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散文: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念

來源:瑞文範文網 7.91K

總是沉醉於過去的好壞,執着於未來的結果,就會忽略生活本身的意義。做到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念嗎,才能活得更加精彩。

生活感悟散文: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念

入……出……入……出……

隨着慢而長的呼吸,我盤腿閉眼,把意識放到鼻孔與上嘴脣之間,也就是“人中”的位置,用心覺察着自己的一呼一吸。

這樣的打坐,我已坐了三年。但專注於呼吸的能力還是沒有大的提升,腦子裏的各種掠影,仍是像電影一般地閃現,無法控制地打斷我對呼吸的覺察。

雖然“專注”的能力還需些時日,但目前這一程度還算是滿意,因爲我最想解決的身體韌性已是順暢了許多。

我打坐的初衷,就是想讓經絡更加暢通、身體稍微柔軟一些。因爲那時的我,身體僵硬得無法盤腿而坐。

我說的盤腿而坐,可不是雙腿來個交叉,弓着背就行了,那叫隨地而席,不是打坐。真正的打坐,必須要把腰立起來,上身保持自然的平直。就這兩點,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氣不足的人,腰是立不起來的。不信?可以盤腿試試。

好在,平時的坐姿還算端正,立腰直背對我來說不算難事。只是盤腿有點痛苦,坐不了五分鐘,兩腿就開始打顫,肌肉在跳動,而腳底,也因胯間緊繃着不能放鬆的肌肉,沒多久就有了麻意。

那時候,只要能多坐幾分鐘,發麻的感覺晚一點來,就是我堅持的最大目標。

慢慢的,我能“坐住”了,從最初的五分鐘到了一刻鐘。可腦子總是安靜不下來,天馬行空的什麼都有。

打坐的方法是從一個視頻中學來。有最基礎的動作,至於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視頻中沒有多講,只是簡單地說隨其自然地“觀察”就好。

西雙版納的曼聽公園裏有白塔、八角亭、放生湖,也有西雙版納總佛寺——瓦叭潔。

我們去時是夏天的雨季,遊人不多,能夠慢慢地遊覽這原本是傣王的御花園。

瓦叭潔裏金碧輝煌的佛像和肅穆的莊嚴氣氛,使人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連赤腳踏在地板上的足音都要盡力的小之又小。

出門邊的木架上放着一些口袋書——《您認識佛教嗎?》、《生命的意義》。見是免費贈閱的,我便各自拿了一本,想着回家看看,瞭解下佛教也行。

書是被我千里迢迢地帶了回來,但也沒再想着翻開。

有天在思緒翻飛的打坐中,突然想起這兩本書來,便翻閱了起來。沒想到的是,在書裏,我看到了打坐時的“入出息念”,即通過專注呼吸培育定力的方法。

那一刻,真是又驚又喜。我認認真真地看清每一個步驟,照書上所說:用意識“看着”呼吸,一入爲一,一出爲二,再一入爲三,一出爲四,如此一直數到十。若能一直專注,就再從一到十如此循環,便能慢慢地定下心來。

但困難的是,心難定,各式各樣的想法總會無意識地喧鬧。在發覺走了神之後,又必須從一來過,再次關注到呼吸上。

即便如此,我仍是堅持坐了下來,只想體驗那一呼一吸的專注之中。

曾國藩有句名言: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

個人若總是沉醉於過去的好壞,執着於未來的結果,而忽略當下纔是生命本相的重要性。那生命的過程一定會痛苦不堪,心性難以平和,很難使自己幸福於一點一滴的滿足。

而打坐於我,就是感受一番“當時不雜”的喜悅感,讓自己多一點平和與滿足。

自勉於《曾胡治兵語錄》中:當讀書,則讀書,心無着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着於讀書也。一有着,則私也。靈明無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

作者:又耳

公衆號:又耳夜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