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演講稿(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8W

慈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慈善演講稿(精選16篇)

大家好!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則新聞:一天清晨,馬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有一個老爺爺頭戴深色絨線帽,一副眼鏡,穿着黑色的衣服,悠閒地出門買菜。走累了,佝僂着背站在路上,突然一輛黑色轎車突然啓動,只聽“咚”地一聲,老爺爺被狠狠地卡在電線杆和車尾之間,絲毫不能動彈。年邁的身體早已經不起撞擊。這時,司機似乎意識到自己撞到了人,於是向前開了一點,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黑色轎車再次撞上老人,這下老人倒地,臉色發白,無法動彈,已經不省人事了。看了這一幕我很憤怒,司機怎麼能這樣做呢!轎車司機的做法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他竟然丟下撞倒在地的老人,丟下小轎車,撒腿就跑,揚長而去。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衆人連忙扶起老人。我心裏更是火上澆油,恨不得馬上就抓住司機。

看了眼前的一幕,我感概萬分,心中萌發了這樣一個念頭:要是能設立一個“愛心節”,經常宣傳尊老愛幼,關心有困難的人,那該多好呀!在我國,有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如果有了“愛心節”,不斷地把愛的種子播撒在人們心中,涌現更多的“活雷鋒”,不再讓這個場景重演。

在“愛心節”那一天,人們會爲孤寡老人獻愛心,爲他們表演節目,陪他們聊天談心,爲他們談述美好的世界,爲貧困地區、沒有錢不得不放棄治療的孩子們捐錢捐物,爲殘疾老人發禮物,跟孤兒院的孩子們玩耍。

我真希望“愛心節”的到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慈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節日。有傳統佳節如:中秋節,春節……也有爲紀念某件事而設立的節日如:國慶節,建軍節……我希望設立一個愛心節,並把這個節日放在每年的5月20日,五二零諧音“我愛你”很有寓意吧!

你知道我爲什麼想設立這個節日嗎?因爲我在電視和報紙上常常看到許多因天災人禍受難的人們,他們因失去親人,無家可歸,身心受到嚴重傷害,非常痛苦!所以我希望能通過愛心節讓更多有愛心,有能力的人們關注他們,爲他們奉獻愛心。

節日這一天,每個有愛心的家庭可以從家裏整理出一些舊衣物及一些生活必需用品去“愛心屋”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爲他們盡一點綿薄之力。之後我們去看望那些在災難中失去親人和家庭的人們,給他們送去慰問品,資助他們重建家園,給他們做心理疏導讓他們儘可能早日康復,早日從痛苦中走出來,邁向新生活!晚上人們帶着蠟燭陸陸續續地趕來,在廣場上用蠟燭在地上圍上一個一個大大的愛心。在燭光下默默爲那些災難中遇害的人們祈福。希望他們在天堂能過得快樂幸福!天堂不再有災難!

同學們,你們認爲這個節日怎麼樣啊!我想你們也會贊同我的想法的!

慈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

首先我想先爲大家講述 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裏,正舉行了一場爲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宴。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一位老婦人領着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 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保安安東尼解釋道:“應邀參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興你們帶着愛心 來到這裏,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她的話 讓安東尼愣住了。“我知道受到邀請的人有很多錢,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麼多,但這是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說 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孩 子,你說得對,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 說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不是捐出 300 萬美 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 800 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 30 美元零 25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以這句話作爲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後,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爲非洲那些貧窮的孩子捐贈。“慈善不是錢,是心”,我很贊同,併爲之深深感動。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

儒家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爲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後,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在個人財富日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這是令人多麼悲哀和不 齒的行爲!金錢至上、物慾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爲,捐贈不僅是 助人,也是在助己。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羣體性的慈善參與,來喚起更多人的溫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爲公衆義舉。 也許你會說,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餘生爲慈善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 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 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 20 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後,就義務 贍養了村裏 6 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着最低水準的生活。但 是 30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爲老人送終。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 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 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溫暖世道”。30 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爲溫暖了這個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裏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 做這等事是聖賢。如果說聖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願意理解爲一種情懷。你沒有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的行爲,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慈善也沒有貧 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着而溫暖的心。

演講進行到現在,我的周圍暖意濃濃,一股暖流涌入心中。我似乎強烈的 感受到再做朋友們由衷散發的幸福熱潮,那是和諧社會、和諧株洲帶給我們的幸福感。那麼,就請你我伸出幸福的雙手,把這份手中的幸福傳遞下去。用我們的愛溫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 因爲慈善不是錢,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朋友們,讓我們用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 諧幸福的家園!

