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人物文章:話說扶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28K

編者按:《話說扶蘇》是作者對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的一種看法。扶蘇,一位爲國爲民的皇長子,扶蘇死了,也讓秦朝的歷史飛速逝去。

春秋戰國人物文章:話說扶蘇

人們可能都知道扶蘇這個名字。但扶蘇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命運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什麼意義,注意的人可能就不多。

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五百五十年諸侯分割的局面。“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奠定了中華大一統的基礎,在華夏發展的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但這是客觀的作用,秦始皇本人唯一關注的是他萬世一統的權力。天下統一之後,他從不考慮人民的生死,採取李斯的極端政策,嚴刑峻法,進行殘暴的統治。修長城,修墳墓,修阿房宮,動輒“刑徒”數十萬人,可知其刑罰多麼嚴酷。

在成爲“始皇帝”以後的十一年間,秦始皇大部份時間在外巡遊,威壓天下,所到之處,刻石紀功,爲自己歌功頌德。他主觀上最大的“功業”,是摧毀文化。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採納李斯建議,達到摧毀文化的極點。李斯之議曰:“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爲名,異取以爲高,率羣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爲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爲師。”始皇制曰:“可。”——秦始皇這一聲“可”,便“可”斷了春秋戰國輝煌的文化進程,百家爭鳴到此戛然而止;幾百年來積聚的典籍化作了灰燼。

始皇三十四年焚燬詩書,三十五年坑殺儒生四百六十餘人於咸陽。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法定的繼承人。但他不同意秦始皇的極端政策。歷史只聽到扶蘇僅有的一次發言。始皇坑殺儒生,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寥寥六句話,三十四個字,其價值實不下於賈誼的一篇《過秦論》。他了解當時形勢,“天下初定,黔首未集”;他讚賞儒生,“皆誦法孔子”;他批評乃父的錯誤,“今上皆重法繩之”;他預見未來的後果,“天下不安”。因此他要求:“唯上察之!”始皇大怒,把扶蘇趕出京城,命令他去上郡監督蒙恬。

不料沒過兩年,始皇在巡遊途中身患重病,感到自己生命即將結束,這才考慮後事,爲璽書賜與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要扶蘇回咸陽會葬,自然也就繼位接班。始皇未能掙扎到達咸陽,只到沙丘平臺便“崩駕”了,年才五十歲!秦始皇實實在在是累死的,也是他無限膨脹的權力慾望哽死的!

始皇死時賜扶蘇的璽書尚未發出,握在陰賊趙高手裏。趙高與李斯合謀,立公子胡亥爲皇帝,將璽書改爲賜扶蘇蒙恬死。《史記·李斯列傳》說李斯本不同意賜死扶蘇,是趙高威脅利誘的結果。其實未必。李斯心裏明白,摧毀文化,焚書坑儒,他是主謀,扶蘇曾堅決反對;一旦扶蘇繼位,他的日子不會好過。因此他贊同趙高的陰謀。

如果始皇聽取扶蘇的意見,大秦王朝的政局會是另一番景象。如果始皇沒有貶逐扶蘇,趙高李斯的陰謀就不會得逞。如果始皇的璽書及時發出,趙高李斯就不可能如此肆意妄爲。如果扶蘇不那麼忠厚,接到璽書不即就死,蒙恬三十萬大軍對付趙高胡亥綽綽有餘。

但歷史沒有“如果”,扶蘇死了!

扶蘇死了,意味着大秦王朝的崩塌。咸陽城裏,殺戮連連。趙高殺了李斯父子,殺了秦始皇帝十幾個兒子,殺了十位公主;連帶他們所有的親屬,被殺得一個不剩,最後把二世也殺了;之後孺子嬰又把趙高殺掉。山東豪傑並起,天下反秦。楚項羽進入咸陽,孺子嬰父子也未能倖免。立國六、七百年的嬴秦帝國,到此靡有孑遺,連一個後裔也沒有留下。楚項羽一把大火,把咸陽宮殿燒個乾乾淨淨!

扶蘇最大的“錯誤”,是不該死去。一個人的生死,決定了歷史徵車的走向,決定了神州大地上億萬生靈的命運!

秦始皇帝的陵墓倒是存在的,成了中國最有名的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在秦始皇陵的門前豎一尊扶蘇的塑像,永遠給歷史以警惕。

作者:黃瑞雲

公衆號: 故鄉讀書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