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的生活感悟美文:歷史的判斷

來源:瑞文範文網 9.23K

編者按:《歷史的判斷》一文從電影《尋夢環遊記》引入,作者覺得有一種歷史失落感,因爲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少了那麼一點歷史的厚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對於生活歷史的觀點吧!

有關歷史的生活感悟美文:歷史的判斷

前幾天帶兒子去看《尋夢環遊記》動畫片電影,兒子看笑了,而我卻看哭了。這是爲什麼呢?首先這絕對是一部好電影。影片中描寫小男孩米格,踏上一段震撼心靈,感人非凡的旅程。這個旅程恰恰是迴歸心靈的歸宿,尋找屬於自己的歷史。我哭的不僅僅是受影片的感動,更是一種對歷史的失落感,這種電影更應該屬於我們有厚重中國歷史感的人來拍,讓我們迴歸祭祖的文化,找到歷史對於一個民族的意義。非常遺憾國內很少有這種有意義的電影出現。

在歷史資料方面,中國是最幸運的,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完整的國家之一;中國又是最悲哀的,因爲是世界上最容易忘記歷史的民族。歷史上我們一次次亡國。幸好,我們有強大的文化,同化我們的統治者。讓中國保留至今,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幸事之一,也創造了人類發展的奇蹟。

歷史就是民族的記憶,歷史就是民族的靈魂。當今社會我們很多人,不瞭解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處於失憶狀態。所以一直在社會上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歷史長河中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判斷不好自己的位置。 準確的講,我們所學的歷史是一個不全面的歷史。

舉個例子,在我們所學的課本中,中國的近代史,其中有一條是帝國主義侵略論: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總是侵略、欺負中國。這一觀點並沒有問題,但不全面,因爲歷史告訴我們軟弱就要被捱打。人類的文明整體趨勢是向好的地方發展,人類的發展並非完全是森林法則。英國曆史上曾有光榮革命,改變了人類用血腥的革命手段來取代政權。英國在殖民統治其他國家方面也做出巨大的讓步,這恰恰代表了人類整體文明的進步。在與對中國關係方面,比如華工問題等,很多地方也向中國道歉過,但在鴉片戰爭這一點上,英國從來沒有承認他們的錯誤,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當時所有國家的法律,對待鴉片就像今天對待菸草是一樣的看法,鴉片當時是合法的貿易品,準確地講英國人是在合法的與中國做生意。所以我們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判過去的事就是不對的。把國家的落後,完全歸納成這樣一條脈絡,由此證明我們這個民族是苦難深重的,同時說明我們的落後是因爲別人侵略、欺負我們造成的,這個觀點恐怕就有找藉口的嫌疑吧。

人類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這些事物,絕大多數,都是有因果關係的。這種因果並非佛教所講的宗教方面的因果,而是理性的邏輯性。歷史無非是過去發生的人事,凡諸種種,跟今天的事情一樣,大抵都會找出其中的因果鏈條。寫史的人,就是要找出這個鏈條,展示給人們。一個好的歷史記述,一定是不帶個人感情色彩的。事實上,我們往往曲解歷史,爲何歷史會這樣曲解,曲到了完全不合邏輯,不合情理。打個比方一個壞人,他總有好的一面,但我們只知道他做好事的那一面。反之一個善良的人,也有他做的不對的地方,而我們只瞭解他做錯事的地方。理性的去思考,正常人都會把那個壞人當好人,而把那個好人當壞人。所以,我們要知道完整獲取信息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判斷的正確性。

從古自今,歷史跟政治有着難解難分的糾葛。統治者總是希望借用歷史的力量,爲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做註腳。拿清朝做比喻,統治者無疑是很成功的,但對中國老百姓來講就是一種災難。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一直有"文字獄"。在清朝,滿人爲了更好統治漢人,統治者用"文字獄"迫害了很多讀書人,還把中國所有的書都改個遍,讓後來的很多學者都分不清什麼是真假,難道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情嗎?

歷史是強人的歷史,寫史也是一個衆說紛紜的狀態。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專門寫史的官員,也有執政者不得干預的體制。但翻開歷史書,理性的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其結果,想真正做到客觀公正的記錄是十分艱難的,很多史官因此而丟掉性命。

事實上,沒有歷史常識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更無從談創新與創業。對於我們這個民族而言,學點歷史,不是點綴,也不是消遣,是跟我們個人和民族前途息息相關的大事。我們中國的人情世故就是最好的歷史傳承,中國以儒家文化爲主導思想,而儒家核心就是孝道,就是要告訴你對身邊親近的人好。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一種文化與歷史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最簡單的道理就像生物的進化,適者才能生存下來,能保留下來的文化與歷史一定有它特有的內涵,一定有好東西,但不一定全都是好東西。人類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人類經過的事情,但凡成功了,下次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複製,如果失敗了,就會自覺地避開。如果通過學習他人的經歷,就可以成功避開前進道理的陷阱,不用自己親蹈其間,那麼,在前進道路上所付出的代價,就會少太多,達到理想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換言之,就是一定要借用歷史的力量,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實際困難。

三國的故事家喻戶曉,劉備三顧茅廬不一定是真事,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老闆尊重人才的榜樣已經樹立出來了,所以不管是國家還是團隊我們必須尊重人才。而諸葛亮忠心耿耿爲劉家死而後已,也是一個做下屬的標杆。這種中國文化跟歷史真相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爲歷史已經變成爲當下時期所需的工具了,這個問題也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有歷史感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會更有條理,更講究邏輯,至少眼界會更廣寬些。 大家都記得魯迅筆下的中國悲哀,孔乙己不去探討人生哲理,國家大事,只去研究一個字有幾種寫法,能做的,無非是寫幾個字,這種學問又有何用?我們往深處去想,生活在那個時候的讀書人是何等的悲慘。在想想今天的我們,有相對開放的政府,自由的思想,獲取信息是如此的方便,甚至是氾濫。而恰恰是這種氾濫,我們有多幸運呀,只是我們在吸取合理的精神營養。

知道過去,瞭解現在,纔有可能預測未來。歷史學家雷海宗70年前講過一段很深刻的話,他說,“中國過去所遭遇的外敵,一種是像佛教那樣有文明而沒有實力,另一種是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有實力而沒有文明,這些都好對付。然而鴉片戰爭之後所出現的西方,既有實力,又有文明,都比中國要高級,於是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危機”。 事實證明,短短的幾十年,中國取得巨大的成果,偉大的中國影響越來越大,整個國力大幅提升,這點更是中國之幸事。這恰恰證明中國文化的巨大力量。

凡事不要走極端,真正的真理到最後一定是被推翻的,歷史的各個成果一定是有時代的背景。就如偉大的人,他當時的偉大放在今天也許算不上什麼,但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超越當時人類擁有的成果。歷史固然是好東西,但終將也會被超越。中國人總是追求完美主義,對歷史的判斷應該基於人性的出發點,也就是人心。但如果人心被政治所壓迫或收買,那麼它就失去原本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中國這個民族缺乏必要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總是把英雄的正面形象擡得很高,很完美,而把對立者形容極其醜陋,人物的多面性不夠豐滿,脫離現實。還有就是用現代人的思維理解過去,與人物所處時代及社會文化脫節。換言之,我們在書寫歷史或者評判政府的時候也是這種心態。閱讀理解歷史,就是用人生的閱歷來完成,在同一段歷史面前,同一個人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人類從動物之所以變成人,最大的功勞就是獲取能量的技術得到改善,這種改變就是從歷史中積累而來的。在歷史的線索中,去挖取出更寶貴的人類財富,才更有利於我們人類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