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程度調查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8W

關於誠信程度調查報告 篇1

誠信,對於提升整個社會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將直接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正確的誠信意識有助於促進正確的誠信行爲。因此,本次調查以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爲主要調查主題。有效卷率爲100%。

關於誠信程度調查報告(精選3篇)

總體評價是:大學生對於誠信意識有着高度的認知水平,但是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爲出現背離的現象。

從調查問卷來看,性別的區別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影響不大。本次問卷中,專科學歷的大學生佔20%,本科學歷的大學生佔80%,但是從結果來看,學歷的區別也不影響對誠信意識的認知程度。城鄉差距拉大,但是大學生受過了高等教育,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的學生都對誠信意識有着較高的認知。

首先,問卷調查關於大學生的國家助學貸款情況。

在對待大學期間學習和生活經費的主要來源問題的回答中,約有70%的學生回答是父母供給,約有0.5%的學生選擇民間借款,約有1%的學生會選擇助學貸款。30%的學生認爲家庭對負擔自己在校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有很大的困難,51%的學生認爲有一定困難,19%的學生認爲沒有困難,這說明大多數的家庭要負擔大學生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在問及“如果大學生覺得家庭難以負擔自己在校的學費或者生活費時,首先想到的是那種籌資方式?”有23%的學生回答是向親朋好友要錢或者借錢,0.6%的學生回答是由家庭向銀行貸款,也有0.4%的學生會選擇從民間高息借款,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佔40%,約有20%的學生也願意勤工儉學來籌資。很多學生並不把申請助學貸款,回答是名額有限的學生佔40%,其餘的回答有貸款手續繁瑣,貸款額度太小,貸款條件苛刻,貸款利率太高和貸款程序透明度低的學生的比例分別是22%、1%、20%、8%和9%。雖然申請助學貸款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仍然有80%多的學生持十分贊同和比較贊同的態度。

由於各種各樣的情況,在調查的所有問卷中有80%的學生沒有申請助學貸款,在20%的申請了助學貸款的學生中,90%多的學生把貸款用來繳納學費,當然極少的也有用於基本的生活開支,報考費用和購置消費品等。很多學生想通過貸款來繼續學業,因此,對助學貸款的性質和償還責任大多都有一定的瞭解,不瞭解的學生只佔10%。應該說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良好的道德修養,90%的學生表示願意及時償還所欠貸款,但是仍然有些學生會說不願意或者是情況而定。

同樣,30%的學生在償還所欠貸款出現困難的時候會借債償還,也有30%的學生會延期償還,當然,也有個別的學生認爲能不還就不還,這說明極個別的學生還需要加強誠信意識的培養。雖然很多學生表示願意及時償還貸款,但是以後是否有能力及時償還是要按情況而定,70%的學生認爲如果沒有及時還款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無固定經濟來源和工作後收入太低無力還款,其餘30%的學生選擇不知道如何辦理還款手續和畢業後去向不明,沒有主動跟銀行聯繫,或許,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們的貸款機制還需要更加完善。

關於國家助學貸款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不及時償還貸款的不良記錄將來會被所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有關相關部門共享,是否會對您的還貸意願產生影響?”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選擇沒有影響或者說不清楚,其他90%多的學生選擇有重要影響,一定會履約還款。畢竟沒有及時償還貸款反映了一個人的誠信情況,沒有人或者單位機構願意與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合作。

其次,問卷調查關於大學生信用意識狀況。

90%的學生同意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誠信在自己的爲人處世中非常重要。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整體誠信意識較高。同時,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爲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容易被身邊的人接受,絕大多數認爲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也認爲自己是一個值得依賴的人,對待自己的承諾會盡力兌現。大學生們從小被教育不能說謊,在成長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學會靈活看待關於謊言的認識,40%的學生認爲人絕對不能撒謊,也有50%的學生認爲可以撒謊,但是一定要是善意的,當然也不排除有10%的學生認爲說謊沒有什麼大不了。

對於誠信意識的狀況也反映在借閱圖書館的書籍、校園槍手、考試作弊和履歷造假等的問題上。60%的學生表示職位自己方便而不考慮別人,不自覺遵守圖書館的規章的行爲是不可取的。同時,80%的學生認爲校園槍手的出現涉及到一個人的道德問題,應該大力禁止。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的學生對以上兩個現象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大學生作弊應該是一個極爲普遍的問題,有60%的學生回答自己有過作弊的想法但是未付諸行動,只有2%的學生回答自己沒有過作弊的想法及行爲。

