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7W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中華文化的象徵與標誌。下面是有關於孔子的讀後感,歡迎參閱。

關於孔子的讀後感
孔子的讀後感範文篇1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幾本課外讀物,其中一本是《孔子》裏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教育了我。

在書中,我瞭解到:孔丘的父親叔梁紇有9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叫做孟皮,可他的腳有些毛病,所以叔梁紇不太滿意,他決定再去外求親。後來他父親和顏大人的女兒顏徵結婚生下了孔子,漸漸的孔丘到了三歲,他聰慧過人,又活潑機靈。可就在這年十月,叔梁紇離開了人世。顏徵對孔丘說:“孩子,娘是爲你而活着的。”說罷,向曲阜城走去。在曼夫娘的幫助下,他們在曼夫娘家旁邊住下了。曼夫經常帶孔丘去教堂看祭祀,孔丘一回來就向媽媽問這問那,顏徵看孔丘如此好學,就說:“孔丘,娘一天給你講一個故事,你要記住才行,好不好。”孔丘高興地直拍手。一天中午,孔丘要求媽媽教他讀書寫字,顏徵十分高興,只用了半天的工夫就學會了200個生字。又愛上了ㄍ易》學,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成爲了大學問家。可孔丘覺得依然不夠,就駕起馬車,來到了洛陽,找到了老子,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學富一車,回到了家鄉,並開了一傢俬塾,專門教學。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孔丘雖然醜,可他卻並不自卑,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學;更勤奮;更加的聰慧,並且他還十分的謙虛,雖然他聰慧過人,還滿腹經綸,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陽拜師學藝。小時候在家裏就幫媽媽燒火,洗衣,做飯,到了晚上,還和媽媽一起編草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向孔丘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學習多動腦筋,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認真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多讀書多學習做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

孔子的讀後感範文篇2

很早就想深刻了解這位影響中國文化,或者可以說是奠定了中國文化基調的先哲。他創立了儒家文化,他開闢了貧民教育時代,更是弘揚了周禮,強調以德治國,以禮治國。儘管在政治上他沒有太大作爲,但在教育和文化思想上,他給歷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在當今世界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威望,孔子學院在全球開花就說明這點。一直想抽點時間把他咀嚼一遍,可直到畢業前夕纔看完,慨嘆孔子的一生,慨嘆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以追求周禮治天下的願望”,慨嘆他“有教無類的思想”,慨嘆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儀觀念。要慨嘆的太多太多……

孔子,字孔丘(前551-前479)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末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其時間之長、影響之深,是歷史上任何人也無法比肩的。歷史上真實的孔子,實際上是個既平凡又偉大的人物。說他平凡是說他出生於春秋時代魯國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早年喪父,生活貧苦,爲了餬口,他曾做過一些上流社會所不齒的“下賤”工作,他也曾因爲處境的貧寒而被魯國的大貴族們拒之門外,遭到凌辱。在那個“禮樂征伐自大王出”轉向“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轉向“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最後轉向“禮樂征伐自陪臣出”混亂局面,像孔子這樣尊禮的人必然不能讓當時掌權的大夫歡迎,所以孔子的一生政治生涯異常不順,可以說是無所建樹。

“吾十五而志於學”可以說孔子明白學習之道還是比較早的,估計我二十五才能志於學,從那時起孔子開始潛心學禮,早年的孔子就追求對周禮的把握,每每醒來恐己周禮不足,足以看出孔子對禮的重視。三十歲前孔子是個默默無聞的人物,大約在三十歲左右,他的學問才漸漸被社會所接受,聲名也逐漸遠播,但是他任然是個手無寸權的教書先生。直到51歲時,他才時來運轉,登上了魯國政壇,由中都宰、小司空而做到大司寇,並且“攝相事”。可正當他準備一展政治才華、進行理想中的社會改造工程之際,由於他觸犯了魯國大貴族的既得利益而被無情的趕下了魯國的政壇,短短三年政治生涯就像滑過夜空的流星那樣轉瞬即逝了。

從此,他開始了長達20xx年的自我放逐式的漂泊生活。他帶着一羣弟子,到處宣揚她的政治主張,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的國度。他的足跡遍及中原大地,多次出入衛國,被逐於宋國,困於陳、蔡之間,徘徊於楚國的邊陲,可謂歷盡坎坷,四處碰壁,卻始終沒有能夠實現他的夙願。最後不得不以68歲的高齡重返故土——魯國。

回國後,他被尊爲“國老”,但也無非是貴族政治花瓶中的擺設而已。73歲時,這位老人在寂寞中離開人世,結束了他平凡的一生。

孔子畢生做出的最突出貢獻要數他爲搶救瀕於滅絕的中國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每一種優秀文化都必須建立在獨特的文化基石上,基督教文化之《聖經》、猶太文化之《舊約》、佛教文化之《佛經》、伊斯蘭文化之《古蘭經》等都有力的證明了這個結論。因此,如果中華民族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基石,那麼中國文化又從何談起呢?我們的文化基石就是人所共知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它承載這中華民族文化最古老的信息,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我們那世世代代都汲取那裏面的營養,並且結出令世界驚詫的累累文化碩果。而這些古老而寶貴的典籍正是孔子以“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精神、用畢生的精力從那個動亂的歲月中搶救出來的名族文化瑰寶。所以我們應該永遠感謝孔子。

一句話總結孔子:“偉大的教育家、保守的思想家、失敗的政治家”。

孔子的讀後感範文篇3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好學的故事流傳至今。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了三千多名的學生了。可是,他還是認爲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孔子曰:“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如果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爲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且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論語》。其中《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視爲至理。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學則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藥,特別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可以作爲現代一種新途經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能和孔子一樣刻苦學習,也能成爲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學者。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待人有禮,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學識,讓別人來崇拜自己。

孔子的讀後感範文篇4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衆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爲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爲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爲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爲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爲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爲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爲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xx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爲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爲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爲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