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彙總

來源:瑞文範文網 5.72K

以下是就業指導的小編蒐集有關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彙總

【第一篇】開學第一課2019觀後感:孝順

2019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第一講是“孝”,我的感觸很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也應該去孝順他們。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做人準則和行爲規範。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一位老奶奶,背上揹着一個大大的帆布袋,正吃力地在垃圾箱中尋檢着東西。烈日卻毫不留情地暴曬着她的後背,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頭上滾落下來,微風不肯爲她送去一絲涼意。只見老奶奶不停地擦着汗水,那袋子彷彿像一座大山死死地壓在她的背上,讓本來就駝的背更駝了。一位拄着柺杖的中年人快步走了上來,爲老人撐起了一把遮陽傘,遞給老人一杯溫熱的開水。一邊用一條涼涼的毛巾爲老人細細地擦拭着汗水,一邊輕聲地對老人說道:“媽,家裏不缺錢,您別累着自己,我能夠養活您!”老人笑眯眯地說:“沒事,我還行,還能爲家裏減輕點負擔。”中年人嘆了一口氣,拄着柺杖,背起袋子,相互攙扶着越走越遠。望着這悽美的漸行漸遠母子攙扶圖,眼睛不知不覺地溼潤了,我真想大聲地喊:她要比世上流行的“月光”圖、“啃老”圖,美麗得多!漂亮得多!榮光得多!

孝順不難,對於我們學生而言,能夠努力學習好文化知識,物質生活方面少一些攀比,在父母勞累的時候,能爲他們沏上一杯茶、能爲他們捶捶背、能陪他們聊聊天,始終記住“爲家裏多減輕點負擔”,這就是孝順。

孝順,不難!

【第二篇】開學第一課2019觀後感:談“禮”

2019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第二講是“禮”,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做爲青少年,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知禮懂禮的人。

說到“禮”字,很自然我們會想到“禮貌”、“禮節”等詞語。沒錯,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中華傳統美德以禮爲先,一個人沒有禮節便不成方圓。

“不學禮,無以立。”正如孔子所說,禮,是一切的根本,我們萬事都要以禮爲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張良在秦滅韓後,立志爲韓國報仇,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並讓張良幫他撿起並穿上,雖然張良內心氣憤,但爲了不失禮節還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要求張良次日五點與他會面,老人反覆提出無理的要求,可是張良從未失去應有的禮節,最終經過了考驗,從老人那裏得到一本寶書,並靠着這本以禮而得的書輔佐沛公劉邦,爲他獻計獻策,最終成爲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

可見,禮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時刻保持做人的禮節,最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雖然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以禮爲其標誌,但是在國外亦有不少的禮儀之士。正如西班牙小說家鬆蘇內吉說的“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在當今的社會只有以禮待人,方能與人和平共處,結交良友,成就一番事業。又如法國偉大的啓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所說“禮貌使那些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相待的人喜悅。”無論是否必要,在如今繁雜的社會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禮貌,人們總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哪有人喜歡成天說話粗魯、蠻不講理的人呢,又哪有人不喜歡笑臉相迎、以禮待人的紳士呢?愛默生說得好“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許多人會說生命如此短暫,爲什麼還要多費時間做這些無意義的事呢?如果做事直接一點不是更好麼?可他們從未想過,生命不僅僅只爲“做事”、“成功”這樣的詞存在,有了禮儀,人就好比是一座打開了所有窗子的房屋,人人都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瞭解對方,如果人人都有了禮節,溝通就會變得輕鬆愉快,行事也會變得更加簡便、快捷,有時再多花了一些時間以禮待人後,會在成功的瞬間發現不知何時身邊又增添了一個值得信任、同時願意與你一同奮鬥的摯友。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道德品質,我們中華民族只有人人做到有“人,利後嗣。它不僅代表一個人的樣貌,更代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禮”,纔不會被外國人所輕視,纔會在世界大放光彩,纔會成就一個真正偉大的中華民族。

【第三篇】開學第一課2019觀後感:爸爸教會我做人

都說父母是兒女的啓蒙老師,教會他們最基本的知識與生活技能。然而於我,爸爸教會我的還有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就是做人。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習物理時遇到了難題。爸爸看到我愁眉苦臉的樣子,主動來幫助我。爸爸看了這道題,裝出似懂非懂的樣子,馬上拿來材料開始了 “實驗”。這是一杯米和一根筷子的實驗。爸爸將筷子插入米中,用手按好米後,將筷子提了起來。理論上,由於摩擦力的緣故,米會隨筷子一起提起,可爸爸沒有成功。爸爸沒有看到想要的結果,於是將米壓得更緊,再提筷子,一次再一次,他的手已壓得發紅了,米也被按下去一截,但都以失敗告終。我就對爸爸說:“我們不要做實驗了,你就把結果告訴我不就可以了嗎?”我已經很不耐煩了。可爸爸似乎沒聽到我在說什麼,還在堅持着做,就在這時,父親奇蹟般地把米提起來了!成功了,父親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併爲我講解其中的道理,我也深深理解了題目的原理。