慈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___,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公益,青春夢想上的讚歌。公益是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歌聲渾厚雄壯。公益是新青年的成才之路,道路條條寬廣。

小時候我想大家都看過這張公益圖片吧,這張圖片就是希望工程裏的“大眼睛”小妹妹緊握着鉛筆的樣子。她那雙渴望的眼神,給全世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當我看見這張圖片時我的心都狠狠地顫抖了許久,後來的我沒想到這張圖片在我心底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而這個烙印,鑄就了我整個青春夢想的雛形。1 + 1 = 2,一棵樹加一棵樹就等於一片森林。

20__年3月8日凌晨一點,由馬來西亞飛往北京的飛機,在越南的地界突然失聯。239條生命大家共同守候,飛機上的乘客,你們在哪裏,飛機在哪裏....我們只願最後一刻有奇蹟誕生,正如成龍大哥唱那首歌一樣,不論你在哪裏,我都要找到你,血脈能創造奇蹟,生命是命題。

爲了給所有關心這次事件的人傳遞正能量,歌手莫熙兒加入爲馬航失聯事件特別企劃的公益主題曲《親愛的人啊你在哪裏》的演唱活動,表達對失聯同胞的關切和對奇蹟的呼喚,希望通過這首歌曲爲大家帶來正能量。是啊我們多麼希望還有奇蹟出現。然而馬來西亞總理在24日發佈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墜毀,讓我們爲馬航mh370航班遇難者致哀,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一切難以理解的,終將真相大白。

有些人說你說的這些公益與我們有些遠,那麼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公益活動呢?那就看看我們__自強樓和致遠樓的同學,爲了踐行低碳環保,從我做起的口號。特別在3月25日晚上20:30-21:30關燈一小時,他們不會斷電,只希望同學們自覺關燈,目的就是樹立環保意識,需要大家一起行動。你明知道麼,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也就是今天,是地球一小時。當由此激發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化爲思想,當思想化爲行動,當行動變成習慣,那對於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將絕不限於數字希望我們大家能用關燈行動來支持地球一小時。

“給我一片土壤,我就會用年輕的生命去努力耕耘。”公益就像這張圖片一樣,就是手拉着手,一起傳遞愛心,一起傳遞公益。這是一種發自內心並心手相傳的“動力”。而這種動力就是堅持。

最後讓我們將自己的熱忱與青春無私的奉獻於公益事業,無怨無悔,與衆多愛的星光融匯在一起,構築成一個充滿明亮的天空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慈善演講稿 篇5

中天集團各位員工、社會的各界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豫歡樂、豫成長”流動兒童暑期夏令營開營的第一天,也是中天集團志願者隊伍成立的日子。在這裏請與允許我代表個人,爲夏令營的開營和志願者隊伍的成立送上誠摯的祝福:祝他們更好更快的發展,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受益,讓祖國的花朵能成長的更加美好!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愛心的民族,自古就有“慈心爲人,善舉濟世”的傳統美德。開展慈善活動是營造互幫互助良好社會環境、提高公民慈善公德意識的有效載體,也是幫助困難羣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途徑。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對孩子進行慈善幫助和慈善教育,能夠在其幼小的心田中播下愛的種子。對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對建設和諧社會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大家都知道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精神的靈魂,是保證員工向統一目標前進的動力源泉。作爲一家企業,首先是社會的載體,應以服務大衆爲目的,以承擔社會責任爲己任。中天集團自成立以來,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慈善工作的開展。今天對每個員工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爲今天是中天集團志願者隊伍成立的日子,我真的感覺非常驕傲,中天集團在爲社會創造更優秀作品的同時,也爲中華民族的道德傳承肩負着重要的責任,中天集團志願者隊伍的成立就是爲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就是爲了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慈善演講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愛心經理,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通許縣誌願者公益助學中心全體成員:

衷心感謝今天參加大會的各級領導和各位商家,是你們的愛心讓我們聚集到一起,是你們的愛心讓我們助學中心有了動力、壓力和方向,是你們的到來賦予今天的大會以特別的含義。再次感謝你們!

救孤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奉獻愛心、扶助孤困學生是我們通許愛心人的光榮和責任。

通許志願者公益助學中心,籌備於今年的6月初,在教育局領導們的真誠關心下,現在已正式批准成立,在成立後的短短二十多個日子裏,我們通過走訪門店,呼籲企業,動員社會等措施,開展了多種公益助學活動。先後組織、參與了通許縣特殊教育學校義診會,四所樓中心國小白血病學生捐款會,實驗國小捐資助學會等多種活動。這一系列的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共鳴和廣泛的羣衆關注,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評價。

我們公益助學中心只是做了一點點,而整個社會卻給我們的很多很多,我們將與社會所有擁有愛心的人共同努力,以關愛孤困學生,弘揚社會正氣爲已任,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主題下,把這偉大而又堅巨的助學事業繼續下去。

正如大家熟悉的那首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請支持我們的行動吧,孩子在等待着我們!教育在等待着我們,慈善在等待着我們。有愛就有希望——獻一份愛心,盡一份責任。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加入我們的隊伍!

