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教師版3篇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W

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1

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教師版3篇範文

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於2013年11月12日下午閉幕。爲期四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xx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城鄉發展一體化、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這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6次三中全會都不同。儘管前幾次三中全會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題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這次全會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五年裏,通過不斷的深化改革,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2萬億,從改革開放前的第十大經濟體躍居於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等等。然而當前生態環境、社會保障、經濟體制等漸漸成爲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主要問題,改革開放所釋放的紅利正被新的時代所漸漸的稀釋,不能滿足人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要。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改革是對於創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支撐。

作爲一名教師,我對於《決定》中所提出的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有很深的感悟。《決定》指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以現實社會問題爲政策導向,其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舉措,包括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並以此爲基點落實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如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國家政策的延續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礎上更深層次觸及到社會根本問題的改革。而我認爲推進法治改革對於會議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響,或者說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就如同木桶理論中各塊木板,每一項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塊木板,而改革的總體目標既國家的總體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則可以視爲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項改革的確實都將導致整體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項改革之間相互具有很大的牽連性。從推進法治改革的角度來看,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影響:

一、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撐。《決定》指出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會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制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爲都必須予以追究。而憲法是規定國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進一步強化憲法的權威有利於鞏固和加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地位,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二、現代市場體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與之對應。建立健全社會主義現代市場經濟體制,離不開法律。在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必須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通過爲市場經濟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環境,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民主穩定的政治局面、安居樂業的社會秩序和切實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爲市場經濟保駕護航。

三、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設生態文明,要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而這些基本的資源環境保護制度的落實實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終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國的生態法律制度體系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要務。

四、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體系需要法律權威的支持。法律絕不僅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會的工具,在更關鍵的另一個方面,法律也是社會控制和規範政府與公共權力的工具。法律至上應成爲安排法與權關係的基本原則,法律在公共權力面前取得獨立和最高的權威地位是廉潔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機構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活動,一切公共權力的行使都必須具有合法性,無論是具體的政府官員,還是政府本身,違法行使公共權力都會引起法律責任,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推進法治改革對於此次整體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響,法律從某一方面作爲一種社會治理手段,其影響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們必須堅持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中國共產黨成爲執政黨以來,四代領導集體和以xx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實現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出發,大膽進行改革創新,對於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構建和諧社會,給全國人民指明瞭方向,我將堅決擁護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爲中華民族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鬥!

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2

通過十八大會議精神的學習,十八大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xxxx’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爲我們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指明瞭方向,也增強了我的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覺悟產生新的飛躍,讓我受益匪淺。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教師是一門職業,我們既然選擇了這項職業,就應該毫不猶豫地熱愛它。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的工作態度,要懷着服務於人民羣衆的胸懷進行工作,勤懇踏實,忘我投入,不計較個人得失,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

報告提出了我國教育的六項任務: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明確強調了教育在國家戰略中優先發展的地位。二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爲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堅持改革創新。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四是堅持協調發展。要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五是堅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爲有用之才。六是堅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是教師職業的靈魂,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要把師德建設放在隊伍建設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師德,是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標,我們應把崇高師德內化爲自覺價值追求和行爲取向,自尊自勵、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範行爲成爲學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學高爲師,德高爲範。

我們教師對待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應該冷落、挖苦學生。即使學生成績不好,或是行爲失當,我們也要毫無保留地愛護他們、關心他們。當學生失意時,教師要及時安慰、勸解;當學生犯錯時,教師應寬容、大度;當學生徘徊時,教師宜點撥、指引;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一起分享、慶賀。

我們要依靠長征精神那種重於求實、獨立自主創新的膽略所締造的開拓創新。要主動破除一切舊思想、舊觀念、舊條款,以“敢”字當頭,以“闖”字領先,大膽探索,大膽試驗。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精神最求,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爲人梯,樂於奉獻,以自身的模範行爲影響社會,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投入教育,爲實現建湖教育事業的跨越發展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教師的目標就是教好書,育好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用三項教育活動精神來嚴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確的教師觀,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我們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傳統文化來評價學生,學生是什麼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徵老師的座右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做到:“愛一切學生,愛學生的一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對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教育承擔的任務十分艱鉅,機遇與挑戰並存。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神聖而光榮的使命。

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們教師還滿足於以前掌握的那點知識,那我們遲早要落伍,要被時代淘汰。所以,教師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無止境,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素養和教育觀念,唯有如此,我們纔對得起黨和人民的重託,才無愧於“教師”這個光榮稱號。

總之,我決心以本次活動爲契機,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真正把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自己的本職工作當中,落實到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去。

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3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這是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我黨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次會議的召開,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xxxx”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在新形勢下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體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報告中指出,要更加關注民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園地,作爲教師要站在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的高度,切實做好學生的培養工作。 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教師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不斷改革創新,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自身修養。我們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瞭解學生的思想情況, 尋求新形勢下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指導,增強本身工作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提高教育工作的親和力和向心力。

教師要加強理論創新,促進文化繁榮,引領社會進步潮流,形成以學校爲主陣地、學生爲主體、倡導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把文化的傳承、創新、交流統一起來,增強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積極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肩負起引導人類文明進步的神聖使命。實踐證明,我們既需要一大批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的人才,也需要培養一大批在生產一線從事製造、施工等技術應用工作的專門人才。中等職業教育正是爲滿足這種需要及時發展起來的。因此,其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例如,工科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生產一線從事機電設備或生產線的安裝、調度、檢測、運行、維修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它對學生進行某種職業生產和管理教育,以提中等職業教育業技術水平爲目的。它以職業崗位羣的需要爲依據開發教學計劃,在對職業崗位羣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明確列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進而組織教學。其中,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提高,要着眼於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面向21世紀科技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調整課程結構,注重知識的橫向拓展與結合,體現知識的先進性和應用性,培養學生掌握新設備、新技術的能力。因而,畢業生具有上手快、適應性強等特點。中等職業教育教育人才知識、能力的職業性,體現了它隸屬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不但懂得某一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某一崗位羣所需要的生產操作和組織能力,善於將技術意圖或工程圖紙轉化爲物質實體,並能在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組織管理,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他還應善於處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導設備、工藝和產品的改進,是一種專業理論夠用,生產技術操作熟練和組織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

全會高度評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爲,面對十分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以xx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着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沉着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紮實推進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開局。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以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我國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體現了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必將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使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歷史任務。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就是我們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進行的一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