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之嚴以律己研討會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9W

“三嚴三實”是黨中央向全黨發出的號召,是黨員幹部做人爲官處世的基本要求。嚴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爲政之基。嚴以律己檢驗着嚴以修身成效,只有嚴以律己,才能嚴以用權。對領導幹部而言,律己不嚴,不僅自己身敗名裂,更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學習理解和工作實際,就嚴以律己談一點膚淺之見。

三嚴三實之嚴以律己研討會發言稿

一、什麼是嚴以律己

嚴以律己出自宋朝陳亮《謝曾察院啓》:“嚴以律己,出而見之事攻;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其意爲嚴格約束自己,放手一搏時就要有所作爲。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意思:

1、心存敬畏。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曾經問手下的大臣們:“天下何人快活?”羣臣衆說不一。朱元璋感覺索然無味,面露不悅之色。沉默片刻,一個叫萬剛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衆人愕然。朱元璋卻大悅,連誇其見解“甚獨”。“從心所欲,不逾矩”、“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對手中的權力心存敬畏,才能保持精神“定力”,經得起考驗、抵得住誘惑;才能自覺做到秉公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否則,在這些人情世故的糾纏中,在形形色色的誘惑和糖衣炮彈的進攻中,喪失原則,滑向腐敗的泥潭。

2、慎獨慎微。“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古往今來,許多領導幹部走上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非分之想太多、自我防線不牢造成的。我們常棄非分之想,就要始終保持謹慎心態,自覺做到慎初、慎微、慎獨。所謂慎初,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點。所謂慎微,就是平常所講的“小處不可隨便”,“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越是小事越要小心。無數事實說明,一個在小節、小事上過不了關的幹部,也很難在大節上過得硬。所謂慎獨,就是在個人獨處時,在別人看不到的情況下,也能做到潔身自好。東漢太守楊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黃金十斤,是典型的慎獨範例。

3、遵紀守法。遵紀守法是一種規矩,就是要自覺在黨紀國法約束下履職行權。要樹立規矩意識,堅決守住底線,以紀律嚴、作風正、工作實的良好形象,贏得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支持。“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守紀律、講規矩,是黨員幹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對其黨性修養和黨員意識的重要考驗,也是檢驗其對黨和人民忠誠度的“試金石”。要進一步增強守紀律、講規矩的自覺性堅定性,對無視黨紀、膽大妄爲的要從嚴查處,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要依法懲治,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要把“法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模範執行黨紀國法,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帶動全社會形成法律至上、依法辦事的善治良序。

二、在嚴以律己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的自覺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對一些鋪張浪費,慵懶散、奢私貪、 蠻橫硬現象監管力度要進一步加大。

二是堅決執行上級各項決策部署與本旗及自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開展工作不夠,有些工作措施針對性不夠強、成效不明顯。

三是艱苦樸素作風不夠,廉潔自律、過緊日子的意識不強,抵制不良風氣的意志不夠堅定。

四是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上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舉辦的一些活動、會議只想把工作做好,對投入成本考慮不夠,有浪費現象。

三、怎樣做到嚴以律己

1、清除僥倖心理。現在流行一句話,“反腐敗是隔着牆頭扔石頭,砸中誰誰倒黴”。這話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僥倖心態。誠然,現在我國腐敗的揭露率、查處率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但俗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佛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又曾饒過誰。馬克思也曾說過:“所謂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裏面的形式。”人在做,天在看。欠了賬,總是要還的。心存僥倖就是不幸的開始。有貪官在獄中說:“我常妄想哪位諾貝爾獎得主能研發出後悔藥,我真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一場夢。”要克服僥倖心理,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到既有本事、又守本分,既能幹事、又不出事,既重大節、又慎小節,始終保持一分清醒、一分警惕、一身清白。

