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W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規模侵略中國的開端,那麼教師應該如何給學生講學九一八事變呢?下面是有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
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範文篇1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思維得到很好的貫徹,從九一八事變和現實的日本做法結合到西安事變情景劇的扮演,將學生從現實拉回到歷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學,發揮德育滲透作用。讓教學教育是爲現實服務。歷史教育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爲中介,即學生能力的提高的前提是原認知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本課的課外思考題的佈置上,充分地注重教育的現實性。體現讀史明智的思想,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但是,結束本節課還有一點疑惑,如何很好分配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時間,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應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以此來內化基礎知識,落實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達到融會貫通,博採衆長,從而深化對本節課內容的深化認識。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型和授課內容,靈活把握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調控。這一思維應該貫徹到今後的教學中。

佈置 課外作業,讓學生收集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故事,在班上交流。

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範文篇2

本節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將學生從現實拉回到歷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學,發揮德育滲透作用。讓教學教育是爲現實服務。在上課過程中,“在當時複雜的政治形勢下,能不能殺蔣介石?爲什麼?”等有思維力度的問題的提出,對培養學生在複雜的事物面前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大有幫助,在討論探究中學生也能深切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黨。

本節課的不足:沒有很好分配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時間。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應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以此來內化基礎知識,落實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達到融會貫通,博採衆長,從而深化對本節課內容的深化認識。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靈活把握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調控。

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範文篇3

20XX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X週年,西安事變75週年,所以本課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它時時刻刻告戒我們要不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本節課我首先播放視頻導入新課,然後讓學生看書完成課前練習,之後再讓學生觀看兩段與課文有密切聯繫的視頻,討論我課前設計問題,層層推進達到完成教學效果的目的。最後佈置課堂作業檢驗學習效果。

1、由於本課的教學揹負愛國愛黨的德育教育任務,但學生並未經歷這段歷史,因此對歷史進行場景渲染起到尤爲主要的作用。課前播放視頻《松花江上》能使學生一走進課堂便受到感染,帶着悲憤之情進入本課的學習。課堂中的歷史視頻《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能生動地再現歷史,引起學生興趣。

2、讓學生通過觀看《西安事變》視頻並討論:“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說說這是爲什麼?”通過這一討論,讓學生明白大敵當前民族矛盾上升爲主要矛盾,只有國共兩黨團結合作,才能趕跑侵略者,同時通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爲重的大家風範,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3、課外探究作業的佈置使學生增長曆史學習的興趣,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另外佈置了兩道課外作業。1)、歷史的真相總是會因爲人們的努力和史料的豐富而不斷呈現於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找一下當年的不抵抗政策命令到底是誰下的?2)、請同學們課後瞭解一下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楊虎城的命運如何?這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結合現實史學界的研究動態而設計的問題,能引起學生關注史學動態,聯繫時事學習歷史,多思考歷史和現實問題,以學以致用。

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範文篇4

從接到通知之後開始的備課,到完成教學,整個過程應該說是按部就班來做的,沒有刻意的雕刻痕跡,教學過程沒有討論的熱鬧場面,沒有學生的精彩表演,沒有華麗的課件,甚至沒有學生的課前預習,可能學生壓根就不知道有鼓樓區的專家來校檢查指導工作可能會聽歷史課,就這樣一節課結束了。

之後與專家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按照教科室的要求再回顧本節課,再加上專家的指導,其中有值得繼續保持、發揚的地方,當然也有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

成功的幾點:

1、本課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有一點: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爲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選擇了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導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受到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當學生進入那種同情、憤怒的情緒時,提問“是什麼原因是東北人民這樣的呢?”順理成章,進入主題,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爲學生進入狀態奠定基礎。

