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29K

梭羅在瓦爾登湖畔自己建立房子,自食其力,大自然的風光,他在這兒所思所想,就成爲《瓦爾登湖》這本書。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

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一)

記得,歌德曾說過:“讀書,就像是和很多高尚的人在說話。”誠然,讀上一本好書比一座燈塔,指引人們在汪洋大海中安全飄過驚濤駭浪。

現在每日的繁忙生活讓我們忘記了思考的重要性,夜晚,在臺燈下面,靜靜地讀《瓦爾登湖》這本靜靜的書,一切的喧囂都變成了過眼雲煙。心中只有美麗、純潔……

《瓦爾登湖》是美國19世紀超驗主義先驅梭羅的作品。梭羅於1820xx年生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就是因爲茶葉事件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那個小鎮,他亦是人類不抵抗運動的先驅,現代環保主義的鼻祖。梭羅認爲人除了必需的物品,其他一無所有也能在大自然中愉快地生活。他在19世紀(1848年)幹了一件罕見的事情,就是拿了一把斧頭,到康科德郊外的林中自己搭建了一座小木屋,然後每年勞動6周,其餘時間用來閱讀和思考。他的一切所需均依靠自己動手獲取,這樣在湖畔生活了兩年,之後將湖畔生活寫成了被稱作超驗主義聖經的《瓦爾登湖》一書。

《瓦爾登湖》是19世紀美國作家梭羅的一部文學名作,在梭羅生前,它的名氣並非很大,但隨着時光的流逝,其聲譽與日俱增,被譽爲美國環境運動的思想先驅。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迴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現的人生真諦--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實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據說,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着4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這和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頗爲相似。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書,讓許多人至死仍然極爲癡迷。

在我還未接觸梭羅的《瓦爾登湖》之前,我從有關書刊上了解到這本書作爲綠色經典文庫的範本,不管從思想上還是文字上都有着不可磨滅的價值。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某個階段,習慣於把每個地點視爲可能安家落戶的處所,瓦爾登湖給了梭羅一個儘可能的去處。梭羅找到了瓦爾登湖,他在那裏生活、閱讀、傾聽,種豆、生火、做飯。梭羅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衡量"。

面對湖,生命是美好的,思想也會美好。梭羅面對着湖、眺望着湖,他更會思考、沉思。現在,彷彿我就站在瓦爾登湖清澈的湖畔,看湖上微起的波紋,湖岸的釣者,四周搖曳的楓樹,思緒停滯了,沉醉於瓦爾登湖的意象中。我的目光開始明亮,目光的作用是相對於明亮而言的,是瓦爾登湖那幽藍的湖水把我的眼睛擦亮了,只要明亮了才能顯示出目光的力量,所謂的目擊,正是因爲如此,才具有威懾力。

而對於幽暗,目光的力量猶如利箭遇到了柔軟的藤盾,無聲息地被彈了回來,力量銳減了不少,我對梭羅的看法也許正如此,所以我內心的愧疚和難爲情漸次增多。在幽暗中閱讀這個世界,將失去許多能夠感人的東西,也不知會發生怎樣的曲解和變異。

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二)

猶記富翁與漁夫之間那個短小卻意味深長的故事:當漁夫悠哉地享受着海風習習,浪潮輕擊的簡單、閒適時,富翁卻教導漁夫拼搏奮鬥、努力賺錢,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卻煩惱、悠然自得,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我不已經過着這樣的生活嗎”,漁夫如是迴應道。

從某種程度上說,相較於富翁紛繁複雜、飽含慾望的“成功之路”,漁夫幾乎如一位智者,尋得了一條通往心之所向處的捷徑——簡約而平淡。

梭羅大概通曉了漁夫的智慧吧。他選擇了獨自在瓦爾登湖畔走下這段捷徑——一隻板斧,數十美金,一間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邊的叢林中,一幅簡約生活的畫卷便在《瓦爾登湖》中徐徐展開。

在這樣簡約的生活中,梭羅嘗試着直面生命的本質,不順從天命,而是吸納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徹底革除並非生命本質的一切,將生命逼入死角,濾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於是,他不需要“用蚯蚓釣梭魚,然後拿梭魚做誘餌去釣鱸魚”,只需“一年勞動三四十天,以供養自己”,只需用一顆溫潤平靜的心,體味林間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鳥鳴陣陣和松鼠啾啾,同時保有對那清澈而深不見底的一方淡綠色湖水的無限熱愛和眷戀。無論寒冬初夏,融匯於瓦爾登湖之畔的,便是那對簡約而愜意的生活的不羈追求。

正是由於對生命本質的細緻把握,對極簡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對物質生活的極度淡化,更由於內心始終堅守的平淡質樸,安適怡然,梭羅最終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轍,而得以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追尋這最不繁雜的生活。