2、抗住錢色誘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既是有形之“道”,即法律規範的制約,又是無形之“道”,即道德、良心的約束。有人講,老老實實地當官,守着自己的俸祿過日子,就好象守着一口井,井水雖然不滿,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盡。貪慾乃萬惡之源。貪心不足,不僅使自己煩惱憂愁,還會被引向災難的深淵。守住自己的一口井,既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在不法不義的“外財”面前,要勇於拒絕、善於拒絕,決不能因爲不正當利益的索取,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身自由,斷送家庭的幸福生活和子女前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頂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淨化生活圈、娛樂圈、社交圈,真正把心思用在增強自身素質、加快事業發展上。

3、衝破親情羈絆。中國傳統上是一個人情社會,親情在社會和人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囿於封建思想的羈絆,有些領導幹部把人情看得高於原則,把關系看得重於事業,今天幫別人宴請,明天給別人辦事,今天爲別人託關係,明天幫別人走門子,助長了歪風邪氣。很多領導幹部的墮落,是從擋不住親情開始的,所謂“一人當官,全家發財;一人出事,全家坐牢”。作爲領導幹部,一定要按黨的原則辦事,寧可得罪請託人,也不能失去原則,更不能觸犯黨紀國法。對個人感情要分得清、看得明,決不能因個人和家庭的小情小義而損害對黨和國家的大情大義。說一次大話,就毀一分形象;搞一次特殊,就損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考慮私事的時間多,考慮工作的時間就少了,託別人的事情多了,別人求辦的事情也多了,攬辦私事的次數多了,違背原則的概率就大了。領導幹部一定要權衡利弊,分清是非,把主要精力用到工作上,把手中權力用到爲黨分憂、爲國盡責、爲民辦事上。

4、守住法紀底線。爲了促進領導幹部廉潔從政,黨和國家出臺了很多紀律條規和法律法規,在黨內有廉政準則,國家公務員法和相關的行政處罰條例都有明確的廉政規定,刑法有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專門規定。此外,爲規範領導幹部的權力運行,黨和國家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防範廉政風險、規範權力運行的制度規定。比如,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經濟責任審計、廉政風險防控、防止利益衝突、政務公開,等等。這些制度法紀對領導幹部來講是一種外在的約束,是一種行爲的底線和高壓線。誠然,現在在法治方面,還存在一些潛規則,如領導的看法、領導的想法、領導的說法大於法;大案講政治、中案講影響、小案講人情;法律服從紅頭文件、紅頭文件服從內部規定、內部規定服從領導決定;嚴格立法、普遍違法、選擇執法等。在執行紀律方面,也有查遠不查近、查小不查大、查軟不查硬、查易不查難、查疏不查親的問題。少數地方和單位,少數黨員幹部不守法、不遵紀的言行,不能成爲漠視法紀的理由。“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每個領導幹部都從自己做起,既能保個人平安,又能促風氣好轉。我們要對法紀懷有敬畏之心,把它看成時刻懸在頭上的利劍,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爲,決不觸高壓線。以身試法,就會自毀前程、身敗名裂,殃及家人。

5、認清權力風險。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爲人民造福,用得不好,既禍國殃民,也毀滅自己。正所謂“前面風光無限,後面緊隨危險”。古人講“福兮禍兮”,蘊含着深刻的辯證法。大凡腐敗的官員,都依循着“權力-禍害”的演變規律。炙手可熱的權力,帶給他們無比的榮耀和“福分”,也帶給他們無比的悔恨和“大禍”。英國曆史學家阿克頓說過:“使人墮落和道德淪喪的一切原因中,權力是最永恆、最活躍的。”正因爲如此,必須對權力進行制衡和監督。國外有政治家說:“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最珍貴的不是令人眩目的科技,而是浩瀚的大師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總統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裏的夢想。因爲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纔不會害人。”從個人來講,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掌權者容易受到“糖衣炮彈”的攻擊,這是普遍規律。所以在利用權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時,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權力所包含的風險,做到慎用權、用好權,防止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商品交換的“籌碼”,避免由自私到貪婪、由貪婪到腐敗,最終走上不歸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