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思念的傷感美文:秋分晝夜平分日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9K

編者按:今天是秋分,作者由日常生活的小事想起了周圍的環境,襯托出秋分時期的傷感之情,表達了作者想念遠方的人的思念之情。

寫思念的傷感美文:秋分晝夜平分日

今天是9月23日,又是秋分時節了。人盡皆知的地理常識告訴我們: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很喜歡這樣平分日夜的時候。可是,晝與夜,它們在哪裏平分呢?是在我們睡着的半夜呢?還是在秋日當空的正午呢?這個問題看起來毫無意義。

秋分了,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溼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到了“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時候了,酷暑不再,收穫的季節已經到來了——讓我們也象農人一樣,如收割莊稼一般的來收拾我們一年的心情吧。

《春秋繁錄》中說道:“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時節,或是秋高氣爽、皓月冰清;而或寒霜已降、冷雨紛紛,我們的心情也就在這樣寒暑的平分交替中,或者在晴空麗日中感到“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或者是在秋風秋雨中心情寂寥,道一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開心的事情,一件件歷數保存,收藏進記憶的倉庫裏啦,留着以後慢慢的受用。傷心的鬱悶的事情,用忘記的風車把它們象穀子的糠殼一般的吹出去吧,不要再留在我們身邊了,我們明年還要播種更多的快樂。

然而,寒暑更替,斗柄旋轉;春播夏種,秋收冬藏,千載以來,莫不如此,又何嘗因爲我們的喜悅憂愁而有所改變呢?古人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詩句中表達了“以哀景寫樂”和“以樂景寫哀”的情感與環境的鮮明對比,那麼,只要我們心情真的開心了,也不會因爲秋風秋雨而壓抑的吧?

既然提到了《詩經》,便不可不提那首《豳風·七月》,詩裏唱到:“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朱熹注解說:“斯螽、莎雞、蟋蟀,一物隨時變化而異其名。”

其他幾種小蟲不太熟悉,單說這蟋蟀吧,它是名副其實的“秋蟲”,它們潛隱於草柯土塊間,無聲無息地憋了一夏天,人們幾乎忽視了它們的存在,但是,一入秋天,它們就開始了天籟的鳴唱。正可謂“江山季有鳴蟲出,各領風騷數十天”啊!秋天,蟋蟀正其時也。

因爲蟋蟀入秋纔開始鳴叫,這時天氣漸涼,人們聽到蟋蟀的叫聲就知道要準備寒衣了。古時商業不發達,一切穿着都要家裏的女人們一針一線地做出來,古語云:“蟋蟀鳴,懶婦驚”就是這個意思。《木蘭辭》首句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就是一幅“織女軋軋弄機杼,秋蟲唧唧透窗紗”的美麗秋景圖。

“蛐蛐兒”則是蟋蟀名字的現代化,也是最土氣的名字,雖不登大雅之堂,但叫起來卻形象親切。就像人的乳名,當你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聽家鄉老人們叫一聲你久違了的乳名,聽起來便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秋分過後,晝短夜長,秋漸行漸深,秋蟲的叫聲也越來越多,愈漸嘹亮,蟋蟀們承續着知了的歌聲,這是它們的季節,鳴唱是它們的權利。清夜不寐,佇立於花前月下婆娑的樹影下,靜聽天地間悠盪着蛐蛐蛐蛐的促織聲,在它們聲音的輪換中,我們走出夏天,走進秋天,與萬物一起繼續着天地和人世的輪迴。

今日秋分,不過是把秋分離了,一端接着一端,還會繼續下去。倒是這秋夜風大,露水深重,或太早有了寒意,您可千萬記得添衣呀。

作者|徐公

公衆號:徐公桃李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