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裏?

來源:瑞文範文網 3.82K

這是一本關於心智成熟的書。作者是一個心理學家,所以書中講述了很多真實的心理學案例。和同樣是心理學類書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樣,你在看着書中的案例時,也會不自覺的對號入座,根據作者的描寫,從而發現自身的問題,所以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裏?

(1)關於自律

書中多次提到自律。自律這個名詞在當今社交圈中很是流行,某某明星因爲自律有良好的身材往往受更多喜愛。但書中的自律卻不僅僅是我理解意義的自律,作者認爲,生活中任何一點都可以用自律來解釋,如果擁有了自律,便也學會了如果去愛。愛與自律似乎不掛鉤,我帶着這樣的疑慮繼續看書,才發現了自律的魅力。書中說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關於推遲滿足感,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財務專家來找作者,希望作者能糾正她總是拖延工作的壞習慣,作者問她,你吃蛋糕喜歡怎麼吃,她回答說,當然先吃奶油了,再吃蛋糕。這個財務專家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是和吃蛋糕一樣,在上班的第一個小時裏,面對那些棘手的差事,她總是儘量迴避,不知不覺工作就拖延下來了。看到這裏,我頗有感觸,對於吃蛋糕的問題,我不是選擇先吃奶油的人,從小爸媽就教育我要先苦後甜,在學習和生活上我也一直遵照這個原則,但工作之後,卻沒有保持下去,反思自己對待工作,也是上班的第一個小時,總是會迴避棘手的工作,先做簡單的工作,等到簡單的工作都完成了,不得不解決棘手的問題時,纔會去做。我想這是阻礙我進步的一大原因,而我卻沒意識到。不知大家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卻還沒法意識到呢?日後在工作中應該推遲滿足感,不再逃避,迎難而上,多做幾次,養成了習慣,工作拖延症則可以順利改掉。

(2)愛,不是感覺

除了工作中的啓迪,書中還有很多關於愛的解釋。有一章標題是“愛,不是感覺。”也許我們都懂得這個道理,但卻不如作者理解的更透徹。比如一個整天酗酒、不管妻兒的人,可能會眼含熱淚對酒吧侍者傾訴“我愛我的家人”因爲他只是把愛掛在口頭上,或只在腦海裏去想象真正的愛,並以此爲愛的證據,這顯然是輕而易舉的,而表現出愛的行動卻相當困難。真正的愛,其價值在於始終如一的行動。我們都知道愛不單單是一種感覺,卻在真正遇到愛的時候,容易陷入這樣的感覺,有時候我們愛上的不是這個人,而是愛情的感覺,是我們腦補的感覺,在愛情中,你是否問過自己“你僅僅是喜歡做一切關於愛情的事,還是一定要和這個人做一切關於愛情的事?”

(3)清風

書中還描寫了一個女人,她會定期去做禮拜,但過程中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她總是像一個幽靈一樣,結束做禮拜後就迅速消失的無影無蹤。她儘量避免與人接觸,不想冒險與別人打交道,因爲她怕建立一切親密關係後又失去,爲了避免失去,直接斬斷接觸。她不知道,在拓展自我邊界的過程中,你同樣可以收穫快樂和幸福。而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選擇了生活和成長,也就選擇了面對死亡的可能性。我彷彿在這個女人身上看到了一點自己的影子,我雖不如她那般嚴重,拒絕一切社交,但我曾希望自己如清風一般,給別人帶去清涼,卻不帶走什麼,也不在別人心中留下什麼。如今想來,這種想法也是很可怕,我從未意識到這有什麼,其實是因爲,我擔心自己付出的一切,無法得到同樣的回報,於是便放棄了要求回報,這是一種及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4)自尊自愛

