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9W

女性在職場是最容易受到歧視的羣體,多看一些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你才能學會怎麼保障自身的權益。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
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一)

媒體稱中國內地女性職場歧視比20xx年前更嚴重,婚姻生育、身體素質、年齡,甚至外貌長相都一一成爲企業招聘時歧視挑剔的理由。

已婚未育的女性求職最易受歧視

今年31歲的黃娟是廣西南寧人,20xx年結婚後,丈夫在長沙的湖南路橋公司上班,她在南寧一家房地產公司任職。

兩地分居的日子持續到去年10月,婚後一直未育的黃娟決定離開南寧,到長沙來找工作,“希望跟丈夫在一起安定下來”。

作爲園林設計師的黃娟,3個月的時間內,被多家公司以各種理由拒絕,“儘管我後來對面試單位承諾,如果計劃懷孕,會提前一年跟公司報備,但在瞭解我隨夫遷居長沙後,不乏直接說我結婚多年未生育,入職後很快懷孕機率很高而拒絕我的。”

哪些女性求職時會遭遇歧視?調查認爲已婚未育女性和大齡未婚女性求職最易受歧視的分別佔52.17%和28.25%。

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二)

崗位辛苦,女生out

女生琳琳從高中開始便對攝影有着強烈的興趣,大學主修攝影攝像專業的她成績亦是在班級中名列前茅,然而臨近畢業,琳琳的求職之路卻因性別緣由屢屢碰壁。

“我們班本來就是"陽盛陰衰",一個將近100人的班級,女生寥寥可數。雖然女生們的專業課成績名列前茅,但找工作的難度卻遠超過男生。”琳琳無奈地告訴記者,“一般電視臺招聘攝像,會在招聘條件中言明僅限男性,連邁入門檻的機會都不給你,而像報社、影樓等招聘攝影,即便對你的作品表示讚賞,但若是遇到條件相差無幾的男生,最後都會優先選擇他們。”

對此,用人單位給予的解釋大多是“該崗位工作性質較爲辛苦,女性的身體素質或難以勝任。”

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三)

結婚、升職二選一

單身的女性,企業擔心穩定性不足;已婚未育的女性,企業擔心隨時要爲她的產假買單;有孩子有家庭的女性,企業又擔心對方分身乏術,不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如今,當女性求職者遭遇面試官提問“個人情感生活”問題時,已不知怎樣的應答纔算上上策。

職場女性施小姐最近有點煩,與男友在一起三年,兩人一直感情穩定,眼看着即將談婚論嫁,竟然遭到施小姐所在公司的“緊急叫停”。在公司任職將近兩年的施小姐一直勤懇幹練,多次被所在部門評爲“優秀先進員工”,且公司有意在年底升任她爲部門主管。然而,當得知施小姐可能結婚的消息後,企業HR主動約談表明,“若近一年內結婚,公司將不再考慮予以升職事宜。”

對於公司的決定,施小姐沮喪地說,自己已年近30歲,這一年裏,兩家的父母不停地催促結婚,得到公司即將爲自己升職的消息後,感嘆事業總算步入正軌,以爲“雙喜臨門”,如今看來,皆成泡影。

有關女性職場歧視的案例(四)

長得太美遭淘汰

調查研究表明,一般長相俊美者的薪酬會比普通長相員工待遇更高,但“長得太美”這種事兒若碰到女性,卻未必能成爲“求職利器”。

日前,網友安小姐便在若鄰網的社區話題中無奈地訴苦,在面試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崗位時,遭到拒絕的理由竟然是“長得太好看,會耽誤其他IT男的日常工作!”安小姐說道,面試時,與HR在薪酬、工作內容上的溝通均屬滿意,但最後HR詢問她對“辦公室戀情”的看法時,安小姐的回答是“順其自然”。不想,這一答案竟成爲她“出局”的關鍵。

HR表示,公司技術部多爲男性,安小姐的外貌又格外出衆,因此擔心招她進公司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人際糾紛。面對如此解釋,安小姐直言“哭笑不得”。

女性會遭遇到的職場歧視類型

女性職場歧視:收入歧視

絕大多數女性的收入都比男性收入低,一方面是受到了社會普遍觀念影響及用人單位對女性的歧視,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自身造成的。

女性尤其容易低估自己,這也正是她們收入“低”於潛能的原因。在衆多大學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表明,同樣一份實驗室的工作,女性能夠接受比男同事低得多的報酬。這一點不因女性前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而改變。其根源,按照某些心理學家的說法,是一種“壓抑效應”。