蒼旻遐緬,人事未已。當下的大多數人們顯然選擇了“富翁”的道路,爲着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目標,不懈努力,爲了所謂“詩和遠方”,不斷奮鬥,卻或許在不經意間迷失在紛繁錯雜的現實中,無從逃脫。“繁雜生活”的迷霧,似乎正籠上每一個“富翁”的心頭。君可見,體育健將爲功成名就違規服藥者有之,熒幕巨星爲風光靚麗大造緋聞者有之,曾經的“人民公僕”爲一己之私貪贓枉法者有之,甚至“大隱於市”的各行各業的普通工作人員,也可能爲自己的口袋裏能夠多出幾個錢幣,而在自己的“職務之便”上絞盡腦汁……

幸而,梭羅也把這樣一幅清新自然、寧靜質樸的生活畫卷,呈現給一個因飛速發展而日趨浮躁的社會,呈現給爲了成爲“富翁”而迷亂於“追求戈多”的勞苦衆生。

幸而,終於有這麼一方澄澈清亮的湖水,淙淙而來,平息人們心中的躁動,並將生於繁雜之中的人們引向這樣的生活之思:在簡約生活面前,該如何在內心的安適、慾望的滿足與物質的需求之間完成自己的取捨選擇。

生活,其實並不繁雜。願你也能在《瓦爾登湖》之畔,與梭羅共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同賞鳥叫蟲鳴、冰破湖開,共享一次極簡之旅。

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三)

一直以爲《瓦爾登湖》講的是湖,讀完才知道它記錄了梭羅兩年多的生活和心路歷程,記錄了他對美好自然的熱愛。

他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旁開墾荒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快樂、悠閒,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外界的干擾。他與自然交朋友,與森林、湖水、飛鳥、游魚對話。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

《瓦爾登湖》代表了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或許在不知不覺間梭羅已和大自然融爲一體。然而,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親近自然呢?

在紛擾的城市裏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看風景不需要在戶外,只要有網絡就行,隨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現在眼前了。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每天上學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會睡到很晚才起牀,就算是出去玩也不會在意路邊的風景。大多數時候我們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們總覺得大自然離我們很近就在窗戶外面,但慢慢地我們卻與大自然漸行漸遠。

我喜歡旅遊,到各種地方玩,但當我待在家裏時我就不想再出去了。每次去外婆家我總是喜歡和妹妹在樓上,等到吃飯時再下樓。老媽總是會喊我到樓下來,有時喊我幫忙做事,有時叫我陪她走走,看看田裏的景色、田邊的植物。可每次但凡是第二個我都會在樓下站一會兒敷衍老媽,因爲我覺得田裏的景色沒什麼好看的。但其實這些風景和外出旅行時的那些著名的風景又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只是我覺得這些太平凡普通罷了。

然而出去遊玩時我們又能有多少親近自然呢!我們只是匆匆地在那裏走過,最後再留下點紀念,但我們卻並不瞭解它多少。

在看《瓦爾登湖》時,我在羨慕的同時也很佩服梭羅。他喜愛自然,他一直留在瓦爾登湖做着他喜歡的事。他追尋着自己的內心,與山林爲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讓我一個人待在那裏,就算有再美的風景我也無心欣賞,因爲我覺得一個人太孤單了,再美好的風景也會變得單調。我更不會想着與動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現在看過此書後,或許我也會像梭羅那樣了——把自己的心帶到大自然裏,體驗一回沒有任何困擾的生活。

梭羅並不因爲孤獨一人而感到寂寞和無趣,正如他所說:“我的生活本身成了我的快樂,而且永遠不失去新意。”他把自己的靈魂帶到了大自然中,所以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變化,於是看似平淡的生活在他眼中又別有一番新意。

梭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坦,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有大的妨礙。爲何我們不嘗試着摒棄那些奢侈品,迴歸人類最初的願望——與自然親近並融合呢?

我們是時候迴歸自然了,讓我們帶着一顆最純淨的心走進自然,去發現曾經遺失的美好。

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四)

結束了一學期忙綠的工作,迎來了假期。好想感受伴着油墨的香味和雋永的文字入睡的寧靜,也許正是這種想往,使我想讀一本安靜的書,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就是這樣一本書。

這本書是屬於寂寞者的書,晚上一個人靜靜的看是最有感觸。作者用最細膩的文字,記錄了瓦爾登湖給他帶來的無窮盡的靈感,那些自然和諧的畫面讓人嚮往。一個人被自然包圍着,每天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站在湖邊看着美麗的湖面,在別人看來這一切無非每天都是一樣的,但在作者敏感的世界裏,每天都是變幻莫測的,一陣風,一片樹葉都是與衆不同的,我始終相信所有的自然都是藝術,只是你不知道。這一切只能歸咎於人類的無知,然而梭羅是清醒的,他放棄這個世界的所有,而選擇到瓦爾登湖畔過隱居的生活。這是需要無比巨大的勇氣,但也由此可見他對於自然的熱愛是勝過一切的,他是自然的崇拜者和虔誠的信奉者。

