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檢討書(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77K

四年級檢討書 篇1

12月17日,慶元實驗國小教育聯盟總校在胡天浩書記的帶領下,姚麗雅、範宗妙等老師一行來到我校,進行教學調研,給我校老師進行課堂診斷。

四年級檢討書(通用17篇)

這次活動我執教一篇來自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卡羅納》。這篇課文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一書。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到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人熱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關愛他。本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第六單元這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這組課文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並且由課文內容想開去,瞭解發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學着關心,幫助他人。

《卡羅納》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感人,字裏行間都散發着大家對卡羅納濃濃的愛意。爲此,我圍繞“愛” 這一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介紹新書,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所以在“初讀課文,捕捉愛”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讓學生找、讀“從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親的卡羅納是萬分傷心的”句子,並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使學生與卡羅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出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由於這組課文的單元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大家對卡羅納無限關愛上,並重點指導了老師安慰卡羅納的兩段話。

今天課上下來之後,範宗妙老師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教學設計上的不足:既然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身邊人對卡羅納的無限關愛上,爲什麼前面還要花這麼多時間呢?類似段落該如何處理,或處理的不夠恰當,這是因爲還沒有把文本“吃透”。這堂課我讓學生一句一句地找卡羅納傷心的句子,再一句一句的體會朗讀,這樣雨露均沾的做法,佔用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只能蜻蜓點水,實在沒有突出教學重點,並浪費了很多學生感受“愛”的時間。

聽了範老師的提醒,我想對這一環節做這樣的改動:首先讓學生去文中找卡羅納傷心的句子,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把4處描寫卡羅納傷心的句子一併出示。通過指導學生比較卡羅納幾次哭的不同,並抓住“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來重點感悟卡羅納的內心世界。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讓學生一步步走進卡羅納的內心世界,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到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的無限悲痛。

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大家對卡羅納的愛。在“研讀課文,感悟愛”這一環節上,我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感悟愛。並重點朗讀指導了老師說的兩段話,分別從傷心和嚴肅、心疼和鼓勵等角度進行引導。

但在朗讀指導時,範老師又指出我過於在意自己的教學設計,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學生第一遍讀和最後一遍讀,進步不大,原因就在於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體會和感受文中老師對卡羅納的語重心長,而是急着按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引着學生往下走。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比如,“一幅插圖”學生明明讀對了,我由於緊張,把“幅”和“副”混淆了,反而帶着學生讀錯了,這實在是不應該發生的錯誤。另外,連板書設計也沒有完成。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間作出相應的機智反映,抓住學生閃亮的生成,而是按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規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穫很大。

四年級檢討書 篇2

本學期由於學校的人員調整,根據學校的安排,我擔任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開學的前兩週,上課時,我發現學生們上品社課無精打采,學習的氣氛遠不如語文、數學,就連老師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太感興趣,儘管我努力的引導他們讀文字、看圖片、列舉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事例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課堂仍然是平平淡淡,冷冷清情。看到此現象,我又驚又氣又難受,驚的是四年級學生竟然這樣缺乏道德品質,氣的是學生竟然這樣不重視品社課,難受的是我們的品德教育竟如此失敗。我努力地嚥下胸中的氣憤,靜下心來與學生們交談。在交談中我瞭解到學生們認爲《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副課,沒必要認真學習,還不如騰出時間學語文數學呢。

聽了學生們的話,我連續幾天陷入沉思,《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很好的學科,爲什麼會陷入如此困境?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這門課程?經過思考與查閱資料,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課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課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爲師,身正爲範”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與家長緊密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爲主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羣、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爲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爲引導者,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真正的友誼》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好朋友”發佈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好朋友,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品德與社會》作爲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總而言之,通過課後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鬆中感到學習的快樂,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四年級檢討書 篇3

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忽視了數學語言的教學無異於買櫝還珠。如果說數學是裝載知識的船,那麼數學語言就是水,水積的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我們都知道,“想得清的人才會說得清,說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我們數學課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在今天的《垂直於平行》這一課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識,需要學生用簡潔、準確、完整、有條理的語言去敘述,能夠加強學生對這些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層的理解。我對這節課做以下反思:

一、思得

1、在本節課中,每一個概念我都是讓學生自己總結的,我通過提示、幫扶、補充、教師的示範性語言,讓學生總結出完整的概念,在提升了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的同時,也使學生加深了對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互相的概念是本課的重點,我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描述兩條直線的關係,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一些小組合作的內容,注意給更多的學生“說”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3、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學完以後,我們組設計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的環節,再次放手讓學生 “說”這樣,既鍛鍊了表達能力,又對本節課有了一個總的回顧。所以我認爲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的理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思失

1、由於我引導的不到位,使一些學生在語言表達上還不夠準確,例如在給兩條直線的幾種關係分類的時候,學生敘述羅嗦,說不到關鍵點,所以耽誤了時間,影響了下面的教學環節,沒有完成教學設計中的每一個環節。在學生列舉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存在平行與垂直的現象,語言還不夠規範,我的指導也沒能及時跟上。

2、由於平時訓練還不夠,所以有些孩子還懼怕發言,因此本課很多學生髮言機會少,甚至根本沒有當衆發言,那麼他們的學習效果就值得質疑。

3、在教師示範性語言的表述上,我做的還不到位,對教材、教參的研究理解不夠深入,還需要加強業務學習。板書書寫需要加強。

三、思效

從教學的整體上我基本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但由於個人語言羅嗦,沒有及時有效地指導學生用簡練、準確的語言去表達,所以教學的重難點沒有突出。大部分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夠,學習效率不高,小組的合作交流還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每個學生是否有表達、表達的是否正確沒有評價。

四、思改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必須做評價,必須抓住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進行肯定。對於那些不善於言語的同學,要給予更多的熱心和鼓勵。逐步使他們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凡是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講得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自己講,並讓學生用清晰的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爲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而課堂小節是我的一大弱項,今後我會在課堂上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下面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共同促進我們的教學能力、研討能力進一步提升。

四年級檢討書 篇4

經過三年的學習強化與教學指導,四年級的絕大部分同學各項行爲習慣已形成,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形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華、棄其不足,總結過去是爲了更好的服務於將來,那麼,爲了四年級語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爲了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個大的進步。教師必須要做好教學反思:

第一、繼續強化識字寫字教學。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雖然這學期已經是四年級下期了,但仍然要重視識字和寫字的教學。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講究方法,提高質量,堅持多認少寫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識字經驗和熟識的語言因素,教給兒童識字方法,鼓勵兒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在識字過程中一定重視寫字的指導,不僅要求兒童把字寫對,還要做到姿勢正確,把字寫好,寫漂亮。

第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探究,認真備課,轉變以前那種單一教學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改變以前那種老師想放又不敢放,總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前那種因引而不隨,啓而不發則包辦代替的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爲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教學中,要把握了課文的特點,既要體現老師的主導,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的舞臺。

四年級檢討書 篇5

《巨人的花園》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裏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拒於牆外。從此,園裏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裏,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後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

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孩子們畢竟沒有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課文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朗讀成爲學生閱讀課文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時,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美好的東西應於別人同享。

通過閱讀抓住重點,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覆品讀、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體會花園的變化,讓學生找出描寫花園變化的句子,反覆品讀後出示冰雪覆蓋、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的畫面,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度,通過進行朗讀感悟,理解巨人的心理變化,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態度。

讀了課文之後,大家看到一個怎樣的巨人?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着巨人,但他沒有說出來,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後,他心裏火辣辣的,爲什麼火辣辣的,卻也沒有寫出來,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表達的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學生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年級檢討書 篇6

1、加強四會單詞的聽說讀寫,平時上課時注意複習滾動已學單詞,經常聽寫,要求學生多抄多讀多背。

2、加強四會句子的書寫教授。句子正確書寫形式應該開頭字母大寫,句末有標點,單詞之間有間隔。這些要求在平時新授時應該特別強調,讓學生跟着寫一寫,課後再佈置作業去抄一抄,背一背,平時碰到句子就應時時強調。久而久之,堅持不懈,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既使到了六年級就要強調句子的正確書寫格式。

3、重點單詞在平時應該強調應用,重點對話在平時強調多操練,以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對話操練,例如師生,生生,男女,小組與小組。在重點單詞鞏固的基礎上操練理解句子,在句子的操練中理解應用單詞。