根據最新一期《美國心理學學會雜誌》的定義,壓抑效應是指:在社會上只佔少數的人羣,在社會精英層面前,往往容易低估自己。弱勢羣體會認爲,自己的這種弱勢地位是理所當然。看到優勢羣體(即男性)的優勢時,女性會認爲是本該如此,而不管這種優勢是多麼不公平。

女人要想保持赤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己跟自己搗亂。“低”收入女性總是不自覺地朝自己前進的道路上扔各種各樣的香蕉皮。比如,申請自己根本不夠資格的工作,跟同事鬧矛盾,工作拖拉,半途而廢,不停地跳槽,總在快到目的地時戛然而止。她們的共同特點是四處出擊、精力分散、不專心。她們總是不斷地、無休止地重複犯這些錯誤,直到有一天驀然回首,才悔悟到自己乾的那些蠢事。

女性職場歧視:外貌歧視

曾有人對女性就業做過問卷調查,在問到“女性在求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的問題時,排在前四位的答案是:外貌氣質、學歷和公關能力,分別有70.1%、67.2%和60.7%的被訪者選擇了這些選項。另外有不少單位對女性婚姻狀況也提出了要求。

女性外貌在求職和就業過程中都很重要。據報道,一位記者在人才市場採訪時也瞭解到了類似的情況。一名外語系畢業的女生介紹,20xx年畢業以後,她就開始了自己辛酸的求職過程。口語一流的她,先後應聘了多個企業的翻譯職位,只因身高僅有1。5米,屢次在面試中被刷下來。以至於4年來她只能靠當家教等工作“餬口”。據瞭解,雖然今年以來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職業的需求量很大,可一些有能力長相差的女性應聘者卻頻繁落選。一邊是急需人才招不到人,一邊是空有能力求不到職,強烈的反差讓人不解。

在護士這類行業中,“以貌取人”的招聘現象更加明顯。“醫院招護士時首先看中的是應聘者的長相和身材,然後才參考其成績和實際能力。”一名落選者憤憤不平。

在職場中,漂亮女性一般都比普通員工工資高。倫敦吉爾德霍爾大學研究人員killings指出:長相一般的祕書比起漂亮的祕書,收入要少15%。研究還發現,被認爲是缺乏吸引力的男子較英俊的同事少賺15%;姿色較差的女子亦較美麗的同事少賺11%。肥胖對男性的薪酬沒有影響,但女性卻因肥胖受損失,所得報酬較減肥的同事少5%。該研究訪問了1.1萬人,年齡爲33歲左右。

最近,我在翻閱《女友》雜誌時,又看到了一則歧視女性的廣告。飾品品牌COOKAKA酷咔咔在《女友校園》雜誌上登了一則廣告。但這廣告卻規定了觀看此廣告人員的要求,指明“非財貌雙全,目光止步”。此說法被很多人認爲是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是歧視女性的一種說法,他們認爲COOKAKA酷咔咔此廣告語的意思是COOKAKA酷咔咔的加盟商和消費者是有財有貌的人。這也顯示了飾品企業對職場女性的外貌歧視。

女性職場歧視:心理歧視

當然女性歧視也不能排除女性職場人士的主觀意識。很多女性在潛意識中把自己定位爲“性別弱勢羣體”,由於有這樣的主觀意識存在,使她們在職場中可能變得比較敏感,容易強化那些原本並非是不公平待遇的現象。比如,女員工看到男同事跟老闆一起抽菸聊天,走得近,就覺得老闆一定偏心男員工。另有一些女性在潛意識裏認爲,既然我們是弱勢羣體,當然就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可在今天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誰會無緣無故地特別照顧別人呢?有些時候,其實女性只是沒有受到特別的照顧,但並不意味着就受到了歧視。

這個差別的確很有趣,出現這樣的差異原因很多。如果我們研究一下職場男女的心理,就不難發現,女性說自己的職場地位,通常是與男性現在的地位相比較;而男性卻總是與自身過去的地位來相比。大多數女性認爲:與男性相比,自身在職場上還是處於弱勢,某些方面只是做到了表面的公平;而男性卻發現:過去很多男性統治的領域開始出現了女性,他們於是認爲女性在職場的地位有了較大提升,而男性的地位反而下降了。

另外,男性所揹負的“社會期望”較高,也就是說社會給男性施加的壓力大,導致男性也把此標準內化,要求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有房有車,讓妻兒生活得有一定質量,必須在工作中處於強勢,否則就會被認爲不優秀;相比之下,社會對女性並沒有這樣的期望。

在這種情況下,男性的自我要求自然較高,分配在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更多,客觀上造成了很多領域男性的發展優於女性。對此,男性認爲理所當然,而女性呢,卻覺着自己沒能得到公平待遇。

