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信的寫作:柔情繞錦書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本站:書信,是相隔兩地親人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方式。下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柔情繞錦書》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

關於書信的寫作:柔情繞錦書

柔情繞錦書

曾經,書信是相隔兩地親人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方式。翹首盼來鴻,是很多人經歷過一種單純美麗情結。我們先看看古人們是怎麼對待書信的吧。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封普通的家書,讓詩人糾結不已,生怕漏掉了。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多麼遺憾啊,本來可以捎一封家書回去的,但是,匆匆相見,來不及寫啊。那就只能帶個口信回去,一解憂思。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國家動亂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流離失所,甚至家破人亡,家書就顯得格外珍貴了,可以知曉親人是否平安。

詞人李清照的生活,似乎除了寫詩詞、喝酒就是盼望來信,瞧“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夜深人靜,月滿西樓了,滿腔愁思無處訴,朝朝暮暮盼錦書。

隨着電話,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書信成了一種“奢侈品”。我這裏說的“書信”還不是那種原始的、郵差送達的、貼上郵票的、端正謄寫在信紙上的傳統書信。我所說的還包括電子郵件,也稀有罕見了。大家更願意用電話、微信或者其他聊天工具,而鮮有人真正寫信了。

不過,我還沒有忘記老祖宗遺傳下的交流方式,我還是偶爾寫寫。我也發現,周邊也還有極少數的家長、朋友,用這樣的方式交流情感。

我是個特別暴躁的一個人。很多時候,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那年那月,孩子小,我也年輕,根本不懂如何和孩子交流。當她不會做作業,對我的話無動於衷的時候,我的方法特別簡單粗暴,沒有學會溫和、忍耐。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給了孩子太多不該承受的壓力和傷害。

對於壞脾氣的人來說,脾氣這玩意是無須醞釀的,說來就來,而且,久久不願離開。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努力改變,但仍有很多時候對孩子河東獅吼大發雷霆。母女的感情也是需要好好經營的,知道自己錯了,就要修繕母女感情。所以,我嘗試給孩子寫信,那時她還很小,但是,我不把她當孩子,真誠道歉,理智地分析她的對錯。就這樣,寫着寫着,孩子越來越大了,跟孩子交流的內容也就越來越廣了。

當然,她也時不時給我“回信”。用那種破舊的作業本紙,歪歪扭扭的字跡,我清楚地記得,她還鄭重其事給我寫了封“道歉表決信”。

有段時間,給孩子寫信也成了我的習慣。我覺得,用寫信的方式來交流,比較正式,比促膝交談,比留個言什麼的,可能表達的意思更全面,抒發的情感更深沉,說出的道理更深刻。因爲,中國人的感情都很內斂,有些話,不好說出口,但是打出來卻容易多了。

我給孩子的書信,其實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反反覆覆地談。因爲人生中,也不只過這幾個關鍵詞——健康,學習,責任和快樂,僅此而已吧。我簡直和唐僧一樣,不停地叨叨叨,不過,對孩子還是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

前幾天,孩子說:“媽媽,生日的時候,你要給我寫封信。”看來,孩子並不厭倦我囉裏囉嗦的書信,這個禮物一定要滿足孩子。孩子的命題的書信,我要認真地規劃、仔細地斟酌。力爭讓這份生日禮物厚重一些,質量高一些。

當然,我也希望,我們的父母都能和孩子心平氣和、推心置腹、地位平等地交流,不管用什麼方式。雖然,很多時候,家長有這樣的善意和準備,但是,孩子不一定能力理解。而且,他們甚至都不會對父母講真心話,甚至會遮遮掩掩、刻意隱瞞,根本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心思。我不知道,這樣的孩子,他們內心到底相信誰,爲什麼在父母面前都不願敞開心扉。在我看來,不管什麼樣的方式交流,一定要走心,走心纔有效果啊。我也建議,和孩子面對面的交流效果不好,那是不是可以嘗試寫信這樣的方式呢?

“你就在我身邊,但是我仍然很想你,親愛的媽媽。”這是我在一本童書看到的一句話,小白兔對兔媽媽如是說。想,不分距離遠近。交流,也不在距離遠近,更要講究方式方法。

你就在身邊,我仍錦書不斷,表達對你的愛,對你的憂慮,對你的關注……真情繞錦書,是我送給你最好的成長禮物。

作者:靜聽花語

公衆號:靜聽花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