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四個全面的理解作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1W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對四個全面理解的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參閱學習!

我對四個全面的理解作文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標誌,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至今已經走過30多年曆程;從現在起到新中國成立120xx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算來大約也是30多年。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改革將如何拓展中國道路,我們又該怎樣激發改革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從履新不到一個月就去“得風氣之先”的廣東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爲主題,擘畫改革新藍圖、吹響改革集結號,黨的以來,以同志爲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歷史的高度,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佈局,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思想。如果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就是黨的以來深化改革最鮮明的特徵。黨的改革方略步入一個全新高度,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境界。

論方向,“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轍”;論目標,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論思路,要堅持“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創新思維”;說關係,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講落實,要“正確推進改革、準確推進改革、有序推進改革、協調推進改革”……乾淨利索的思路,邏輯縝密的闡述,體大思精的佈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讓中國新一輪改革方向明確、路徑清晰。在被視爲“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xx年,改革呈現加快推進之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項改革任務,共出臺370條改革舉措……數量之多、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爲新一輪改革聲勢奪人的大潮。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梳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根本在“改革”,關鍵在“深化”,重點在“全面”。體現在認識論上,就是堅持系統思維,強調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顧此失彼、斷章取義。比如,既要講“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要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要講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講如何做大“蛋糕”。歸根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進行部署的,對黨和人民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對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改。

“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體現在方法論上,就是要“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充分考慮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協調各方利益關係,最大限度減少阻力。同時,也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於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爲突破口,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集中發力,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茫茫九脈流中國,縱橫當有凌雲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改革循着從易到難、從局部到全局、從增量到存量的順序展開。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難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個又牽起另一個,必須全面啓動;涉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環環相扣,需要頂層設計。與過去相比,今天的改革既呼喚堅定果敢的行動、百折不回的信念,也呼喚全面系統的認識論、攻堅克難的方法論。關於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斷,有“衝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有“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決心,有“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堅韌,有“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的氣魄,針對的是當今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時代特點,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區攻堅期的特殊階段,迴應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要求,彰顯了當代共產黨人執着的改革品格、鮮明的改革氣質、奮發的改革精神。今天的改革,不只爲了應對挑戰,更是爲了把握機遇;不只爲了短期目標,更是爲了圖之長遠;不只是時代要求,更是歷史責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個更有實力引領時代的社會主義中國。

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審視,改革既是驅動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徑,也是精神內核。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是貫穿始終的不變邏輯,也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具體歷史實踐。對於全面依法治國,改革是齊頭並進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對於全面從嚴治黨,改革是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徑,黨的領導則是實現改革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個全面”中去定位,放在歷史和現實的座標中去把握,我們才能深刻理解爲何新一輪改革要在各個領域統籌推進,爲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現在我們乾的是中國幾千年來從未乾過的事。這場改革不僅影響中國,而且會影響世界”。回望改革歷程,話音猶在耳畔。在千帆競發的時代洪流中,認真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佈局,最大範圍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強改革信心,我們將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激情和夢想長存、決心和勇氣仍在,全面深化改革必將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爲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

多少年來,在人們心目中,改革,就是解放思想敢於突破陳規,就是放開手腳打破條條框框。正因如此,“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當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爲改革劃定“法治邊界”時,給世界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

黨的以來,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決策中,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被視爲“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成爲上下貫通的“姊妹篇”,推動我們的事業滾滾向前。

循此回望,一條治國理政的主線,清晰可見。20xx年12月,履新不到一個月,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莊嚴宣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20xx年3月,剛剛當選xx,向全國人民鄭重宣誓,“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兩個場景,一種態度:尊重法律、厲行法治,是必須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於30多年的法治實踐,經過兩年多的法治探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集理論和實踐之大成,繪就全面依法治國新藍圖,爲法治中國建設標定新的里程碑。

全面依法治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數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彰顯法治權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發揮法治力量;告誡“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法治實踐;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塑造法治信仰……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爲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

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爲重大戰略佈局的一環,標誌着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進入“快車道”。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回答法治統一性的問題;“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協調性的問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參與主體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統性的問題。特別是回答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係這一根本問題,既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也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對法治認識的不斷深化,正是執政黨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當前中國發展的棋局中,才能體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黨的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爲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比喻成一本大書,那麼法治就是大綱,綱立文順、綱舉目張。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成爲關鍵一環;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國成爲重要內容,法治的引領和規範,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更大的座標系中審視,一個鮮明的感受是,無論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曆程中,還是在中國現代化百年征途上,或是世界社會主義幾百年演進中,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都標誌着一個全新的探索。將依法治國提升到“爲子孫萬代計,爲長遠發展謀”的高度,將目標設定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立足點是堅持中國道路、完善中國製度。作爲治國重器,全面依法治國書寫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開啓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徵程。

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這一戰略舉措,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相輔相成,共同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提供基本動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撐。法治是框架和軌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於法有據,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國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穩定性、規範性;依法治國首先要依規治黨,依規治黨才能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本質一致、辯證統一。沒有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在法治確定爲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如所要求的,全社會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過程、落實到改革發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爲中國前進的堅強保障,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

“法者,治之端也。”要跳出歷史週期律、實現長期執政,要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長治久安,就必須落實好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沿着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我們一定能在“四個全面”相互激盪的偉大進程中,繪就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

黨的提出確保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分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xx年10月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20xx年12月在江蘇視察時首次把全面從嚴治黨與上述三個“全面”並列。這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就形成了新常態發展條件下實現黨的目標的重要戰略佈局,同時,這也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宏大設計,更是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明新時代的歷史座標。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着力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發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條件下,只有這樣“五位一體”的發展纔是硬道理,纔是爲人民羣衆歡迎和期盼的發展,纔是讓人民羣衆越來越感覺到親近和溫暖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成功實現這樣的發展呢?在中國經濟風雨兼程馬不停蹄地快速發展30餘年之後,能夠有效推動“五位一體”發展的根本動力和辦法只有改革,只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着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而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掃清體制障礙。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目標的根本途徑,只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步伐,使黨的執政方式和國家社會的治理方式都儘快納入法治的軌道,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保障黨的持續執政和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

