趁學業較輕之際,抓緊時機通過課餘生活強化自己的各項能力,比如通過集體活動加強個人的團作合作精神,對日後步入社會和適應工作有相當大的好處。堅持長期的體育鍛煉有助於提高身體素質,也應當作爲課餘生活的重要選擇。高二、高三的時候可以減少課餘生活的時間,以學習爲主,文武雙修。

2、家長不應過分強求孩子的課餘生活,更多地給予孩子自己處理,並給予一定的指導,這也是對子女獨立能力的一種培養。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諸如科學實驗一類的事鍛鍊他們的實踐能力並在物質上給予支持。

3、學校應減少作業負擔和學業重壓,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引導並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課餘生活習慣,這也同樣有利於開展先進素質教育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主辦一些集體活動,藉此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鍛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六、課題研究體會

馮驥才先生曾說:“多去看自然博物館、藝術展等,這些活的,立體的書會帶給中學生更爲豐富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人所運用到的知識並非只限於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而已,尤其是在這個充滿了激烈競爭的二十一世紀,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複合型人才,即使不能保證每一項都是精英但整體知識面較廣也是一種無形的競爭資本,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過硬的實踐能力能讓一個人從一件小到甚至只是修理同事的電腦這樣的事情中也會在衆人面前脫穎而出——其實有些問題並非只有專家才能解決。

我們希望通過這篇研究學習報告可以較爲深刻並充分地揭示出高中學生在課餘生活上所面臨的矛盾與問題,並希望可以爲解決這些矛盾與問題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感謝所有參與本次調查的同學與專家!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10

一、 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裏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爲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爲“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瞭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 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 課題目標

1. 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 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 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 方案設計

1. 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紀律現狀與問題、衛生現狀與問題、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教學情況調查、校園飲食情況調查、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 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爲高一_班__名同學。在公佈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 活動實施過程

1. 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 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複印__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 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彙整。

4. 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 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 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 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

對於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爲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爲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於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爲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佈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11

一.選擇課題原因

酸奶是以鮮牛奶爲原料,加入乳酸桿菌發酵而成,牛奶經發酵後原有的乳糖變爲乳酸,易於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風味,其營養成份與鮮奶大致相同,是一種高營養食品,尤其對胃腸功能紊亂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適宜的營養品。

酸奶的製作是我國傳統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選擇此課題,不僅可以鍛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學生從中學到一些生活小知識,讓學生們體驗製作的樂趣。因此,我們選擇此課題來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以酸奶的製作爲例初步瞭解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大致瞭解酸奶製作的製作原理和過程和影響酸奶品質的因素。其次,通過研究此課題,不僅加強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學之間的交往能力,還激發了同學們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鍛鍊了同學們的學習和動手能力,讓我們對此次研究充滿無限期待。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瞭解的酸奶的製作原理

(2)知道酸奶的作用

(3)分析影響酸奶品質的因素

(4)清楚酸奶製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四.研究方法:

(1)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查閱資料

(2)進行製作酸奶的實驗

(3)討論並交流

(4)總結並歸納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__年11月—11月底)

1.成立課題小組,並進行組內分工;

2.制定課題研究計劃,撰寫小組及個人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20__年1月—20__年5月)

1.圍繞課題在網上查找課題研究所需的資料;

2.整理資料並進行小組內交流;

3.小組內進行課題研究實踐;

4,展開小組內經驗交流與共享活動。

第三階段:(20__年5月—20__年6月)

1.與其他組交流實踐經驗並展示課題成果;

2.撰寫小組及個人結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12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開題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爲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的特定對象是什麼;通過研究,試圖實現什麼;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決定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研究的假設,爲什麼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怎樣(尤其是一開始準備實施的步驟),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它;以及導師的建議和鑑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分。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要準確規範。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要簡潔明瞭。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研究範疇、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概括出來,讓人能夠從題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稱“問題的由來”,即提出問題,闡述爲什麼要研究該課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指通過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也就是爲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有時,也可以將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爲一。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頂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

(五)研究課題的可行性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條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等。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六)研究的內容和難點

高中階段,研究學習課題研究的類型大致有科學實驗類型、讀書報告類型、社會調查類型和項目設計類型等。無論是哪種類型,都要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預計的研究難點。

(七)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進度、時間安捧安排等。

(八)成員分工

開題時,要明確課題組每個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和應完成的任務,如組織協調、資料蒐集和處理、撰寫報告、外出調查、拍攝等等。

(九)預期成果及表達形式

預期成果即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等,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