同樣,有60%的學生認爲作弊不可取,但是可以理解,只有10%的學生認爲作弊是不可容忍不道德的行爲。現在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爲了順利就業,有些畢業生會在自己的履歷上作假,對待這個問題認識,有約一半的學生認爲這種行爲是無奈之舉,但是也是不誠實的行爲。因爲有60%的學生認爲出現造假行爲的主要原因是求知受挫帶來的負面效應。畢業生大多都想要一個薪水較高的工作,在畢業就業過程中,在於一個單位簽約後,面對另一個更優越的單位的招聘時,又70%的學生認爲要遵守合同,選擇先簽約的單位。有20%的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從這幾個問題的回答結果來看,大多數的學生有較高的誠信識,但是在現實面前又出現了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爲向背離的現象。

在對“大學期間出現過那些信用不良行爲”的回答中,65%的學生回答是沒有任何不良行爲。有20%的學生回答是拖欠學費,10%的學生回答是拖欠住宿費,5%的學生會大是電話欠費。當然,對於不良行爲的出現,有50%的學生認爲是經濟困難,無償還能力和支付能力,也有30%的學生選擇是資金一時週轉不開,20%學生的選擇是由於缺乏有效的制約環境,認爲不會影響到下一次貸款.和忘記還款時間等答案。現在嚴重的誠信缺失的行爲已經會有法律的懲罰,40%的學生認爲今後無法向銀行貸款或透支是最有效的處罰方式,也有40%的學生認爲追究法律責任是最有效的處罰方式,另外,還有20%的學生選擇沒收抵押物,罰款和公佈黑名單的方式。

本次調查中反映出大學生應該從傳統誠信意識觀念中吸收營養,同時,還要結合現實需要創作性的轉化,把誠信作爲自己做人的基本準則,樹立。“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的觀念。尤其是在申請特困生補助,貸款和繳納學費以及自薦擇業等關鍵時候,要講求誠信,實事求是,對自己的承諾和行爲負責。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具有誠信美德的並能爲建設誠信社會做出貢獻的優秀大學生。

關於誠信程度調查報告 篇2

調查目的:

誠信,作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爲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僞造簡歷、拖欠助學貸款等等誠信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爲了瞭解大學生在校的誠信狀況,我們對本校大學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

調查對象:

從我校數千名大學生中,隨機抽取的100名學生中進行詳細調查。

調查方式: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 (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時間:20xx年04月20日——20xx年5月1日

調查結果分析:

綜合紙質問卷調查和網絡問卷調查:

本次參與調查的人中男女比例大約是1:1,在調查中,80%的學生認爲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60%的學生認爲誠信在自己的爲人處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則,35%的學生認爲視具體情況而定。從對別人要求的角度,學生對於別人的誠信品質要求普遍較高,60%的學生認爲他人的誠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證。從自己的角度講,50%的學生認爲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誠實守信,40%的學生認爲基本能,視情況而定。在“如果您要申請減免學雜費或困難補助,對您的家境會”一題中70%的學生回答會如實說,30%的學生回答會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在“如果您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會”一題中,80%的學生回答會按時還款20%的學生回答到時再看,或者能拖就拖。在關於就業誠信的調查中,作爲一種品質,誠信體現出很強的相對性特徵。如55%的學生認爲若是企業的領導者,對於大學生違約行爲會視具體情況而定,理解年輕人的選擇;60%的學生認爲求職過程中簡歷的適當修飾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學生認爲簽約後再找到自己更滿意的單位然後違約是可以理解的。

在考試作弊的問題上,學生的回答結果較分散,作弊現象的存在上,同學們認爲很大一部分的佔20%,認爲較多的佔25%,認爲較少的佔46%,認爲極少的佔10%,可見,多數學生認爲作弊現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數的多少而已。

在“您能否接受學生作弊行爲”一題中,50%的學生認爲不可以接受,39%的學生認爲可以理解,11%的學生認爲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見,50%的學生是能認同作弊行爲的。在“您在平時的考試中”,回答從沒作過弊的學生佔60%,偶爾作過弊的佔3%,經常作弊的佔5%,可見,約有40%的學生有過作弊行爲。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

