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爲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示精神,3月中旬,縣委辦公室組織課題調研組,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按小康村、專業村和邊特村各定3個村的辦法,深入到清水坪、大妥、比耳、碗米坡、水銀、水田河、復興、遷陵等8鄉鎮的大橋、甘溪、比耳、拔茅、馬碲、水銀、中壩、和平、龍溪坪等9個村,採取與村民、村幹部以及鄉鎮同志座談的方式,就“如何建設新農村”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仔細的調研。現就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村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一、目前我縣農村發展呈現出“四大特點”

特點之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成型,農民有了較穩定的收入來源。一是支柱產業基本形成。以椪柑爲主的水果業發展迅速。調查的8個鄉鎮,已開發水果10.7萬畝,全縣25.8萬畝,其中椪柑16.5萬畝。僅比耳鎮就開發水果1.1萬畝,其中椪柑8000餘畝,橙類3000餘畝。XX年受益面積8960畝,產量達550多萬公斤,創產值650萬元,僅此一項戶平增收2500元。以山羊爲主的畜牧水產業發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水銀鄉、碗米坡鎮爲主的畜牧水產業。水銀鄉養羊1萬多隻,23個養殖大戶,其中劉明星養羊300多隻。全縣達到35.62萬隻。以菸葉、蔬菜、茶業爲主的特色經作業初具雛形。水銀村XX年種煙1500畝,收購3000多擔,創產值220萬元。全縣特色經作業面積達到17.3萬畝,成爲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二是非農產業蓬勃興起。隨着我縣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鄉市場更趨活躍,農村二、三產業迅速發展。比耳村村民米劍平開辦了一個砂石場,常年聘請農民工13人。碗米坡鎮利用庫區優勢,積極發展拔茅~裏耶高峽平湖遊。遷陵鎮、復興鎮利用城郊優勢,積極發展“農家樂”休閒業。據統計,目前我縣農村各類私營企業吸納了4600人農民工,佔全縣農村勞動力3.3%。三是生態能源建設初見成效。在我們所調查的9個村中,基本上村村都建有沼氣池和參與了退耕還林。龍溪坪村全村現有400多戶,已建成沼氣池280口,其中,配套實施“三改”200口。中壩村自XX年以來,全村已經實施退耕還林740畝。據統計,目前全縣已經完成退耕還林64.6萬畝,封山育林153萬畝,已建成沼氣池1.31萬口,佔農戶總數的21%。四是勞務經濟成爲農民增收的亮點。隨着農業結構不斷調整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多。調查的甘溪、龍溪坪、拔茅等3個村就有外出務工人員1475人,佔總勞務力的50.9%。據統計,XX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達4.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37億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6.5%。

特點之二:農村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農民有了較好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農村通路率逐年提高。我們所調查的9個村中,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比耳村有桔園路4條8.3公里,和平村有桔園路2條4.1公里,大大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據瞭解,全縣195個村公路通村率達95.1%。二是水利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近以來,隨着國家對農田水利設施投入的加大,我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1.28萬畝。調查的鄉鎮中,有塘口灣灌區、龍潭灌區、天保水庫、牛欄沖水庫等水庫的灌溉覆蓋,有效灌溉面積較大。同時,大妥鄉集雨節水農業也初見成效。三是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加快。調查的鄉鎮都進行了農網改造,9個村中,中壩、比耳、大橋、水銀等村已經進行農網改造,電價由原來的1.2元降到0.65元。近幾年,隨着第二輪農網改造工程的實施,我縣農村用電質量大大提高,農村電價逐步回落。四是通訊設施建設發展較快。我們所調查鄉鎮都開通了移動電話,拔茅、比耳、大橋、水銀等村還開通了移動電話,其他村也相應開通了有線電話。據統計,全縣已建成移動基站42個,195個村均開通了有線或無線電話,16個鄉鎮已經開通了互聯網,信息渠道進一步拓寬。

特點之三:社會公共事業逐步完善,農民有了初步的社會保障。一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新進展。調查的村中,78.1%農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部分弱勢羣體享受了社會救助和大病醫療救助,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立。碗米坡、清水坪、水田河等鄉鎮衛生院已改造完畢,拔茅、大橋、和平、比耳等村衛生室建設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科教文衛事業建設有新突破。我們所調查的8鄉鎮已全面落實了農村教育“兩免一補”與“一費制”政策,9個村均設立了相應的國小,“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據統計,XX年,全縣發放“兩免一補”資金377萬元,救助農村特困人員5044人次,救助義務教育階段貧困中小學生3.1萬人次。