謝謝大家!

慈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慈善,創新觀念》。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古老而現代的夢想,扶危濟困是炎黃子孫傳承了數千年的信念。

禮記書: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墨子說:兼相愛,交相利。

杜甫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康有爲寫作《大同書》,孫中山追求天下爲公,黨的_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

而今,夢想和信念傳承到我們這一代。同學們,我們做好準備去接受這精神的火炬了嗎?我們不但要接受,還要創新,在新的時代倡導新的觀念:

一、我們要倡導新的成功觀。成功的標準不是你賺了多少錢,當了多大的官,獲得多大的榮譽,誠如愛因斯坦所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看他取得什麼。

因此,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個大慈大悲、心憂天下的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是一個慈善家。

二、我們要倡導新的財富觀。一個企業家賺了數千萬,這些就是他的嗎?是,是他的,在法律上是他的。但同時也應認識到,沒有時代給他機遇,沒有員工爲他打拼,沒有夥伴同他協作,就沒有他今天的成功。因此,這些財富是他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是社會創造的財富。

恆安集團總裁、晉江慈善總會首任會長許連捷就說:財富來自社會,也要回報社會,當我們正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怎能忘記在我們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特殊困難羣衆。

慈善是衡量成功的標尺,慈善是達到大境界的人的必然情懷。我們倡導了新的成功觀和新的財富觀後,我們還要倡導新的慈善觀:

慈善是施捨恩賜嗎?不,它是平等互助。

慈善是有錢人的專利嗎?不,它是人人可有的情懷。

慈善僅僅是物質上的付出嗎?不,它播種的是愛心,傳遞的是感動,收穫的是和諧。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馬丁?路德?金有一個夢想,他夢想有一天,白人和黑人親如手足,我也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每一個食不果腹的人都能得到溫飽,每一個失學兒童都能重回校園,每一個垂危的病人不再因醫療費的高昂而魂斷病榻。

我夢想有一天,不再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再富人的孩子是塊寶,窮人的孩子是棵草。

我夢想有一天,人們不僅傳頌唐宗宋祖,傳頌亞歷山大、查理大帝這些強者的名,更傳頌史懷哲、特雷莎修女、辛德勒這些大慈大善者的名。他們一個獻身於非洲的醫療事業,一個是全球窮人的聖母,一個從納粹德國種族滅絕行動中搶救了1100多名猶太人。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夢想有一天,人類實現了他古老的理想——共同富裕。

慈善演講稿 篇8

中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願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爲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佔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願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願意品嚐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捨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爲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着,但溫情也在上演着。一夥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讚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衆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託着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麼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着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陝西一位任內幫衆多企業融資,任後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麼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麼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慈善演講稿 篇9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它的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爲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溫習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齊的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聰慧。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的瞬間,她的眼神純淨不含雜念,卻讓看過的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的宣傳照。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的鄉鎮國小裏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的照片就與希望工程的事業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的人的痛處,但“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築夢的空間和圓夢的機會。可是,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的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裏廣泛流傳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的孩子。正是根據這樣的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爲“留守兒童”。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__萬的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佔86.5%。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的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只是,當孩子面對這麼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的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同樣的,這頓看似平常的團圓飯,也因爲時間的痕跡,夾雜着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對記者說,在得知自己能夠去新疆見到分開了8年的父母的時候,心裏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在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感覺。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的8年裏,彷彿是顯得那麼遠。

河南駐馬店的小王博說,每每當他看見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的時候,心頭時常會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陣子。“我想有個家”,小王博曾這樣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說,雖然爸爸媽媽會給他寄來錢、和衣服,但他總覺得自己像個沒人要的娃……

家是什麼?在這些留守兒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戶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爾,我也會到農村去。那裏不乏留守兒童的身影,在當地人的眼中,留守兒童比不上那些有母親時時帶着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親的督促下練習寫字的孩子可愛。也許,當留守兒童在爲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別人打罵的時候,還會有過路的人指着他們說,“瞧,這都是些沒人管的野孩子”。這樣一句話,足以刺傷一顆小小的心靈。夜幕下的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羣的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說滿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會裏,我們應該嘗試着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的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爲我是一名志願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爲我代表陽光灑下溫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裏都做一個有心的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爲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伸出雙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光和熱,用多一點點的愛去開啓那些緊閉的心扉,用多一點點的行動牽着他們快樂成長!