1、傳統誠信觀念作用範圍與當代社會特點脫節

現在隨着全球化趨勢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匯和流通,我們所面對的更多的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傳統的誠信觀面對轉型中的社會顯得蒼白無力。

2、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不良風氣的影響

政治領域。少部分領導幹部憑藉權力貪污受賄等等,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繫十分緊密,不正之風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其誠信缺失。

社會經濟領域。假冒僞劣、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逃稅費、走私逃匯、商業欺詐等失信現象行爲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一些青年大學生會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做出誠信缺失的行爲。

文化領域。宣傳工作中的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教育亂收費、招生黑幕、注水文憑等,學術論文的粗製濫造、假冒僞劣、抄襲剽竊等現象不利於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也必然會對青年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3、社會運行經濟利益至上

受到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大學生也難以抵禦社會中的各種負面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爲,從而導致與社會主流道德的背離現象。

4、高校誠信教育缺乏實效性

誠信教育內容模糊。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誠信教育的內容沒有明確的界定。對於誠信教育的內涵許多教師表示說不清楚,這必然影響高校誠信教育的切實有效。

許多大學生談起誠信問題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爲也多持反對態度,但同時他們也承認失信行爲就發生在自己或同學的身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爲不夠統一,他們的實際行爲和心中堅持的準則有所出入。

從上看來誠信是最重要的,誠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冠名磊落。可是隨着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的改變,誠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這纔是最值得我們去注意的事情。隨着時間的流逝誠信開始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大的裂痕,要讓誠信在不斷的成長中得到更大的發展,這纔是最重要的,將誠信進行下去。因此,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大學生的會責任感,是現在我們最都應該關心的話題。

對於大學生誠信現狀的建議:

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大學生的會責任感,是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的話題。

1、培養大學生的“愛心”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心”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要培養大學生對社會萬事萬物都具有一片真誠的“愛心”,這樣,社會就多了一片愛的天空,並且社會也會給予真誠的回報。不能讓受騙的大學生,認爲自己受了騙卻去騙別人。要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大學生辨別社會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騙,同時,也不會去騙別人。這樣,社會纔會得到淨化,纔會讓“愛心”滋潤人間每一個心

靈。

2、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學校的德育工作應擺在教書育人的首位,讓中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學校在德育過程中,應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道德教育。教師對其進行教育時,切忌大道理連篇,嘮叨不停,這樣極易引起中學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礙。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注意儀表,並提倡在校內使用普通話及文明語言。運用多種教育形式,言傳身教,以情動人,實施“以人爲本”的管理思路。

3、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通過多種媒體對其進行教育。要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的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讓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先進行教育時,要讓他們看到社會的亮點一面,不要過分渲揚社會陰暗面,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社會的真實,以增強對社會的信任。

總結語:

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大學生的誠信問題,讓他們能夠在一個信任、舒適的大環境中茁壯成長,因爲祖國將來的建設要等着他(她)們來繼續完成。我們的社會是由這麼多人組成的,以後的發展還要繼續,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誠信的作用,不能夠忽視誠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夠意識到,誠信纔是我們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證,以後的路還要怎麼走,就靠誠信,社會能夠誠信下去,我們的社會纔是健康的,相信誠信社會一定會重新回到社會中!

在任何時代,誠信的美德都不應該被丟棄,特別是對於肩負歷史使命的當代大學生,更應恪守誠信的原則。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我們對大學生誠信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發現了一些問題並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和建議,.當然,當代大學生的整體誠信意識是良好的。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不斷提高自己,以好的思想品質去感染別人,我們的社會一定會不斷進步!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不斷繁榮昌盛!