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二、撰寫開題報告注意事項

1.課題研究背景說明大而空

2.課題研究價值判斷欠全面正確

3.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研究問題偏離課題中心

4.研究步驟不合理,研究方法欠科學

5.對課題研究困難估計不足

爲了方便開題會上進行開題報告,有能力的課題組應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PowerPoint製作好開題報告會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燈片),還應該做好開題的答辯準備。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1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1、怎樣提問題;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3、如何研究課題;4、怎樣查找資料;5、教學評價。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採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1、學生通過基於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並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怎樣提問題、怎樣把問題轉變爲課題、如何研究課題。

1、怎樣提問題。包括這樣一些方面:

(1)什麼是問題?(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尚待解決或弄不明白的事)

(2)問題從哪裏來?(看到的---即觀察到的、觸到的---實踐中遇到的、嗅到的---生活中遇到的、聽到的---生活中遇到的、想到的---來自外部原因或內部原因的驅使;所有問題都是通過人的五官感知而來,因此,這些問題又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人的五官感知外部世界後,是否產生問題,就在於人們對此的思考和有沒有問題意識了。)

(3)怎樣提問題,即提問題的方法;(提煉關鍵詞或中心詞,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三個方面提問題;提煉關鍵詞或中心詞,從類別、範圍、原因、結果、解決五個層次上提問題;運用發散思維的八種方法提問題:a、橫向思維法、b、縱向思維法、c、逆向思維法、d、側向思維法、e、分合思維法、f、顛倒思維法、g、質疑思維法、h、克弱思維法)

(4)問題的範疇或領域(所有問題可歸爲三個領域:社會、自然、自我)

2、怎樣把問題轉變爲課題。這裏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課題。課題是問題的深化,課題是由一些有價值、有創造的問題進一步形成的。(張怡主編.自然辯證法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__.(141-142).)課題就是針對某一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問題,有明確而集中的研究範圍、目的和任務的問題。課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內容上課題必須是成立的、合理的、可行的,可以從已知的條件開展實際的研究;二是在形式上必須是規範的,適合用科學的術語或通用的規則來表述。如課題“農村秸稈焚燒問題調查及對策”即由“農民爲什麼要焚燒秸稈?”“焚燒秸稈有什麼危害?”“秸稈有哪些方面可以利用?”等若干問題組成。課題也是有明確意義的科學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將“問題”昇華爲“課題”,即讓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課題意識。所謂課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產生困惑、疑問、不解即問題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構建更深層的心智圖式,如“我爲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我要研究的問題涉及什麼範圍或邊界?”“我怎樣開展研究纔是合適的?”“通過我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等。

(2)怎樣把問題轉變爲課題。在我們所提的衆多問題中確定哪個問題作爲我們研究的課題,這要經過我們的分析來確定。

A、作爲課題的問題要符合這樣幾條原則:科學性原則、創新性原則、可行性原則。這裏的創新性與科學家研究中的創新性有着本質的區別,只要求所研究的課題對學生來說有意義就可以。

B、對問題分類,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知識基礎、時間可能、條件許可、經費許可、學習要求等)的課題。(1)根據問題回答的要求分類,一般可分爲“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是什麼"的問題一般屬於基礎知識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到圖書館查找教科書和科普讀物類書籍找到答案。這種問題的解決一般比較簡單,通常可以通過撰寫讀書報告的研究形式來完成。"爲什麼"的問題是屬於比較深一層次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根據問題設計研究方案或查閱資料,然後通過對資料和實驗數據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怎麼辦"的問題屬於決策類的問題。它不僅要回答問題是什麼、爲什麼,而且要回答怎麼辦。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綜合地看待問題,做出決策。(2)根據問題的回答方式分類,一般可分爲:①讀書報告類。主要以文獻方法獲取信息,然後彙編成文。②社會調查類。通過調查獲取信息,解決問題。③觀察記錄類。針對自然現象,不改變條件,堅持進行觀察和記錄,並運用觀察的現象和數據來回答問題。④參觀訪談類。參觀訪談法,通過參觀一些特殊場所,與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從而獲得信息,回答問題。⑤實驗研究類。通過改變受控條件進行實驗,從而獲得實驗數據、現象和結果,解決問題。⑥設計製作類。根據自己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發明和製作一些模型或實物。

把第一和第二兩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慮,確定選擇什麼問題作爲自己研究的課題,但是,作爲課題,其文字表達有要求。

C、完善問題的陳述。作爲研究的課題,我們必須要清楚研究的對象、研究的範圍、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在課題的表述中,要清楚地告訴人們,你研究的課題重點是什麼,研究方向是什麼,是什麼範圍內的問題,用什麼方法來研究。作爲第一次接觸課題研究的同學們,他們往往在這些方面模糊不清,因此,課題研究的開展也就比較困難。

完善問題的陳述,就是要求我們根據選擇課題的原則、問題的分類和課題陳述的一般要求(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方法),對問題的陳述進行完善,使一般的問題陳述變爲課題的陳述方式。課題的陳述可以是敘述式,也可以是疑問式。