愛心牽手,共享陽光。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兒童的身影,請不要只是從他們身邊淡漠地走過,試着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只要點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盞燈,心的溫度,會把希望點燃;愛的光芒,會把奇蹟創造!

慈善演講稿 篇10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於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爲受助者生命的冬天裏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處於如此進退維谷的境遇的,在我看來,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況下,我無奈地認識到,行善者的一顆赤誠之心無可置疑,而他們行善舉的方式往往成了讓愛傳遞的最大阻礙。正因爲他們總是慣於以“救世主”的目光來表達對弱勢羣體的善意,受助者在這目光的省視下被點燃的一顆過於澎湃的自尊心讓善意之舉充滿了火藥味,從而,受助者拒絕犧牲在弱勢地位下愈顯珍貴的尊嚴和平等來滿足慈善家的自身價值認同。就如那最後以施捨之名拒絕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難以爲繼的他們需要這份幫助,也許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經歷或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讓他們艱難的選擇拒絕。

然而,慈善之路不應因行善方式不當而閉塞阻滯。既已找到癥結,何不求良醫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籤,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的方式給他們以樂於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捨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現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爲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爲所有農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他不願安居太師矣,空談誤國計,而是紮根到農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爲一個共同體,要成爲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紮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麼,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麼?”這纔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慈善演講稿 篇11

假如你是一束陽光,是否溫暖了大地;假如你是一棵小草,是否綠化了大地;假如你是一滴水,是否灌溉了田野。哪怕你的力量是那麼地弱小,但要知道只要盡了自己的一份力,有這一份心,便是很好的。

每一種不同的事物,都有它不同的價值。慈善看似離我們遙不可及,但實際上它卻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記得有一次下午放學,當時的天氣十分惡劣,雨就像斷了線的大珍珠般從天上散落,雷公在拼命地搗鼓。聽:轟、轟、轟,還那麼富有節奏。整個天空是灰色的,看不清遠方。忽然一道白光閃過,像是一把長劍從天空中快速地劃過。光是傾盆大雨不說,最糟糕的還下冰雹。那冰雹與杏子的大小無異,肆無忌憚地從天空發射下來。交通十分堵塞,媽媽開車來接我和弟弟,有些同學們的爸爸媽媽沒來接他們,心裏十分焦急。

“你們家住哪裏呢?讓阿姨來把你們送回家吧!”媽媽見狀連忙問。“謝謝阿姨,我們家和你們在一個小區。”她們說。“好的,那我們出發吧!回了家記得給阿姨說一聲,好嗎?”“好的,謝謝阿姨。”

雨水與冰雹在車上不停地鞭打,我的心也一直懸着,紅綠燈也壞了。大概幾十分鐘後,終於平安到了家,同學們也終於到家了。

“謝謝阿姨!”同學們十分感激。

“不客氣,最好不要坐電梯喲,小心停電。”媽媽細心叮囑。

這就是生活中的慈善,其實很簡單。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慈善演講稿 篇12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江門中支的各位員工:

大家好!

我是張斌,受學校的委託來參加今天的募捐活動。

在 月14日上午,一場意想不到的7.1級地震災難突然降臨青海省玉樹縣。在危難之時, 的全體領導和員工,積極行動起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美德,聚集在這裏舉行“心繫災區,奉獻愛心”的募捐活動。 公司全體員工慷慨解囊,積極踊躍募捐。

這充分體現了 公司全體員工,具有高尚的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 對生命的深切關懷,對人的充分尊重,也向社會展示了 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也代表了 行業向災區人民送去了一份愛心和問侯!謝謝大家!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歡聚在一起,舉行一年一度的慈善萬人行的捐款活動,“萬人行”中的“萬”不是表示數量一萬兩萬,而是代指衆人的力量;“人”是指個體的人,表示萬人行的活動來自民間,是社會中每個人的自願參與;“行”非“行走”之意,而是慈悲爲懷、行善爲樂的行動。

“慈善萬人行”已經進行了第23個年頭,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那是因爲它承載的是人類永恆的精神財富,承載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承載的是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它傳播的是人道主義、博愛精神,這種精神潛移默化地、23年持久地影響和培育了中山一代新人,培育和同化了中山的新移民---外來民工、外來打工創業者。這種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般的影響,使無數外來工與中山人一道自覺地加入到捐款做善事的行列。可以說,在中山不知道萬人行、紅十字會的人已寥寥無幾,沒有捐錢出力做善事的人則是少之又少。這裏面,感人的事例舉不勝舉。