關於誠信程度調查報告 篇3

摘要:對大學生誠信品德的培養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對於誠信的觀念有着較高的認知水平,對於社會誠信度評價較低;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爲出現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對於誠信的認知與誠信觀念的信奉有着較大的差異。本文通過對赤峯市部分大學生進行調查,對目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進行分析,對強化誠信教育,培養其良好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爲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問題,原因,誠信對策,加強誠信教育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時下,我們身邊卻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現象。它是一個遍及全社會的課題,對大學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義,它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在調查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640份,有效問卷626份,調查對象爲赤峯學院07級和08級學生,調查內容涉及與大學生誠信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對社會誠信狀況的看法、學業誠信、日常生活方面的誠信等。

一、調查的相關內容

(一)關於對社會誠信的看法方面

誠信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爲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在調查中,63.3%的學生認爲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從認識層面來講,多數學生把誠信作爲一種重要品質來看待,33.3%的同學認爲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約束,而且是一種法律約束。但是,也有33.3%的學生認爲成信已經不適合今天社會發展的要求。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斷。從對別人要求的角度,學生對於別人的誠信品質要求普遍較高,70%的學生認爲誠信是做人的原則,不論什麼情況下都應該堅持基本原則。從自己的角度講,53.3%的學生認爲在人的成長經歷中最重要的是誠信。但也有不到50%的學生選其他選項,結果頗令人失望。

在幾個關於交往中的誠信問題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從自身出發,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96.6%的學生回答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有46.6%的學生回答最信任老師,也有63.3%的學生回答最信任自己的好朋友。有86.7%的學生說信任講誠信的人,46.6%的同學認爲自己身邊講誠信的人較多,但是,50%的同學的答案是“一般”。

理想層面與現實操作,對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過二者之間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誠信作爲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操守被學生認爲是重要的,但誠信作爲一種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實踐並沒有充分體現,即理想的追求與現實的操作存在較大的差距;誠信作爲對他人的品質要求體現得較強烈,而作爲自己的道德實踐則較差,即對別人要求什麼與自己做到了什麼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於較多學生來講,誠信不是作爲一種一以貫之的品質修養,而是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在實際生活中是否遵守誠信,不少學生的做法是“視情況而定”。

(二)關於學術方面的誠信問題

在“如何看待目前學術界的學術腐敗等問題”一題中,46.6%的學生認爲學術腐敗與誠信原則相抵制,應該堅決抵制,有助於糾正學術風氣,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學術風氣有很高的期望;在“如果無人監考,是否考慮作弊”一題中,有76.7%學生回答“不管別人抄不抄,一定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在“您是否有過抄襲論文的經歷”一題中,13.3%的學生回答會自己寫,從來沒抄過論文,43.3%的學生回答會在論文中整段抄襲,但絕不整篇抄襲,尚有10%的學生回答爲了應付作業,經常抄襲論文。對於做作業的態度上,66.7%的學生回答偶爾抄襲,只有20%的學生回答從來沒抄過其他人的作業,當自己作業沒做完時,有66.7%的學生選擇如是跟老師說沒有做完,並且承諾過幾天補上。從調查中發現,36.6%的學生有過作弊念頭,但是由於學校處罰嚴重,從來沒實施過。

在大學裏,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一個學生誠信與否的重要手段。我們或許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場來去判斷,但考試無疑不能例外,因爲至少會涉及到學生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筆者在與同學座談時曾聽到這樣的聲音:過去一個人作弊被發現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擔很大的輿論壓力,而現在情況並不那麼嚴重,周圍人對他的行爲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說,對學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過去少得多了,這個成本不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圍同學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個更重要的方面,而這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當作弊是極個別人的行爲時,並不可怕,當作弊形成一種風氣,逐漸受到輿論的寬容時,是否代表着我們在誠信上的滑坡呢?

(三)關於信貸誠信的問題

調查發現,66.7%的學生認爲對於國家助學貸款,無論如何也要還上。這說明很多同學認識到國家助學貸款是一種契約,而沒有簡單的看作是國家的一種資助。誠然,國家助學貸款有資助的性質,但貸款首先是作爲一種契約存在的,需要學生去履行。在“如果你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是否會按時還貸款”一題中,66.%的學生回答會按時還款,13.3%的學生回答到時再看,看工作後收入情況而定。對於校園中普遍存在的透支手機卡現象,70%的學生回答決不會做這種沒有誠信的事情,也有16.7的學生選擇看當時經濟情況,如果經濟緊

張就考慮透支或更換電話卡。在回答撿到錢是否歸還等一系列問題中,買東西多找錢立即歸還的有83.3%,在校園裏撿到錢包,原物歸還的有83.3%,另外,有63.3%的學生得到100元假幣後會交給銀行,我們都感覺如果這時發自內心的話,整個社會會更加美好。

