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書報告範文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89K

讀書報告就是讀完書之後的心得報告,是閱讀者系統的收集、統整、研讀與創作主題相關的各種材料,經分析、歸納、提煉等思維活動,提出個人見解和觀點的文字作品。寫讀書報告的目的在於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達能力。小編精選了一些關於讀書報告的優秀範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讀書報告範文精選4篇

學生讀書報告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的時代,重視人的再教育、終身教育,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範的榜樣,感召的力量。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寫下了我的體會。

彼得×聖吉所創立的是學習型團隊,他希望建立的組織模式能夠更適合人們的工作。在一個團隊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羣體,使人們在團體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爲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從真正的團隊學習中體會工作生活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彼得·聖吉博士的《第五項修煉》對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係,使人讀後深受感觸: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煉就是要建立個人“願景”,保持創造性張力,看清結構性衝突,誠實地面對真相,學會運用潛意識。能夠運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斷實現他們心裏的願望,我覺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種精神力量。當人們希望達到某些願望的時候,首先要有“我想達到”的願望,這種願望越強烈,願望能夠實現的機會就越大。對於能夠自我超越的人,他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樣,全心投入,不斷的創新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學習。鼓勵別人追求“自我超越”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認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學習如何將我們的心智模式打開,並加以檢視和改善,有助於改變心中對於周遭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認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總之,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這樣才能打開通向成功的門窗。

3.建立共同理想。一個共同理想是團體中成員都真心追求的願景,它反映出個人的願景。而這種共同的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願景具有強大的驅動力,在追求願景的過程中,人們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勇氣,去做任何爲願景所必須做的事。系統思考是建立共同願景的沃土,它的修煉需要系統思考的支撐。

4.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爲什麼呢?團隊學習的修練即在處理這種困境。團隊學習的修練從“深度探討”開始,深度探討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思考了所有問題之後,毫無保留的說出心中的思考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換言之,即在羣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

5.全局思考。羣體與人類其它活動都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羣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着羣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羣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羣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當然,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最近還閱讀了另一本書《沉思錄》,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沉思錄》是一本正大而質樸的哲學書。作者用無華的文字平鋪直敘了對宇宙、個體、時間、心靈、本性、思想、行爲、生死等事物的深刻體悟,沒有刻意晦澀的思辨,沒有冗長乏味的說教,只是嚴峻而不失平和的叮囑和告誡,啓思耐品。我簡單歸納了一下,《沉思錄》說了這些道理:宇宙是流變的,時間是即逝的,名利是短暫的,人惟一的選擇,就是把握現在所過的生活;一個人退隱到何處也不如退到自己的心靈更爲寧靜和更少苦惱,寧靜是心靈的井然有序;靈魂要關照自身,要抑制一切無目的和無價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惡意的情感,使智慧僅僅用於正直的行動,每時每刻地塑造你自己,達到與滿足、樸素和謙虛結爲一體的自由;要遵從自己和人類共同的本性生活,讓行爲和活動限定於有益社會的行爲,追求正義、節制、仁愛、鎮定等品德的完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虔誠地默認現有條件,高貴地忍受不幸和痛苦,接受變化,死亡也是變化的一部分;人們是彼此爲了對方而存在,應爲普遍利益行善。這些觀點,對於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打拼的現代人來講,無疑爲一方撫慰心靈焦灼、困頓的良藥。在《沉思錄》中,我還似乎讀出了佛祖的拈花一笑和孔孟的仁愛、老莊的清靜,更窺到了當今建設和諧社會所提倡的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諧等思想的端倪。可見,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時代、地域、宗教和種族的。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使人有這麼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現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繫。因爲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爲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爲。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爲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脫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脫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於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於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爲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這本哲學書有許多閃光點,給了我很多啓示:,好的品德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我們也要以此爲鑑,學會善於取人之長,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弘揚美德;正確對待自己、他人,有一種包容的心,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不要隨意責怪他人,要有一種克己忍讓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關係結構中,首先的原則就是友愛;堅持顧全大局、維護社會利益,要讓你的行爲和活動限定於有益社會行爲,因爲這符合你的本性;正確對待人生,樂觀面對生死,生與死之間的距離是很短暫的,看看在你之後的時間,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時間,在這種無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間有什麼差距呢?因此要在有限而寶貴的生命裏,抓緊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學生讀書報告

回想起來,讀《第五項修煉》和《沉思錄》的過程很像接受智力加耐力的雙重挑戰。現在,受益匪淺的我十分慶幸完成了這個挑戰。而且,能夠時常溫習這樣不朽而實用的偉大作品,從中汲取智慧和方法,不正是衆多學子的追求!