2、兩段視頻資料的選用起到了承上啓下、引導啓發的作用。避免了老師對衆多歷史史實的用空洞的語言簡單講述的方式來處理的弊端,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真正來感知歷史、瞭解歷史。九一八事變的那段視頻清楚地介紹了柳條湖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等內容。看完之後讓學生再次複述重點,不僅有利於掌握基本知識點,而且在之後的啓發,更讓學生知道它是日本蓄謀以久的侵華戰爭。第二段視頻重點啓發學生思考,爲什麼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裏,日本能佔領相當於其本土面積3.5倍的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學生很快能回答出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有關。所以在恰當的場所選用合適的資料爲教學服務是值得好好斟酌的,與教學無關的內容應果斷捨棄,特別是視頻資料要去粗取精,爲教學服務。

3、西安事變是本課的重點,就知識點來說,基本的過程讓學生自己表述、提煉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在這點上沒有必要花太大精力。同時爲了增加趣味性,讓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述蔣介石的狼狽,介紹捉蔣亭。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式在合適的時候也有其用武之地。

4、本課的難點是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及其和平解決。要學生理解其性質首要的前提是對當時中國的國情有清楚的瞭解,東北淪陷,華北危及,外敵入侵,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時刻,就像國歌歌詞中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理應衆志成城抗擊外來侵略,但是當時的中國在幹嘛呢?“在打內戰”,學生很容易回答。再引導學生:那是誰在堅持首先要消滅對方,然後再抗日啊?“是蔣介石”。那麼張、楊多次力勸蔣介石抗日,但都被蔣介石否定並批評,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那麼非常清楚他們是奪權嗎?顯然不是,性質是“兵諫”,是愛國的、進步的舉動。通過引導解決本課難點。

另外一個難點是爲什麼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特別是中共和平解決的態度,爲什麼?這個同樣引導來處理,把學生引導到另外一面,如果殺了蔣介石會怎樣?學生能分析出結果來:紛爭四起、羣雄割據,便利了日本的侵略。所以說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這不僅複習以前內容,而且也是進行愛黨教育的好時機。所以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前後聯繫,整體把握,合理引導,開闊學生思維。

不足之處:

1、由於當心時間不夠的問題,所以在導入中的《松花江上》一歌沒有給學生聽,導致原先設計的把學生帶進課堂,那種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意境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這個對教學效果有一些影響。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要更準確些,所有有助於完成教學目標的內容要重點學習。

2、在講到西安事變這一教學難點時,應該安排學生討論,只有通過學生的思想碰撞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主張。

3、板書的設計應該更合理、更科學,以利於回顧、複習。

教師九一八事變教學反思範文篇5

在教學中教師的備課要圍繞學生的需要去設置,關注學情,調動他們最大的積極性,讓整節課發揮最大的有效性。教學幾年來,我一直在探討,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好,如何讓四十五分鐘不浪費,特別是這樣的學科,更不能佔用學生課下的時間,向課堂要效率,讓學生既喜歡上歷史,又把一節課的內容把握,做到我學習,我快樂,是我最大的心願。

我一直覺得歷史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它故事性,趣味性很濃,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他們很想學,而不是應灌輸觀點要他們學,現在結合近代史《難忘九一八》這課我的一點做法,和大家分享:

首先導入新課,用歌曲導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歌曲選擇《松花江上》,哀婉悲憤的曲調一下子吸引了學生,這也正是本節課需要的情感,在歌聲中體會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對日寇野蠻侵佔我國東北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進入知識的學習學生把情感投入了,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這樣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情得到了昇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了深刻的認識,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接下來課堂的學習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置歷史情境,再現歷史情境,播放九一八視頻資料,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資料中瞭解九一八事件,獲得感性認識。出示問題: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爲什麼先製造柳條湖事件?東北三省淪陷的原因?等問題,學生在感性資料的感觸下很快都參與到問題的解答中,不由自主的相互討論,爭搶回答。這節課就在學生積極參與中進行了。接下來的西安事變也進行的非常積極,在討論中共主張和平解決,不殺蔣介石的原因時,有的同學還長篇大論結合背景,令我折服。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只要點燃了他們的注意點,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學生給我們的不僅是驚喜,更多的是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