在作者的筆下自然的一切都是被賦予了生命,所以的生命都是值得被敬佩和尊敬的。所有的生命都能在自然中和諧的生活。在他的筆下那樣的世界是遙遠的,但也是真實的。只是我的的心被這個世界矇蔽的太久而不相信,這世界曾經有那麼一塊地方竟如此存在過。紛紛擾擾的人世間,我們就這樣昏昏沉沉的過着,既可悲又可憐。然而我們又能怎樣呢,這世界上像梭羅那樣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也只是少數的,然而大多數的我們,只是庸人,平庸的人而矣,我們沒有梭羅那樣的勇氣。但我們決不能失去那顆追求自然的心,與生俱來的對自然的熱愛,永遠的保存着,不要丟失掉。

你能想象這樣的畫面嗎?我喜歡我的人生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座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這只是一個簡單畫面,然而我們是否曾那樣清醒的思考過,那樣仔細的看着日升日落,這世界太陽每天那樣習以爲常的升起落下,我們又何曾看過日出和晚霞,我們擡頭凝望天空又是什麼時候的事呢?難道我真的很繁忙嗎?忙的連擡起頭的時間都沒有嗎?何曾我們想過,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給自己時間和機會去思考和發現。世界很美很美,不要讓繁忙成爲藉口,試着去體會。

然而我想梭羅的隱居也並不是一種刻意的追求孤寂平靜,這孤寂是從心發出的,孤寂的心催生了他深刻的思考,讓我們也能那樣學會孤寂學會思考更要學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

瓦爾登湖讀後感900字範文(五)

當一本書清新的空氣滲透腦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環繞,那又是一種戰鬥,戰鬥在塵世中的寂寞自然裏。

《瓦爾登湖》的品讀,總覺得地點不夠好,每次翻閱,總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似有一堵牆,讓我不明白作者的用意,卻又覺得如此得體,這一種感覺就像是熟透了的柿子從樹上掉下來,爛透了!直到有一次,與朋友爭執被騙,躲在窩裏再次翻閱,只覺每種生命都是一個悠哉的精靈,暢快與滿足之感油然而生。

寂寞的書自然有寂寞的讀法,也許只有一個人的心真的可以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讀出這本書的滋味。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懂了,只是覺得,好美。

幻想了一下作者的瓦爾登式生活,天作棋盤星作子,地爲琵琶路爲弦,或許作者不感到寂寞,因爲他可以舉杯邀明月,飛鳥相與還,大自然就是他的無窮無盡良友,清風作伴,任爾春水東流。只是在我看來,未免有些許恐怖了,終日難見人影,就是“辟穀”也受不了這麼長時間的孤寂,人終究是一種羣居動物,或許人們可以有魯濱遜的堅毅,但極少能忍受閉關鎖國的“百年孤獨”。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作者在這一寂寞中尋找自然的弦律,書中那個留下痕跡的小動物描寫令我神往,晨曦出黃昏歸,卻發現有貌似小松鼠留下的問候,何等愜意與滿足?恐怕陶淵明知道了也非得羨慕不可。

正是這份寂寞,給了作者格外敏感的感覺與美好的想像,縱然雨中漫步,四處飛舞着的也是自然的朋友,可以說作者甚至可能將一個水分子幻想成一個水精靈,傾聽着它們在和風細雨中的律動與笑聲。這種極端的聯想令作者深深愛上了自然,因爲它是如此的生機勃勃並且仁愛有情,這就是作者寂寞的寄託了。

在對世事的牴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作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於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中的“靄靄停雲,濛濛時雨”一樣,即使雲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泌之洋洋,可以樂飢”之下,一切煩惱皆煙銷雲散了。

生活就如同一場夢,只不過每個人的陷入深淺不同,作者以夢視人生,在自己的世界裏自由幻想,這是一種對世俗的妥協與退避,這也是多少隱歸山林之人的想法,當一個人面對一個社會的規則,而且這個規則在當時又是無可厚非的時候,他沒有凌駕規則之上的實力,卻又不願在規則下低頭,就只好跳出這個規則,那就只有跳出這個社會了,聽起來這多少有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仙風道骨,只可惜卻帶着滿腔的憤懣。

作者跳了出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跳出來是可以很好的生活的,只是不知道是作者小視了自己的品質,還是高估了社會的品質,他的書並未一片大好,他的事也沒被標榜,或許只有在一干寂寞的人打發寂寞時,看一下他的書,之後驚歎:呀,這種生活真好。之後,寂寞的人不寂寞了,也就放在書櫃中封存了。作者筆下的動物即使再生動,大多數人也無非說一句:寫得真好。罷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規則的,即使窮一生之力,畢其功於一役,也還是想抓住規則。

作者倒也給了人們另一種規則:自然規則,日出而作,日落而眠的悠閒,撫月吟夜雨、隨日蕩清波的自在,這的確是一種好規則,唯一的缺點就是孤寞——人少。可萬一人多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想過,再完美的規則也抵不住人多,這就是一個悖論,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作者的寂寞是一瓶封存的老酒,愈濃愈香,只是讀者偶爾才能從書中呷上一口,雖回味悠長,卻無可奈何,無法貯釀,但就是這麼一小口,就如一句精簡的詩句,令人終生難忘。

就是這麼一口酒,值得任何人去品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