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轉型 你手裏握着幾張牌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6W
XX年1月10日,來到阿里巴巴網站一年多後,鄧康明選擇了徹底轉型做業務,擔任阿里巴巴主管渠道與大客戶的事業部總經理。這意味着,他放棄了自己16年駕輕就熟的hr之路。

16年前,學金融的鄧康明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人力資源管理這一行,雖然他的職位一直走高,東家也越換越出名。但他並不甘心於只做一個機械的執行總部策略的人力資源總監。“有一天,我要做掌控全局、獨當一面的總經理。”鄧康明一直在找機會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職業轉型 你手裏握着幾張牌

在衆人眼裏,職場猶如一盤棋局,鄧康明已下至中途,沒有放棄hr的理由。但從始至終,鄧康明隨時都想清盤重來,他並不想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想象力的職業圈中,甚至對未來感到窒息。

和鄧康明一樣,很多經理人走到職場中途,都有推倒重來的慾望和衝動,或不甘心於與現在的職業“指腹爲婚”,或想爲自己的職業理想努力打拼……那麼在看似南轅北轍的職業道路上,你怎樣算好手中已有的牌,讓轉型勝算更大呢?

職業轉型忠告:

1.不要感情用事。

2.不要在低谷選擇轉型。

3.不要追求一時的穩定和舒適而拒絕轉變。

4.轉型要主動,而不要被動。

5.成功的轉型是將自己已有的優勢擴大化,而不是從零開始。

看清職業願景

――轉型的目標是否離初衷更近?

牛津大學曾經對畢業生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有目標而且把它寫出來;第二種人,有目標而已;第三種人,走一步看一步。XX年後,在追訪中發現,第一種人的薪水與成就遠遠超過第三種人。有清晰的職業願景,才能讓你在發現機會後果斷轉身。

樑冬就是典型的第一種人。當初,從鳳凰衛視的當家主持突然轉型爲百度的副總裁,衆人驚詫,而於他卻是選擇迴歸最初的夢想――希望大家若干年後,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優秀的跨媒體文化人。

“我最初學的是廣播專業,曾經瘋狂地研究起由廣播到窄播的課題。當我遇到搜索引擎行業,才發現自己研究的東西是存在的。”做主持人,外人看似很風光,而他卻覺得做主持人,要定時暴露思想很是痛苦。後來,他選擇了加入百度。

離開鳳凰的那天,樑冬心情複雜。他跑到街上,測了一個字――成。樑冬問未來一年的事業。測字先生看了他一眼,“成”字,一撇,說明你要放棄很多東西;一彎,說明你要妥協;右邊是個戈,說明你要打仗。樑冬轉型的第一年裏,測字先生的話得到了“應驗”。

的確,對於想轉型的經理人來說,轉型就意味着放棄、妥協和新的奮鬥的開始。但凡事“捨得”,有舍纔有得,捨棄現有的光環,就離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近了一步。

做好多樣準備

―――多年的積累是否能幫你實現角色轉變?

經理人在決定轉型前,要清楚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過去的積累是否能助你一臂之力?

arm中國總裁譚軍,是從科學家轉型爲職業經理人的典型代表,他以前一直在國外搞科研,從未在任何公司工作過。然而想要成功的強烈慾望和多年積累的能力和素質幫助他順利地完成了角色轉變,併成功打造出arm中國的價值鏈。

“早做準備的人,轉型當然很自然。”譚軍指出,“英特爾就有一句話:永遠要有危機感。市場競爭太激烈了,你是不是一直在做增值的投資,保證你的知識值錢。”

儘管自己轉型很成功,但譚軍奉勸經理人在規劃未來職業生涯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轉型?因爲轉型不一定代表成功。另外,即使要轉型,你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例如,你想從專業型轉成爲負責大客戶的銷售經理,是否具備了一定的商業經驗、人脈資源、交流能力以及市場運作能力。

從優勢出發

―――你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

34歲的張黎剛當年沒念完哈佛的遺傳學博士,因爲他遇到了張朝陽。從此,他相繼擔當搜狐產品總監、e龍網首席執行官、上海醫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又創辦了愛康網。有人形容他就像掰包穀的狗熊,他卻說自己在放棄與選擇中不斷成長。“真正成就一個行業的精英,往往不是業內人士,而是外行。因爲你沒有任何條條框框,進入一個新領域,你會比領域內的人更有激情和有更鮮活的創意。”張黎剛這樣看待轉型。

張黎剛的自信來自於他的核心競爭力。所有有成就的公司其成就都不全在產品本身,還在於服務。“我做互聯網出身,‘服務’是我最擅長的。對品牌的把握、服務體系的建立、招聘組建最優秀的團隊――構成我的核心競爭力,能穿透各行各業的心臟。”

心態是關鍵

―――是否清楚冒險的底線是什麼?

在決定轉型的那一刻起,成敗得失便接踵而來。與其在成敗上糾纏,畏首畏尾地轉身,還不如大膽放手一搏:我選擇,我喜歡!既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就積極應對所有的挑戰,就算失敗了,那只是運氣問題。別給自己設限!

當然,每次轉型都意味着冒險,要清楚自己冒險的底線,這樣才能做好最壞的打算:大不了,從頭再來。鄧康明就很清楚自己的底線,如果自己轉型成功了,沿着業務線上升,前途無量。如果自己失敗了,那麼,他重新迴歸hr隊伍,無論是否在阿里巴巴,他對未來同樣自信。

個人職業品牌

―――是否有下一張職場通行證?

擁有美譽度的經理人無論在企業內部轉型,如從銷售精英或技術骨幹轉向管理,從hr轉向業務,還是外部轉型,從主持人、科研專家轉爲職業經理人,從一個行業轉向另一個新行業……出色的個人職業品牌都是經理人縱橫職場的通行證,也是足以打通各個行業的財富。

鄧康明的個人職業品牌曾經深深吸引了殼牌。他離開微軟後,殼牌開出了高於微軟20%的薪金以及攜帶妻兒赴英國留學的誘人條件。而他卻選擇了可以實現自己職業轉型夢想的阿里巴巴。鄧康明用自己的個人職業品牌叩開了轉型的夢想之門,成敗已經並不重要。下一張職場通行證,仍舊在他手裏。

出處:廣州日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