通過學習《第五項修煉》使我瞭解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體會頗深。

“學習型組織——第五項修煉”是當代管理大師美國麻省理工史隆學院彼得.聖吉博士通過對四千家企業的培訓研究,窮十年之功而研究、提煉、總結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很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企業管理方法。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摸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五項修煉告訴我們:一個人怎樣從一般的人變成學習型的人。

在文中更能理解什麼是“學習”和“修煉”。在我以前的認識裏,學習無外乎是“吸收知識,或者是獲得信息”;而在這本書裏,“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爲人此一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夠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這是一個新的觀念,因爲學習乃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當然,學習還必須是“終身”貫之的!而關於“修煉”一詞。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爲它談的無非是個人品德修養問題,如先哲孔子談修身養性之類。但這裏的“修煉”不僅指個人修身養性,還指組織的“修煉”。所以既有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也有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建立並同願景”,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多年來關於學習型組織的論述和著作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了,綜合其對心智模式的定義、解釋,可以歸納出以下特點:它是人們長期記憶中隱含着的對世界的認知;它深植於我們心靈之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世界每個層面的形象、假設和故事;它包括人們的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心態;每個人的心智模式與成長環境密切相關,所以每個人的心智模式也不相同;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好,說明他心中的圖像清晰、準確,因此認識客觀事物就正確,他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可能失敗;因爲我們很少對自己的心智模式進行反思和評價,所以這些模式很少得到改變;世界在變化,心智模式也要改變;推動世界進步的主要是思想,思想觀念是在一定的心智模式下形成的。

《第五項修煉》字字如玉,發人深思,催人覺醒,授人以漁,引人成功……今天,我僅對我當前感受最深的“心智模式”同大家分享,以求共勉。現在,我又捧起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堅信她會爲我打開另一扇窗,指引我的幸福人生,照亮我的美好前程!

“書香溢寒假,名著伴我行”的讀書活動讓我的寒假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名著是一汪泉水,時刻滋潤着我們的心靈;名著是夜晚璀璨的星星,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名著是江南醉人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而《第五項修煉》與《杜拉拉昇職記》就成爲了陪伴我寒假空餘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今,知識經濟日益劇烈,職場風雲變幻莫測,沒人能準確的把握其方向。XX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多家企業破產,造成成千上萬的人失業。所以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企業,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這些技巧不是先天就會的,而是靠後天的學習積累起來的,在這個靠知識武裝自己的時代,對於那些依舊只靠“蠻力”卻希望能獲得成就的人或集體來說,是可悲的,其結果註定是被時代的潮水所吞沒。因此,不斷在學習與工作中前進成爲了一種有力舉措。

大學生讀書報告

《杜拉拉昇職記》講述的是主人公杜拉拉在工作中不辭辛苦,升遷途中經歷的挫折與磨難,對自己所處的公司的政治鬥爭的感悟以及她在工作中所擁有的愛情經歷,生活理念和爲人處事的方式。

人的最輝煌的時間段可以說是獻給了自己的工作的。在人的前二十幾年中,努力學習,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對於學生而言,學校是溫房,沒有任何的風雨,沒有任何的外界的干擾,學生很舒適的成長着,被溫房中的養分滋潤着。而當脫離溫房時,他們會發現,外界與自己心中所想像的是那麼與衆不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不是人人都是富二代,不是人人都有雄厚的背景,在如今的社會中,有着背景是令人羨慕的,因爲它可以令你少走很多彎路,直接就可以通向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或許這對許多人來說很不公平,不過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社會,理想的公平是絕不不存在的。對於那些初出茅廬,或是已打拼過一段時間的那些沒有背景的人們來說《杜拉拉昇職記》是一本可以借鑑的書。《杜拉拉昇職記》是一部描述白領生存法則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的代表,她沒有背景,受過較好的教育,走正規路子,靠個人奮鬥獲取成功。在這本書中小說主人公杜拉拉從一個民營企業做起,再經歷港臺企業,慢慢的朝着自己的外企前進。

