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週年血與火中的青春之歌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6.98K

血與火中的青春之歌——民族記憶·你不知道的抗戰故事

抗戰勝利70週年血與火中的青春之歌發言稿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們的姓名……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今年98歲的新四軍女兵徐月明唱起這首《新四軍軍歌》,我們的思緒也彷彿回到了驚心動魄又波瀾壯闊的抗戰歲月。

192019年出生於上海的徐月明,在22歲的花樣年華,受進步思想的薰陶走出家門,參加了新四軍,奔赴抗日前線。在戰火紛飛中,她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成長爲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也收穫了美好的愛情,譜寫了一曲戰地青春之歌。

嬌小姐投奔新四軍

走進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徐月明的家,只見她頭髮盤起、打扮得體,上海小姐的風韻保留至今。當唱起一首首抗戰歌曲,她揮舞着右手打節拍,歌聲鏗鏘、激情澎湃。

192019年3月23日,徐月明出生在上海虹口區,父親是“順利洋行”的記賬,家裏還有兩個哥哥。16歲時父親去世後,她來到大哥辦的英文補習學校教英語。當時有一所“量才業餘補習學校”,校長是愛國人士李公樸。徐月明經熟人介紹到量才圖書館借閱進步書籍,並加入歌詠班學唱抗日救亡歌曲。“當時唱着《救亡進行曲》《國際歌》這樣的歌曲,加上參加演講會等活動,激發了我的民族意識和抗日熱情。”徐月明說。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打響。上海淪陷後,不願接受日軍奴役的她,乾脆來到難民所工作。也就在這個時候,有進步同志告訴她,上海地下進步組織正組織送一批進步青年到新四軍隊伍中去。她毫不猶豫地申請參加了,怕家裏阻撓,她沒敢告訴母親和兄長。“沒拿家中一分錢,靠同學和進步同志的資助,加上在難民所工作時的報酬,湊了26元做路費,離家出走。”

他們一行19個人,先坐船到浙江溫州。“伙食費一天兩角錢,三頓管飽,偶爾在青菜里加一點薄薄的肥肉片,就算打牙祭了。”徐月明回憶說,但當時想到能去抗日,就認準了革命道路不回頭。他們在新四軍辦事處住了一週,輾轉到達安徽皖南雲嶺的新四軍軍部。這時,家人才通過書信知道小妹已投奔新四軍去了。

戰火硝煙中與死神擦肩而過

1939年3月7日,徐月明成爲一名新四軍戰士,先在新四軍教導隊第三期文化隊學習,而後被分配到軍部服務團戲劇組,接着又到江南指揮部政治部任宣教科幹事,“教戰士學習《新四軍軍歌》等,歌聲就是我戰鬥的武器。”徐月明說。

1940年,江南指揮部奉命北撤,服務團的女同志也開始轉移。對於沒有作戰經驗的她們而言,嚴峻的考驗來臨了!在穿越日軍鐵路封鎖線時,她們剛走到半路就遭到敵人伏擊,只見子彈如雨點般地飛來,隨着人羣中傳來的“臥倒!”的呼聲,徐月明迅速臥倒、匍匐後退。“當時我下意識地摸着口袋裏的候補黨員的證明,這可是我的第二生命,人在證明在!”徐月明說。安全突破封鎖線後,徐月明聽說,一位新四軍女戰士因來不及臥倒,被擊中了胸部。

在戰火硝煙的年代裏,她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危險的一次,是她在政治部印刷所當文化教員時的經歷。當時,她所在的印刷所和新四軍後方醫院一起搬到蘇北“西團”,印刷廠就設在衚衕裏。一天上午,他們正在召開支部大會,突然衝進來一同志報信說:“鬼子進大街啦!快跑啊!”敵人逼近,撤退來不及,死衚衕也無退路。大門外已經隱約可以聽到日軍的呵斥聲、砸門搜查的嘈雜聲、百姓痛苦的呻吟聲,大門裏一片沉寂,空氣彷彿凝結了。他們拿起簡陋的生產工具,準備作拼死的抗爭。

就在這生死考驗、千鈞一髮之際,有人發現後院有一個通往河溝的小門。他們迅速衝出後門、跳下河溝,利用枯草作掩護,順着河溝往遠處狂奔。“不遠的街上,還可以清晰看見鬼子巡查的身影。”徐月明回憶。她逃離了危險,但住在大廟裏的多名新四軍傷病員卻因爲行動不便,又無路可退,被敵人堵在廟裏活活燒死。

參加革命就是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在戰火紛飛中,不僅有革命英雄主義,也交織着戰地浪漫曲。在工作中,徐月明遇到了新四軍軍法處的福建上杭人藍榮玉,“他高大、英俊,雖然年輕,卻是一名老紅軍戰士了。”沒有花前月下、沒有婚車迎娶、沒有大紅蓋頭,1941年1月,她與藍榮玉經組織批准喜結良緣。

在動盪的戰爭歲月裏,婦女註定要比男子承受更多的煎熬和磨難。懷孕後,她不能隨新四軍部隊轉移,只好在老百姓家裏“打埋伏”。有一次,生完女兒的她和從上海趕來的母親,正在村民家中“打埋伏”。那天一大早,一個老鄉氣喘吁吁地跑來說,敵人已到他們家前面七八十米的山口了,對面田埂邊的房子外已經可以看見日軍晃動的身影。她們急忙跟着老鄉往屋後面的村子轉移。出門沒幾步,母親已經嚇得兩腿發軟,癱在田埂上走不動了。這時的徐月明早已不是當年的“嬌嬌小妹”,也不再是缺少經驗的新兵。她鼓勵母親挺起腰桿,她則揹着嬰兒,一手拎着包袱、一手拽着母親逃往村外。在山裏躲藏了3天,直到掃蕩的日軍撤離後,她們纔回到村裏。

喜歡唱歌的徐月明,在離休後參加了老戰士歌詠興趣小組、老幹部合唱團。如今她雖腿腳不便,但思路清晰。她始終沒有忘記,參加革命就是爲了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