4、加強教材中的Let'stalk的讀和說。在平時應該鼓勵學生多讀,對程度好的學生應該鼓勵多背。可開展朗讀能手競賽,必讀課文,必背課文等形式進行鼓勵性與強制性記憶結合的措施,讓學生熟悉教材上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仿演對話,改編對話練習,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加強對教材中的chant的練唱。在課前3分鐘可安排chant的滾動複習和操練。chant雖不作用教學重點,但不能拋棄不學。

6、本冊的語法重點是單複數。平時在課堂中教師在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單複數錯誤的糾正,多安排做一些練習進行鞏固。明確be動詞在單複數情況下的變化。

四年級檢討書 篇7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爲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爲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牆與拆牆後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牆與拆牆後態度的對比爲主軸展開故事情節。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爲之後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後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覆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後的春景。然後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爲什麼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爲。通過想象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後揭示巨人終於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着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後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髮現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去到現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於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並不能得心應手。對於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容,由於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節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揮不到位,對於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驗的老師指點迷經,借鑑好的教學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四年級檢討書 篇8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爲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爲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

四年級檢討書 篇9

《母雞》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 ,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 ,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討厭,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爲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四年級檢討書 篇10

《卡羅納》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課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絕時,身邊的人真誠、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透露出卡羅那的那份傷、那份痛以及大家對他的愛,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我從“關愛、勇氣”這個點出發,緊緊圍繞“卡羅那失去母親的傷痛和他身邊的人給予他默默的關愛”這一情感主線,通過“卡羅納萬分傷心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情景對比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痛失母親的卡羅納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此時的卡羅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勵,給他面對困難的勇氣,讓他堅強。而此時此刻,孩子們感受到卡羅那的傷痛越深,纔會更好感受到卡羅那需要的關愛越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再抓住卡羅那的神情、動作……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內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讓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聯繫生活實際,大膽現象,去體驗卡羅那的悲痛欲絕。比如:“卡羅納走進教室,突然放聲大哭起來。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時侯,母親差不多每天都來接他;要考試了,母親總是俯下身來向他千叮嚀萬囑咐。”我抓住“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們想像母親還可能對他叮嚀什麼?囑咐什麼?孩子們各抒己見,暢談着母親在世時的美好情景,而現實卻和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卡羅納的可憐,伴隨悲傷的樂曲,孩子們反覆品讀,真正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此時我讓孩子們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親的卡羅納,大聲表達出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此時卡羅納最需要的就是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這部分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重點強調老師對他的關愛。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學生說:“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的胸前”這個動作看出了老師把卡羅納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安慰。學生能從“拉”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受到老師的母親般的關愛。還有“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孩子,你要堅強喲。”老師一再讓卡羅納要堅強,可見老師更多的給予他的是鼓勵,給他勇氣,讓他堅強的面對一切。我把這一句作爲重點反覆品讀感悟,關愛更多的是給予別人面對困難的勇氣,因爲生活無論怎樣還得繼續,這既是卡羅納需要認識的,也更是我們的學生們需要感悟的。所以我將這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還有學生也從同學,家長的動作中、眼神感受到了他們對卡羅納的關愛。在教學這部分時,剛開始我是有意識的讓學生從動作,語言,神情中感受愛,學生也瞭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描寫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了:愛就在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裏。

我還在拓展環節中:讓孩子想象假設卡羅納就在我們身邊,假設有一天我們也會遭遇不幸,我們將如何面對?使學生獲得思想感情的洗禮和昇華,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這節課在結尾的地方設計一個寫信的環節就有些畫蛇添足。還有在感受關愛的時候,孩子們沒有前以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爲我以後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裏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