對於人一生的職業而言大致可以分爲這幾個階段,就業階段,擇業階段,樂業階段。在一開始是職業在選擇你而不是你在選擇職業,當你有了一定的經驗後,可以對自己嚮往的職業開始進行選擇,而樂業,顧名思義,就是享受自己的職業了。當然很多人一輩子都處於就業階段,始終無法再向前一步,小說中的主人公拉拉,卻不是這麼一個人,她有這自己明確的目標,一心想去外企的她,歷經民營企業和港臺企業的洗禮後,拉拉終於如願以償地進了通訊行業的美資500強企業db,任職華南大區銷售助理,月薪四千。那時的她,大學畢業四年了。在進入外企後,拉拉在外企的經歷跨度八年,拉拉從一個樸實的銷售助理,成長爲一個專業幹練的hr經理,見識了各種職場變遷,也歷經了各種職場磨練。然後其經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同級對直接領導有了矛盾後,作爲旁人,該怎麼處理,尤其是當事人自己也對上級有抱怨的時候,該怎樣處理?當直接上司和間接上級之間對自己有不同看法的時候,該如何處理?當直接上司和更高級別上司有矛盾時,該怎麼處理?遭遇辦公室愛情的時候,該怎樣面對?遭遇情敵的時候該怎麼處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對於我們年輕人在實際工作中很有借鑑意義。比如在面對辦公室愛情的時候,拉拉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用機智去面對,用警覺去捍衛。但在遭到同事兼情敵的惡意攻擊的時候,不退縮,不正面衝突。尤其是絕不把工作和感情糾纏在一起,很理智地區分開來。

杜拉拉,長相中等偏上,身材是標準的ol瘦版,學歷是名校本科,沒特別顯赫的背景,如果說她有什麼最爲特別的地方就是有着卓越的智商iq和eq,有着特別強烈的上進心,有着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的性格,正是這些,造就了她的成功。由這本書不禁讓人想到了未來的自己,畢業後的我們即將踏上工作的崗位,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與生活。所以,《杜拉拉昇職記》讓我提前瞭解了職場中所需要面臨的考驗,以便於現在能夠更好的鍛鍊自己。

相對於《杜拉拉昇職記》,《第五項修煉》更爲深奧難懂。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如何構建一個學習型組織。其中,五項修煉分別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自我超越的修煉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願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對客觀現實正確的判斷。通過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激發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並全心投入工作、實現創造和超越;心智模式影響自我表現出來的行爲,通常在剎那間決定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這就是心智模式在發揮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們把自己工作組織看成學習的場所,把自己工作組織看作是轉向自己的鏡子,這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潛在能力,使這些能力浮在表面,並嚴加審視;共同願景指的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在一個團體內整合共同願景,並有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的內在的動力,將自己與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聯繫在一起,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團體的集體智慧高幹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爲快;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一樣,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着,因此必須進行系統思考修煉。系統思考的修煉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修煉。

《第五項修煉》提供了一套使傳統企業轉變成學習型企業的方法,使企業通過學習提升整體運作“羣體智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成爲不斷創造未來的組織,從而避免了企業“夭折”和“短壽”。在如今學習型組織是一種適合時代潮流的管理方式,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一個企業才能永葆青春,不至於早早夭折。

當然在社會之中,個人終究是渺小的,集體的力量纔是強大的,學習之中也是如此。所謂學無止境,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戰勝一個個困難與挫折的過程。的敵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只有打敗了自己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在學習中,我們如果團結集體的力量,積極採取其他人的意見,以沉着冷靜的頭腦來分析,才能把握全局。團隊學習不僅是自我水平的提高,也是集體水平的提升,學習的真正價值纔會慢慢體現出來。

