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寶林橋的文章欣賞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9W

本站:一座寶林橋,見證着一座城市無數的風雨歷史,走在橋上感悟歷史感悟人世間的落寞,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寶林橋》。

有關寶林橋的文章欣賞

寶林橋,位於寶林路起口。建於元至正辛巳(1341)初冬,僧人佛光、慧明、無盡倡建。爲三孔石拱橋。明永樂四年(1406)春,縣今馬繼祖續修。現存橋爲民國4年(1915)修。

寶林橋頭有一城門,叫“寶林門”,東吳赤烏二年(239)修建的,後傾圮。明朝崇禎年間,縣令方永昌爲防禦張獻忠義軍,建關隘十二處,並首建寶林關。在寶林門舊址處,掘獲木匾一方,上書“寶林門,立於赤烏二年”,墨跡古而猶新。寶林門關隘建成後,橋勢虹峙,河水浚深,不啻金湯。門額題“虎踞犀潛”四大字。門樓上,塑關公神像。意爲邀忠義之靈,永障一方平安。原來“寶林門”木匾仍懸在關門的橫額上,蓋不忘前跡之意也。由於全椒城防禦工事告竣,張獻忠火燒程家市,未能進攻縣城。民國五年(1916)冬,在重修完寶林橋後,邑人又重修了寶林門,由江克讓題“寶林門”三字於石,仍旁書“赤烏二年建” 。民國九年增築石岸。今寶林門已隨老城牆一同毀去。石岸尚存。

“寶林門”下多活石,自橋上觀水清石現,瀅潔可愛。民國初年有人將“寶林橋活石”列爲全椒第九景。

寶林橋旁有兩座寺廟,一名寶林寺,唐貞觀七年建(633),一名觀音庵,又名錫胤庵,明萬曆年間(1573—)建。此一寺一庵藏書極富。茂林修竹,臥聽水潺,是修身養性讀書作畫的極佳場所。明進士吳國鼎、清進士吳山尊都曾在寶林寺和觀音庵讀過書。

明開國功臣樂韶風當年過寶林橋曾題觀音庵詩曰:

“竹外長橋過水西,尼僧結構理菩提。

自知禪味多清淡,莫向揚州問闍黎”。

詩中“橋西”之橋,即指寶林橋。觀音庵曾經是吳敬梓伯曾祖吳國鼎少年讀書處。吳國鼎有《寶林蘭若寄讀有年志感》曰:

“古剎何年傍水開,磷磷石骨濺幽苔。

時聞梵唄穿林出,夜聽鐘聲隔岸來。

居士日函塵滿架,僧寮香燼敞空臺。

獨憐新月河橋畔,跋履閒吟緩步回”。

寶林橋東邊過“寶林門”,穿王永和藥店的西山牆,有一蜿蜒小巷叫寶林巷,過寶林巷即爲清學士吳鼒(山尊)的“達園”,即我們熟悉的“吳家花園”。該園佔地數十宙,有假山、舟塢、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寶林門”爲其出口處,寶林橋爲其左臂。

在縣城寶林橋邊,還有著名的魯氏書齋(魯光華家的書齋)。楊攀龍聯曰:“城讓山溝來舍北;風傳鍾韻過橋東。”橋頭還有聞名的椒陵老字號王永和藥店。

公衆號:天府散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