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需要黨堅強有力的科學領導。小康社會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目標願景;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保證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建成小康社會的整個過程,更是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努力奮鬥才能實現,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黨纔有資格和能力適應全面建從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引領者、頂層設計者和基層創新的組織與推動者。唯有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自身的改革與創新,黨才能承擔起起頂層設計、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職責。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正如所說,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

全面從嚴治黨與其他三個“全面”之間是良性互動的關係,一方面,黨領導人民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爲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而奮鬥,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也反過來對執政黨、對執政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今天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繁重更爲緊迫。這是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目的所在。

更值得期待的是,這“四個全面”良性互動的過程,必將是經濟新常態發展條件下,中國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更加全面協調穩定發展的過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完善和鞏固的過程,是執政黨越來越在純潔性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中越來越得到中國人民支持擁護的過程,而由此開創的則是爲世界越來越敬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錦繡願景。

自在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上兩次強調“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兩年多來,從黨的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再到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中共以“四個全面”爲主要內容的科學服務思想體系清晰展現。

“全面從嚴治黨”,確保中共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利益的立場和宗旨;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利益的立場和宗旨,是中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前提。

“依憲治國”,確保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性質;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之後、共產主義實現之前,中國人民的必然和唯一選擇;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是中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基礎。

基於“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後,先富起來之後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變壓力,創新能力與發展需求脫節,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治理現代化目標任重道遠……”的當今實際,於是,“全面依法執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揚帆起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爲人民服務的階段性目標。

“全面依法執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爲人民服務的前提和基礎上繼續實踐的方式方法。

正如《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文中所分析:“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爲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爲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

“四個全面”,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前提、基礎、目標以及方式、方法等多個層面,綜合性、系統性地解答了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在探索答案的重大課題,即:如何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課題。

“四個全面”,正確、系統、綜合性地解答了“科學服務”的課題,既是對毛澤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思想的繼承,又是對毛澤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思想的發展。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提出“四個全面”到現在,每一次的活動中都在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面”成功的深入了廣大幹部羣衆的腦海。“四個全面”不簡單!

“四個全面”——宏觀的本質

“四個全面”,不是一角之景,而是宏偉的藍圖。四個全面是構築繁榮中國的堅實基架,四者缺一不可。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四個“全面”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四個全面”——主動的選擇

“四個全面”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後,進行了四次引人關注的活動——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到廣東考察工作、紀念“八二憲法”頒行、制定“八項規定”。這四次活動,正與“四個全面”相對應着。可見,運籌帷幄,早已開始。而“四個全面”的形成也是一幅嚴謹的路線圖:從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始,到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最後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了“四個全面”。去年年尾,“四個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於衆,這一佈局已然是成熟。

“四個全面”——立足於現實

“四個全面”是中國發展的必然性選擇。正如所說,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羣衆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爲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四個全面”正是立足於中國國情之上的,是符合我國的現實發展的。

“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四個全面”是中國和中國人民闊步走向未來的關鍵抉擇。

春節假期剛過,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重磅推出評論員文章,標題爲《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篇幅超過常規達到20xx字,《新聞聯播》頭條摘播700餘字,新華社播發通稿、各地黨報同時刊發,可見其分量之重、意義之大,值得關注。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面”成爲備受關注的“新提法”。“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的本質——宏大的戰略佈局。這個戰略佈局,蘊含了深刻的戰略思想。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爲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爲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

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四個“全面”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四個全面”的提出——主動的戰略選擇。四次引人關注的活動——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到廣東考察工作、紀念“八二憲法”頒行、制定“八項規定”。這四次活動,無疑正對應着“四個全面”。可見,運籌帷幄,從履新之際就已開始。從開始的兩年多時間裏,幾次重大會議,正構成“四個全面”形成的路線圖: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到去年12月,“四個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於衆,這一戰略佈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個全面”的意義——立足現實的戰略抓手。“發展起來之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四個全面”,正是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更加註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從現實看,“四個全面”正是治國理政的“總綱”。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羣衆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爲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從這個角度理解,四個全面,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四個全面”的哲學——辯證統一的戰略思維。“四個全面”的內容,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四者不是簡單並列關係,而是有機聯繫、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建成小康社會、煥發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主線,勾繪出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

“四個全面”的提法,“兼顧中國特色和世界潮流,體現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和中國人民闊步走向未來的關鍵抉擇”。

中央國家機關地位重要、責任重大,必須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始終把從嚴治黨擺在突出位置,強化落實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爲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要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着力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堅持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並重,加強考覈監督,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理論是時代精神的提煉與昇華,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個政黨政治上成熟的標誌,理論修養是領導素質的靈魂。青年領導幹部素質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未來。重視和加強青年領導幹部的理論修養,不斷提高青年領導幹部的理論水平,是增強團結、提高凝聚力、戰鬥力的基礎,也是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廣大青年幹部要堅持不懈地抓好理論學習,特別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同時,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養成寬闊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永做人民的忠實公僕。同時,還要注意學習正確認識客觀事物、做好領導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全局思維、創新思維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歷史的和現實的領導工作經驗,努力提高領導水平和領導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需要高素質的青年領導幹部,高素質的青年領導幹部更需要新的理論來武裝。領導幹部只有重視學習、敏於思考、善於總結、勇於實踐、敢於創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真正成爲一個合格的“兩個一百年”目標順利實現的領導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