四年級檢討書 篇11

《卡羅納》是國小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這篇課文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這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卡羅納在遭遇到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老師、同學以及其他人熱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關愛他。本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愛這一主題來寫的。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這組課文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卡羅納》這篇課文寫得非常感人,字裏行間都散發着大家對卡羅納濃濃的愛意。爲此,我圍繞“愛”這一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談話討論,暢談母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所以在“初讀課文,捕捉愛”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讓學生找一找“從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親的卡羅納是萬分傷心的”句子,並讓學生讀一讀,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使學生與卡羅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出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由於這組課文的單元目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大家對卡羅納無限關愛上,並重點指導了老師安慰卡羅納的兩段話。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大家對卡羅納的愛。在“研讀課文,感悟愛”這一環節上,我把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並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本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感悟愛。並重點朗讀指導了老師說的兩段話,分別從傷心和嚴肅、心疼和鼓勵等角度進行引導。在“說話拓展,延伸愛”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也加入關愛卡羅納的行列中,寫一寫想對卡羅納說的話。不但昇華了學生的情感,還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間作出相應的機智反映,抓住學生閃亮的生成,而是按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規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還有很多環節需要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課堂學習,讓我收穫很大。

四年級檢討書 篇12

任教四年級英語以來,我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因爲英語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了整個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命運。反思這段時間的教學情況,我認爲成功的英語教學應該具備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個要素,語言環境。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問題是環境,如果不解決環境問題,語言學習就無法獲得成功,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應。四年級教學班的課時是每週四節。沒有英語學習環境,課時又不多,這就決定了英語教學是一種困難的教學形式,確實需要老師花很多功夫。

課堂教學中我關注的問題是在英語環境下課堂交流活動怎麼組織。因爲沒有環境,全用英語來進行是困難的。有人說教師可以創造環境,上課教師不說漢語,只說英語,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創造語言環境需要多年的堅持,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創造出來的。

第二個要素是“方法”,即具體的教學方法。以前我們常採用輸出教學,這是本末倒置的。就像沒有經過春天的播種,夏天的耕作,到了秋天卻想收割莊稼,這是違背語言教學規律的。

英語教學中無論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都要注意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顯性就是顯性知識,是具體的教學內容,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我們可以直接地教這些東西,不拐彎。課堂上儘量要多使用英語,當然有的時候也要用母語,講得快,省時間。可以先給定義,後舉例練習;也可以先舉例子,後歸納。但是注意要讓學生學到這些知識和技能,要學到語言本身。如果教學活動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是純粹的爲了表演,就不做。應該特別注意顯性的、隱性的知識,以及顯性和隱性的教學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不可偏廢。我們學習英語,要學習它與漢語不同的地方。這是我們學習語言的重點之一。

第三要素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非常重要,因爲學外語,雖然教師的主導作用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的學習作用,學生要學會怎樣去學習。實際上學生有很多的學習策略,各種各樣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一就是對語音的認識能力,就是見到一個音就懂得規則,知道怎麼發音、使用升調還是降調,會連讀,會濁化、弱化,會用它,懂得它的功能,懂得它在什麼時候能用,學習語言要有這種能力;第二是對語法的感受能力。交際能力的一個特徵就是語法能力,交際能力裏面包含了四個具體的能力,即語法能力、語篇能力、語用能力、策略能力。第三個是掌握歸納的能力,也是歸納學習的能力;第四就是記憶的能力。有人說素質教育應該反對死記硬背。那是不對的,記憶是人的思維認知活動,怎麼能反對呢?語言學習最重要就是memory,不記憶就沒法靈活使用。

英語教學受諸多因素干擾,又缺乏語言環境,所以學習動力是非常重要的。有時你不給學生動力,他們就不學。試想有多少學生學英語是爲了交際需要?很多都是爲了評比。我的英語遊戲、英語競賽,都可以是動力。不僅教學,任何工作都需要動力支持。評價是必須的,只是要看用什麼形式而已。當然競賽不能過度使用。過多地開展競賽,每節課都評比,也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把英語教好,要注意其它學科知識與英語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同時,要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其他課程的學習也要促進英語的學習。另外,要處理各學習階段的銜接,不搞無謂的重複。經常比較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比較兩種語言不同的重點和難點,達到融合借鑑,相得益彰。

四年級檢討書 篇13

《頤和園》這篇課文,展現的是頤和園的美景,按照很清晰的遊覽順序進行描寫,讓人讀來琅琅上口,又美不勝收。頤和園不單純的是個美麗的公園,它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深厚的底蘊,它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之一的。