特點之四:農村基層組織逐步健全,農民有了較強的民主意識。一是組織建設不斷完善。9個行政村全部以直接選舉方式,順利完成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共選舉產生村主任9名,班子戰鬥力明顯增強。復興鎮和平村原村委會班子軟弱,經過四輪選舉,年富力強、懂經營、會管理的楊啓富當選爲村主任,他帶領新當選的村委會班子,在短時間內就組織幹部羣衆整修了全村的公路、引水渠道等,並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繫,爭取到了農業立體綜合開發科技示範項目。二是民主管理意識不斷提高。清水坪鎮大橋村村民自發組織成立村民理財小組,在村支兩委管理下、監督和審議村級財務收支,定期公開村務。全縣通過這次換屆選舉,廣大幹部和村民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羣衆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意識和當家作主的意識得到了增強,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三是各種協會組織正在興起。農民自願聯合、自主經營,以增加收入和保護利益爲目的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增多。調查的9個村都有以一定形式成立的民間組織。如水銀村的山羊養殖協會、大橋村的蔬菜協會、比耳村的柑桔協會等。比耳的“酉水椪柑協會”還積極爲會員提供產前、產中的技術服務和組織產後銷售,XX年,會員銷售椪柑較市場價格高出0.2元/公斤。

二、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五大主要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壩村、龍溪坪村、馬蹄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和平村、比耳村、大橋村產業結構也很單一。就全縣而言,產業佈局也不盡合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比耳片區、城郊附近和沿酉水河兩岸的中低海拔地區較好,呂洞片區、陽朝片區和中高海撥地區長效支柱產業尚未形成,產業發展不平衡。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XX年,比耳、清水坪等鎮的椪柑80%是藉助“蘆柑”品牌外銷的。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我們所調查的9個村,雖然組建了一些協會,但是組織化程度普遍不高、內部管理不規範,協會與會員之間聯結鬆散,協會和農民之間還未真正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民很少在協會的二次分配中獲益增收。同時,各種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功能尚不健全,對產業的拉動力弱,帶動致富能力不強。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僞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爲;部分農戶還說,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纔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稻穀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爲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於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後,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如拔茅村網箱養魚已經發展3000口,水面基本用完;水銀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由於我縣地理位置特殊,旱澇保收農田少,“雷公田”多,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低溫陰雨、乾旱等自然災害幾乎每年都出現,容易遭受旱澇災害襲擊,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脆弱。去年大旱2個月,農民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8億元。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據統計,全縣現有2.5萬米溝渠堵塞,50餘處斷裂,無資金進行修復;58座中小型水庫和517口山塘中,病險庫佔87.3%。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只有和平村和比耳村農田基本上能夠達到旱澇保收,其他幾個村都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經常面臨各種自然災害的威脅。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後。調查的9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去年冬,僅在比耳至壩木的公路上就有3輛外地來比耳運椪柑的大貨翻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着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着飲水難的問題。甘溪村大部分羣衆生活用水還要靠挑;龍溪坪村在縣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於XX年打隧洞引出了自來水,但僅僅用了幾個月,就因水壓過大,水管接頭無法承壓而斷水,幾次搶修都無濟於事。村民田家宜對我們說:“龍溪坪這個乾魚腦殼有水就好搞”。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尚有50%的村人畜飲水得不到保障。四是農網改造不夠徹底。調查的8個鄉鎮雖然都進行了農網改造,但不徹底。據瞭解,全縣尚45%的村還沒有進行農網改造,農村電價仍在1.2元以上,農民反映用電負擔重,甚至有少部分村連用電都沒有保障。比耳村車馬組和拔茅村單位電價都達1.2元,每月還加收1~2度底度費。拔茅村東洛組有4戶人就住在碗米坡電站壩址上方500米處,至今還是“星星點燈月照明”。

問題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佈局調整不科學。馬蹄村田家組一年級有10個學生,因教育佈局調整撤了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隻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說:“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着,負擔還是很重”。大妥鄉原來有19所中國小,幾乎每個村有一所國小校,教育佈局調整後全鄉有7所中國小,很多學生因爲上學太遠而怨學、輟學,家長也因負擔重而聽之任之。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400元計算,讀完國小、國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於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大妥鄉醫院XX年總收入9萬元,其應發職工“裸體”工資13.68萬元,實際只發職工工資8.4萬元,還有5.28萬元無法到位。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着綁着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啓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完善,農村低保範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羣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我們這次調查發現,每個村至少有3個左右的癡呆或殘疾人沒有得到任何救助。清水坪鎮鎮雖然已經建立了敬老院,但由於“五保”對象太多,目前只有32人入住;全鎮符合“五保”條件的有238人,而實際享受的只有127人。水田河鎮鎮還沒有啓動修建敬老院,“五保”人員沒有社會救助保障。