雖然現在我還是一個大一的學生,但是光陰似箭,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一眨眼就過去了,所以現在就要開始瞭解職場相應的知識。這樣才能爲自己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今的我,應該以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爲主,在空餘時間補充職業相關的知識。社會是殘酷的,如果時時刻刻更新自己,很快就會被淘汰。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就是一個特別值得借鑑的學習方法,相信在未來的企業工作中,團隊協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學生讀書報告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的時代,重視人的再教育、終身教育,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範的榜樣,感召的力量。

當我拿起學校極力推薦的《第五項修煉》時,看着那些環行線路圖和那些專業術語,有些爲難,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麼能以連續三年名列全美暢銷書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學校的推薦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書時我就強迫自己以讀小說讀散文的感覺來讀。還真的有效,看來真的是態度決定一切呀!慢慢我讀懂了。呵,那感覺真的像作者彼得、聖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個國小生樣端坐着,聽着他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爲我開啓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經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語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還有那些我還是有些不感興趣的圖表,都在給我以啓迪以思考。

在《第五項修煉》中,五項修煉被劃分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邊影響的一面鏡子;“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系統思考”極其務實,可以使我們瞭解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它的精髓是用整體的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融合五項修煉的境界就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模型,其中的系統思考是核心,是動力,是掃除學習型企業智障的主力軍。

讀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後,對"學習型組織"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

一,創建學習型組織必須是自主的,是自願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我們自己切實有這種迫切的需求,纔會有效果.如果是上級的指令,是上級的要求,這是一種被動的,應對式的工作觀;同時必須不是趕時髦,不是追風,否則只會是形式主義.因此主動與迫切,這兩點事關創建的成敗.只有發自內心的,是出於對事業的愛,纔會有成效.創建學習型組織,就是在爲事業打造未來。

二,創建學習型組織沒有模版,沒有模式,沒有地圖。

創建的實踐中,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認識有誤區。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過去我們搞什麼東西都習慣有什麼"模式",強調一套方法和方式,拿過來就能用.現在看,這本身就不符合學習型組織理論.每個組織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創建的切入點也會不一樣,我們強調的是差異化,是個性.達到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這需要你自己不斷設定,惟有此,纔會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創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系統工程。

或許我們不知道學習型組織是什麼,但我們一定要弄清學習型組織不是什麼.學習型組織不是一項活動,我們必須明白創建學習型組織是可持續的,是永無止境的.這就符合學校的"第二曲線理論".這樣我們纔會使組織內部的變化超前於外部的變化,纔會保證組織內部有足夠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競爭優勢,達到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既然我們找到了創建學習型組織這條路,我們就不怕路遠.

四,擴展組織創造未來的能量,保證擁有組織需要的持續增長的學習力,這需要全體成員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們對過去的理論基礎研究少,那麼,現在市場的要求,需要我們來補上這一課.以改造我們的學習,改造我們的管理,提升我們的業績。

在這本書中我還喜歡一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溫水中,不去驚嚇它,它將呆着不動。現在如果你慢慢加熱,當溫度從華氏70度上升到華氏80度,青蛙仍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可悲的是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脫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

大部分動態性複雜都是處於緩慢漸變的過程,極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已經爲時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質是突然變壞的?交通是突然擁塞的?健康是突然變差的?孩子是突然變壞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放慢自己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尋常的變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當閱讀到第五章時,有個例子:在學校中,老師對學生的看法,會影響那位學生的行爲。珍妮個性害羞,她在新學校第一學期的成績特別差(因爲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師於是認爲她懶散。下一個學期,老師給予珍妮的關切更少,她的成績於是更不好,因而個性更退縮。隨着時間的過去,珍妮陷入一個惡化退縮的旋渦之中,被老師冠上不認真學習的標籤後,她更加封閉。於是,被老師視爲才能高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切;而被視爲才能低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卻因增強的反饋而更糟。最後演變成“差者愈差、優者愈優”。我認爲老師應該公平對待學生,不應該片面的去評價對待某個學生。

通過閱讀,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着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爲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爲出色團體中的一分子,並在這個團體中,一羣人以極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爲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並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