關於心智的成熟,作者還講了很多,成熟需要愛與自我完善,需要突破自我界限等等,大家可以去書中自己瞭解一下。作者說,成熟還需要自尊自愛,這一點,我很有感觸。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連自己都不愛,怎麼愛別人。”其實一直以來我對這句話的理解都不夠透徹,反思了一下自己,就是一個不愛自己卻渴望得到別人愛的人。在很多關係中,我常常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有時候只是因爲自己與別人不同,就認爲那是自己的缺點,從而便沒有自信別人會愛我的缺點。對於生活中的很多事,我常常是被動接受所給予我的,在已經接受的基礎上改變,卻從未想過在一開始就拒絕接受或者改變接受模式。其實在愛裏,敢於追求獨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愛的體現。我們要堅信,不管什麼時候,你都是有價值的人。沒有這種自尊自愛的建立,就沒有勇氣選擇前途,就會抹殺需要,抹殺個性,一味被動的接受別人安排的生活模式。一個人必須大踏步前進,實現完整的自我,獲得心靈的獨立。至高境界的愛,必然是自由狀態下的自主選擇,而不是墨守成規,被動而消極的抗拒心靈的呼喚。

(5)以愛的名義去指責所愛的人

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去指責所愛的人,當我們和某人發生衝突時指責對方,就等於是告訴對方:“你是錯的,我是對的。”父親指責兒子時會說;“你最近怎麼鬼鬼祟祟的?”潛臺詞是你不應該鬼鬼祟祟的,你這樣是不對的。我有權批評你,因爲我就從來都不鬼鬼祟祟的,我是正確的。”也有相當多的人寧可壓抑自己批評他人的衝動,對他人的問題視而不見。他們過於謙虛,總是三緘其口,從不給所愛的人指導和建議。這種人不具備真正的愛。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的典型,該挺身而出時卻自動退縮,該給予批評時卻緘口不言,該幫助孩子成長時卻逃之夭夭,這些完全不是愛的表現,它和沒有原則、缺乏理智的批評,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在一切愛的關係裏,我們都要學會互相指出對方的錯誤,有時候敢於直面衝突和矛盾,才能獲得幸福和美滿。這種原則也同樣適用友誼。而我是長大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害怕衝突,以和平主義自居,對於自己的朋友更是盡力維護友誼,從不提出反對意見。高中的時候,我的發小失戀了,因爲那是她的初戀,所以她非常傷心,但這種憂鬱和悲傷保持了整整一年,其實我早就意識到,她不再是因爲失去這個人而傷心,而是她享受沉浸在戀愛的悲傷中的那種文藝和苦澀,但我卻任由她的傷心發酵,從始至終未指出她的問題,其實我直接指出問題,纔是身爲朋友對她最好的一種方式。衝突和批評,是人際關係中特殊的控制權利,如果恰當地運用,就可以改進人際關係的進程,甚至改變所愛的人的一生。

(6)聽從你心

書中還有一個案例,貝特西中途輟學,因爲她覺得她就讀的大學讓人覺得不安,許多同學都在吸食毒品,亂搞男女關係,他們生活糜爛,不務正業。她覺得無法接受,其他同學卻覺得是她有問題。不只那些想和她亂搞的男生那樣想,連她的女性朋友也認爲她不正常,還說她過於天真和幼稚。她甚至也開始懷疑自己,懷疑父母的價值觀。我上國中的時候,也有過同樣的感受。國小的時候,是非常純真的童年,一切的教育和友誼都是純潔又正能量的。上了國中,開始有別的學校的同學一起上學,我發現,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竟然有抽菸的、談戀愛的,他們甚至會寫血書,在手臂上刻喜歡人的名字,因爲一點小事打架流血。而我像一個已經成年的孩子,平靜的看着他們幼稚的行爲,內心鄙夷的覺得將名字刻在手上,就是非常愛了嗎?但那時候我並未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朋友們,我儘量的求同存異,有時也有懷疑過是自己想法錯誤的,看了書中的案例,我更加覺得,有的時候,也許就是你比他們想的更多,做的更好,纔有了分歧,而你需要做的是,保持自我。想起無問西東里面的一句話,很經典,我個人很喜歡,也送給大家: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心靈成長、心智成熟的能力是可以學習的,就像我們在課堂上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一樣,只要我們支付學費,付出足夠努力,就可以順利畢業。

我們常常希望能夠通過看書或者瞭解偉人的事蹟,來爲自己更好的做選擇,實際上,也許出於被動、依賴、恐懼、懶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確保旅途的每一步是安全的,你的每一步都具有價值,可是很遺憾,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心智成熟之旅艱苦卓絕,無論是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今生。即便有先知的告誡,你仍需獨自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