雖然誠信歸根到底是一種道德義務,但道德義務的實現並不單純依賴於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個外在的約束機制來調整和控制這種道德價值的取向。在一個法制昌明的社會,誠信體系之所以健全是由於制度對誠信的反面——不誠信的約束力太強大了。一個人完全置道德義務於不顧,他無法承受違反這種道德義務所要面臨的舉步維艱的處境。因此,在很多問題上,對契約的遵守本身就能夠保障道德的實現。

(四)關於生活中的誠信問題

中國的傳統美德中有拾金不昧,也有“一言九鼎”。大部分同學在回答“看到別人遺留在水池上的物品時會怎麼做”時,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80%的學生回答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拿。46.6%的學生在和朋友越好會面的問題中回答風雨無阻,按時到達,33.3%認爲朋友說不定也會遲到,等雨後再走,20%的同學認爲朋友能理解自己的遲到。有46.6%的學生在答應幫同學完成一件事後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做,43.3%的學生會盡力而爲,完不成也沒辦法。對於網絡誠信,63.3%的學生回答自己有時說實話,有時也會騙人,只有16。6%的人回答自己會真誠的對待網友。

誠信是一個人在與外界更好交往的基石,試想,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怎麼能夠在社會上站住腳呢?還有不少的學生對這方面存在着僥倖心理,這樣給自己在社會上的生活帶來不便。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跟一個騙子交往。在大學校園這個還算良好的環境內,我們應該日益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嚴於自律。

(五),對誠信教育的態度

70%的學生認爲有必要多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當然,也有10%的學生持反對意見。70%的學生希望通過電影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56.6%的學生想通過實踐活動,36.6%的認爲開設道德修養課更好一些,但是我個人認爲上課的效率實在是太低。60%的學生認爲有必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23.3%的認爲很有必要,60%的認爲有必要建立誠信法規,33.3%的認爲很有必要,這也說明了大家對誠信的渴望。

通過調查,大家對誠信教育還是很積極的,通過教育,加上大家的自律精神,都養成誠信的好品質就再好不過了。

二、誠信危機形成的原因

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弱化,不能簡單地歸結爲大學生道德品質下降,這有着深刻的社會背景。

社會轉型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誠信意識弱化。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初期,大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也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文化的影響。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這些新變化使大學生在行爲認知、道德評價中產生錯位,不誠信在某種程度上成爲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得利益的一種途徑。這對大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忽視的。

教育本身原因促使學生誠信意識弱化。教育乃“百年大計”,但如今社會上出現的“重物質、輕信譽”的現象已逐漸蔓延到教育領域。教師個人的誠信素養、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水平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誠信表現。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和不誠信,也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產生了負面影響。

大學生自身對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誠信”作爲一種德性,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但是當前社會對於大學生誠信度的評價並不高,而大學生對於本羣體誠信道德的認同度也較低。大學生在對於所屬羣體和個體的誠信道德的認同上出現了矛盾的心理。

三、如何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誠信既是思想觀念的認知過程,又是行爲習慣的養成和積累過程;既有內在修養,又要求外在約束和規範;既是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因此,高校應從多方面加強誠信教育。

教書育人,注重誠信。誠信是道德修養、成才做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書育人一定要抓住誠信教育這個根本,時時事事處處突出誠信教育。首先,教師要作表率和楷模,作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於學生。其次,課堂教學要隨時注重誠信教育。再次,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網絡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成爲高校一個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

自我管理,引導誠信。隨着高校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學生的自立意識、自主意識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提高。要引導學生自覺認識誠信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引導學生幹部、學生黨團員以身作則,作誠實守信的模範,發動和組織同學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把誠信認識化爲誠信情感,變爲誠信行爲;引導學生建立誠信自律制度和相應的考評體系,讓學生創作誠信格言而自勉自律。

實踐教育,突出誠信。現階段學校的誠信教育必須加強大學生的誠信實踐環節。學校可與企事業單位等建立誠信實踐基地,爲學生提供親身體驗、感受誠信行爲的機會;在專業見習與實習階段重視對學生誠信實踐的指導;開展以誠信爲主題的各種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在服務、勞動、調查、參觀、宣傳中傳播誠信文化,宣講誠信思想,學習誠信事例,實踐誠信原則,塑造誠信品質。需特別強調的是,大學生誠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現代信用制度不斷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誠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積極配合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順利實現對當代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干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