我從爸爸身上讀到了堅持不懈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去年暑假,我們一家去了九寨溝。最後一天我們去了黃龍,黃龍以景色優美而着名,其最高處有美麗的五彩池。這是我向往已久要去的地方,可高原反應卻是免不了的。從機場下來後,我爲自己鼓足了信心,開始行程。剛開始,我心情還不錯,空氣十分新鮮。可走了一段,我雙腿開始發軟,頭部也有劇烈的疼痛,呼吸相當困難。看看前面原路折回的旅客,我漸漸萌發了退意。父親看到我的樣子,說:“再堅持一下,否則就白來了。”此時,我看到父親微胖的身子,立即想起父親做實驗時的情景,他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學習嗎?我在旁邊的小亭子裏歇了歇後,又繼續上路。在路途中,我由於腦部缺氧而頭部劇烈疼痛,雙腿像灌了鉛似的難以前行,但我還是走幾步,停下來歇一歇,再繼續向前邁進,山頂似乎在向我招手,最後,我幾乎用盡渾身力氣,終於登上了最高點,看到了我只有在書本上纔看到的美麗的“五彩池”。我的堅持給我帶來了勝利的果實。

我父親平時話不是很多,但他以實際行動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學習他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並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使我有了收穫。我將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懂得更多人生的真諦。我希望父親的精神不斷地被我汲取,使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第四篇】開學第一課2019觀後感:養成好習慣,讓父母放心

放學前,班主任樊細蓮老師佈置同學們收看中央電視臺一頻道《開學第一課》,還要請家長陪同觀看,並寫出讀後感

回到家,我急忙工工整整抄寫完《觀潮》一課的生字和生詞,背完這一課的三、四段,接着預習了明天要上的數學和英語,匆匆扒了幾口飯,《開學第一課》就開始了。

和同學們一樣,我的心被這一課中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打動着,被哪一首首優美的歌曲感染着,也被那一段段《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動畫片啓迪着……中華傳統美德——“孝”、“愛”、“禮”的概念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浸潤着我的心田。

我所在的九江出口加工區學校一貫重視國學教育,《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連一年級的孩子都能倒背如流,我當然也不例外。但對照《開學第一課》中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我覺得自己在孝、愛、禮等方面還要下很大的功夫。

比如,我喜歡把功課往後拖延,還經常寫得很潦草,做一件事情沒有恆心和毅力,害得父母總要花大把的時間陪我,也讓老師批改作業時看着不舒服,還費時費力。這怎能稱得上是懂得“孝”和“禮”呢?

我很感激,因爲我的父母的確很愛我。就拿今天觀看《開學第一課》來說吧!爸爸媽媽讓我戴着耳機,他倆卻默默地坐在我身邊,聽着耳機裏滲出的一點點雜音,還滿心歡喜,毫無怨言。

張泉靈大姐姐和撒貝寧老師提醒聽這一課的全國小朋友們,課後,要立刻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真正懂得“孝”、“愛”、“禮”的好孩子。

那麼,我應該怎樣做呢?我想好了,我首先要養成好習慣,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把手上每一件小事做細,做好,讓父母和老師放心。

更多第一課觀後感範文盡在本站!

【第五篇】開學第一課2019觀後感:做一個感恩的人

百善孝爲先,萬惡淫爲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爲者,皆不忍爲,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爲者,皆不難爲。—[《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如今的社會,“孝”這個字可能離的太遠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會的進步太快了?還是人性消失了?還是人太懶惰了?古時有二十四孝,廣爲流傳,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的人,家裏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好好去服侍,卻在父母死後,高調的舉行追悼會,以爲做了這些別人就會以爲你是個孝子嗎?還有這些人,對本身的父母不是罵就是打,甚至幾十年對本身的父母不管不問,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爲本身的父母出生低微,而本身變成城市裏的人了,覺得在農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還有的娶了媳婦之後,聽媳婦對本身的父母說三道四的,從而慢慢厭惡本身的父母。

那麼想想問問這些人,你們如果沒有父母給你們生命,你們有這樣成就的就會嗎?換個角度來說,你們有孩子嗎?如果你們老了,你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對你們,對你們就像陌生人一樣,對你們就像瘟神一樣,你們的心裏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古訓雲:“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爲什麼古人認爲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纔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麼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爲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爲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爲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古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溺愛着本身的孩子,不是說溺愛這樣不好,但要做到溺愛適度,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要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孝道,絕不是爲了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自私,而是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身邊事開始,從本身做起,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使我們的愛心和責任感日擴日大,最終努力修養到大公無私之境界。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

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啓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本身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本身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爲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本身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爲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本身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百善孝爲先,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