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植樹問題》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2W

上學期看了曹寧寧老師的《植樹問題》,曹老師的課堂導入特別有新意,打破了我們一般的教學設計。他利用一個圖,揭示了三種不同的植樹情況,這是《植樹問題》教學設計的一個點睛之筆,體現了曹老師教學創新性與對教材內容的優化整合。而今天我看了吳老師的《植樹問題》這節課,吳老師的課一直是帶着問題進入課堂,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把探究權交給學生,充分給孩子討論思考的時間。看完之後,我覺得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不管這節課難不難,好不好上,學生照樣學得興趣盎然,在一問一答中輕鬆掌握知識要點。

觀《植樹問題》心得體會

一、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帶領孩子創設問題、解決問題。

植樹問題我也上過這節課,這節課我感覺不太好把握,我當時特別重視關於直線“植樹問題”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區分,即“兩端都種”“只種一端”與“兩端都不種”,並且只是利用例題,讓他們簡單的小組討論、反饋,沒有把這種題透徹的剖析、研究。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植樹問題應是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在直線上植樹,二是在封閉圖形上植樹。吳正憲老師讓孩子們去“畫一畫”,表示出你栽樹的過程,並讓孩子去展示和說明自己這樣種樹的理由,其他孩子去發現1號、2號、3號學生出現的問題。有的同學一條直線上每隔4米栽一棵(線段圖),有的圍成一圈,有的圍城長方形或者正方形......,並一一去探討各種栽法裏面涉及的數學知識。看似是幫提問題的同學解決疑問,實則每一個同學都參與了這幾種類型栽樹的過程和每一種類型植樹棵樹和空隙之間的關係。

二、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鑽透”題的必要性。

當時我上這節課的時候好多學生對於間隔數很難以理解。而吳老師的這節課帶孩子親自體驗和建構了載數這一過程,正是學生學習植樹問題的關鍵。吳老師引導孩子畫圖,展示採用下面的學生問,展示學生回答,這樣其他孩子也慢慢理解了每一種栽樹的原理。並多次面向每一位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體驗自主建構。讓學生在畫、說的過程中直觀感知了什麼是間隔數,什麼是棵樹。然後又從學生在黑板上畫圖詳細標出栽樹棵樹和間隔數的之間的數量關係。在“兩端都不栽”類型上,吳老師很幽默的帶孩子建設:“說不定兩端有商店、飯館或其它的建築物”,幫助孩子很快理解了。在引導、提取、總結中構建解決此類問題的模型。

三、富有幽默、鼓勵、積極的語言

聽吳老師的課,經常會聽到:“你說呀、真厲害、哇,我都沒想到、太好了、老師捨不得擦掉你們的思想”等等話語,讓孩子喜歡上這節課、參與到這節課,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我覺得作爲一名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就應該多聽聽課,多學習各種名師上課的技巧和方法,站在孩子的思想出發設計一節課,結合自己的上課思路再去整合,我想這樣堅持去上,總有一天,你也會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風格,自己上課的技巧,慢慢向名師隊伍靠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