女性職場歧視:能力歧視

在職場中,女性的能力往往會受到懷疑,很多人認爲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世界上有男人和女人,但又根據其各自的生活層次、教育背景的不同被分爲各不相同的社會羣體。我的觀點是,不同的人在職場中的發展、境遇不能一概以性別而論。假如我們留心一下便會發現,女性在很多職業領域的發展比男性要好,譬如在基礎教育、幼教、部分行業的銷售、護理等方面,女性的優勢遠遠超過男性。還有,復旦大學去年女生的就業率要高於男生。

對於女性在很多領域發展不如男性,比如晉升機會較少,我覺得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爲是“歧視”的結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從能力結構看,具備領導型人才所必備素質的男人更多,沉着、內斂、寬容、風趣幽默、忍辱負重、處變不驚……這些特徵都是提拔幹部的基本要求,相比之下,女性具備這種特徵的比例就少一些。這個事實有生理的因素,也有自我角色定位的因素。

作爲企業,總是會先考慮利益。女員工有生育問題,不能單獨出差,不能跟老闆一起出去喝酒,等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招聘中的重男輕女。對這些問題,我的觀點是,僅靠呼籲是沒有用的,應該更多地依靠法律的制約,以及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女性職場歧視:生育歧視

從客觀事實看,由於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和承擔的社會角色不同,女性在職場中的工作狀態的確不如男性穩定,因此客觀上在職場中處於不利地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女員工在“三期”內不能被辭退,且還必須保證基本的工資福利待遇。用工單位在不解除“三育”女職工用工合同的前提下,還必須另聘人員來承擔她的工作,用人成本上升了,同時也有可能引起小範圍的人事混亂。所以,有些單位在招聘女員工時約定幾年內不能懷孕,原因也正在於此。一些招聘者坦承:“這些工作讓女性來做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前來應聘的女生大多處於婚育年齡,工作不了幾年就要懷孕、生育,精力大都放在家庭而不是事業上了,但她們的待遇卻和男性一樣,因此我們更願意招聘男性。”顯然,這是用人單位在規避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女性身負生育子女的社會職能,自然在子女和家庭上要多花費些時間,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本應得到全社會包括用人單位的支持和幫助。可一些用人單位只考慮自身經濟效益,認爲女懷生育會影響單位工作,或者對女性工作能力有所懷疑。

其次,女性在“婚前有效職業壽命”同男性相比較爲短暫,所以事業上要發展到一定高度和奠定一定的基礎則要相對困難。一般來說,女大學生本科畢業時大約在二十三四歲,假設她在30歲結婚生育,那麼中間總共也只有六七年的時間。等到她結婚生育後,因爲照顧孩子和家庭的責任,職業狀態必受牽絆較多,這也導致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是否選擇女性有較多顧慮。

女性職場歧視:晉升歧視

雖然目前獲得晉升的機會主要是看工作的業績和能力,但很多時候女性在晉升時也會受到歧視。很多女性雖然工作能力強而晉升很快,但因其外貌出衆,深受男士喜歡,或者個人與老闆關係好點,這種人就會引起別的女同事的嫉妒與歧視。另外女性在晉升時也會受到一些性別歧視,這也是一些企業對女性能力的懷疑。

但女性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只能靠踏實地實幹,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爲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在家庭生活還擔任着特殊角色的職場女性們對事業和家庭又是怎樣想的呢?有人主張先立業後成家,她們認爲一個人成家後會磨掉意志力和奮鬥精神,因爲家庭生活難免瑣碎。還有人認爲結婚會磨掉女性的個人魅力。

主張先立業的女人們年輕時都撲在事業上,事業有成想成家時,往往對男性的要求也很高,寧可玉碎不願瓦全,不少白領女性爲此遲遲未婚。也有些女經理人主張先成家後立業,她們認爲對白手起家者而言,26歲以前只是一個蟄伏期,是一個慢慢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往往是在從事一些輔助性的工作,還不是高層管理人員,在這時先成家養孩子,然後全心全意投到事業上,這樣便不會在事業上發展到關鍵時刻因生育的需要而出現損失。

職場性別岐視是錯誤和有害的,應該予以糾正。解決職場性別岐視問題要靠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要靠法律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不過,職業女性要正確應對。

我的看法是,對於性別歧視,女性應該結合社會觀念和背景,結合男女性別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來客觀地認識和對待,減少一些極端的或是帶有偏見的認識。假如女性對性別歧視的背景和原因看得比較透徹,能夠認可差異,套用心理學的術語,即敢於“悅納”差異,並且內化爲自己的一種思考,積極地去應對,相信要比一味地抱怨更有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