從課文來講,學生能夠把握這種移步換景的寫法,感受其中對景物描寫的優美語句,能夠在寫作中恰當運用,就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若真能從深層次上去把握歷史文化、中華文明的話,那也是一種情感的教育,也讓我們的學生更加慨嘆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

我在講述這篇課文時,先處理好字詞和難懂的解釋,然後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讀,要求讀通順,讀準確。在讀中感悟是一種很好地語文教學方式,我指名讓學生說他最想要去頤和園哪個景點拍照留念,當他說出來後,就讓所有的同學站起來美美地品讀這個套餐,學生們都能準確地對文段進行把握。在讀完之後,學生們對課文有很多話想表達,他們都會認真地說這一段有哪些地方寫得美,美在哪裏。

在講長廊時,體會橫檻上五彩的畫,而且是沒有一幅畫是相同的,提問學生:我的眼中看到的畫裏面有_______,大家都發揮想象,有美麗的花草樹木、特殊的人物、還有龍的圖騰等等,只要他們能說得出名字就好。還有那花香讓人神清氣爽的,到底有哪些花在風中搖擺呢?同學們都能積極的把熟悉的花說出來。在講昆明湖的時候,

感受欄杆上小獅子的不同神態,發揮他們的想象,述說我的眼中看到了_______的獅子,說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體會寫湖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面碧玉。的句子時,讓學生自己感受比喻的貼切,同時學會運用。還有動詞滑的巧妙,感受水的清與靜。由此,總結出這個美麗的大公園真的是美得說也說不盡,感受作者移步換景的寫法以及總分總的結構安排,從這樣的遊覽順序清晰的安排文章,角度的不同感受頤和園不同的美景。

整體而言,我對這堂課還是比較滿意,讀與說的相互結合,寫的點滴輔助,讓學生更好地得到鍛鍊。不過在課堂的細節處理上還是存在些許問題,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能力還沒有全面釋放,我還是存在干預過多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中,多與其他老師學習討教,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四年級檢討書 篇14

上完《觀潮》這一課後,上網查看了一些教學案例,在思想上有了很深的啓發和感受。再對照《新課程標準》認真反思,確有許多遺憾之處。我想這些新的認識和感受對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定有新的突破。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心靈的境遇。

“心靈”即指人的思想感情。有了豐富的思想感情,纔有對事物的認知熱情,我在課堂上喜歡看見學生迫切求知的眼神,喜歡聽富有稚氣的表達。他們的認知若是在情感中激發的,獲得知識將是最牢固的。因此,在課前,我設計了與學生“課前交流”的簡短對話,以商量語氣激發學生當“小記者”,學生信心十足表示贊同,然後相機以寓於有趣、生動、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願意與作者去觀潮的情思。從學生的神情和學習狀態,我認爲他們自認是“小記者”的身份表述的語言是自豪的,願學的情感是真誠的。並且飽含愉快的心情進入課文佳境。同時,課堂中教師讓自身投入情感狀態帶動學生,才能真正達到師生雙邊活動。

二,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發展多種能力。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實踐活動“習得”,不是老師教會的,在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讓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後圖文並茂,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文中優美詞語,重點句子學生在“、互動、思辯、表達”中得到理解,如:學生看完“潮來時”課件後,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學生總不敢舉起小手,這一細微處老師不能忽視,我用風趣“摸瞎”遊戲指名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在驚奇中自主的舉起了小手,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以課文爲本,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教完作者的觀察順序及從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在學生理解課文後相當明瞭。因此,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寫作方法,繼承傳統的“引用貫通”的教學方法,並用動作演義“人生鼎沸”的場面。再結合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知道如何描述場面,這一環節在整節課堂上看上去是“重複”的導教,但間接的讓學生加深了記憶,落實積累到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調查學生學習情況延伸到課堂外繼續學習知識的求知慾望。

閱讀課外書籍,積累課外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必要途徑。但對學生提出強硬的要求他們盲目的去讀背,我想這樣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課後問學生: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然後照應課前設計,大力表揚課堂上表現不錯的“小記者” 並鼓勵他們進一步爲親朋好友當好“小導遊”作準備,給學生自信舞臺,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去。

四年級檢討書 篇15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爲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四年級檢討書 篇16