3、如何研究課題。

課題一經確立,必須制定詳盡的研究計劃。研究計劃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着手具體研究活動的框架,也可以稱作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計劃或方案的基本結構如下:

(1)課題的界定與表達:揭示課題的論點,形成課題目標,以指導研究過程。課題名稱必須簡潔、具體、明確。對於剛剛接觸課題研究的學生來說,這點在教學中可以不作要求。

(2)課題的由來:說明產生課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課題產生的背景。告訴人們你爲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是什麼原因激發了你想研究它的。

(3)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揭示課題的價值和課題的研究方向、重點。

(4)課題研究範圍的具體表述:即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對象及實驗實施,資料採集等情況,一般來說課題研究越精深,課題研究範圍越小。

(5)研究的方法、途徑:方法與途徑務必明確,爲實現研究目標可用多種方法進行。如:觀察研究、調查研究、實地考察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項目設計等。

(6)研究的步驟、進度:研究的具體規劃,確定每一步驟的時間安排。進度必須明確,否則研究拖沓,極易落空。此外,步驟與進度充分體現創造性的整、分、合的勞動,是確保研究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

(7)成果的呈現形式:可以是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論文或發明創造實物等,此外成果的檢測、評價手段等也應明確。

(8)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如果是小組形式的研究,各人的分工明確,以便使研究順暢高效。應當指出,研究計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研究活動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原計劃進行修訂完善,要學會將計劃性和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9)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對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素質、物資情況、經費情況、領導支持情況、時間、空間等進行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提出解決辦法。

對這幾個步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進行一些訓練,第一是讓他們記住這樣幾個步驟,第二是讓他們熟悉怎樣完成這些內容,這也是課題研究中的難點和重點。

當計劃制定好了以後,就要着手收集資料了。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一塊,通過不同的方法去收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資料,如:從網站上查找、報刊上查找、圖書館裏查找、調查、走訪、實驗等。

研究性學習的總結 篇14

高三(8)班語文科第一次研究性學習總結 (作業:給第一次月考答題提建議、寫反思活動)

一、答題卡上分別有兩名同學提出建議,而且每名同學分別有4點以上的建議;除了兩名同學的建議之外,還有自己的反思、總結或者努力的方向。更爲值得慶幸的是,有一名同學找來了3名同學提建議。(共33 人)

二、部分同學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寫建議,顯得很醒目。

三、同學們提出的建議操作性很強,可以指導我們大學聯考複習。

念名字

一、 少數同學只有1名同學的建議(缺少另外一名同學的建

議,或者只有兩名同學的建議而沒有本人的反思)。(共21人)

念名字

二、有3名同學只有一名同學提建議(缺少另外1名同學的建議,本人也沒有寫反思)。(共3人)

1、多積累基礎知識; 2、掌握小說類文章閱讀的答題模式;

3、作文要切合題意,不要偏題; 4、字體儘量寫得美觀; 5、選考題要慎重選擇; 6、背誦題要儘量拿滿分; 7、提高

選擇題命中率; 8、作文要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題材新穎; 9、作文要拿54分以上; 10、文言文要積累實詞的意思,要結合語境理解;11、默寫要仔細檢查,切忌粗心大意;

12、卷面書寫有待提高; 13、提高作文的文采; 14、作文例子較少,沒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字跡不清楚,塗改較多,卷面不整潔;15、回答小說類文章閱讀或者實用類文章閱讀要分點回答,條理比較清晰; 16、作文字數寫到950字比較好;

17、文章中沒有優美語句; 18、要仔細審題; 19、文言文翻譯要抓住關鍵詞; 20、作文要適當用排比、比喻手法; 21、做題目不能太趕,要看清要求;22、作文的塗改不要太明顯,應該逐字劃掉,輕劃即可; 23、作文舉完例子後,分析不到位; 24、材料作文要記得引用材料; 25、實用文體發揮得比較好,繼續發揚;26、古詩詞這方面要多做題,掌握答題技巧; 27、詩歌鑑賞要把握好詩歌的主題(作者的情感);

28、合理分配考試時間; 29、實用類文體答題仍需改進,要分點來答; 30、注意把握好時間,試卷上不要留空;31、平時要多練習、多總結、多跟同學交流; 32、默寫只得5分,要加強,拿滿分; 33、書寫方面最好不要連筆,太潦草了影響得分;34、多加強現代文閱讀題的訓練: 35、建議同桌多多閱讀美文,增加作文的文采; 36、每天讀一篇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37、現代文閱讀還有提升空間;38、掌握小說主要情節的作用;39、看一些標杆作文,蒐集一些優美語句; 40、強迫自己,抓好早晚讀。 祝 你 成 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