剛剛誕生的孩子的父母親會親自找上紅十字會的門來爲兒女捐善款;臨終前的人寫下遺囑將存儲的積蓄託付給親友,請其年年代之捐款;致富的個體私營企業主捐出數百萬鉅額資金,而靠領低保金及維修自行車爲生計的殘疾人士們也會將積蓄已久的、夠其一年生活費用的錢捐出來;一名退休老教師會將一生的積蓄的一半6萬元捐出;一個不願留姓名的梅州“客家人”多次捐款累計捐款逾7萬元;學校、幼兒園的孩童們捐款,村裏的農民、社區的居民捐款,就連大牆內的“犯人”聽到萬人行歌曲、看到萬人行電視也自發地捐款……

同學們,關注弱勢羣體,關注慈善事業,是一個城市走向進步和走向文明的標誌。二十多年來的籌集的善款建成了紅十字啓智學校、博愛醫院、120急救中心、度假式養老院、集備災、倉儲、培訓、災民庇護於一體的賑災中心和紅十字中心血站等,

同學們,聖人孟子曾經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讓我們獻出我們的愛心,伸出我們的雙手,爲弘揚中山人的博愛精神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慈善演講稿 篇13

老師說,愛心是默默奉獻,是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在我家的附近,有一個小房子,裏面住着三口人,家裏的小女孩跟着爺爺奶奶生活。他們家生活條件很差,靠爺爺撿破爛賣錢爲生,一年四季她好像只有一套衣服。每次看到她,我的心裏老是酸酸的,我覺得我應該幫幫她。

一天,爸爸媽媽正好都在家,我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媽媽。媽媽高興地摸摸我的頭說:“好孩子,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小男孩,我們支持你!你要怎麼幫助她呢?”我想了想說:“媽媽,我不是有壓歲錢嗎?我想拿出100元,買件衣服送給小妹妹,可以嗎?”媽媽說:“這真是個好主意,我們現在就去吧!”於是我和媽媽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送到她的家裏。小女孩開心地對我說:“我從來都沒有穿過這麼好看的裙子,謝謝你,小哥哥!”我說:“不客氣,小妹妹,幫助了你,我也是快樂的!”看到她開心的笑容,我的心裏也是暖暖的。

慈善在我們心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會更美好!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

慈善演講稿 篇14

隨着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個超級颶風,迅速席捲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並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捨,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麼,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作爲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光標高調行善,在獲得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於他的急躁與高調。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光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光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爲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並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臺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後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並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學子。黃中天的做法,纔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慈善演講稿 篇15

慈善是一縷陽光,給人溫暖和希望;慈善是春天的雨露,給人清新的氣息;慈善是暗夜的星光;給人前進的勇氣;慈善是溫柔的眼神,撫慰孤弱的靈魂;慈善是無語的呵護,給人溫馨和安詳……正是因爲世界上有那些熱衷於慈善事業的人,這個世界,才少了一些忍飢挨餓的人們,少了一些無家可歸的人,我們要感謝他們。慈善,不需要過多的豪言壯語,不需要一句句空頭口號,只需要一個個發自內心的慈善之舉,就能讓人的心如沐春風,滿滿的快樂、滿足填充在其中。這一天,不少同學帶着自己攢了好久的零花錢來到了學校。

這是在幹什麼呢?原來,學校組織了“獻愛心”的活動,要爲貧困山區捐錢。同學們自發的排成一隊,將要捐的錢投入捐款箱。慢慢的,空蕩蕩的捐款箱落滿了同學們的心意,裏面有五元的,十元的,二十元的,五十元的……他們或許還有許些不捨,但是,一想到那些盼望學習的山區孩子,他們還是不捨地將錢投入捐款箱中。那不只是錢,而是同學們那沉甸甸的愛心。

慈善,不在於錢的多少,只在於你哪一顆心,有多重。正所謂:“慈善的不是錢,是心。”沒錯,我們需要的不是錢,是心,是熾熱的一片真心。來!讓我們伸出慈善之手,去幫助所有有需要的人們吧!有時候,慈善只在一念之間,是選擇慈善,還是選擇袖手旁觀呢?我很慶幸,我選擇了前者。

其實,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你可以多多去幫助別人,那也是一種慈善。正如《愛的奉獻》裏面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慈善,不應該只是少數人才會去做,而應該大家一起去做。一個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是,只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力量就會變得無窮大。所以,讓我們一起行動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既美好又溫馨的充滿幸福的社會吧!爲了這個美好的將來,趕快行動起來吧!

慈善演講稿 篇16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爲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迴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繫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衆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爲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爲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裏。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爲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