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8.23K

《美國往事》影片背景是美國戰後發展迅速而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以及倫理面前,人們求生存的本能鋌而走險地去挑戰各種極限:親情、友情、愛情、背叛以及信念等等。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美國往事觀後感,供您參閱。

美國往事觀後感
美國往事觀後感範文1

上週得知CCTV6要在佳片有約中放《美國往事》,便有了想看的興趣。這個片子已下了有一段時間了,就是懶的看,太長了,近4小時。當然,我是不會去看配音版的,那簡直是在蔑視我的聽力水平。不過還是要看中文字幕滴。

我爲什麼要看這個片子呢?因爲最近看多了周傳基爺爺講電影理論的視頻教程,也想找一部經典的片子來分析分析。下面,我就分析一下本片的幾處典型的鏡頭剪輯。

1.30年代“麪條”所在的中國煙館裏煙燈(圓形)→“麥大”等三兄弟被警方擊斃後現場的燈(圓形)。這裏很符合周爺爺“圓接圓”的鏡頭組接理論。

2.胖子店裏廁所牆上的洞裏是老年麪條的眼睛在看什麼→少女狄波拉在跳舞→少年麪條正在從那個洞裏偷窺。

3.少年麥大等人目送麪條進監獄→墓誌銘“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老年麪條正在看着以上這句話。

4.公墓房間的牆上掛着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正在開一個保險櫃的鎖。

5.老年麪條提着剛取出的一箱錢忐忑不安地在街上走,突然一個飛盤向他扔來,他躲開後,一隻手接住→青年麥大搶過剛出獄的青年麪條手中的行李箱。

6.青年麪條載着同伴把汽車開進河裏→電視裏(1968年)正在播出從河裏打撈上來一輛被燒燬的汽車。

7.老年麥大跳進垃圾粉碎車自殺後,遠去的血紅色的2個車燈→逐漸靠近的2個白色的車燈,這輛車正載着狂歡的年輕人。

劇情方面我有些地方還是不太明白,比如青年麥大計劃搶銀行,麪條向警方告密後,麥大等人被擊斃的現場是一輛運酒的卡車和全地的碎酒瓶。關於本片的影評網上有許多,其中一些分析的很深刻。我看本片很累,也就不多寫什麼了。

美國往事觀後感範文2

羣衆普遍反映《美國往事》是男人必看,羣衆普遍反映得一遍一遍看了又看,羣衆普遍還反映是男人看完一定得是熱淚盈眶感慨連連。

於是,我身爲一名勇於嘗試的“僞文藝”,一個堅韌且宅的純爺們,挑戰這片兒好多次,不是半途而廢就是快進草草了事。整整四小時啊,這也忒長了吧。要不是經常鍛鍊小宇宙比較強大,可能要翻白眼吐白沫昏過數次了。

還有,敢情當年米國黑幫都TM不流行收小弟的嗎?還是因爲導演是個意大利人,不太瞭解阿美利加的風土人情,全按他們那兒黑手黨的組織構架來配置的成員。4小時裏除了少年時早早掛掉的最小的一個,整個麥克斯犯罪集團公司裏,常年就只有4個員工掛牌上崗啊!連個拉門 開車 送打火機的龍套都沒有。套用《瘋狂的賽車》裏的臺詞——“這也忒不專業了吧?”

再來說說導演,都說這片子導演導得很有功力,數度拿獎。但我只想說,這個導演以前一定是個喜歡玩拼圖的。有些片子不要寄希望於單看一遍,就能看懂導演所要表達的東西。清楚的記得第1次看時,從開始的片頭升起,直到播放到第38分鐘後,自己才漸漸看出了些端倪。至於之前那半個小時影片裏所交代的信息,已然被那導演因爲“文藝”的名義而被剪輯的紛亂複雜,只能留待第2次第3次重溫時,再拼接上。(這也包括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中年麪條在極度痛苦中來到鴉片館,妄圖通過吸食鴉片而得到心靈上的解脫。在幾口吞雲吐霧後,轉而以一個耐人尋味的微笑結束整個影片的處理方式。)

如果說因爲“男人必看”的名頭,男人看完非要有些什麼感悟總結的話。我想,關於片子裏先後出現的幾個女人與2個男主角的關係,到可以扒上一扒。

佩姬,卡洛爾,狄波拉,都是先跟了麪條,後隨了麥克斯的。佩姬屬於賣*淫*嫖*娼行爲,不予討論。而卡洛爾和狄波拉都是在兩個男人之間進行了選擇。麥克斯與麪條的區別在於,麥克斯是犯罪團伙的首腦是強者,麪條是二當家是弱者。這就是女人們最終都選擇了麥克斯而不選擇麪條的原因。延續基因的本能雖然不能控制一個女人真的繁殖後代,但卻能影響她的性選擇。這也是很多時候女人顯得現實無情的原因,她被保證後代質量的本能驅使,在性選擇的時候更傾向於強者,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弱者的愛是打不過她的本能的。