問題五:民主管理意識不強,村民自治落不實。一是民主氛圍不夠濃。部分條件好的村雖然建立了村民會議制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村民議事制度等,做到了制度上牆,但大部分“寫在紙上,貼在牆上”,沒有真正落實,更沒有人管理和過問。二是民主管理不夠到位。由於村民居住分散和農村交通條件差,集中組織召開村民會議有一定困難,許多村只有在村委會換屆時,即3年才召開一次會議,平時村裏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基本上都是由村支兩委主要負責人說了算,如籌集資金搞公益事業、辦理公共事務、經濟項目發包等,有的只召開全村黨員、村民小組組長會議就決定了。有的鄉鎮對村民自治重視不夠,對屬於村民自治的事項,干預和包辦過多,甚至對村民委員會成員動輒任免、撤換。除大橋村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外,所調查的其他村民監督幾乎都不到位,“村帳鄉代管”也只是一種形式。三是管理水平不夠高。有些村委會沒有真正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管理不民主,“一事一議”的民主科學決策制度沒有落到實處。有的村委會沒有很好地引導農民羣衆積極參事議事,平時沒有宣傳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和村民自治有關情況,以至一些村民還不懂得什麼是村民自治,怎樣進行村民自治。有些鄉村則存在着召集羣衆開會難和爲公共事業籌資籌勞難的現象。

三、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六大對策”

這次新農村調查,所見所聞,感觸良多。通過調查,我們不僅瞭解到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難,更多地看到了廣大農民在中央作出新農村建設決定鼓舞下的那種潛在的動力和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熱情。但新農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發展的實際情況,按照整村推進的模式,實行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分步驟實施。我們認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從六個方面着力:

(一)強化組織領導,紮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要成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縣直各單位負責人爲領導小組成員,並設工作辦公室。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協調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性措施、審查和部署具體的建設項目,及時出臺全縣新農村建設意見。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工作。各鄉鎮也應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同時,爲有力地推動新農村的各項工作,要建立由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及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政府領導聯繫新農村建設的制度,加大落實實施方案中的各項工作措施力度。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新農村建設監督考覈。要把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目標管理,實行動態管理。要明確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爲相應建設內容的第一責任人,各部門也要把具體建設任務相應地列入本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將任務分解到人。同時,要制定操作性強的獎懲機制,明確專人負責新農村建設的監督和考覈,並把考覈結果作爲考察幹部的重要指標之一。要統一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各鄉鎮的工作計劃、組織措施、階段性工作的進展情況等指標進行檢查與考覈,並及時公佈,以實績定獎懲,以實績論英雄。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新農村建設操作程序。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選點原則,在全縣行政村範圍內確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要在周密調查研究,充分徵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建設內容,農口各單位和組織、宣傳、發改、財政、國土、教育、建設、交通、民政、民族事務要根據建設內容協助和指導各鄉鎮示範村作好建設規劃,經村民大會通過後由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形成綜合實施方案,在布點原則、申報、規劃、實施、監管、考覈的具體工作環節上嚴把操作質量關。要建立專門的工作機制,突出民主管理的原則,充分進行調查研究,明確詳細的考量標準,達到科學指導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目的。

(二)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牆報、文藝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把新農村目標和“xxxx”的榮辱觀編成淺顯易懂的讀本,加大宣傳力度,傳播健康、文明的先進文化,引導農民尊重科學、尊重知識,不斷開拓進取。同時,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增強廣大農民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意識,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農經濟意識的束縛,鼓勵農民大膽接受新觀點、新理念,從根本上克服畏難情緒和依賴思想,激發敢闖市場經濟大潮、迎接各種挑戰的豪情和勇氣。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積極開展農民科學技能培訓。要有重點地進行茶葉、花椒、椪柑等主導產業技術培訓和推廣,增強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和本領,提升農民參與市場的競爭力,實現農民增產增收。要大力倡導科技創業,積極支持農業科技研發示範基地建設,鼓勵農民採取“股份式”、“個體式”、“協會式”等多種形式自辦科研機構,使農民既做科學技術的實施者和傳播者,又成爲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發者和推廣者。

