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地質畢業實習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5W

學生地質畢業實習報告 篇1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爲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地質實習報告

大學生地質畢業實習報告(精選3篇)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 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 瞭解饅頭山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

5、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爲兩天,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岩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1、認識滿壽山的岩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爲“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爲”曼壽山”。____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爲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

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岩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岩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岩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岩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爲三組-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

一、 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兩米,岩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岩組成,該層岩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岩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岩,厚約八米,岩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十三

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岩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岩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岩表面覆蓋物爲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爲頁岩,厚度約七米,顏色爲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爲石灰岩,厚度約兩米,顏色爲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於該層位於山頂,所以此處岩石風化嚴重。地質實習報告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爲紫紅色,頁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爲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爲四米,顏色爲紫紅色,由於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岩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岩,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岩,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岩,厚零點三米。

二、 徐莊組

由於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岩層組成。

2、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岩。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着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後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後老師帶我

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爲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岩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大學生地質畢業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的性質和任務

1、性質:

<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時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

2、這次地質認識實習的任務是:

1)讓學生了解有關煤礦地質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點。2)觀察和認識常見的一些岩石。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層層序。4)認識常見的地質構造現象。

二、時間安排

實習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編寫實習報告1-2天。

三、組織狀況

由地當煤礦技術部門技術員殷明光老師指導,12屆煤礦工程高本班聶濤對孫家灣煤礦地區的地質情況進行了實地勘察並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分類的講解,沒有缺勤人員。

四、工作量

在兩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別對1#、2#井,運輸巷,迴風巷進行了實地勘察,通過實地體驗、感悟加深了對煤礦地質學習興趣,將課本與實際結合,更好、更真切的獲得知識。

五、結束語

通過本次<煤礦地質學>的礦井地質實習,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也加深了課堂所學的重要內容。野外實習是理論教學的有力補充和繼續,通過自己的實地觀察與課本的聯繫,加深了對某些岩石的認識,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學有所用。而對地質構造的觀察,不僅更好的瞭解地層的形成,也將當時課堂上的立體想象給實際化,不再對某些地層感到模糊,大腦裏已經有了地層的畫面,這樣也更好的去和課本枯燥的知識和圖片相聯繫。

爲期兩天的礦井地質實習結束了,自己從中學習到的知識卻是很多的。單從這兩天野外實習就發現,地質工作者是多麼的不容易。而作爲採礦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將來在煤礦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現在我們必須做好吃苦受累的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在這裏,我要感謝殷明光老師,感謝他在實習過程中的耐心講解與辛勤付出。希望今後的還能有這種形式的實習,這對我們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是非常有利和必須的。

在這次實習中我們在快樂中學習,既參觀瀏覽了美麗的山河風景元又增長了專業知識。所以我希望學校能多組織幾次這樣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實習活動。今後,我將充分利用這次實習所得,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爭取做到學有所成!

大學生地質畢業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瞭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瞭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佈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岩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佈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並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爲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瞭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後,相對穩定地層的範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複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後,開始下沉,形成地質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爲“燕山運動”。

由於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於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於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裏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嶽的石英砂岩峽谷峯林景區。古武當山岩石主要爲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岩石主要爲砂岩,大部分屬於三大岩石中的沉積岩,還有少量的變質岩。砂岩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裏粒含量要大於50%。決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岩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態的岩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於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岩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岩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岩石的裂縫。這是由於岩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爲節理,在岩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岩層的產狀要素的關係而劃分爲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岩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岩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於岩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於板塊擠壓形成的。衝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岩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岩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岩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岩石將咬合,因爲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岩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着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着沉積範圍的擴大,上覆岩層的沉積範圍大於下伏岩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岩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岩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岩層中表現的最爲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峯、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爲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後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於岩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岩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岩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乾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乾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爲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岩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岩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岩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爲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餘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於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瞭解更加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