我覺得這點,纔是這片子被最許多男人女人們推崇的真正原因所在。

美國往事觀後感範文3

12月11日晚,佳片有約,連續四個小時觀看美國黑幫片《美國往事》,《美國往事》觀後感。次日凌晨七點,又重看一次。影片跳躍性的鏡頭很多。時間穿插也比較頻繁。看一遍往往是"看不懂"的。

影片講述的是,美國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從偷偷摸摸,敲詐詐騙的混混,到稱霸一方的黑社會團伙的過程。其中主要寫了一個"好強盜"和一個"壞強盜"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

麪條本是少年阿飛的頭目。後來年齡稍大狡詐的麥大出現,取代了麪條的位置。他們由給另一個流氓團伙頭目臭蟲打打下手,到自立門戶成立基金會。五個孩子決定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在一次與臭蟲的火拼中,麪條殺了臭蟲,傷了警察,被判20xx年徒刑。在他坐獄期間,麪條的幾個夥伴利用走私販賣私酒(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發佈禁酒令)發財開了酒吧、妓院等實業。

麪條出獄後,參加進去,繼續他們的黑幫事業。他們搶劫珠寶,殺人越貨。還參與政治罷工,解救罷工領導人政客吉米,綁架暗助資本家的腐敗警察局長的幼兒,干預罷工的勞資糾紛。

後來,麥大要去搶聯邦銀行。所有的人都認爲必死無疑。麥大還是執意要做。麪條爲救朋友,向警方泄露原來他們走私犯酒的事,以免於大家一死。結局是,不但麥大、派克、公雞眼被擊斃,麪條的同居情人妓女伊芙也被殺害。麪條心灰意冷,改名換姓,遠走他鄉。三十五年後,麪條被一封邀請信請回。他發現,以他名義建造的豪華公墓裏,他的三個朋友被安葬了。他還得到了一筆豐厚的"下一次行動"預付款。

原來,三十五年前的血腥殺戮,正是麥大一手策劃的陰謀。他與警察勾結,利用麪條報警,清除了同夥派克、公雞眼,捲走他們共同的財產。麥大野心大。他"漂白"自己後,改名換姓,棄商從政,爬到了商業部長的高位,麥大還用金錢俘虜了麪條心儀的童年年女友狄波拉,收爲情人。還生了兒子。

麥大在政界依然"不老實"。他勾結寡頭走私違法,被聯邦調查局盯上了。他的同夥,或者說高層的政治需要,必須犧牲麥大。麥大自知自己的下場,就以"白利"部長的名義,找來昔日的朋友麪條。他寧願讓麪條殺了他,也不願意給聯邦調查局暗殺他的機會。經歷了風風雨雨的麪條,面對童年、昔日的夥伴,這個曾經搶了他的位置、吞了他的票子、奪了他的妻子的麥大,眼含熱淚卻心如死灰。當麥大請求他"報復"的時候,麪條拒絕了。他說,他當年爲了"偉大的友誼"也曾出賣過一個朋友,導致他們都死了。他甚至始終沒有呼叫"麥大"的名字,彬彬有禮地與"白利部長"分手了。

麥大走進垃圾粉碎機自殺身亡。

這是一部很有看頭兒的大片。稍顯灰暗的色彩基調,襯托出人生的某種無奈。

長達四十年的歷史跨度,從1920xx年到1968年,幾位童年的朋友演繹了不同性格導致的不同歸宿。麪條憨厚而重感(愛)情;麥大狡猾而重"事業";狄布拉高傲而重地位,這個女孩是麪條心中神聖的女神,狄布拉也不是對面條毫無情感。當面條出獄後,她曾對面條說過:"你是我心中唯一重視過的人。"他們卻始終未走到一起。

閱盡人間的美好,歷盡人間的滄桑。四十年的成長經歷,四十年的不堪回首。

應該提到的是,原著小說名爲《流氓》。是的。麪條、麥大、派崔克、公雞眼都是黑社會的流氓。儘管搶劫爲珠寶後殺害僱主,麪條並不同意,他還是殺了人。他們是社會的毒瘤,但他們又是活生生的人。

如果有網友有興趣,可先看一看相關的影評,這樣會更容易看懂。影片從三十年代麪條在中國戲院即大煙館銷魂開始(他爲救朋友報警後到大煙館的),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麪條三十年代在大煙館的"享受"微笑結束,是透露人生如夢,還是演繹醉生夢死,抑或表達對世事的麻木?我不得而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