3、推行典型示範,帶動農民自主創新。要通過政策引導、信息服務、資金和技術支持,重點扶持一批具有創業能力的大戶和能人,着力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並通過這部分人的帶頭示範作用,爲廣大農民羣衆樹立學習的榜樣,讓他們看到發展的方向,從而有效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形成“效仿-追趕-發展”的良好格局。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要積極出臺旨在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勵農民自己創業的激勵機制,引導農民走好三條路子:一是引導農民走好傳統農業向優勢產業轉移的路子。二是引導農民走好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的路子。三是引導農民走好優秀人才返鄉迴流的路子。動員和吸引有能力、有技術、有實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鄉創業。同時,完善鼓勵大學生回鄉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使農村經濟發展與人才和技術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輸出與迴流的共振效應,從而推動農民不斷自主創新,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1、不斷壯大“三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要在做強以椪柑爲的主水果業基礎上,重點要搞好品改、低產園改造和產業提質升級;要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草場、水面等資源優勢,發展養殖小區和大水面養魚,依靠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的養殖業,不斷提高畜牧水產業規模和檔次;要繼續推進中高海拔地區和低海拔地區的農業開發和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創立品牌,佔足市場份額。同時,要大力開發高、新、特、優農產品和安全、保健、綠色食品,充分挖掘新興特色產業等。

2、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延長農業產業化鏈條,增加農業效益。目前,喜陽集團雖然存在着很大的現實困難,但也面臨着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切實做好服務,幫助他們擴大生產;對秦簡公司、萬發公司、換金茶公司和武陵山花椒公司等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切實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實現超常規發展。要支持他們引進、示範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建設科技研發、質量標準和信息網絡體系。繼續推廣和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健全企業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同時,要加大對企業原材料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實現工業反哺農業。

3、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緊緊圍繞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縣域經濟三大目標,突出農產品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企業的配套產業和農村服務業四個重點,着力推進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質量效益水平。要大力發展小城鎮經濟,形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撐點。堅持把發展農村小型加工業與發展小城鎮有機結合起來,以產業爲支撐,以特色興產業、贏市場、增活力,把小城鎮建設成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農業產業化的信息和技術服務的中心。特別是清水坪等已基本形成規模的小城鎮,要着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農民增收。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努力提高農民收入。

4、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着力完善撤併後的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公共財政體制等改革,逐步建立完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約束機制,建立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逐步完善土地徵用程序和補償機制,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妥善安置失地農民,規範農村土地流轉秩序,逐步發展適度規模農業產業基地,讓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經營大戶集中,形成集約化生產;要規範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創造農民生產生活新條件

1、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依託以“四水治理工程”爲重點的水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切實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加大對“小農水”建設的支持力度。同時,充分利用以治水改土爲重點的國土整理項目和“灌區配套”項目,加快對荒山、荒坡和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搞好中低產田改造和山塘水庫配套的溝渠整理修復,切實解決農業灌溉問題,增強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飲水安全,加大扶貧資金和水利資金投入,切實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

2、圍繞活躍農村經濟、加強城鄉交流,切實加快縣鄉公路建設。要從興農富農的大局出發,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在爭取公路骨幹線路建設的同時,加快縣鄉公路等級改造升級,推進鄉村公路建設進程,逐步建成縣鄉村公路網絡。當前,省道的重點要加快遷陵至河西公路開工建設、遷陵至默戎公路的改造升級和毛溝大橋的搶修申報相關工作;縣道的重點要解決好拔茅至比耳、比耳至壩木、復興至大妥、小橋至普戎和吉首至夯沙公路的改造提質,提高通行能力;村道的重點要加強養護,全面推進村級公路管養體制改革,落實好村級公路養護資金和人員,使村級公路長久發揮效益。同時,要充分利用移民資金、扶貧資金,加快椪柑主產區的桔園路和機耕道路建設,減少農業作業成本。

3、圍繞提高農村供電安全和降低農村電價,紮實搞好農網改造和小水電建設。我縣是碗米坡、鳳灘兩大電站的淹沒區,要及時掌握、研究國家關於電站對庫區反哺的各項政策,主要是移民後期生產開發扶持政策的爭取和落實。要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切實抓好第三輪農網改造工程,順利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的各項任務,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同時,要充分利用我縣豐富的水能資源,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水電事業,大力發展農村小水電,不斷提高農村供電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確保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要按照“產權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經營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的要求,採取拍賣、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積極推行小水電產權制度改革,促進雙溶灘、獅子橋、卡棚等電站儘快完成改革改制。