一.談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體現了新課標所反映的教育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活動方式,營造探究性和任務型的學習氛圍,鋪設形成性的評價線索。在教學中,我通過教學卡片、課件、時鐘模型等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運用歌曲、遊戲、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評價鍾及豐富的操練遊戲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談教學環節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時間,所以數字的複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設計了一個鐘,利用鐘面上的數字來複習,這樣既複習了鐘面上所出現的或隱藏的數字,同時爲後面的時間學習打下了鋪墊。

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敢於表現,學習積極性高,對新鮮的事物特別地感興趣。於是我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設計了以“鍾”爲評價的環節,讓這個環節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這樣,學生一整節課的學習積極性都非常地高,都想成爲“Winner”。此外,我在本節課中堅持大量的操練鞏固,通過個別讀、升降調讀、“一觸即發”讀、小組讀、合作讀等多種操練方式,使學生對這一節課充滿了新鮮感,從而精神倍加,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本節課我還結合課文重點,設計了一個“What’s thet ime,Mr Wolf?”(老狼,幾點鐘?)的遊戲環節。雖然這個遊戲有點過時,但對於學生來說,這是熟悉而且有趣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遊戲中,在玩中學習,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點。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結合地球儀向學生介紹了本課的另一個知識點“時差”,同時教給學生一些和時間有關的諺語,培養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

三.談教學不足

不經反思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只有經過反思的教學,纔是更有效的教學,教學只有更好,沒有最優。當然,本節課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那就是我的語速過快,有些課堂用語,學生聽得不是很清晰,這樣就導致學生不理解教師發出指令的意思,使一小部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從下手。另外,我的教學設計過分地注重小組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而培養學生個體意識的練習只有一兩個。我應設計一些既能體現個體又能發揮整體性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個體與整體聯繫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應該真真正正的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興奮細胞統統調動起來,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成爲課堂上的小主人。我還要努力鑽研課材,多學習,讓自己真正地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英語教師。

四年級檢討書 篇17

今年,我擔任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學科。以前,由於剛接觸這門學科,總習慣一言堂的辦法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死板,學生思維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鑑於這些現象,自己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上網學習他人教學經驗。通過學習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刻認識到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爲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爲引導者,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那掏出些不文明行爲》一課中,我因勢利導,除了找出圖中的錯誤做法外,還反思自己的行爲有沒有不文明的時候,從而分清是非,有利於今後規範自己。這樣不但學會了觀察事物,鍛鍊了表達能力,又進了文明禮貌教育,同時又培養了交流與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較活躍。

《品德與社會》作爲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講到中國地圖一課時,通過對地圖,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大物博,蘊藏着豐富的礦藏,有待於學生們去開發資源,振興中華。

在講到《可愛的家鄉人》一課時,爲了讓學生體會家鄉人的可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瞭解家鄉優秀人物作出的貢獻,激發對家鄉人由衷的敬佩和熱愛之情。 讓學生準備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上課時一起體會歌曲的意境。 也使用一首古詩開始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對家鄉的理解,以及對家鄉的印象。再說說家鄉的一些情況,特產、方言、並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以及簡單瞭解家鄉傑出人物作出的貢獻,等等。

這樣一來學生真正理解了“家鄉哺育了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的家鄉人,體會了家鄉人的可愛,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家鄉是兒童走出家庭、社區之後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圈,家鄉人是在這個生活圈中生活的羣體。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眼中的家鄉人大多與親人相掛鉤,關於其他家鄉人以及家鄉人的可愛之處,學生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用家鄉話拉拉家常爲着眼點,力求挖掘家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再讓學生欣賞家鄉的風景圖、物產圖,意在讓學生明白家鄉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鄉人創造的,他們是一羣可愛的人。在這裏,家鄉人的可愛,需要用最實質的內涵來讓國小生親自豐滿,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欣賞、品嚐、交流等活動後得到的體驗,生髮的情感纔會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鄉人”是可愛的,但並不等同於“傑出的”。所以在教學時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勞動者,只要有“可愛”之處,那都是值得讚美的。把握了這一點,我在學生明白“家鄉人”是一羣可愛的人的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家鄉人做過的平凡事說起,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家鄉人的認識,捕捉到家鄉人的“可愛”之處,激發熱愛家鄉人的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