4、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以環境治理爲重點的農村生態建設。突出抓好荒山、荒地、灘塗,沿路、沿河和村鎮綠化,積極推進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管護體系建設。繼續抓好以推廣“豬—沼—菜”、“豬—沼—果”方式爲重點的“一池三改”工程,提高農村能源綜合利用率。同時,要圍繞創建文明村鎮,採取政府引導、集體補助、羣衆投工投料、整村推進的方式,開展以改路、改水、改廚、改廁、改欄爲重點的村莊環境整治,逐步建成村內道路硬化、飲用水安全達標、環境衛生整潔、農宅經濟美觀、富有地方特色的新農村。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電話“村通工程”,提高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和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推進鄉風民俗新風尚建設,繼承發揚尊老愛幼、鄰里和睦、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風俗,不斷提高農民羣衆的綜合素質。

(五)發展公共社會事業,逐步構建社會化服務新體系

1、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教育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農民文化水平。農村公共社會事業,教育是基礎,要把農村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作爲整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優先領域率先發展,要結合我縣教育工作的實際,加大基礎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行政管理體制,認真落實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政策,讓更多的適學兒童就地入學,加大對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力度,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

2、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事業建設,積極保護農民身心健康。要不斷深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改革,完善城鄉對口支援機制,改善農村醫療條件,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救助制度,重點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切實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使農民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要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預防體系,實施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和地方病,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要全面實施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繼續實行計劃生育“村爲主”,降低農村人口出生率,全面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所規定的免費服務項目,切實解決農業人口獨生子女保健經費。

3、建立健全農村勞動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條件。要不斷完善對農村貧困弱勢羣體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提高農村勞動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蓋率,積極探索發展農村社會保障事業,完善農村社會救濟保障制度,逐漸縮小城鄉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終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要逐步發展以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爲基礎的農村福利事業,對農村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加大救濟救助力度,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困難。

(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着力健全民主管理新機制

1、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努力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進一步抓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鞏固成果,特別是去年村、支兩委剛換屆,要持續深入開展以創建“五個好”村黨支部、“五個好”鄉鎮黨委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爲內容的“三級聯創”活動,堅持不懈地推行黨員“三卡”管理。積極圍繞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注意把那些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優秀黨員及時地補充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中,採取有效方式加快培養和發展農村黨員,擴大黨的羣衆基礎和階級基礎,真正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帶領農民羣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堅強領導核心。同時,對村幹部工作要實行量化管理,對工作沒有起色的村班子以及不合格黨員幹部要及時進行調整和處理,讓那些敢闖、敢幹、敢抓、敢管的人當上村幹部,使農村基層幹部隊伍逐步形成開明開放、求真務實、廉潔奉公的好班子。

2、大力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努力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強化村民自我管理服務。要堅持以法律法規制度爲依據,處理好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的關係,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在重大問題上的互相溝通。要全面推進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三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四民主”機制(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繼續推行“一事一議”會議制度,集思廣益搞好農村各項建設。調查顯示,現階段農民對村幹部最不滿意的就是村務透明度不高,因此,當前重點要在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上下工夫,要力爭全縣195個村全部落實村務公開和財務分開,要在羣衆基礎好的村推行民主理財制度,由黨員、村民代表和羣衆組成民主理財小組,審定監督村級財務開支。同時,要高度重視和解決好農村因農民負擔、土地承包、土地徵用、移民搬遷、拖欠民工工資等引發的利益矛盾糾紛,維護好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當前要着重解決好碗米坡庫區移民,特別是比耳鎮興隆、亞漁等村移民上訪問題,切實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嚴防惡化。

3、不斷完善基層社團組織建設,努力探索適應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路子。要積極探索和發展農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種新型經濟合作組織,以及紅白理事會等民間社團組織,努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加強產前、產中、產後的聯合,改善生產營銷服務,延伸農業產業化鏈條,提高生產效率,抵禦市場風險,增加經濟效益。同時,要引導農民以村、鎮爲單位,或以產品爲紐帶,組織專業協會或經濟合作社,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合作社+農民”的形式,提高組織化程度,實現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要重視民間組織的發展,努力提高民間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推進民主政治,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和諧新農村。

熱門標籤